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感 悟基本情感基调即愁情。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比较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典型意象背后的不 同内涵,体会“愁”的不同表现。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 的特定属性。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个大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学习作善表达情感的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三、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九课,这一单元收录了 不同时期、不同
2、体式的诗词名作,而第九课则收录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三首宋词名作,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 求。其中,前两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本篇课文则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在教 学时,应立足婉约词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带领学生于景语中寻情语。声声 慢作为李清照晚年作品,其所蕴含的情感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复杂 而“怎一个愁字了得 需要进行细致的品读。四、教学方法:高一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文学常识,对李清照有基本的认知,但多数不了解 其详细的生平经历,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对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有 一定了解,但可能存在遗忘等可能性,需要准备相关资料帮助回忆;具备一定的 古诗阅
3、读能力,能够从大意上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简单的阐述,但对意象的解析 尚停留在浅层,多数无法深入分析其内涵,需要加以引导。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想问你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要求你说出来, 但在心中要有一个美妙的答案。有兴趣吗?你们心目中最喜欢的人是谁?哪一个 来说一说?你身边有没有?但老师心目中有这么一位乱世中的美神,她描绘过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也抒发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豪情壮志,她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有一支点石成金的妙笔,将自己生 活中的点滴快乐,点滴愁绪,都化成了
4、千古传唱的美的词句。今天,我们一起走 进李清照的声声慢。二、预习检测1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 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 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留存不多,
5、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 清照集校注。2介绍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 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 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3 .诗(词)眼诗(词)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 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 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 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词)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
6、句,务必要使提炼的 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 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三、文体知识: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 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 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 安体” O它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以寻常语入词;凄婉悲怆的格调;倜 傥有丈夫气。四、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一)预习检查:1.识记字音寻寻
7、觅觅:到处寻找,表现出心神不定、怅然若失的心态。凄凄惨惨戚戚(ql):忧愁苦闷的样子。乍暖还(hua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敌:对付,抵挡。损:表示程度极高堪:可著:亦写作“着”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二)诗词解读1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明确:(愁).诗人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 .诗人间接抒发这种情感是通过写一些深秋景物来完成的。这种手法叫什 么?明确:借景抒情五、启示共情共鸣,问题探究。问题L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声声
8、慢这首千古名 篇中的千古名句,它有什么特点?明确:叠词的使用,增强音乐感、放大情感。李清照所寻觅的是什么?布置任务,共同探讨。李清照今昔作品意象意蕴对比(任务背景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游戏的天然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以游戏设计的任务形 式引导学生解读声声慢典型意象的丰富意蕴,理解传承文化密码,提高思想 文化修养。同时,对意象的解读与理解也训练了学生抓取提炼信息的能力和思维 发展能力。教师总结:寻觅家国天下与己身幸福都遍寻不到,环顾四周只有冷冷清清的 环境与自己相伴,对此,李清照怎能不感到凄凄惨惨戚戚?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 奈、遇见旧相识的伤心、人生如残花的萧索、触目梧桐细雨的悲凉果然是怎 一个愁字
9、了得,这般复杂的情感如何用一个简单的愁字就能概括?问题2.声声慢是词牌名,你是否可以借助它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补充:“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词调 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慢词 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分析:根据对“声声慢”这个词牌的了解以及背景材料可以推知该词的感情 基调应该是低沉、缓慢、愁苦的。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读两遍,然后自由推荐学生单独朗读。提示:前三 句要读出悲伤和起伏,节奏稍缓,“怎敌他/晚来风急! ”感叹号处要强烈、急 切,“点点滴滴”要一字一顿,“怎一个愁字了得? ”重音落在“愁”字上,“了 得
10、”要轻、要有哽咽之感。问题3.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抓词眼)明确:愁字问题4:找出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简要赏析。分析:第一处“寻寻觅觅”描写的是人的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 冷清清”表现环境的静寂和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由冷 清的环境过渡到凄惨的心境,由浅入深。写出人的悲惨凄凉,终日愁苦。起句连 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好似看到一个伤心至极的女子在低声倾诉,余味无穷。归纳:叠词的作用一一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第二处“雁过也,正伤心。“伤心”也是直接抒发内心伤感。第三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字面意思是“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 字包括的了的呢? ”诗人用
