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第五节 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4125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第五节 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第五节 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第五节 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第五节 第1讲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1讲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必备知识一、文言实词推断7法.字形推断法汉字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 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知字的意 义。如2018年全国卷II “致奠酸以千数”中的“酸”,偏旁是“酉”, 本义是贮酒器(即谷物成熟,可以酿酒),由偏旁“酉”可推断该字和 “酒”有关,“酸”在古代指“祭祀时以酒浇地,祭奠”。1 .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 用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2019年全国卷in中“楚悼王素闻起贤” 的“素”,联系成语“素不相识”可推断为“一向”

2、。2 .联想推断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都能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印证。因 此,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推断试题中实词的含义。如 2019年全国卷HI ”击秦,拔五城”中的“拔”,可联想到教材廉颇 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推断其意义为“攻下”。 3 .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疑问代词(1)代人:谁、孰。“吾与徐公孰(哪一个)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2)代事物:何、胡、奚、曷。“其间旦暮闻何(什么)物?(琵琶行并序) (3)代处所:安、焉。“且焉(哪里)置土石?”(

3、愚公移山) (二)副词一一修饰限制要适度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做句子的状语或补语。1.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1)轻微度:少、稍、略。可译为“稍” “略微”“丝毫”等。“太后之色少(略微)解。(战国策)(2)加深度:愈、益、弥、更。可译为“更加” “尤其”等。“奉之弥(更加)繁,侵之愈(更加)急。”(六国论) (3)极高度: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译为“很”“极”“太”“非常”“分外” “特别”等。“而君畏匿之,恐惧殊(很、极)甚。”(廉颇蔺相如列传)2 .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行为有关

4、的人或事物的副词。表总括: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可译为“全”“都”等。“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桃花源记) (2)表仅限: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可译为“只”,仅” “单独”“只是”等。“但(只)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3)表共同:共、同、并、相。可译为“起”“一同”等。“又多豪右,共(一起)为不轨。”(张衡传) .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1)表示“已经” “曾经”:既、已、曾、尝。“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2)表示“以前”“当初”“过去”:向、初、曩、始、昔。“寻向(以前)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5、) (3)表示“常常” “经常” “向来”:常、素、雅、恒。“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张衡传)(4)表示“正在” “正当” “恰逢”:方、正、适、会。“方(正当)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5)表示“一会儿”“片刻”: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既而、斯须。“既而(一会儿)儿醒,大啼。”(口技) (6)表示“突然” “急忙” “立刻”:急、遽、猝、立、即。“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荆轲刺秦王) 表示“将要”“接近”:将、且、行将。“若属皆且(将要)为所虏!(鸿门宴)(8)表示“终于”“最后”:终、卒、竟。“卒(最后)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3 .语

6、气副词表示肯定、否定、禁止推测、反诘等语气的副词。(1)表肯定,确认:必、诚、信、固、果。可译为“一定”“实在”“果真”等。“烟涛微茫信(实在)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否定:不、弗、非、靡、亡、否。可译为“不” “没有”等。“得之则生,弗(没有)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3)表禁止:勿、莫、无。可译为“不要”“别”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不要)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4)表推测、估量: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可译为“大概” “也许” “几” “可能”等。“殆(大概)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5)表反诘:岂、其、庸、独、宁。可译为“难道”“哪里”等。“其(难道)孰

7、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4 .频率副词表示“常常”“往往” “一再”“再三”“多次”:屡、数、辄、每、频、累。“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多次)召不应。”(张衡传)(2)表示“再” “也” “还” “第二次”等:复、更、再、又。“复(再、又)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谦敬副词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无实在意义。(1)表恭敬:请、敬、谨、幸、惠。“谨(敬辞)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 (2)表谦卑:窃、忝、猥、伏惟。“猥(谦辞)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指代性副词(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指代我)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8、) (2)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前置的“我”。“生孩六月,慈父见(指代我)背。”(陈情表)(三)介词一一引出方式要得当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L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何以(凭借)战?”(曹刿论战) 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于(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因为)己悲。”(岳阳楼记) .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有朋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引出主动者,表示被动:于、乎。

