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教学案: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能力突破二 文化常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教学案: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能力突破二 文化常识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能力突破二 文化常识题学生用书P91文化常识须记牢,学会联想是妙招挈领提纲纲举目张九州、八荒、六合、五岳、三秦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九州、八荒、六合、五岳、三秦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关内、关外、江东、江左-山川地理河西、河东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籍贯 称对方为“公” “君” “吾子” 称对方为“卿” 称呼前加“令” “仁” “贤”帝王自称:寡人、朕、孤 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 称呼前加“家” “舍, 称帝王: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称呼名号称谓古代文化常识官职官君科举文化官职名: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中央(官署名:吏、户、
2、礼、兵、刑、工政区名:州、郡、道、路、府、省、县 地方官职名:知州、知府、刺史、太守、县令授、拜、除、迁、贬,乞骸骨、悬车等学校机构名:校、序、庠、学、国子监职员: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 司业、教授学生:学子、童子、秀才、贡生、状元、 监生九品中正制贡举、察举、制举征辟、孝廉、秀才乡试、院试、会试、殿试科举(一Z二z一解兀、会兀、状兀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宗法礼俗卜宗法礼俗天文历法历法 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节日、节气天文上、星辰名称、圭表、阴阳判断选项中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述的正误,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构成这个文化常识的词语本身的意思;其二,我们学
3、过的教材中与之有关的知识;其三,根据常识出现的具体语境进行验证。要想做对文化常识题,关键是了解文化常识。在答题时,考生往往因脱离语 境,造成判断失误。/练/中/悟/法/(2019高考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 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 超迁,一岁中至太
4、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 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 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 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 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 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
5、,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 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 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 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 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X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 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 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 的稳定。D.就
6、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 治管理。解题导引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A项可以依据平时的积累直接判断,无须结 合语境。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是 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影响深远 的应该是“儒、墨、道、法”,所以依据积 累可以直接判断。第二步回归原文、慎推断B项,“诏令”,回归原文“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 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 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 大夫”,可以推断出是关于皇帝的,由“议下”, 可以推断B项正确。口,“利乐”,由上文“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和下文“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可以推断 出是政策性
7、的“礼制和音乐”,由此推断C项正确。D项,“就国”,可以联系积累的“就”的义项“就任”, 来推断“就国”,再带入原文”及列侯悉就国”,可 以推断出D项正确。答案:A参考译文: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 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 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 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 就说贾谊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 之职。此时贾谊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
8、士们讨 论一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 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 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 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 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 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 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 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 侯、冯敬这些人都
9、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 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 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 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 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 趁机周详地讲述了之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 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 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
10、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 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 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 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 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 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 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针/对/突/破/一、掌握命题趋势,注重平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2014年高考 全国卷初次设题,考查了常见且为考生所熟悉的礼俗类的“南面”
11、和典籍类的 “春秋”等,到2017年在原来考查的基础上扩大到典章制度类,涉及类型 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如“私禄”“收考”等(与以往文言实词的 考查有一致之处,须根据语境仔细推断)。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 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外积累。二 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两步法”高考命题时所设的四个选项多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可凭常识积累直接判断, 只有个别选项有时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推断,可以说古代文化常识题主要考查积累 识记能力,兼考推断理解能力。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需遵循以下“两步法”:主要指依靠平时的教材知识、历史知识、 生活常识等直接判定正误。这一步相当于对文言实
12、词含义的推断,要 结合语境,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加以推断。/素/养/提/升/题组一单项练.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 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 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土,故又称“乡饮酒”。C.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土与侍读直学土,讨论文史,整理经籍, 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D .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 “调” “徙” “改” “转” “行” “出” “迁” “放”
13、等,其中“出”与“放” 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解析:选D。行,指代理或兼任官职。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自周代以来,三公 专指太师、太傅、太保。B.敕,封建社会常作自上命下之词,特指皇帝的诏书,如奉敕、宣敕。C.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 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礼节。解析:选A。“专指”错误。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
14、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解析:选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古代是学官 名,也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4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 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 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
15、的人,“宾礼故老” 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之语。解析:选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 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 准设庙。5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 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
16、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 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解析:选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题组二语境练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曾樱,字仲含,峡江人。樱持身廉,为政恺悌西公平,不畏强御。织造中官 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十 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 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 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 (节选
17、自明史曾樱传)【注】恺悌:和乐平易。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造,明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解析:选A。织造是官署机构名称,也是官职名称,在文段语境中是指官职 名称。作为机构名称源自明代,当时朝廷在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立专局,管 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缙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作为官职 名称,是指掌管织造的提督中官。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把官职名称和官署机构 弄混了,二是把机构的功能说错
18、了。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是峡江人。曾樱保持自身清廉,施政和乐平易公平,不畏强 暴。织造宦官李实迫使各知府行下属之礼,曾樱不服从。他因母亲过世返家。服 丧期满,被起用任原职。晋升为按察使,负责分巡福安、宁清二府。崇祯十年冬 天,皇帝相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 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年高德厚的 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这之后唐王在福州称帝号。命令他掌管吏 部,随即晋升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鞋人也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 以后,
19、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 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节选自晋书李熹传)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 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 (节选自明史郭惟贤传)(刘)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师,进据襄阳。侃、 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 从之。(节选自晋书刘弘传)颜衍,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 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节选自宋史颜衍传)判断下列对文言语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20、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太子太傅,周礼中的“三公”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李熹任此职 时也属虚衔。()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到的薪金,夺俸是对有过失的官吏采取的一 种惩罚措施。()守宰,泛指各级官员,“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 之长。()解褐,同“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文中指因做官而摆脱贫贱,这与 借指贫贱的“衣褐”相对。()解析:“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错误。从当时的局势及后文“二傅并摄 众事”可知,李熹被起用为太子太傅时,二傅一起管理政事,所以太子太傅并非 虚衔。正确。“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错误。从前文”(刘)弘遣南 蛮长史进据襄阳荆土平”可知,“荆”应为地名。“时
21、荆部守宰多阙” 的意思是“荆部”缺少“守宰”,根据语境,这里的“宰”与“守”意思相同, 都属于地方官员。“文中指因做官而摆脱贫贱”错误。原文未提及颜衍身处贫 贱之家。解褐,同“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指开始进入仕 途。“衣褐”借指贫贱者,与“解褐”并不相对。答案:XJXX参考译文: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鞋人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 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 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在位多年,教训道 义尽心谋划。因年老退位。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主事董基劝谏皇宫内操练之事被贬,郭惟贤 援救他,违背圣旨,调任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相继上疏 救助。皇上发怒,或多或少地扣发了这些人的俸禄。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师,进驻襄阳。陶侃、 皮初数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走,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 荆州各地多缺守宰,刘弘请求补选,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颜衍,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五代 时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靠政 绩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