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5359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阁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内阁专题训练1、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 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 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明初,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一般由阁臣商议而行;弘治年间, 阁臣中“居首者始秉笔”;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首辅的权力 更大,形成了首辅专票的局面。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B.皇帝权力逐步衰落C.明朝政治统治危机四伏D.君主集权得到加强3、明朝名臣张璃,温州府永嘉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 士,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

2、居首辅,张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 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璃)后,拱手唯诺而 已”。这主要反映了明朝内阁()A.分割了宰相的权力B.有效制约了皇权C.成为法定决策机构D.阁权有所强化4、以下关于明朝内阁地位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统领百官B.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的政府部门C.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D.可以限制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枢体制演变的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的特点。张居正主持内阁期间多次驳 回明神宗的命令与诉求,说明当时内阁权势强大,故A项正确;张 居正主持内阁期间

3、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但内阁本质上是皇帝的 秘书咨询机构,并不能严重制约皇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 出当时社会经济凋敝,故C项错误;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明神宗 时已经不存在相权,故D项错误。2、答案:D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居首辅,张为首辅时,事 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璃)后, 拱手唯诺而已”可知,明世宗时,张理位居内阁首辅,权力很 大,这主要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权力有所强化,故D 项正确;明朝初年就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故A项错误;内阁首辅权 力上升是君权强化结果,并不能制约皇权,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而且没有决策权

4、,故C项错误。故选:Do 4、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 书咨询机构,C项正确;内阁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 内阁只是内侍机构,排除B项;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 D项。故选:Co5、答案:A解析:本题以明朝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作为切入点,考查这 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政治问题。明初,朱元璋为防止宦官参政威胁皇 权,规定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利用宦官来制衡外廷官 员,宦官开始参与中枢决策过程。这就对宦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才会出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的现象。据此分析,这是明 中后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导致的,故A项正确。皇

5、帝权力至高 无上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当时内阁尚有一定的议政功能, 故C项错误。当时掌握决策权力的依然是皇帝,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A.秦朝的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的职能。B.汉朝的刺史,有 监察地方郡县的职能。C.明清的都察院,有监察百官的职能。D.明 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监察的职能。故选:Do 7、答案:B8、答案:C解析:材料中明朝官员认为内阁首辅张居正虽没有宰相之名,但在 权威上却有宰相之实,这说明张居正时期,内阁的权势有所扩大, 故选C;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其首辅的 权职并不等同于宰相,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张居正执政时会影响 人事进退,

6、但人事大权掌控在皇帝手中,故排除B;明朝内阁只是 皇帝的顾问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排除D。故选:Co 9、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不是内阁简单的责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 内阁的地位等同于翰林学士,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 “明朝内阁拥有专用印信,但只是用于上呈皇帝的密疏,与六部等 部门的公文需用翰林院印。明神宗时,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图辞职, 院印被封存,于是内阁所有行文不能对外发送”及所学知识可得, 明朝废除宰相,设置内阁,内阁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始终不是法定 的一级行政中枢,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阁与六部之间地位与等级比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o10、答案:B解析

7、:题干材料包含两方面信息: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 地方设三司,对六部负责。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均实行分权体 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答案为B。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宰相制 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 机构,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注意本题的设问词是“本质”,解题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 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司礼监的权力都来自皇帝, 所以,内阁、司礼监权力扩大的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正 确,A项错误;B项并不是材料内容的本质反映,排除;D项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排除。12、答案:C解析:据“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

8、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可知,内阁与宰相不同,只 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为皇帝服务,本身没有决策权,C项正确, A项错误;废丞相,设内阁弱化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皇权得到加 强,B项排除;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中个别权势大的人会侵害六部 职权,但这并非材料主旨,D项排除。13、答案:B解析:据“内阁大臣多次通过拒绝草拟诏令劝阻皇帝”可知,皇权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阁的制约,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对皇权 的限制而非君主专制的程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对 皇权的限制是有限的,“阁臣推动政治清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C项;内阁行使的并非监察权,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所

9、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皇 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正确;明成祖设立内阁,辅 佐皇帝处理政务,正确;明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明朝独有 的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逐渐凌驾于内阁之上,正确。正 确,故选D。15、答案:B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B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根据材料可知,阁臣的选定有一套程 序,但还是由皇帝选出最终入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 确,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皇权而非阁臣的行政能力,排除A项;D 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排除。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材料信息反映了文渊阁内人

10、员的变 动,可知内阁大学士在宫廷里办公,地位要高于其他翰林学士,故 选A项;材料体现出内阁大学士可以在宫中的文渊阁办公,并不能 体现出其性质,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阁成员的来源变化, 故排除C项;材料变化体现的是翰林院学士与内阁大学士分别在不 同的地点办公,并不能体现出中枢机构膨胀,故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主对臣下的控制力, 其均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符合题意;行省制是中央集权 加强的产物,错误,ABD排除。故选C。24、答案:D解析:明太祖颁布官员到任须知,明确了地方官员的责任和注意事 项,这说明当时朝廷注重管理吏治,以巩固政权,D项正确。2

