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4文言文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文言文阅读(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 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 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 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
2、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 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 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縻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 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 ZZZZZZZZZZX/1ZZKZ*ZXZW/ZXZZZZZZZSZZ/SZZKZX/ZZ/w*ZZw*ZZKZ/Z/Z/ZZ/ZZ/Z/1/ZZX/ZZZZZX/ZSZX/ZZ/ZKZ/Z/Z/ZZZ/Z/Z/1/XZZZXZ/XZ/ZXZZ/Z/所惮以不敢发,
3、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 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注释:枢密,指枢密使,掌军政大权,位同秦汉时的太尉。韩太尉,指韩琦,时任枢密使。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可以养而致致:表达.称其气之小大称:符
4、合C.周览四海名山大川周:周遍D.然幸得赐归待选幸:幸而*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注:颜路:颜回之父,字路,家贫。徒行:指无车而行。礼记王制:“君子者老不徒行。称: 符合。(二)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 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 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
5、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 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 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蜗姑嗫之。其颗有讹,睨而不视。夫讹也,非为人讹,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藻才里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忧然为间曰:“命之矣。”(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上)注:墨者:信奉墨家学说的人。夷之:姓夷名之。颗:额头。讹:出汗。藁槿:盛土的箕和挖 土的锹。(三)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殊讥,万物为赍送。吾 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6、! ”弟子曰:“吾恐乌莺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莺食,在下为螃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取材于庄子列御寇).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家之有亡亡:同“无、没有B.古之人爱民若保赤子保:爱护,保护C.施由亲始施:施行*D.夺彼与此与:和2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亦各言其子也何其偏也 10B.有棺而无椁睨而不视 C.以吾从大夫之后以薄为其道也 D.墨之治丧也恐乌莺之食夫子也 2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颜路请求把孔子的车子做成颜渊的外椁B.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难道夷子以为不薄葬就不
7、可贵了吗C.夫讹也,非为人讹,中心达于面目那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D.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齐备吗?为什么加上这些东西29.下列对夷之和孟子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夷之倡导薄葬,却厚葬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做到爱无差等,夷之的言行是自相矛盾。B.夷之引用“若保赤子”是为了证明儒家和墨家在爱有无差等上认识不同,但自己厚葬父母没有错。C.孟子认为爱是有差等的,就像爱兄长之子和爱邻人之子的区别一样,夷之是无视亲人与他人的区别。 D.孟子借曾有人不埋葬父母,见父母遗体被毁而心生愧疚最终也会埋葬的故事,说明厚葬父母有道理。30 .根据
8、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孔子、庄子的言论,简述其中反映出的主张或思想。(2022.北京房山.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赛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始皇
9、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锋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索大,比权量力,则不 可同年而语矣
1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 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取材于贾谊过秦论(上)乙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 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 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 忠臣不敢谏,知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
11、服; *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 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 去远矣。(取材于贾谊过秦论(下).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奋:振兴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军队 *C.三主惑而终身不悟惑:糊涂D.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治:安定*3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良乃入,具告沛公 B.因河为池因而不改C.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 若入前为寿 D.及其衰也吾其还也 1233
1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文可知,秦始皇认为愚民、弱民、防民能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万世称帝。8 .甲文中,作者揭示秦朝灭亡原因的意图在于劝勉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施行仁义。C.乙文中,作者认为皇帝不闻忠言并因而不能改过是导致秦传三世而亡的原因。D.乙文中,作者指出周朝能传千余年的根本原因是能做到禁暴诛乱与内守外附。3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天下已乱,奸臣不上闻,岂不哀哉!35 .对比的运用增强了过秦论的说服力;请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一处运用对比的例子,简析其作用。(2022.北京朝阳.高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子
13、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 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1】 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2】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 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 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伸,非骄暴也。以义变应, *知当曲直故也。诗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
14、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伸变应故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 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 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默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 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 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 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 之
15、,舍之则失之。(取材于荀子不苟)注释:1邓析: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2】盗跖:传说中的大盗。3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礼义之中也中:合乎B.靡所不伸靡:没有C.诚心守仁则形形:表现出来D.默然而喻喻:告诉3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怀负石而赴河 人而不仁,如礼何 B.唯仁之为守故有之以为利 C.明则能变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愿为小相焉 3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行不贵苟难君子做事不以苟且难能为可贵B.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盗跖口中吟诵的那些人,名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
16、C.变化代兴,谓之天德改变和感化交相作用,这就叫做天德D.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因为它们有各自的规律,从而才达到了至诚.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本文论说了君子的道德行为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君子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原则。(2022.北京顺义高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醪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 画地,大言教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笔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