9、“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赤壁赋) (四)连词一一表示关系要清楚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1 .表示并列关系:与、及、且、而、且且、载载0“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而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2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尚况、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尚且)不相欺,况(何况)大国乎?”(廉颇 蔺相如列传)3 .表示选择关系:如、抑、其、或、非则。“天之苍苍,其(是)正色邪?其(还是)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 游)4 .表示承接关系:而、以、乃、贝h遂、即、于是、然后。“锲而(表承接关系)舍之,朽木不折。”(劝学).表示转折关系:而、然、则、但、

10、乃、顾、虽。“然(然而)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表示因果关系:以、为、因、故、是故、是以。“是故(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7 .表示假设关系:若、苟、今、使、虽、贝人向使、假令。“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表示修饰关系:而、以。可不译。“木欣欣以(表修饰关系)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五)助词一一辅助功能要到位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1 .结构助词(1)之:常作为定语、补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或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宋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公

11、输) .(2)所: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人、事物、处所等,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一切)。”(桃花 源记)2 .语气助词(1)陈述语气词:也、矣、焉、耳。“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2)疑问语气词:乎、与、欤、耶、邪。“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感叹语气词:哉、夫。“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句首语气词:唯、夫、盖。“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指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之、者、其、言、有、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一“典例剖析一(2018 全国卷HI)阅读下

12、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舞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日: “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 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 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D三司盐铁判官,以D比部员外郎出 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 D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 不取于亡民。民图像于D庐,而奉之胃如神,名曰范公庵”。草 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学生火,何足3怪!” 但屿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葬然之丝而杀之, 吾不忍也

13、。”听其家趣买以w赎,命释其心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 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W刻深为 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3虑未尽, 岂妈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 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D戴于内首日:”与 刘先主如何?”遂为钟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日:“愚人 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 矣。”日:“何以为戒后人?日:“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3 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日:“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

14、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为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 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自主推断以:于:以:岂:将: 之:乃:与:之: 乎:为: 以:一: 之:其: 于:于: 而:之:贝IJ:足: 但:以:之:以:其:以:以:方:务:犹: 笆岂: 由是:而: 于: 为: 所:若: 以:何以: 以: 辄:答案:介词,凭借介词,给介词,把语气词,难道 副词,一定 代词,指纯礼 副词,竟然 介词,和 代词,它, 指永安县 语气助词,呢 动词,做 介词,凭借 副词,一概 代词,代边事、调度等 代词,其中 介词,向 介词,在 连 词,表承接

15、关系 代词,代范纯礼 副词,就 副词,值得 副 词,只 连词,因为 助词,的 连词,来 代词,那些 介词, 凭借介词,用副词,正副词,尽力副词,尚且语气 副词,哪里连词,因此连词,表承接关系介词,在介词, 被 结构助词,无意义 连词,如果 介词,按照 即“以何”, 凭什么 介词,用来 副词,总是【备选例题】(2019 全国卷n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 旦:,“去鲁小国,而直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九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

16、与士卒最下政者 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D之。卒母闻而哭之,日: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D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 不知其死所D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土心,乃W 以为西河守,以D拒胃秦、韩。魏文侯既学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 浮西河而下,中流,顾3而谓吴起日:“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 也!”起对日:“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 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日:“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W田文。吴起不悦二 谓田文 日:“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日:“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 方是之

17、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3良久,日:“属之子矣。”文日:“此乃也吾所以也居子之上也。”吴起乃D自知弗如W 田文。田文既Q死,公叔为相,尚W魏公主,而害W吴起,吴起惧”得罪, 遂必去工即之楚。楚悼王素电闻起贤,至则相目楚。于是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 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 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节选自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如2019年全国卷H1 “至则相楚”中的“

18、相”在句中做谓语,由此推断“相”应 为动词,意思是“任相国”。5 .语境推断法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这是最主要 的推断方法。如2019年全国卷HI “公叔为相,尚魏公主”中的“尚、 借助语境可推断为“娶”的意思。6 .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 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因此,通过 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 性。如2018年全国卷n ”州举茂才,除温令” 一句中的“举茂才” “除温令”为相同句式,句中的“举(举荐)”和“除”处于同一位置, 在词性上皆为动词,由词义相近

