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说课稿集合十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4634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说课稿集合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陈情表说课稿集合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说课稿集合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说课稿集合十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陈情表说课稿集合十篇陈情表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 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 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 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 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 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

2、谛和理 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 读能力。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 术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 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两个教学重、难点:1 .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 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 .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 和学法。教法:情感目标品味作

3、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二、说学生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 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三、说教法与手段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 学方法:1 .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2 .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3 .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4、: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2 .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3 .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四、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课题导入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 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 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二)文本研讨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 .读准字音。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

5、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2 .读懂文意。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要求: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 字字落实。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 可参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3 .识记字词。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因文章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 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然 后老师点评,补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让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 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这样可以最

6、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 识。4 .鉴赏内容。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本文鉴赏内容确定为两点,一是所陈之情,一是陈情艺 术。对于所陈之情的鉴赏,设想采用读与说结合的方式解决。让学生选择最能打 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然 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 讨: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 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

7、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这样简单的 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 直陈此事?(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学生 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三)迁移应用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 题目设计如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

8、曾 表达,请你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所以对此 题的要求是:字数不限,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四)课后作业准确熟练背诵全文。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 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 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本课 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 “孝”的含义。(3

9、)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通过反思自 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从而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陈情表说课稿篇6说教材一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 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1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 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2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中国堪称世界散文大国。学习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 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 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二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

10、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 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 位。因此,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 用。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全文。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说教法一教法司马集团建立晋政权后,为巩固政权,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从小赖祖 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 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还 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

11、帝。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 (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同 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 则“忠” “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 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二学法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由中国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本文。二解题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 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文体介绍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三重难点

12、解决过程1)掌握一些字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像“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2)朗读正音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 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文章的情 感。3)使学生明白李密为何要“陈” ? “陈”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其 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难点。明白这个问题,文章理解可以说已经到位。4)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明确:以情动人;用骈文写成四延伸讨论“孝”明确:1中华传统美德。2以“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3不利于依法治 国说板书情理陈以往之情不幸的家世以孝治天下陈现今之情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陈日后之情不仕的原因先尽

13、孝后尽忠层层深入,感人至深陈情表说课稿篇7高中语文必修五只安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陈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 高中阶段大纲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 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 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而本单元的四篇 文言文是文学性较强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在词句的理解上,而应在培 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上。据此,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 .基础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丰富文言语感;理解“夙、凶、薄、息、 寻、除、听、卒”等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充实文言仓库。2 .思想教育目标:领悟

14、作者苦情、亲情、忠情这些真实情感的展示。3 .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体会作者 以情动人的文笔。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乞终 养的目的是教学重点。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 悟。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题解导入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 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 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 以尽孝道的决心。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

15、:“章 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二、整体感知1 .听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一一真挚动人。李密至 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 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 “孝”二字反复陈述自 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 顺祖母的哀哀衷情。2 .指导诵读,梳理文意。教师边引导学生诵读,边疏通字句、梳理文意。第一段:陈言自己的悲惨遭遇一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第二段:叙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经过。第三段:表达自己尽孝的心意。第四段:表达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三、鉴赏评析1

16、 .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 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堪称西晋散文的名 篇。那么,这篇文章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呢?第一,表现真挚的特殊孝情。古文观止对这篇文章曾这样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 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 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 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

17、,“夙婴疾病,常在床薜。”这时 只有李密来服侍照应。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位了,但这还不够,作者 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与自己互为依傍,分离不得。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 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呼应上文,最后自然引 出所要表达的主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其情感是真挚而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 “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 “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古文观止批注)第二,阐述了充

18、分而有力的道理。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看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但事情一 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晋, 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还有,在陈此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 迫。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他在陈述暂不 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 手,热切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措施得当,然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 特为尤其!”这就为“愿乞终养”设置了根据。接着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 马上任,“奉诏奔驰”。但为什么不去呢?不是为了名节,“本图宦达,不矜名 节”,“今臣亡

19、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而是因为“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 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 能废远。”最后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来表达自己要先尽孝后 尽忠的意愿,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 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2.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南北朝时期,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许 多人都喜欢骈文这种文学样式,但是,骈文也因此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极端,即形 式华美但内容空泛。而陈情表却一反当时的流弊,创造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 统

20、一。所以鉴赏本文要认真体会内容与形式如何完美的统一起来。(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体会其特点和作用。语言简洁凝练。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当时形只影 单、孤独寂寞、无依无靠的悲惨处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则把病入膏肓、 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为将落的太阳,真实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 危浅,朝不虑夕”也用来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如此简约的文字,却形象地喻出 真实的境况,同时还渗透了作者的深情,难怪晋武帝深受感动。语势连贯紧凑。四字句言简意丰,连贯紧凑,形成了好的效果:不容置疑, 严整自然,增强了说服力。如第一段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 父见背;行年四岁

21、,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 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文字简洁,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至,困 难层现错出。(2)找出对偶句,体会其好处。运用工整对仗的对偶句,显得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 增强了表现力。陈情表说课稿篇8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 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 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背

22、诵全文。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 “孝”的含义。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 生的实际情况一一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 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 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 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

23、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 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 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 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杳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 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

24、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 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 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 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 行。6、学习第一段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 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 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7、课堂小结

25、,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 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 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 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 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 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

26、正视自己 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 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谢谢大家!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 的喜悦感。学法: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

