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07546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是一 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 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 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 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 带多篇“,激发

2、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2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 文的兴趣。4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 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四岁让梨 的孔融,五岁

3、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 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一 一王戎。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 老师一起写课题!3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 分组成一一“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 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4 .指导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解题:“取”作何解?谁来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古文,读通读顺。1 .出示课件,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提问:这篇课文与我们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板书:短

4、小 精炼)(1)请多名学生朗读小古文。(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3)齐读小古文。3 .出示课件,听师配乐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 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 必/苦李。”取之,信然。4 .、对比朗读,感悟读文方法。(1)说一说老师与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有停顿、有节奏、 速度慢、还有音乐)(2)师引导学生用手势齐读小古文。(3)再请学生朗读小古文。(4)分男女生朗读。三、品读古文,再现情景(一)出示课件,问:你看到了什么?1 .生答:小朋友们在拍皮球。2 .师揭示这群小朋友就是王戎和他的伙伴们

5、。提问:他的伙伴们 是一个人吗?板书:诸小儿。3 .他们在做什么?(玩游戏)玩什么游戏?(拍皮球、踢足球、放风筝、抓蝴蝶)齐读放风筝和抓蝴蝶的诗句4 .师:这么好玩的游戏。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何?你能读出他们玩 游戏的心情吗?5 .生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二)出示李子树课件:你看到了什么?1 .问:王戎和伙伴们看到的李子树是怎样的?2 .生读: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3 .师问: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说一说多子折枝的状态?适 时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4 .师问:看到这么多的李子挂满枝头你有什么想法?(想带给父 母吃、迫不及待地想去摘着吃)(三)出示课件:诸儿竞走取之1 .问:王戎和他的朋友

6、们有什么样的举动?(竞走取之).问: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 .问: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你读出了他们怎样的心 情?(急切).请多名学生朗读,感受小朋友们急切的心情。(适时理解“竞“和”走”的意思。).齐读,再齐读。(四)出示课件:唯戎不动.王戎在干什么?(唯戎不动)1 .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休息、在思考问题).用一个词语形容他当时的状态。(闲情逸致、不慌不忙)2 .问:王戎为什么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坐在哪儿呢?他当时怎 么想的?有没有同学结合课文来谈一谈。(身高不够、等你跑过去, 李子早已摘完、这个李子可能不甜)如果你当时看到王戎这样,你会 想什么?会说什么?3 .

7、师问:别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树在道边儿多子,此必 苦李)(五)出示课件: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1 .问:谁能根据王戎的回答,谈谈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2 .生谈理解。听了王戎的话,你会想些什么呢?3 .齐读王戎的话。(六)出示课件:取之,信然。1 .问:李子是苦的吗?2 .看到这个结果,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质疑:“之”代表什么意思?(代表李子)3 .师引读信然。四、古今互融,讲演拓展。1 .出示课件,分组讲故事。2 .指名学生讲故事。(提示:稍微不记得的可以看书).师: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生动。)3 .

8、再请学生讲故事。出示:王戎小时候,有一次跟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他们看到路 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结满了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伙伴们赶忙 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没去。别人问他:“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啊? ” 他说:“李子树长在路边还能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因为这是苦李子, 别人都不吃那人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4 .可以试着背诵小古文。5 .播放唱读方式的小古文,品味小古文的韵律。五、总结提升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六、拓展延伸1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 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

9、有代表性的小故事。2 .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 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五、拓展延伸。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这类写聪明故事 的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六、课堂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道旁李是苦李而 不取的故事,赞扬了王戎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启示我们也要像 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 必要的错误。【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信然王戎:不动 此必苦李善观察 勤思考【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

10、因 此也不会有太大的畏难情绪。依据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的 重点放在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上,一是培养学生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课文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建立学生复述课文的意识, 为后面文章的学习和复述做好铺垫。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王戎的分析, 形成对王戎的人物形象的感知。教学时,我按照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 导学生展开学习,通过自由读、听范读、抽读等,结合学生互评,让 学生把文章读熟、读通,同时在读中帮助理解,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逐句疏通,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既把握了文意, 又建立了复述的意识。在难点的解决上

11、,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通过 对比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带入体会,理解王戎的分析,得 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印象。过程全面,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 上,第一个环节一一朗读,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 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 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 文的趣味不够。其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 天性和感受。这是一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 玩耍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表演,从中感受体会, 这样不但理解了文意,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切身感受,同时又有了 自己的发挥,有助于课堂的生成,过程也更有趣味;或者让学生结合 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总 之,这还是我过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感受的结 果,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多动脑筋,真正在备课时就做到以学生为 中心,设计学生真正感到趣味的高质量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