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角的初步认识汇报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角的初步认识汇报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角的初步认识汇报课 角的初步认识汇报课 教学设计 双泉镇中心小学 顾 霞 20 13、 10、24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学生通过从事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生准备:剪刀、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的纸、一张正方形的纸、三角尺、直尺等。 师准备: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你
2、拿出制作的小制作,说一说它叫什么? 生:活动角。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能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吗? 学生观察图,汇报交流。 生1: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爷爷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小朋友做操时两手臂之间有角。 生4:足球架上有角。 2、教师用线标出角。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3、感知角 。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的角,想不想摸一下角是什么样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用手压一压上面的角,看有什么感觉? 生1:尖尖的。 生2:有点扎手。
3、师: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生1:直直的。 生2:滑滑的。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小组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判断角。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画“” ?不是角的画“ ”? 3、玩一玩角。 (
4、1)、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2)、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 4、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 5、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
5、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 数数看: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拓展延伸。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看谁的剪法多。 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
6、识汇报课 活动反思 双泉镇中心小学 顾 霞 20 13、 10、24 活动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
7、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平等,民主,和谐,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思考方式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回顾整堂课,有三个方面的成功之处:一是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以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语言设疑导入;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敢于放
8、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新知;最后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其中第二大环节,从5个方面完成探究新知过程,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学习的情境中,从认角、判断角、玩角、折角、画角、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突破难点,让学生化难为简。当然,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象有的细节,处理的不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当今倡导的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想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
9、、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课外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节课上完了,但思绪却没有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反思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课外作业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看谁的剪法多。 角的初步
10、认识汇报课 教学反思 双泉镇中心小学 顾 霞 20 13、 10、24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
11、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平等,民主,和谐,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思考方式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回顾整堂课,有三个方面的成功之处:一是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以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语言设疑导入;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敢于
12、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新知;最后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其中第二大环节,从5个方面完成探究新知过程,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学习的情境中,从认角、判断角、玩角、折角、画角、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突破难点,让学生化难为简。当然,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象有的细节,处理的不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当今倡导的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想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
13、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课外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节课上完了,但思绪却没有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反思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汇报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