17、而死。”帝曰:“欲何言? ”宣日:“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笔,14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日:“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乃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日:“天 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 虎”,歌之日“样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日:“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取材于范晔后汉书董宣传
18、)注解湖阳公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苍头:奴仆的通称。主:公主的简称,指湖阳公主。小黄 门: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后泛指宦官。文叔: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3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辟:征召B.乃驻车叩马驻车:停下自己的车 C.大言数主之失数:一件件地计算*D.流血被面被:覆盖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言数主之失因格杀之 B.愿乞一言而死而纵奴杀良人 C.乃威不能行一令乎死乃知之 D.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因出身高贵,最后做到北海相。B.因匿主家
19、C.愿乞一言而死D.因敕强项令出于是被主人藏在家里希望您为我说句公道话再死于是封他为“强项(脖子)令”让他出宫43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44 .董宣是历史上著名的“强项令”,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怎样的品行?这种品性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2022.北京海淀.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 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 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
20、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铺糟而啜其酉禹?何故怀瑾握瑜,而自 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 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度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 *遂自投汨罗以死。(取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二)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日:“副有罪,当相坐。”武日:本无谋,又非亲属, 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富贵如此!苏
21、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律日:“君因我降,与君为 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 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 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 *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孤,藏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 所。武既至海上,康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取材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根据
22、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汉语单音词的词义,可以从记录它的汉字形体中来探求。”词义的引申,是指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一定 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的意义的过程。“(王宁古代汉语)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 过程中,可以依据以上规律探求词义。16(1)“沐”,甲骨文字形为平 ,本义为洗头发,如“新沐者必弹冠”之“沐”;后引申为 之义,如“沐恩”十:之“沐”。“浴”,甲骨文字形为王,表示一个人在洗身,如“新浴者必振衣”之浴。(2) “益”,甲骨文字形是宴,从中可看出器皿内有多个代表着水滴的小点,表示水满欲溢之势,后引申为 之义,如“益寿延年”的“益”;又引申为,“武益愈”中的“益
23、”即为此义。AA(3)“膏,甲骨文字形是,字中的“9,即“月”,由此推断字义应与 有关。“膏”指油脂,引申为“肥沃”;作动词时,解释为,“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唧为此义。4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B.不凝滞于物为降虏于蛮夷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D.乃作怀沙之赋乃幽武置大窖中 4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中的“圣人”和韩愈师说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的“圣人”,都具有兼济天下的美德。B. “怀瑾握瑜”中的“瑾”和“瑜”本义指美玉,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
24、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 德。C.卫律在威逼苏武失败后改为利诱,称他为“苏君。以示亲近,而苏武却直呼卫律为“汝”,表达对其叛主 背亲的蔑视。D.选文(一)中屈原殉国明志,选文(二)中苏武忍辱牧羊,他们选择不同,但忠贞报国、矢志不渝的精 神却是一致的。4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叙)事之中即见其指(旨)者”请结合选文(一) 或选文(二)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25、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5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明:彰明。B.欲齐其家者欲:想要。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统治。51 .下列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天子变成普通人,一概都因以修养自身为根本。B.从天子直到普通人,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C.从天子直到普通人,全都是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D.从天子变成普通人,全都因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52 .下列
2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第一句即明确表示,“治其国”是能够实现“明明德”的前提。B.文段连用“欲,先”强调目标实现的过程要讲求循序渐进。C.文段连用“而后”突出要逐步推进以能水到渠成实现目标。D.文段强调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推定,突出了各条件间的彼此限制。(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日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今
27、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 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 其道大般。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墨子称道日:“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亲自操橐粕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腹,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日夜不休, *以自苦为极,日:“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 18倍谪不同,相谓别墨。墨翟之意则是,其
28、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取材于庄子天下)【注】大循:太甚。毅(que):瘠薄,贫瘠。橐相(tu6sl):这里泛指劳动工具。九杂天下之川: 杂汇诸条河流,使它们一起流入大河。相里勤:与下文的邓陵子均为研习墨家学说的学者。倍谴:指 各方都拘泥于一己之见而互相反对。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靡于万物靡:浪费。B.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 非:反对。C.其生也勤勤:劳苦。D.邓陵子之属属:属于。5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命之
29、日节用使后世之墨者 B.其死也薄其去王也远矣 C.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其行则非也 D.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俱诵墨经,而倍谪不同 A.墨翟闻其风而说之B.未败墨子道C.是果类乎D.沐甚雨,栉疾风A.墨翟闻其风而说之B.未败墨子道C.是果类乎D.沐甚雨,栉疾风5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墨翟听说这种风气就去批评它这并没有影响墨子学说的推行这样果真合乎人情吗骤雨淋身,强风梳发.根据文意,分条概述庄子对墨子的评价。二、选择类. (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虽无所不读B.我善养吾浩然之气C.称其气之小大*D.然文不可以学而能虽多而何为辙之来
30、也故其文疏荡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他们的浩气充溢在他们的心中并显露在他们的外在形象上B.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天下百姓倚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派兵侵扰C.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我年纪不大,没能通过学习了解做官应知道的事D.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将用来进一步钻研文章之道,并且学习如何从政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求见之信,却无这类文章常见的俗套,而是从自己作文写起,表现自己的见识,以赢得对方的称 赏。B.作者在文中把孟子和司马迁作为养气为文的典范,指出