11、口语的形式说出了满腹的愁思,直抒胸臆,既是对前 文的概括,又深化了主题。此情此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 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无奈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的尽呢?追问:这个“愁”字都包含了哪些情感?明确:“愁”字包含三种情感。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痛国愁:亡国之无奈问题5:除了直接抒情,诗人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简要赏析。明确:淡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淡酒浓愁,借酒浇愁愁更愁。急风:“晚来风急”秋风萧瑟,身形憔悴,有如落花飘零,无依无着。渲染 烘托。大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 北方人,避难
12、南下,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怎不令人越发伤感? 大雁是旧相识,曾经带来过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丈夫已逝,见到大雁引发的 是绝望与伤心,词人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触景生情,托物寄 情。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此处一语双关,以花喻 人,暗示自己韶华已逝,青春不再,无人怜爱,就像黄花一样枯萎凋零。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打梧桐,秋雨缠绵, 象征作者内心的痛苦。以动衬静。六、拓展延伸,发展个性因何生愁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句中“愁”字的深意。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
13、得了的。让我们突 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 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 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 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 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了解这些史实之后
14、,你能更深刻地理解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 的愁呢?明确: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七、高考链接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 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下列对声声慢相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实写词人的动作行为, 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直接 表白内心情感。B. “乍暖还寒时候”是写
15、一季之气候,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 寒冷。C.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正面描写词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 人度日如年、孤寂难捱的情景。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首句相呼应,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 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答案:A解析:“寻寻觅觅”并非实写,只是表现词人一种空虚怅惘的心态。6.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怎样的环境?这对作 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一种满目凄凉、满 耳苦雨声的凄苦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 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2 .写作练习一一我为清照写碑文作为一个女
16、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 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 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 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 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八、总结写法1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写得别开生面,风韵天然。开头连用十四个 叠字,从动作到环境到心境,多层次的表现出寡居妇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 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这种叠字的使用,更是千古创格。2 .善于运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情 感活
17、动。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既写出了细雨的声音,又把词 人独坐在窗前的孤独寂寞描写的十分生动形象。九、课堂总结我们从词中看到了李清照一个人,一杯酒,一辈子的亡国之恨、丧夫之痛、 独居之苦。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 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 但他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 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回顾全词,一个“愁”字不能了,所以有了十四个叠字,十四个叠字不能 了,所以有了全篇,行文自然、真切。这也正是易安词作最可读最
18、可贵之处,也 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诗词虽然短小,却内容丰富,同时又富于美感,熔于 情感。这种艺术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们,如寻常家话一般,深藏于人群中,如“旧 时王谢堂前燕” 一般,“飞入寻常百姓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十、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本词。2 .请选用恰当的叠词写一段话,要求文段意思明了,语言生动,150字左 右。答案(示例):抬头远望,果然,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片的绿色在田野上 闪动,那是盛夏稻田的颜色,密密丛丛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把那深 深浅浅的绿色一直推向远处,那样的绿色仿佛是被画家故意调和过的,那绿得发 黑的深色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由此过渡,那最浅
19、的颜色大概就是那没有洗 脱绿色的油菜花了。而这之间竟没有让你感觉到缺少了任何一种色调,你也不得 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是对自己的一次检测,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完全推翻的初稿、 不断修改的课件、反复多次的磨课,我在一步步实践的过程里提升自己对教材的 理解和挖掘。回看本次公开课,我仍有不足之处等待精进:首先,在撰写游戏文 案的任务结束后,我可以借助智慧教学设备,平板投屏组织学生的交流和展示; 其次,在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分析环节,可以请更多同 学进行描述,引导思维碰撞而非快速总结;最后,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可适 当作小段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前路漫漫,尚需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