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四制版(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五四制版(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二课时“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对此,我是这样解读的:科举制是我国 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 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要讲清楚科举制创立的 背景、过程及影响,以及它的发展演变;其次要进一步挖掘课标的衍生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虽然科举制已被废除,科举制度公平、公正的内涵一直留存,影响遍及世界。今天应当让公平、 公正、公开的选官制度精义重现辉光;今日参考西方文官考试制度以建立公务员考试制度时,切 不可数典忘祖,一定要
2、认真总结并弘扬中华文化固有的选贤与能、政权向庶民开放的传统,抑制 以恩荫授权的世袭制流弊。【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4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 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 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教材在学生基本 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安排这一专题课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 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续学习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了解隋唐时期的辉煌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
3、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作为一个专题学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七年 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 充实、饶有趣味;另一方面已具有较系统的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 人才的主要制度,在古代则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学习本课一一科举制,需要教师充分利 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现今“诗词大会”盛行的古诗,取用与本课有关的诗词,设置篇章 创设情境,多引用史料、诗歌、名人名言等材料进行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因朝代新建书院数目涵盖省区数目宋朝71118元朝29619明朝169925清朝386831总结:(2
4、)教育上: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 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材料四:清代由曹寅主持官修的全唐诗,序文 中记载: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总结:(3)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 利于唐诗的繁荣。材料五: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 过去的。孙中山演说集五权宪法材料六“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 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名言总结彰显科举制的重要作用。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总结:对世界:对欧美的制度文
5、化影响深远,开当 今世界文官考试制度的先河。明确中国古代官 制的演变,形成一 个整体观念。,渗 透大历史观的熏 陶。同时明确科举 制后来的发展变 化,把握一个整体 性。名言总结: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美国传教士丁期良1896年中国环行记西方人眼中的第五大发明。科举“不完美”:科举制的局限性: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 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 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就逐渐 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科举制的演变: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实权官员递呈 请废科举折,后清廷颁上谕:“自丙午科为始,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
6、,亦即停止。总结过渡:时至今日,科举制已被废除一百多 年,正如美国传教士丁魅良1896年中国环行记中指出“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它蕴含的精神 也一直流传,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篇章。四公平正义新时代考试时代重话科举:科举的内涵:客观、公平、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t艮告中指出:“文化自 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 明的产物,历时一千年,是中国不可忽视的文化遗 产。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我 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和弘扬科举制固有的选贤任能、 政权向平民开放的传统,继续坚守科举制公平、公 正、公开的精神内核,更加坚守文化自信!
7、更加坚 定不移地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最后让我们一同勉励:聆听、感受将科举制公平公 正的内核融入现 在社会,发挥“历 史为现实社会服 务”的社会功能, 汲取民族的精华, 坚定中国民族的 文化自信,进而坚 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自信!教师寄语1、世间的路有千万条,但在年少的时候,静下心来读书才是你最容易走的那条 路!2、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路。一白岩松读书吧,少年!素,并加以讲解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深入探究科举制的创立 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2、
8、过程与方法:分析魏晋的选官方式,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认识和理 解能力;归纳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用材料引导学生分 析科举制的影响,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制度的改进能促进社会进 步;学习文化知识能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法:通过引用相关诗句,让学生进入隋唐历史情境;通过篇章设置,挖掘教材, 展开学习。2 .问题探究
