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寻找分享话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5945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观察寻找分享话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观察寻找分享话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观察寻找分享话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观察寻找分享话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吉县良朋中心幼儿园教研活动用表游戏时间2022. 11.21游戏场地积木区2观察班级中一班观察教师张怡参与幼儿高梓铭、潘鑫、赵艺然、杨梦琪、周子昕游戏时长30分钟观察目的1 .幼儿在玩踩跷跷板时幼儿的感受2 .幼儿在游戏时的探索与体验游戏实录(附照片或视频)一一实录与分享话题相关的片段 片段一:两人玩跷跷板高梓铭站在翘翘板上,双手向前伸,潘鑫一脚踩在跷跷板上,一只脚在地上,一手去抓高 子明的手,过了一下另外一只脚也踩在跷跷板上,然后放下抓高梓铭的手,两人双手分开,站在跷跷板的两边,高梓铭往上颠了一下,嘴里发出“唉”,脸上露出笑容,要我这边看了一下, 双脚转动了一下位置,变成和潘鑫相同方向的位

2、置,又甩了一下手,潘鑫身体踉跄了一下,低 头身体张开,放下双手,抬头笑着对我看,然后又盯着高梓铭的脚,膝盖弯曲往下踩了一下, 双手微张,嘴里发出“唉”的声音,高梓铭双手挥舞着,脸上挂着笑容,高梓铭又弯曲膝盖向 下踩了一下,潘鑫身体向后踉跄了一下,双手打开,一只手触碰到了高梓铭的帽子,两人相视 笑,潘鑫往下踩,张开手扭动身体,高梓铭也向下踩,张开双手,扭动身体,开心往后踉跄了 一下,脚踩到了木板的边上,跷跷板发生移位,潘鑫跳下了木板,高梓铭一只后脚跟落在了地 面,随后双脚跳到地上。片段二:三人玩跷跷板潘鑫一只手张开,脸上笑着站在最左边,高梓铭低着头站在中间,周子昕脸上笑着站在右 边,三人膝盖弯曲

3、双脚微微张开,手牵着手,潘鑫跟周子欣一左一右的上下晃动,高子明向后 仰掉下了跷跷板,高梓铭拉着周子欣和潘鑫的手也往后仰,周子昕往后退,也掉下跷跷板,随 后和高梓铭分开牵着的手,跌坐在地上,木板发生移位,潘鑫也掉下了跷跷板坐在了地上,随 后高梓铭和潘鑫双手分开。片段三:五人玩跷跷板周子听一脚踩在木板上,一只脚垫起来,高梓铭也一脚踩在翘翘板上,双手张开,一只手 扶着周子昕,周子昕也双手抓着高梓铭的一只手臂,然后另外一个脚也踩上了跷跷板,潘鑫在 后面往右边走两步,赵艺然一只脚踩到最右边的木板,嘴里说着:那边还有空位置,杨梦琪一 只手往上,然后又往最左边跑,同时,潘鑫也往最左边跑过去,潘鑫一脚踩在最左

4、边的木板上, 一只手搭在着周子欣的身上,另外一只手抓着杨梦琪的手臂,翘翘板的右边同时翘起,赵艺然 踩在木板上的一只脚往上抬,周子听向前倒,一只脚踩在了地上身体趴在了高梓铭身上,高梓 铭也向前趴,一只手掘到了地上,另外一只手扶着木板然后又直起身,重新站了,周子昕也抱 着高梓铭的胳膊重新站在了木板上,杨梦琪和潘鑫也站在了木板上,最左边的木板上下,杨梦 琪左边木板的最旁边的位置跳了两下,赵艺然先一脚踩在了木板上,踩了一下,踉跄了一下又 下来了,第二次双脚踩上去,五人都在在跷跷板上面,一起弯膝,小跳,杨梦琪下了跷跷板, 跷跷板往右边低,杨梦琪又一只脚踩了上去,潘鑫抱了一下杨梦琪,一只脚踩在木板上,一只

5、 脚踩在地面,两人一起向后看去,高梓铭向后掉下跷跷板,周子昕抱着高梓铭的胳膊也掉下去 了,碰到赵艺然,赵艺然也掉落下跷跷板。游戏分析一一你看懂了什么?孩子们用一种新方法来玩跷跷板,并且兴趣浓厚。在游戏的时候一直不断的增加上跷跷板 的人数,从一开始的两人一左一右上跷跷板,到之后的多人上跷跷板,孩子们虽一直掉下跷跷 板但是一直不断尝试,并且吸引力多人一起来参与这个游戏。片段一中两人搭建了一个简易跷跷板并且尝试了不一样的玩法。在玩跷跷板的时候她们遇 到了很多困难,比如两人无法一起站在跷跷板上,站上去后有掉落等(无法保持身体平衡), 在进行了多次的掉下跷跷板后,两人并没有气馁,而是进行了多次的尝试,最

6、后一上一下跳的 把木板跷了过来。重新调整好木板的位置,又开始玩了起来。片段二中三人成功站上去了,但是没有坚持几秒就又一次掉下,再一次上木板的时候高梓 铭站在了中间的位置,并且一直微微弯着身子,屈着膝盖,这是他在之前的游戏经验中得出的 游戏经验,这样更加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并且中间的人站稳后,后面两人在上去,三人手牵手 更能稳固在跷跷板上不平衡的身体。片段三中,多人进行上木板有一定的难度,人数多了,更加无法保证身体的平衡,而且人 多了之后,相互挨着也会让孩子们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人掉落,势必也会影响身旁的 人,在中间的小朋友反而并不是那么的稳固,总是会受到左右两边的影响。人数多了,孩子们会根

