“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08657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 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学生联 合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 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 意创新、迎接挑战。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 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 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

2、潜力的优秀人才。 鼓励学以致用,推动产学研融合互促,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 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 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 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 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品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作品,该学校团体总分为零,并取 消该学校参评“挑战杯”“优胜杯”及其他集体奖项的资格,视 情况严重取消该学校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第三十六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

3、 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 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 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如确认作品存在严 重违规行为,该学校团体总分为零,取消该学校所获得的“挑战 杯”“优胜杯”或其他集体奖项,视情况严重取消该学校下届联 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并通报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组织委员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七条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 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自组织委员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由 竞赛主办单位及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解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4、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竞赛章程制定,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1 .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自 然科学领域的专家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哲学社会科学领 域的专家组成。2 .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主任2名,副主任若 干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 组长1至2名3 .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 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4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决赛 结束后可以公布。5 .评审委员会在向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

5、果后解散。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1 .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 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 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 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2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 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 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 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 义,科技发明制作

6、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3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复赛评审、决赛评审两阶段进 行。复赛评出各高校报送的60%左右的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 出入围作品中的50%获得三等奖,其余50%进入决赛。在决赛 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分别按照入围作品5%、 15%、30%和50%的比例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 奖。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4 .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上的差异,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 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5

7、 .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 第三章第十六条的规定严格把关。6 .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其本人亲 属、学生或与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单位的有关作品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 评审情况和结果。7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四、评审程序1 .各校组织协调委员会要接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 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规定,对报送的作品 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各校评审委员会对报送作品进行认 真初评。2 .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对各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 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8、3 .终审决赛期间,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 厅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实物。4 .决赛评审分为现场问辩和公开答辩两个部分,包括参赛 选手介绍作品和回答评委提问两个环节,问辩时间由评审小组自 掌握。5 .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 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作品资格 评判委员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6 .评委会应于决赛评审开始时在主任的主持下召开评委会 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五、各高校初评工作,由校级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主持。六、本规则由竞赛主办单位负责解释,并由主办单位根据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9、和组委 会的意见修改。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 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 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参赛学生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走进实践深处, 观照人民生活,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 祖国大地上,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围绕“十四五”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 丽中国” “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围绕展示我国 疫情防控成果本届设立“战疫行动”组,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 社会调查报告。其中,“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我

10、国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 “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社会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美 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等;“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脱贫攻坚 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就业民生发展保障等;“中国之 治”可以着眼于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战疫行动”可以着眼 于疫情防控、疫后重振等。此外,本届竞赛参赛学生也可围绕哲学、经济、社会、法律、 教育、管理6个学科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

11、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 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 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 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 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的作品,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论文类每篇 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可自选上述6

12、个组别或6个学科中的 一个报送。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 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 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 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关于6 个学科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参考题目。一、哲学类1 .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 经验,通过典型调查研究,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 就2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的 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典型调查研究4 .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

13、、落地生根典型调查研 究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典型调查 研究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研究7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典型调查研究8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典 型调查研究9 .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典型调查研究10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调查 研究11 .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理论典型调查研 究12 .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典型调查研究 二、经济类1 .构建新发展格局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2 .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成功案例调查研究3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调

14、查4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典型调查5 .智慧城市建设多种模式的典型调查6 .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事务治理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7 .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创业的调查研究8 .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9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10 .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研究11 .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调查研究12 .“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理论 与实践13 .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1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调查15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16 .

15、各地推动“双创”、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典型调查17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18 .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19 .普惠金融发展案例的典型调查20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问题调查研究2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调查22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典型调查2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调查24 .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25 .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企业)路径调研和分析26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典型调查研究27 .简政减税降费典型调查研究28 .营商环境改善调研和分析三、社会学类1 .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调查研究

16、2 .各地加强社会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3 .各地创新社会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的典型调查研究4 .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5 .各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研究6 .缩小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研究7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经验调查研究8 .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 究9 .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10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11 .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 查研究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 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 提交的问题进行协

17、调和裁决。第六条竞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 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 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组织委员会设 主任、副主任若干名。第七条 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一)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二)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三)决定竞赛承办高校;(四)议决其它应该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第八条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组委会通过的章 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 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第九条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

18、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 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评审 委员会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1 名,副秘书长若干名。12 .我国社会变迁趋势研究13 .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14 .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研究15 .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体制机制研究16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17 .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18 .城市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19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网络舆情特征研究20 .大学生就业趋势调查研究21 .建立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体制机制研究22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

19、年影响的调查23 .农村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问题研究24 .新发展阶段的扶贫政策研究25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研究26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四、法律类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 制研究3 .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实践相关问题调查研究5 .民法典实施问题研究6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与实施机制研究7 .新型互联网犯罪应对研究8 .我国民事立法完善问题研究9 .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10 .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11

20、 .公益诉讼问题研究12 .我国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 究13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14 .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实践调查研究15 .电子商务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16 .网络安全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17 .基本法框架下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相关法律问题研 究18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研究19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个人信息利用和保护机制研究五、教育类1 .探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开启建设教育强 国、人才强国新征程2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3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

21、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案例 和调查研究4 .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 研究5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6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 型调查7 .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 究8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9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典型调查10 .改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调 查研究11 .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 查研究12 .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 经验调查研究13 .国家推进少数民