11、5、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内阁权力的变化,阁权是皇权的体现,材料中 “部权尽归内阁”表明阁权不断加强,其实质是皇权的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C项错误;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 是法定的中枢机构或决策机构,故排除A、B两项。2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废丞 相,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确立了内阁制度,但是为了防止内阁权 力过大,其必须受到宦官的牵制。清朝为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形 成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军机处成立 后,虽进一步削弱了内阁的权力,但军机处完全在皇帝的控制之 下,这说明明清时期实行君主高度集权下的有限分权,故A项

12、正 确;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B项;这种有限分权在一定 程度上有利于国家机构的稳定性,排除C项;内阁的辅助作用在清 朝时期特别是军机处成立以后,只负责一般性政务,辅助作用弱 化,排除D项。故选A项。27、答案:(1)原因:汉代经济发展,国库充实;政治统一;董仲 舒和公孙弘的推动;汉武帝的支持;培养大一统的儒家人才的需 要。特点:官学由中央兴办;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皇帝、政府 高度重视;教师选拔严格、政治地位高;以经师讲学为主要教学 形式。不同:私人创办;私学自从创办以来从未中断;学生数量较 大;兼启蒙儿童教育;教授儒家知识以及儒家以外的各家知识。 意义:有利于诸子百家知识的继承与发展;

13、有利于促进各派各类 知识的相互碰撞及各学派知识相互吸引和融合;有利于地方文化知 识的普及;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一般来 说品级很低”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 最终取决于皇帝”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 制约皇权以及内阁专权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 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 到内阁集体负责制;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 问依据材料二“成为独

14、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内阁 作为政党角逐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阁完全对下 议院负责”的角度归纳回答。28、(1)答案:创新:明太祖废除丞相,分权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权 力变化:由仅备顾问到获得票拟权。(2)答案:积极作用: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构 正常运行。原因:明中期阁臣大多具进土资格,文化素养较高;熟 悉政令,政治素养较高;立场比较客观,办事公允。29、答案:(1)变化:提升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完善内阁机构;实行 “票拟”,强化内阁干预政治的力度;实行“批红”,重用太监。特点:内阁形成时期长;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内阁与六部矛盾重重。影响:强化了君主

15、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 因为内阁与皇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皇权高度集中时,内阁的权利地 位也随之增高,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只手遮天的 宦官。解析:(1)变化:根据“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至正二品”、“宣 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可知,提升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完善 内阁机构;根据“票拟”、“命翰林学士陈山等教授小宦官读书”可 知,实行“票拟”,强化内阁干预政治的力度;根据“御笔亲批数本外, 皆众太监分批”可知,实行“批红”,重用太监。特点:根据“永乐时 期的内阁大学士虽参与对国家机务的处理,但品秩低微,仅正五 品”、“洪熙皇帝即位后,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

16、至正二品”、“宣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可知,内阁形成时期长;再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内阁与六部矛盾重重。(2)影响:根据“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取 自圣裁”可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制度 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因为内阁与皇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皇 权高度集中时,内阁的权利地位也随之增高,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 局面,出现了很多只手遮天的宦官。5、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 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

17、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6、下列官员(或机构)中,不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御史大夫 B.刺史C.都察院 D.明代的内阁7、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 “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 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8、明万历四年,巡按辽东御史刘台上疏称:“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专政以来,每每自道,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 进退?夫其

18、进退人也,威逼人也,宰相之实也。”据此可知 ()A.内阁首辅等同于宰相B.内阁掌控人事大权C.内阁的权势有所扩大D.内阁成为行政机构9、明朝内阁拥有专用印信,但只是用于上呈皇帝的密疏,与六部等 部门的公文需用翰林院印。明神宗时,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图辞职, 院印被封存,于是内阁所有行文不能对外发送,“一应官吏俸银等 项俱不得支”。这说明明朝的内阁()A.只负责为皇帝草拟行文B.地位等同于翰林学士C.不属于正式的行政机构D.受到六部官员的压制10、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19、)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B.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11、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 “保”虚衔,能够“票拟”;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本质上说明()A.皇帝权力日益衰落B.内阁日益掌握实权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12、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 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 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表明()A.内阁拥有决策权C.内阁实为顾问机构13、明武