7、据人数合理安排站位,比如赵艺然要站在右边的位置,她已经预估 好了,两人并不能全部站上去,就让杨梦琪站到左边去,潘鑫在后面观察的时候也发现了自己 上不了右边的木板也往右边跑去,最后五人相互帮忙协作(相互手扶着)一起站在了跷跷板上 面,虽然一起在木板游戏坚持的时间不长,但是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及满足感。结合分享活动反思自己的观察是否到位?在观察时关注到幼儿对踩跷跷板游戏有着重复性的探索,在自主游戏观察时可以看出幼 儿对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有一定的经验,会双手打开,站上去膝盖弯曲,会双手扶持着上 去等,孩子们对这一游戏也很有兴趣,在一直从木板上掉落下来后,还是有较多幼儿进行重复 性的探索。在观察时教师

8、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幼儿掉落的原因有很多,孩子们保持 平衡的方法还没掌握的很好,上去的人太多,孩子相互之间的推嚷,又或者是孩子在跷跷板上 站立的位置等都会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掉落。在观察并反思到这一现象之后我提供了相应的照片、视频,幼儿也确实围绕这些进行了一 定的讨论,但是在讨论过程张康槿说到下面的支撑的木块,木块少了就会倒来倒去,不平稳, 放多个,对这一发现我又觉得孩子说的有道理,但是教师在这一块没有给到相应的追问,也没 有太明白孩子的意思,在观察时教师没有太注意到这一现象,观察的没有到位,所以没有办法 出示比较聚焦的跷跷板撬动的时候支撑点的一些视频,帮助孩子详细解释他说的意思,导

9、致教 师就对这一块快速略过了。还有高梓铭在分享的时候说到“木板有声音”,教师没有进行一个追问,其实可以引导孩 子们深入一下,如:什么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等等,在游戏的时候跷跷板发出了 很多的声音,触碰地面的声音、木板掉落的声音,木板和木块摩擦的声音等,有很多,但是在 观察的时候教师忽视了这一块,导致没法后续。分享活动中选取的分享素材有哪些?(视频、照片)是否有效?视频:1.两人玩跷跷板的视频2.三人玩跷跷板的视频3.五人玩跷跷板的视频细节照片:(不一样人数玩跷跷板的照片、人掉落、木板歪掉掉落、幼儿手拉手在木板上 的照片,幼儿成功站立在木板上的照片)有效的素材是: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出示

10、了一张两人玩跷跷板的照片,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发现 这次不一样的跷跷板游戏,孩子们也都很棒的观察出了这种不一样玩法的跷跷板游戏。在接下来的分享中两个人玩跷跷板和五个人上跷跷板的游戏在课堂中出示的较多,细节照 片出示不及时,孩子们在分享的时候,教师会出示照片不及时,就会直接视频暂停定位孩子们 想要的画面。分享的话题有哪些?1 .关于站在跷跷板上玩的感受与体验2 .关于跷跷板歪掉的讨论3 .关于人从跷跷板掉下来的讨论结合实录反思分享话题的讨论效果。中班的幼儿应该具有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可以尝试把事情说完整说明白。在幼儿没说清 楚的情况下,教师给了她锻炼的机会,自己把话说清楚。在幼儿说不清楚的

11、情况下教师出示了 视频,通过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游戏的情景,这也是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这是幼儿最常用 也是最基础的探究方法。教师在问幼儿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更具开放性,而非直接问玩了什么, 遇到什么困难。只有让幼儿们都了解、明白了这个游戏,她们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教师也为 幼儿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继而让所有幼儿参与讨论。但在其中某些 环节教师自己也并未了解原因,就一带而过了,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反 问,语言表达上也要更加的严谨。比如在分享课时:高梓铭说:人都不分开了,就不动,它合起来它会不动,他分开它会动。教师没有后续追 问,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并不是特别

12、明白孩子的意思,在思考后,我觉得我可以再继续追问 一下,了解清楚:什么时候会觉得快,什么时候会慢?更细致的探索原因。又比如在教师提问游戏时的感觉时,高梓铭回答:我感觉到木块有声音。这个时候我觉得 教师是完全没有关注到孩子对声音的感受,后续我反思的时候发现,我们游戏场地是有很多的 声音,孩子有关注有感受,教师没有,孩子的细心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要多反思。孩子们的对跷跷板游戏都有一定的游戏经验,在分享课的时候,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 索反思问题。丰富的游戏经验让孩子们在之后的分享课中也有了探索基石,在课堂中,孩子们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无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稳继而总是掉落木板有了很多的思考;如与 在木板上站的位置有关(靠边、木板边沿)、和人有关(人太拥挤、人太重)、不平稳有关(木 板会抖、会晃动)、和材料有关(木板硬、木板光滑、支撑点的小木块太小、或者是木板太少) 等等,都是孩子们在分享时的好观点。教师在分享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一直指挥孩子们的想 法,而是一直跟随孩子的想法,把主动权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不负重望一直积极的思考,讨论, 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