9、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探究新知。如通过比较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不同,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 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3 ,合作探究法:分组合作探究,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精神。4.联系实际法: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举考试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教学过程】【整体设计】1、创立背景一一世卿世禄金饭碗2、创立过程一一百姓福音新官制3、历史意义一一影响深远遍中外4、内涵延伸一一公平正义新时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有一
10、种喜悦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 安花。”有一种得意“慈恩塔卜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 年。”有一种对比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 下知。”也有一种失意叫“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 孙山外。”与教师互 动、聆听引用诗句导入新 课,与本课的教学 主题巧妙衔接,拉 近历史与现实的 距离,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世卿世禄金饭碗概念解释:科举制。两份简历:聆听记录明晰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姓名张有才李富贵学生带着 问题读材 料并思考、 回答、聆 听、记录。通过两份时代化 生活化简历的鲜 明对比引出古代 九品中正制的介 绍,在创设情境中 突破科举制创立 前的历史背景。化 难为易,突破难 点。考试成
11、绩180120学历本科高中家庭背景父母均为农民父母均为某地高官推荐人无某地最高长官如果你是主考官,下列哪个人有资格做官?魏晋时,谁又会做官?九品中正制: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 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门第则越来 越重要,甚至成为唯 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 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世胄蹑 高位,英俊沉下僚”。这种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结论: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教师解说过渡: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百姓福音新官制(一)除弊立新兴科举史料求知:材料一:“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所开为至行修谨、清 平干济二科举人”。隋书高祖纪材料二:近炀
12、帝始置进士科,当时就试策而已”旧唐书杨婉传隋文帝、隋炀帝是怎样选官的?1、隋文帝分科考试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重点解释: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具备以下特点: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1_科摩制正式诞生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想一想:科举制的实施对下列这些阶层带来什么影 响?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诗歌总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进一步思考: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有着怎样的精学生读材 料并思考。聆听记录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研读史 料并从中获取历 史信息的能力,加 强学科素养的训练。训练学生思
13、考问 题和深度思维的 能力,引导他们透 过现象看内在。知识外延,让学生神内核?客观、公平、公正。名人总结:“科举制度”,使朝廷与平民对接,较之“世卿世 禄”的贵族制度是一大进步。冯天瑜总结过渡:科举制的诞生不愧是历史的进步。不幸 的是隋朝二世而亡,科举制在隋朝生了根发了芽却 没能开花结果。幸运的是唐朝的开明包容让隋朝大 多数的制度流传后世,科举制也在此朝得以完善发 展。下面让我们走进“唐承隋制创盛世”。(二)唐承隋制创盛世完善1:考试科目增多提出问题:你来告诉我: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 重要?解释明经、进士:明经重帖经、墨义。熟读儒家经典就可以。进士重诗赋、策论。需要具有文学才能和治
14、国才能。总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聆听记录阅读课本 寻找答案,提取信息。更好地把握知识 点,使之有更为深 刻的理解。完善2:皇帝重视科举。出示表格:皇帝唐大宗LJ武则天唐玄宗令.一对科举 制的贡 献小活动猜一猜:谁的成绩好?榜眼、探花、状元登龙门、曲江宴、雁塔题名的来历诗歌总结:有一种得意叫:登科后唐孟郊结合表格,自主学习。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提高自学能 力。训练学生阅读 信息、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有一种漂泊叫:落第长安唐-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15、深度分析:科举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2、“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知识总结一一穿点成线: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通过此环节的设参与活动,自由发言,说说理由。根据课前 搜集的资 料发言回 答。置,丰富科举制的 相关知识,扩宽一 定的知识外延。阶段关键人物贡献创立(s)1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级官冕完善 (唐) 朝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创立段诙落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过渡总结:科举制兴于隋,盛于唐。对国家来说, 得到了真才实学的人,对普通百姓来说,看到了一 种新的奋斗的希望。这样一种选官制度到底有着怎 样的历史影响呢?让我们走进第三篇章
16、。影响深远遍中外【论从史出】析影响材料一:唐玄宗统治时期,宰相共计34人,科举 出身17人,占其1/2。其中开元年间的宰相共计26 人,科举出身14人,约占其2/3o 唐朝历 代宰相名录材料二:科举制度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 职业等限制科举取士本着“一切以程文(文章) 定去留”的原则给每一 “田舍郎”送去“暮登 天子堂”的幻想,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 途杨齐福科举考试制度的再审 视总结:(1)政治上: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官标准:门第一一才学(体现公平性和竞争性)材料三:学生读文 字、表格、 图片文字 资料思考。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展小父流。培养学生研读史 料并从中获取历 史信息的能力。坚 持论从史出,从材 料中归纳基本史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