20、宗在位期间肆意妄为, 阻皇帝。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阁臣推动政治清明A.内阁拥有决策权C.内阁实为顾问机构13、明武宗在位期间肆意妄为, 阻皇帝。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阁臣推动政治清明B.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六部的职权受到侵害内阁大臣多次通过拒绝草拟诏令劝B.皇权受到一定限制D.监察权力过分膨胀14、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 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罢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设司礼监六部直属皇帝A.B.C.D.15、明神宗是明代一位颇具个性的皇帝。其执政前十年,

21、任用张居 正进行改革;张居正死后却不理朝政,深居宫中,拒绝上朝长达二 十多年。有学者认为,明神宗之所以后期不理朝政,与张居正不无 关系。据此推知,张居正就任的职务应该是()A.监察院御史 B.内阁首辅 C.司礼监太监 D.军机大臣16、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该机构是()A.尚书台 B.内阁C.中书省 D.军机处17、明朝内阁最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 分支机构。仁宗即位后,命杨士奇等“悉掌内制”。宣德年间,宣 宗命阁臣代为批答奏章,其办公地点也由御前转为文渊阁,宣德七 年,文渊阁正式成为内阁官署。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22、A.政治地位不断上升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C.逐步掌握决策权D.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18、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 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 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 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A.内阁大学士负责监察百官B.明朝中期恢复了丞相制度C. “票拟”权使内阁大学士拥有了决策权D.内阁制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19、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神宗朝 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同时在内阁的阁臣先后有五人,都是由张居正 疏荐入阁的。万历六年(1578年),张

23、居正南归葬父,神宗命次辅 吕调阳等“有大事勿得专决,仍驰骤之江陵听先生(张居正)处 分”。这表明当时()A.内阁操纵选官大权B.内阁行政效率较低C.内阁首辅权力极大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20、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 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段 材料的主要含义是()A.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宰相B.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C.明朝宰相虽无相名却有相实D.明朝的宰相称为“内阁”21、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择上,先由六部中负责官员任命、升迁 推荐的吏部牵头,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 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最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

24、选人名书于纸上,然 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 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A.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B.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C.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D.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22、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 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 留文渊阁。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反映了()A.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B.内阁不是法定机构C.阁臣的来源发生变化D.中枢机构日益膨胀 23、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 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主要有()中书

25、门下的设置行省制度的设置内阁的设置宰相权力的调整A. B. C. D.24、明太祖时,颁布授职到任须知,把地方公务分为祀神、制书 榜文、吏典、犯法民户等31项,并逐项开出地方官员所应承担的责 任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说明当时朝廷()A.依赖宗教迷信维护统治B.以文教提升官员素质C.依靠严刑峻法强化管理D.加强吏治以巩固政权25、史料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 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 变。”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A.上升为法定的中枢机构B.控制了国家的决策大权C.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D.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26、明嘉靖以后,内阁权力

26、急速发展,但此时仍需与宦官合作,才 能执掌大政。清初”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视草”。军机处成立以后,内阁逐渐成 为处理一般政务的机构,但军机大臣没有丝毫独立行动和决策的权 力。这说明明清时期()A.实行高度集权之下的有限分权B.国家治理方式的灵活多元 C.国家机构的稳定性逐渐被削弱D.内阁的辅助作用不断强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3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 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 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明成祖时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

27、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 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 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 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 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 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 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 世宗嘉靖21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 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摘编自于江泰明朝内阁对皇权的制

28、约等材料二 在18世纪,英国内阁的运行已经形成如下政治制度惯例: 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与 支持;责任内阁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到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如 果无法获得下议院的信任与支持必须辞职。19世纪的内阁完全与王 室权威脱离了关系,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国 王将行政权力让渡给内阁,而内阁又从国王身边分离了出去,国王的 权力只能在理论和法律上得以存在,实践中国王的影响力伴随着行政 权力的转移而逐渐被削弱,并趋于消亡。在内阁与议会的关系上,伴 随着政党政治的成熟及“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作为政党角逐 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

29、阁完全对下议院负责。摘编自李秋成18世纪英国内阁在宪政中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 明其政治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代内阁相比英国内 阁的特点,说明19世纪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 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 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 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 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 已。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九材

30、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 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 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 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 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 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与 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永乐时期的内阁大学士虽参与对

31、国家机务的处理,但品秩低微, 仅正五品,而且“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 白”。洪熙皇帝即位后,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至正二品,又加封 他们“公”、“保”等荣衔。宣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为 其设置了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又令内阁大学士,提出处理意见,即 “票拟”,形成了 “阁职渐崇”的局面。与此同时.,为防止内阁权力 的过度膨胀,宣德皇帝打破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的禁例,设立内 书堂,隶属于司礼监,命翰林学士陈山等教授小宦官读书。还以司礼 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 太监分批”。正如时人陈孜所云:“我朝祖宗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 内阁大学士共理,内外相维,可否相济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 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取自圣裁。”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洪熙、宣德两朝中枢体制的变化及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