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绝句1杜甫教学评语(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绝句1杜甫教学评语(精选多篇).docx(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绝句1杜甫教学评语(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内容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小组讨论及对话交流的基本程序。教学材料 杜甫绝句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展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课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思念家乡的时候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的方法。(板书课题:绝句杜甫) 二、初读诗歌,梳理词句。 投影1:阅读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拼音解决生字。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难词、关键词的含义。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投
2、影2:检查初步阅读情况: 规范学生读音,强调难字: 鹂(l)行(hng)鹭(l)泊(b) 释义: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三、多角度阅读并概述古诗,分组讨论并宣布讨论结果。 师:请14组的同学按序号对应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话来概述古诗。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 2、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 3、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 4、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 讨论过程()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在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宣布讨论结果。 请第1组从“内容”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
3、3:引领: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讲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事件即可)。 预设: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请第2组从“主题”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4:引领: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抓住诗人写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见美丽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因而非常思念故乡。 请第3组从“思想感情”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5:引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诗歌前两句还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后两句诗人就陷入了哀伤的思乡之情当中。 请第4组从“诗中景色”
4、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6:引领: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黄鹂、白鹭、积雪、船只。 体会古诗的优美之处。 课后作业:抄写古诗中的重点生字词,背诵古诗。 寝室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环保、温馨、舒适。 设计内容:美化天花板及墙壁,规范书架摆设、杂物堆放。 设计材料:胶水、胶布、剪刀、泡沫彩纸板、记号笔。 设计方法:成员合作、分工配合。 设计时间:12小时 设计过程: 1、购买材料:分两组进行,一组前往材料区;购买墙纸(温馨色调,建议米白色)、泡沫型彩纸板(红、黄两色)、挂钩;另一组前往生活区,购买胶水、双面胶、剪刀、记号笔、强力清洁剂。 2、准备材料:将泡沫彩纸板
5、剪成花瓣形状(红、黄两色),大小不一,两种颜色的花瓣交替粘紧备用。 3、全体成员首先把寝室打扫一遍,用买来的强力清洁剂把寝室的卫生死角清理干净。 由于寝室空间狭小,很多东西都没地方放,比如包包之类的,所以在墙上粘贴一些挂钩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买来的挂钩分布均匀地贴在每个位置的旁边,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不会觉得有损美观。 寝室进门的两个床后面有一个大约行李箱宽的空置位置,这个位置就用来放行李箱,两边的空位刚好可以放进8个箱子。 4、寝室打扫干净以后就开始贴墙纸,寝室共8人,分两组进行,4个人负责一边,一边两个人在床上负责贴纸,下面两个人负责递接材料。墙纸贴好之后,把之前粘好的花瓣贴在上床以上的墙纸
6、上面,距离适中。成品效果不会让人眼花,会带给你一种温馨舒适的视觉感受,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 推荐第2篇:绝句(杜甫)教学教案 石雪峰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23年高考的诗歌
7、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2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
8、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9、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
10、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1、分析动词入“情” 鸣: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 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 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词入“境” 3、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
11、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空间) 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 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景: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曾明
12、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 推荐第3篇:绝句杜甫教学反思 绝句杜甫教学反思 篇1:绝句杜甫教学反思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
13、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二年级的学生很难对古诗了解得那么透彻,理解得那么深刻,我们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设计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得不对的地方我再补充。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
14、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学生在这种意境下,能很好
15、的把握诗的大意。并且,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想象意境,想像出画面,丰富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中结合我们班级的特色经典诗文学习,我让他们用画笔把自己想象的这个画面画出来。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把对诗的理解更好地融合进去了。孩子们在这个画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学习古诗良好的兴趣。并且不再害怕读古诗。而且很多同学的画作还在我们的班级展示了出来。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诗的热情。 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的同学心里想得很好,但因为对画技掌握得不好,而不大愿动笔。教师在画技这方面如果能示范学生就会做得更好了。 篇2:绝句杜甫教学反思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16、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绝句
17、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
18、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己也很喜欢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应该怎样处理。也和师傅讨论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