31、既应“养气,即加强内在修养,也应学习如何写 作文章。C.文中“求天下奇闻壮观”之后的一段文字,铺张扬厉,笔势纵横,体现了青年苏辙的朝气和锐气。D.文章强调了阅历的作用,突出了山川形胜和人物交游对写作文章的意义,由此,很自然地点出了求见韩 琦的愿望。(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 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日:“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 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 也?“轲日:“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
32、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 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日:“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日: “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日:“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厚币委质事楚(呈献)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抵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 *何不摘其糟而啜其酶(喝)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厚币委质事楚(呈献)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抵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 *何不摘其糟而啜其酶(喝)B.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屈平疾王
33、听之不聪也(痛心) 而齐竟怒,不救楚(竟然)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劝阻) 被发行吟泽畔(披散)A.C.58.(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日有记也,月有效也(效果)终不自信其术之妄(狂妄) 恶少年愠其诞,瞄其夜归(等待)亟扶我寝(赶快) 而卒能罗捕追胁(终于)吾家不幸,罹此大疫(遭受) 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康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治理)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思念) 同死生,轻去就(看轻)A.B.C.D.59. (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国其儿于亡矣 其所谓忠者不忠 B.屈平之作离骚此不知人之祸也 C.举世
34、混浊而我独清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D.求救于人甚哀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60,(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后楚日以削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B.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姊一家脱然,谐者乃服 C.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 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 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 61. (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0B.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C.梨园旧人不觉欷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62.(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皤然泥而不滓者也屈
35、平既细,其后秦欲伐齐乃令张仪详去秦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昔纣王昏昏而亡亡走赵,赵不内司君之过而书之馔酒食,持其费去B.A.C.C.D.63.(2022北京四中高二期末)下列都是被动句的一组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我善治鬼,鬼莫我敢抗行不知足所在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何为甘心召祸数十年竟为秦所灭B.B.A.C.C.D.64. (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B.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65.(2022.
36、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裂地而封之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B.若火之始然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故乱异家以利其家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6. (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自是者不彰D.譬如平地,虽覆一簧 67. (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下面对句子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就有道而正焉C.其未兆易谋D.或不免于济潞统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到有
37、道的人那里就会正直了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工作22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土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ZWWZWWZZZW/XZZZZZZZW/ZZZZZ/ZZZWZX/ZZXZ*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 辩哉?予不得
38、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注:昼:齐国邑名。嬖人:受宠爱的人。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迂:迂腐诬:陷害道:治国的办法距:抵制A.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C闲先王之道D.距杨、墨,放淫辞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B.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C.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
39、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D.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8 .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仁义就会充满天地,就像野兽会出来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
40、杀。9 .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10 .请结合文章第三段分条概括孟子为何著书立言?(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过秦论贾谊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筑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 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 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
41、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上,约从离 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 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 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然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4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鬼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
43、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 卫、中山之君也;锄横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锋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黎大,比权量力,则不 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 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狼,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五代
44、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 仇雄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45、,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 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1 .在文言文学习中,要丰富语言积累。某同学阅读学习,做了如下文言知识卡片。请阅读上述文章,补 充该同学梳理的文言词语使用现象,丰富你的学习积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名词作状语,意为“在北边”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夜,名词作状语,意为“在夜里”12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13 .用原文内容填空。两篇史论文章,分别探讨了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过秦论指斥秦的过失,揭示出秦速亡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