19、的角度可推断“除”的词义为“任命”。7 .通假推断法当遇到一个句子中某词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 假字的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 的特点推知本字。如2018年全国卷n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一句中的“考”,通“拷”,意思是“拷问”。二、文言虚词推断6法.语境推断法自主推断.事:将:或:图:疑: 谢:闻:事:以为: 拔:下: 吮:遂:所:以: 廉平:乃: 以:拒: 既:顾: 固:经:置:相: 悦:附: 信:是: 属:默然:乃:所以:乃:佛弗如:既:尚: 害:惧: 遂:去:之:素:相: 去k患: 害:走: 之:坐: 答案:动词,侍奉 名词用作动词,率领 名

20、词,有的人 动 词,图谋 动词,怀疑 动词,疏远 动词,听说 动词,侍奉 古今异义,任用为 动词,攻下 一词多义,下等 动词,吮吸 一词多义,于是 一词多义,哪里 连词,因为 形容词,廉洁公平 副词,就 目的连词,来 动词,抗拒 副 词,以后 动词,回头 形容词,险要坚固 动词,流经 动词, 设置 名词用作动词,任命 为相 形容词,高兴 动词,亲 附动词,信任一词多义,这动词,托付动词,沉默 判断词,就是 古今异义,原因 副词,才 心动词,比不上副词,以后 动词,娶 动词,嫉恨 曲动词,害怕 副词,于是 动词,离开 动词,到,往 副词,一向 名词用作动词,任相国 砥动词,击退 动词,担心 动词

21、,谋害 动词,逃跑 动词,到 动词,因犯 罪“技法归纳积累是前提,技法是关键1 .积累整理,系统归纳。所有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勤积累,强记忆,各种方法要融会贯通。要把各册教材梳理一下,掌握 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归类整理,系统掌握。2 .结合语境,综合运用。无论运用哪一种推断方法都要结合语境, 多角度思考,仔细推敲;几种文言词语的推断方法不是完全割裂的,可 以综合运用。3 .方法灵活,提高效率。对于一道题而言,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 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在答题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 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4 .反复朗读,体会语气。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时,要先反复朗读文言

22、词语所处的语句,整体把握语句的基本意思,仔细体会句子的语气,再 进行推断。一”即学即练/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凳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 使配木石砖凳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蹙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 使配木石成臂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

23、文阅读断句的能力。史传文的开头往往 介绍传主的字、籍贯等,故第一处断句毫无疑义;第二处介绍传主身世, 纯礼乃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子,结合古代的世袭制,可知这里的“荫”(读 作yin)是“庇荫”的意思,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 “以父仲淹荫”意为“凭借父亲范仲淹的庇荫”;如断为“以父仲淹”, 则后边的“荫知”无解,据此排除B、C两项。A项中“永昭陵建京西 转运使”明显不通,“永昭陵”的“陵”指陵墓,不可能做主语去“建” 什么官职,故也可排除,因此可确定D正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

24、 员以及禁卫。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 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 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 皇帝印信。【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尹是知府的简称“错。“尹”是官名,本义是“治理”。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 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 使韩琦认同。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

25、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 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 赔偿的惩处。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 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 得皇上认可。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 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 终遭到免职。【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 曲解文意,“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不对。由原文曾布的话“上 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可知,曾布只是说纯礼坏话,并未挑唆王诜 诬告纯礼。4 .把文

26、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译 文:(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务”“苛” “宽”。(2)关键词:“村野” “蔽罪” “好生”。答案:(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 祸患的呢。村野愚人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 德。附【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凭借父亲范仲淹的庇荫,做陵台令兼永安县令。永 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平均)摊派给各 县,只有永安不接受(摊派)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使臣韩琦

27、,韩琦 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 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 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永安县赋役暂免, 让永安县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可了他的建议。回到朝中, 起用他做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离京主管遂州。泸南有 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 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一座房子里挂他的画像,像神一样供奉 他,命名为“范公庵”。(有一次一个)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 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被杀头。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 值得奇怪的!”只