22、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 究14 .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15 .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16 .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研究17 .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特别是在线教育 的调查研究18 .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经验调查研究20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调查研 究六、管理类1 .数据开放共享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调查研究2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产权界定、收益分配调查研究3 .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及风险防控调查研究4 .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调查研究5 .大型数字平台企业监管问题调查研究6

23、 .灵活就业社会保障制度调查研究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调查研究8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调查研究9 .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效果评估调查研究10 .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调查研究11 .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12 .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13 .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调查研究14 .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 作用调查研究15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 的典型调查16 .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17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 究18 .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

24、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19 .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 查研究20 .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21 .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 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22 .县乡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23 .(企业、政府、城市)“智能+”管理创新的调查研究24 .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调查研究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 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第十条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一)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二)终审决赛环节实行公开答辩制,答辩前评审委员可以 到参赛作品集中展示区审

25、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三)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第十一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其职责如下:(一)授权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 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 诉;(二)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 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 校进行质询;(三)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第十二条 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 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组委会秘书处不 受理匿名质疑投诉。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照本章程第三十六条 执行。第三章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第

26、十三条 凡在举办竞赛决赛的当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 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 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第十四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决赛当年6月1 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 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 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 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 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 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且总人数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

27、体作品,均按 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校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 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检查。对不符合申 报要求或者严重违规作品的惩戒措施详见第六章。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6月1日以前未通 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 考试制度的学校,前两年可以按为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 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 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 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

28、在申报范围之列。第十五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 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 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 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 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 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 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 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 小发明、小制作等。第十六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 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一)动植物新品种的

29、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 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二)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 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 生长不利的影响。(三)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四)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 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五)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 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第十七条 参赛作品必须于申报前将作品名称、参赛学生和 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在学校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5天的 公示,并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多个学校学生合作申报的 项目,须注明学生

30、、学校信息并在学生所在学校均进行公示。第十八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 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 部门审核确认。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作品完 成市级决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 变动。第十九条 获得上一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优胜杯”的高校,每校选送参加市级 复赛作品总数不得超过14件;其余参赛高校每校选送的作品总 数不得超过12件。每名参赛者限报1件,各校选送作品中研究 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如研究生作品数超过比例要 求,违反规定的,取消该校所有研究生作品参赛资

31、格且不得补报, 但如学校只招收研究生的,或只有1件作品参加竞赛的,不受作 品比例限制。参赛作品须经过市级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 式审查和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选 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本届国赛发起高校 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参加全国竞赛。第四章展览、交流和转让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 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 模型参展。第二H一条组织委员会将在竞赛期间组织多种形式的学 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专项赛、展示赛、邀请赛等 丰富“挑战杯

32、”竞赛的活动。第二十二条组织委员会适时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 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第二十三条 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 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组织委员会可结集 出版竞赛获奖作品及评委评语。第五章奖励第二十四条 各高校应组织校内选拔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 市级复赛。评审委员会对各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复赛评审, 评出6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获奖作品中 的50%获得三等奖,其余50%进入决赛。在决赛中评出特等奖、 一等奖、二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 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 一等奖

33、、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 的5%、15%、30%和50%。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入围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 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第二十五条入围获奖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组织委 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证书须体现作者和指导老师姓名)。第二十六条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总分,团体总分按 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团体总分由“现场作品得分”和“校级 赛事组织得分”两部分组成。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 予竞赛团体成绩最佳的学校,如遇团体总分并列第一,以获特等 奖的数量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 予团

34、体总分第二至第十三名的学校和团体总分前两名的高职高 专或独立学院。第二十七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 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 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 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如再遇相同,以此类推至三等奖。第二十八条 校级赛事组织得分采取加分制,主要考察出台 激励学生创新政策,联合教务、科研等部门举办校级赛事,校级 赛事学校重视、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广泛覆盖学生、氛围营造及 宣传,高校上传有评委完整评语作品到竞赛网站等情况。第二十九条竞赛设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 中表现突出的高校,评选综合考虑校级赛事

35、、专项赛事、科技创 新活动等的组织参与情况。第三十条竞赛设高校进步显著奖,激励原本竞赛基础较为 薄弱、取得显著进步的高校。进步显著奖由主办单位根据相邻届 次竞赛成绩,综合考虑团体总分、参赛作品数量等指标增幅情况 进行评定。第三十一条 为鼓励各高校对参赛项目进行持续支持与跟 踪培育,推动竞赛由短期开展向日常活动的转变,提升竞赛育人 功能,竞赛设立累进创新专项奖,奖给在过去2届竞赛中入围获 奖且在后续有较大创新提升的作品。此外,在符合竞赛宗旨、具 有良好导向作用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第三十二条竞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授予所指导的作 品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老师,每件作品限报一名指导老师。设 “杰出工作奖”,授予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第六章惩戒第三十三条 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将国家课题、 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第三十四条 参赛作品在公示环节,知情公众如发现作品不 符合申报要求或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各高校要严肃对待、一经查 实取消作品参赛资格。第三十五条 参赛作品如在参赛环节被检查或经举报核实 发现作品不符合申报要求,取消作品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 作品;被检查或经举报核实发现作品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取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