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共管理网路 第二章 旅游公共管理导论课外赏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公共管理网路 第二章 旅游公共管理导论课外赏阅.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效率”与旅游公共服务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全国“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旅游 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三大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旅游产业 运行效率问题。而提升产业运行效率,除了继续加大旅游投入、合理配置旅游 要素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职能。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有三种:一种叫产出效率,投入不同,产出不同;第 二种叫配置效率,同样的投入,配置不同,产出不同;第三种叫X效率(未 知效率),同样的投入和配置,由于管理与服务等因素制约,有时产出也不同。 产业运行的总体效率就是由这三种效率构成的,其中
2、最具活性的“X效率”对 其它两种效率会产生倍增或抑制效应。就旅游产业而言,由于旅游活动的综合 性、关联性等特征,影响“X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公共服 务的水平决定着旅游产业的“X效率”,而“X效率”又影响着旅游产业的产出 效率和配置效率。因此,加强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不仅是现代旅游活动发展 的需要,也是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运行效率的需要。黄金周期间上海、杭州等主 要城市出现的市区宾馆求宿难,而近郊宾馆冷清的现象,表面看是配置效率不 高,城区供给不足与郊区供给过剩问题,实际上却是由于信息指引等旅游公共 服务不完善而引致的“X效率”不高,导致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无法耦合的问 题。长期以来,
3、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往往重视以开发建设、要素配置为特征 的产出效率与配置效率的提升,却往往忽视了以旅游公共服务为特征的“X效 率”的改进,导致目前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着体系不健全,职能不完善、内容不 丰富、方式不灵活等实际问题,影响着旅游产业的运行效率。从公共管理的角 度看,旅游公共服务作为公共部门所提供公共物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活 动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趋势的 日益明显,旅游活动参与方式正在从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主的“条带型”向以 目的地散客自助旅游为主的“板块型”转型。,条带型”模式下,游客的旅游活 动基本上被封闭在旅行社事先安排好的“旅游通道”中,对
4、旅游公共服务需求 不是很强;但在“板块型”模式下,游客失去了旅行社的事先安排,必须亲自 与旅游活动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发生直接联系,因而对旅游安全保障、旅游信 息咨询、旅游交通指引等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因此,适应旅游活 动发展的新形式,加强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一项 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旅游公共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要加强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首 先要牢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要站在完善旅游要素、提升产业运行效率的角度, 高度重视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旅游管理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和服务的 转型;其次要不断丰富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不仅要重视针对广大旅游者的旅 游安全
5、防范与警示、旅游救援、旅游信息指引、旅游投诉处理、旅游环境与秩 序的改进等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且也要重视针对旅游经营者的旅游公共营销、 金融保险、投资指引、市场维护、征信体系建设等企业经营与发展所需公共服 务的提供;第三是要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虽然是服务型公共 物品,但往往需要依托一定的设施才能提供,因此要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旅游交通、旅游信息指引系统、散客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第四是 要扩大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渠道。要突破仅由政府部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的单一 途径,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委托授权、市场化运作、服务外包等措施,吸引非 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参与到旅游公共服务中来,不断
6、扩大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 总量和质量。(杨军)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合,上 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 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人们往往将旅游现象看作一种经济现象,将其归入经济基础的范畴,然而, 为什么会产生旅游现象?游客在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等方面为什么会存在很 大的区别?如果仅仅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思考,我们很难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 必须站在上层建筑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分析。首先,从旅游的本质来看,它属于上层建筑范围。旅游活动是
7、处于休闲状 态、以某种旅行方式度过闲暇时间的活动。因而,旅游现象的本质是一种精神 现象。虽然离开了物质消费,旅游活动根本无法存在,但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 追求物质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享受。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我们足 不出户就能享受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物质产品,根本无须通过旅游去追求 物质享受。正如追求文学艺术一样,旅游也是一种对精神体验的追求,因而是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活动。其次,造成旅游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来自于客源地社会的上层建筑。 旅游是依赖于客源地社会各种制度的社会因变量,客源地的上层建筑,一定程 度上造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旅游。日本人喜欢团队旅游,是因为日本的上层 建筑张扬
8、的是一种集体精神;而北美和欧洲游客却有个性化旅游倾向,是因为 那里的上层建筑更主张人权与个性的自由。因此,旅游行为的差别是由客源地 日常基本的社会文化模式所决定的,不同的上层建筑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倾向。第三、旅游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同样是由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经济基础所决 定的。客源地的经济基础直接引致了旅游需求的产生,并为游客进行旅游提供 了经济、时间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着旅游需求的规模和种类;目的地的经济基 础为旅游活动的实现提供了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着旅游供给的规模 和种类。失去了经济基础,旅游作为上层建筑也就难以存在。把旅游看作一种上层建筑,这种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或说明旅游现 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存在旅游行为的差异,而且能够使我们更深 刻地领会客源地社会与目的地社会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完整理解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对旅游的双重影响。(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