19、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本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根据节奏来朗读,这就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该是深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该只根据节奏点来读一读。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考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
20、吐衷肠。”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多下功夫。 篇3:绝句杜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知作者的同时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朗读,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 以读为本,感
21、知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学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诗的意思是离不开读的。尤其是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应该以读、背古诗为教学重点。然而,反复的朗读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多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通古诗,读懂诗意。 如: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划出生字,注意读准音,读通顺诗句。自读后,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读古诗,标划停顿
22、,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再辅以男女生读,比赛读,带上表情读,在反复地读中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二、放飞想象,走进诗境。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古诗教学,贵在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我 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让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感悟诗的意境: “ 同学们,优秀的诗歌常常 诗中有画 ,你们想欣赏诗中蕴含的画面吗?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现在你们就来到了成都郊外的杜甫草堂 引导学生边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 并把自己想象到的用画画、写话或诵读等方式变现出来。 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23、有初步的感受和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诗画(话)结合,感悟诗情。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诗句意思的理解不可过于死板或进行过于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望诗生畏” 。在教学中,我采用诗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中轻松走进
24、古诗学习的环境,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画面的美完整地说出来。在引导学生描述的时候,我又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从要求说完整句开始,到连贯描述局部画面,再到最后的依据提供的句式描述整首诗的意境。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难度,给了学生更大的说话空间,训练了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学生表现活跃,学习成就感强烈,对他们今后继续学习古诗,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四、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
25、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五、适时拓展,丰富阅读 本课教学文本中只有一首绝句,但在讲课时,我却让学生接触了杜甫所写的六首绝句中的五首,并且还出示了一些有关颜色描写的诗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积累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总之,一切成功都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成功永远伴随在身边。 推荐第4篇:杜甫绝句教学随笔 杜甫绝句教学随笔 览景悦心,借物传情 古诗审美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优美的古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悠远,平仄讲究,格律、押韵、对仗等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杜甫的绝句就是这样的佳作。
26、杜甫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字的含义。它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总揽全境,却构成了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意境。我们从诗人的内在情感解读,一开始展现的是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感是怡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绵延以至千万里。四句景语完整地展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及情感活动。当然,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情感活动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无法全面感受的,这也是本篇诗歌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不断地反复朗读,还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
27、的阅读审美中形成意蕴绚丽流动的画面,更重要的是要真切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打破了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讲析的呆板做法,而是采取意境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让学生整体感受这四句诗构成的一幅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学生或从图或从诗中找到:黄鹂、白鹭、西岭的雪、门泊船。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前面两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这两只久别的小鸟见面会说些什么?在
28、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望去,看到一只只白鹭,让学生想象白鹭上青天时的姿势并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这两句的学习让学生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去理会草堂周围一派愉悦的美景,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颖而优美的意境。 在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看着视频创设情境: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却被西岭的雪深深吸引住了。看完以后,一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杜甫不写南岭或北岭或东岭,而偏偏提到西岭呢?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我小结道:杜甫写西岭绝不是偶然!他只是想表达自己身后百年的归宿,也感觉到了一生夙愿难酬的结局。所以
29、,诗人用“千秋”来表达了自己百年后所希望达到的“雪”的洁白境界。 在整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着重挖掘文本的意蕴空白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去渗透杜甫当时心境意境的美妙之处。如在教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想象乘坐船的会是哪些人,他们和船家之间会说些什么,紧接着我问学生去东吴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说:“三天!”有的学生说:“五天!”还有的学生说:“最多一个星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呢?我出示地图告诉学生东吴离四川相去甚远,杜甫为何要搬迁?我就着资料给学生讲解起杜甫生不逢时的那段历史,学生走近了杜甫,走进了他那段“何日是归年”的岁月,走进了“万里船”在和平年代沿岷江穿三峡畅通无阻的岁