27、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 究法,多思考,多感受。最后,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一-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课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给学生讲述孝行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为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为理解文章作铺垫。作者: 李密,晋初散文家。写作背景: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目前的朝

28、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李密不得不暂存观望之心。借以祖母生 病要人照顾为由,陈孝情,陈忠情,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第二部分,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朗读新课,主要是感知整体文章。安排学生用五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创情景, 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过程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缩短与作者心灵的差距 的效果。第三部分,用20分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探讨重难点。通过两个问题(为何陈?陈什么?)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内容。并且,深入探讨文章的重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 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是学习重难点。第四部分,与学生探讨写作技

29、巧和特色,主要用于后续的学习和写作。好的构思,还要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导学生从文本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设想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三教时。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 主题和写作特色。(二)全文把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第四段:写自

30、己忍辱受刑。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课文节选了后三段。(三)课文分析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2、字音3、主要词句4、思路分析: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 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 足道。(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 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蟋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蟋蚁草 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用

31、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 要靠自己来选择!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 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己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 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 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 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 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 论述下去。(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 种所谓“节义”

32、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 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 的真正价值。第二课时学习第二段1、教师范读第二段2、学生齐读第二段3、字音4、词句5、思路分析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 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 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 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

33、终于完成了史记, 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5、熟读并背诵本段第三课时(一)学习第三段1、学生齐读本段2、主要词句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虽累百世,垢弥甚耳!重为 乡党所戮笑身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邢?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 未尝不发背沾衣也。2、再读本段,体会作者的情感3、思路分析作者痛定思痛,抒发了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 则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可见,忍 辱负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司马迁敢于选择这条路,需要付出多 大的勇气!文章的最后,作者陈述了自己不能为皇帝“推贤进士”的想

34、法。(二)总结全文总结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 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 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三)写作技巧分析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解析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受辱一一引决(士人应持);受辱一一隐忍一一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

35、、左丘明等);“我” (司马迁)受辱一一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一一为了完成巨著史记。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 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 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 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 了。这个道理讲 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 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 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

36、自己伏法死去, “若九牛亡一毛,与雄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 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缥细之 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 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 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 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 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

37、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 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四)作业1、背诵第二段2、完成全文翻译陈情表说课稿篇9“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 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 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 章的语言特色。、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 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2、品

38、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 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 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 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

39、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 )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 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 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向谁陈情?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 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3 )陈什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4 )如何陈情?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 什么情、如何陈情。引

40、入课文内容4、范读正音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 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 儿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听清节奏,听出感情。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 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6、学习过程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 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 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7、课堂小结: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

41、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 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 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 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 “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 还作了 “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 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 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 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8、作业布置:巩固本文所学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五、说板书设计晋武帝(司马炎)陈情

42、表t一、“陈侍汤药,未曾废离”难离之情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为难之情三、“更相为命,不敢废远”相依之情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忠爱之情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 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 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教学中的失误。一个人 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 给我成长的机会。谢谢大家!陈情表说课稿篇10一、说教材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单元四篇 文章都是情酣意浓的千古抒情妙文,

43、鲁迅先生说过:“能憎能爱才能文。”文章 不是无情物,刘勰也说:“情为文之经。”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传。 同样,读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与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才 能感受到优秀作品带给人们的震魂摄魄的力量,引发人们跨越时空去思考人生与 社会。陈情表亦如此。二、说学情文言文的教学常常被师生们视为畏途,主要是教学效果很难呈现出来。其实, 纵观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碍:1.字面上,文言字词 的理解是一道障碍;2.诵读上,章法与句法是一道障碍,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言 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碍;3.内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 解障碍,比如对文中一些

44、历史典故的理解等;4.鉴赏方面,对于文言课文中传递 出来的思想性无法把握,不能对文章做更深广义上的解读。不过,前三道障碍通 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最后一道障碍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 师生配合解决。鉴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阅读 浅易文言文这一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及常见的古汉语句式。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帮助学生体悟主旨,掌 握课文结构及文章章法句法。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李密地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 “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三、说教学方法主要

45、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 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用幻灯片打出以下内容:“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问学生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评价哪一篇文章的,最后明确是陈情表,接 着介绍苏轼所言: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之后,出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内容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好奇心也会成为学习知识的一种内在动力。)2 .解题结合课文注释,认识“表”这种文体。(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阅读古代散文,要“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相

46、关情况和时代背景,只有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处境,才能感受他们伟岸的人格,才能理解他们复 杂的思想感情。)(三)速读课文3 读要求:1.用笔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2.尽可能地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大致弄清文章所写的内容。(这一过程看似粗略,其实正是从古人所言“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方法出发, 主要目的是要学生整体感知文意,避免学生一接触文本就着眼于局部,“肢解” 了文章。)(四)诵读课文为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围绕“情” “孝”二字,凄切婉转的表明心 意,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 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诵读时,要求:注意文章层

47、次,做到情发于心地诵读。本文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 句式,构成了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诵读时要读出节奏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音,并比较此前自己的阅读处理与录音有何异 同。(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经之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 逐渐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散文的语言 风格多样,有沉郁顿挫,有高亢铿锵,有缓慢迂回,有急促奔放只有在反复 诵读中才能更好地领会这些特点。)(五)品读课文借助注释,积累词义,疏通课文。从文中找出后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体味,并尝试写一段话,陈述自己的某 种无奈之情。(课后练习三)轻声朗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勾画出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 梁,这边的桥境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境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