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
2、,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
3、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 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
4、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
5、踪影。 范文网【】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
6、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
7、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
8、,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推荐第2篇: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23
9、-06-29 19:14: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 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
10、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2023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2023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
11、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 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2023年新植茶园352亩,2023年新植1400亩,2023年新植2350亩,2023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
12、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 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
13、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 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万亩(新植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
14、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 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
15、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 推荐第3篇: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xx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xx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xx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16、和条件。 xx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xx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xx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xx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2023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2023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
17、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xx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xx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xx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
18、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2023年新植茶园352亩,2023年新植1400亩,2023年新植2350亩,2023年新植1426亩。 四、xx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xx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
19、五”xx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xx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xx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
20、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xx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xx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
21、能力。 六、“十一五”xx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xx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xx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
22、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xx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xx山”品牌,扩大xx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xx茶叶品牌。对xx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xx特色与代表
23、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xx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xx茶叶销售。通过开展xx古茶树资源保护、xx茶文化挖掘与xx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xx茶叶,促进xx茶业发展。 推荐第4篇: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24、。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 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森林面积 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
25、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 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
26、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
27、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 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
28、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 射面积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
29、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万亩,发展绿 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 本文由那一世范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 版权归属原作者 业技
30、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 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 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
31、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本文来自那一世范文网,! 推荐第5篇: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
32、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xx镇、xx乡、xx镇、xx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
33、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xx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
34、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 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
35、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
36、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37、。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
38、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
39、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
40、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
41、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治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进步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治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职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2至3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职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1至2名。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职员普
42、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进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进步科学资讯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
43、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纵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
44、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能源材料,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推荐第6篇:关于省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茶叶是我省仅次于生猪的第二大创汇农产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有着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省茶叶在产业化建设、出口贸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加快我省茶叶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
45、文件精神和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我省是传统的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悠久,素有“江南茶乡”的美誉。处于于北纬30左右的*山区及环*湖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质香味醇,品质优良,生产的绿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好的。 20世纪80年代,我省茶园面积曾达262万亩,产量8.1万吨,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产量第二位的茶叶大省。虽然90年代初茶业大幅下滑,但从1998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茶业产销形势逐年好转,茶农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涌现出*省茶业有限公司、*省*进出口有限
46、公司、*茶业有限公司、*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行业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2023年我省茶叶产值10.09亿元,茶园面积120万亩,茶叶总产量8.1万吨,其中出口3.22万吨,创汇3360万美元,居全国第3位,出口均价为1.414美元/公斤,同比提高了20.62。我省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占全国的1/3强,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第一。今年我省茶叶出口来势又十分喜人,出口创汇有望突破3500万美元,跻身全国第2位。 (二)基本经验 总结近年来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是如下几条: 1、以出口带动内销,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推动茶业快速发展。 茶叶出口解决了*茶叶的销路问题,带动了全
47、省茶叶品质和价格的普遍提高,促进了产品安全化、标准化、多样化,提升了湘茶的国际形象。出口茶叶中的小包装茶、自有品牌茶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开始逐步摆脱主要为国外茶叶进口公司提供袋泡茶原料的不利局面,走上了积累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茶叶出口还有效地带动了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链,推进了茶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省主要有*省茶业有限公司和*省*进出口有限公司两家茶叶出口龙头企业。*省茶业有限公司由*省茶叶总公司整体改制而来,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3.4亿元,已投资控股了*银针、*毛尖等名牌产品,年销售额3.5亿元,每年生产、销售茶叶3.5万吨,占*茶叶商品总量的70%,是全国经营茶叶数量最大的企业。2023年该公司出口茶叶1.1万吨,创汇1500多万美元,连续三年保持了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全国第 一、红茶出口量全国第 一、边销茶经营量全国第一,今年预计可创汇2000万美元。*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土产畜产*茶叶进出口公司改制的股份制公司,是我省重点茶叶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