30、月。最后,伴随着优美的梦江南这首古筝曲,朗诵杜甫这段时间所创作的代表性的三首古诗春望草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和杜甫的情感产生了审美层面的共鸣!我和学生都陶醉在这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中大文豪苏轼曾说:“少陵翰墨无形画。” 而杜甫的这首绝句堪称一幅美妙的山水条幅。一样的春光,不一样的感受。是啊,春景是美!但正是因为国家平息了叛乱,诗人可以回到久别的故乡,眼前的春景就变得更加的美丽和令人向往!“一切景语皆情语”!千百年后,诗人依然让我们陶醉其中! 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还能筑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培养高雅的气质。通过以上意境体验式的教学,我发现
31、只要教师把文本研究深,方法得当,引导得法,这种超越文本的意境学生还是不难理解的,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桂花园小学 龙娴 推荐第5篇: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文星小学 李文姣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
32、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他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生字:绝。(观察生字的结构、偏旁,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一起书空、描红)。 (二)简介作者。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外界的景物。把他所看到的美景写成了这首绝句 (三)简介绝句 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33、今天学习的这首,每一行有七个字,称为七言绝句。 (四)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一)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 (三)指名朗读,注意节奏。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四)学习生字 出示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行、泊 先读准这两个字在诗句中的读音:一行hng白鹭上青天。门泊b东吴万里船。 再读它们的另外一个音,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师总结:碰到多音字,我们要学会辨别,在不同的句子中读准它们的音。再来读这两句诗,把字音给读准了。 (五)读诗句。 扫除生字障碍后学生再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读。这首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34、?(生讨论,自由表达)借助课件一一介绍。黄鹂鸟:也叫黄莺,羽毛黄色,嘴淡红色,喜欢在春天里鸣叫,叫的声音很好听。白鹭也是一种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千秋雪:很长很长时间里不融化的积雪。万里船:从很远很远地方来的船只。 同桌互读,全班读。 三、想意境,悟诗情 (一)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1.如果把诗配上画,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 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 3.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这黄鹂叽叽喳喳的叫着,
35、好像在说些什么呀?(学生想象说话) 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枝头歌唱,这是诗人看到的近景。 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二)播放意境图二:一行白鹭轻盈地飞向蓝天。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理解“青天”:同学们,我们刚学过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拉萨天空的颜色。“蔚蓝、瓦蓝、湛蓝”,是啊,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天空就像拉萨的天空这么蓝。在诗人的笔下,这样的天空就叫做青天。 指名说诗句意思。 3.齐读诗句。 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这是诗人看到的远景。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
36、画面的美来。 (三)体会诗境 1.你找到了诗中的表示颜色的字吗? 2.练习说话。 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美好的画面。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 ,柳树 ,黄鹂 ,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 3.齐读一,二句。 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 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四)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1.美丽的景色让人陶醉,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 2.交流:
37、对这句诗,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l 窗含:要想理解这两个字啊,我们不妨来体会一下作者是站在哪儿在看外面的世界。(生:窗前。)我们透过窗儿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你透过窗子看到了什么?(生根据自己所见表达) 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还有画框呢! 这画框是什么呀?(窗框) 体会:这美妙的景色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 孩子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去看看窗外千变万化世界,你会看到很多美好的画面。(教师出现三幅镶嵌在窗框中的美景) (出示窗框中雪景)这样说来,这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就像是镶嵌在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画。 3.指名说第三句意思,读诗句。l (五)播放意境图四:江边停
38、泊着船只。 1.交流:你知道江边停靠的船只是从哪里开来的呢?它们已经行走多远呢?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呢? 2.(东吴)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诗中用一个词-万里。“万里”-路途遥远。 3.生说诗句意思l 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 三、四句诗。4.第三,四句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我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四、背诵古诗 回顾全诗,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全诗意思。 自由背诵古诗。 指名背诵。齐诵。 五迁移运用 这首诗除了抓住景物
39、特点来写,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叫作对偶。诗圣杜甫还写过很多诗,我们再来看他写的另外一首绝句。出示课件。 六、课堂练习 青天: 千秋: 泊: 万里船: 含: 七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你想象中的画面。 板书设计: 绝句 黄鹂 翠柳 千秋雪 白鹭青天 万里船 推荐第6篇:绝句 杜甫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
40、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
41、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
42、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7、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8、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9、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李白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 李
43、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44、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在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