28、让他们暗中赔偿损失。(按惯例)看守库房的守卒偷 盗丝多数被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 允许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被授 予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的官职。徽宗即位,(纯礼)以龙图阁直学 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前任知府用苛刻严酷的政策治理开封,纯礼 说:“宽厚和威猛相互补充,是圣人的遗训。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 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从此(朝廷)一切政事 用宽松的政策来处理。皇帝直接下诰命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 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 工匠做桶,就拿过桶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

29、怎样?”于是被桶 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对策,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村野愚人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告 诫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施刑罚,足够 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意见。纯礼性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 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 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 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 崇福宫提举。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享年七 十六岁。

30、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因此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 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2018年全国卷印”今乃与百县均赋”中的“乃”,结合上句“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可以推断 出“乃”是副词,竟然。2.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句子成分来推断的。不同的 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2018年全国卷ni中的“以梦然 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一句,从语法结构上分析,主语是承后省略的 “吾”,谓语是“杀” “忍”。句中的“以”用在前一分句中,应该是 连词,作“因为”讲;第一个“之”放在修饰语“梦然”和中心词“丝” 之间,可判断应该是助词,的;“而”连接前面事件,应该

31、为连词,表转 折,但;第二个“之”,做了动词“杀”的宾语,应该为代词,他(指库吏)。3 .标志推断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如表被动的“见”“于” “为” “为所”,表宾语前置的“之” “是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是 以 “无以”“有所”等。如上文“遂为匠擒”中的“为”,是被动 句的标志,所以译为“被”。4 .句位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其 在句首一般作代词(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还常作语气 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秦王恐其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O

32、 5 .对称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 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虚词的用 法。如“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 也是表修饰的连词。6.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 的“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两句,前一个“之”是动 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通过词性即可推断二者不一样。【备选要点】霓文言实词(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

33、 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 或相近、意义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 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二)一词多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 个,也可以写那个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同“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 或相近、意义 毫不相干的 字,古代有时 也可以借代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 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借用了“早” 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 是“早”的假借字,“蚤”同“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 字)原有几个 意义,后为区 别

34、,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 表示其中的一 个或几个意义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同“授”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 .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是“路,道路”。2 .引申义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 “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道”的引申义为“方法、 道理”。3 .比喻义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 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

35、义是“武臣、重臣”,现在属贬 义词;“草菅人命”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 珍惜的事物”。4 .假借义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见“通假字”部分)(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这种 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义扩 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六 种。如下表格:类别阐释示例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中国”,古义指“中原 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谷”,古义是粮食作物 的总称,故有“五谷”“百 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词义转移

36、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表示的语义较强,现 在表示的语义较弱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四)偏义复词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表示的语义较弱,现 在表示的语义增强词语在使用过程中, 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孙子膑脚”的“脚 古义指“小腿”,现在专 指“足”“病”,古代的基本义是 “重病”,轻微的病一般 用“疾”;而现在,只要 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 不正常的情况,都通称 为“病”,不再单纯表示“重病”这个意思“宣言”,古义是“扬 言”,今义是“宣告、声 明”“逢迎”,古义是“迎 接”,中性词;今义是“迎 合”,贬义词“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

37、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 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虽然它在古汉语中 很少出现,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示例推断技巧.弄 意义“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 清两 相近“父兄”,偏义在“兄”,“父”是衬字个语素的构成素的构成意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远近”,相对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方式1 .在 语境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中辨前文的语境可知其偏指“入”别.从语法 “昼夜勤作息,伶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作及角 息”,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度由

38、此可判定“作息”偏指“作”分析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因此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亘文言虚词(一)代词一一代指对象要明确 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1 .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予、余、我。“吾(我)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2)第二人称:女、汝、而、尔、若、乃。“吾意久怀忿,汝(你)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并序) (3)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他)与彼(他)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4)人称复数:“属”“辈”“侪”“族”“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译为“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这些”等词。“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这”“这个”“这里” “这样”。“某所,而母立于兹(这里)。”(项脊轩志) (2)远指代词:彼、夫、其。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那)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3)旁指代词:他。可译为“别的”“其他的”。“备他(其他的)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虚指代词:或、某。可译为“有的人”。“或(有的人)以为死,或(有的人)以为亡。”(陈涉世家) (5)无定指代词: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我心伤悲,莫(没有谁)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