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682983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ompanyLOGO项目项目8 8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项目项目8 8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第四节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v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v(一)态度的(一)态度的实质实质:v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心理状态。为选择的有

2、组织的内部心理状态。v理解时应注意理解时应注意:v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v它是一种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的准备状它是一种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的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v2、态度同能力不同、态度同能力不同。v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而态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v3、态度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态度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v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v(

3、二)(二)态度的构成态度的构成v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v是指个体对事物所具有的带有某种评价意义的是指个体对事物所具有的带有某种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观念或信念。v2、情感成分、情感成分:v即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会带上某种感情色即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会带上某种感情色彩,并直接影响到趋向或回避某事物的态度。彩,并直接影响到趋向或回避某事物的态度。v3、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v一个人的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往往通过其行为一个人的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往往通过其行为倾向表现出来,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倾向表现出来,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择。v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v(

4、一)(一)品德的实质品德的实质:v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v品德和道德品德和道德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v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v(二)品德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v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v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v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v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是个体品德的核心。v道德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道德情感发展的三

5、个阶段:v1、直觉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v对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产生的体验。对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产生的体验。v2、想象性的道德情感、想象性的道德情感:v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v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v意识到社会道德要求和意义的情感体验。意识到社会道德要求和意义的情感体验。v三、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关系v1、共同之处共同之处:v(1)态度和品德都是外在的价值观念在)态度和品德都是外在的价值观念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都是个体通过长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都是个体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品质。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某

6、种品质。v(2)两者都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两者都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共同成分。共同成分。v2、不同之处不同之处:v(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v(2)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v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v(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四个阶段和年龄划分。四个阶段和年龄划分。以儿童的以儿童的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为研究内容。为研究内容。v儿童:儿童:10岁以前:他律阶段岁以前:他律阶段v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的道

7、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他律道德。断为他律道德。10岁以后:自律阶段岁以后:自律阶段v依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自依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自律道德。律道德。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发展规律:从他律到自律发展阶段:自我中心主义(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112岁)评价:研究有创造性;但当时影响不大。v(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v1、研究内容:道德判断(道德评价)。、研究内容:道德判断(道德评价)。v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道德两难故事”v3、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提出了儿童道

8、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三水平六阶段段”理论。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方法:两难故事基本观点:道德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道德判断是一个人根据道德原则对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行为进行判断,即道德评价。儿童的道德成熟首先是其道德判断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判断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道德发展阶段:具有结构的差异性、不变的顺序性、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的整合性四个基本特征。柯尔伯格道德判断的发展的水平与阶段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

9、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v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主要观点: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儿童的学习不必经过直接反应,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观察学习中,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部分。经典实验:模仿学习实验:目的:测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材料:道德判断故事程序:分三个等组。一道德判断有进步,给予强化;二道德判断有成人做榜样,积极强化;三有榜样,无强化。无榜样、无

10、强化测量其判断。结果:二、三好于一;三最好。结论:成人榜样起作用,而强化作用不明显。且道德判断不是年龄差异,而是个体差异,受榜样影响。攻击行为实验:程序:分三组。一攻击奖励(成年人攻击受奖励);二攻击惩罚(成年人攻击受惩罚);三控制组(攻击无奖无惩)放儿童到与影片相同情境,观察其行为。结果:攻击惩罚组没有人模仿攻击行为。结论:替代惩罚降低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模仿。抗拒诱惑实验:目的:抗拒诱惑可学习而得程序:让儿童进入有玩具和字典的房间(指导语:“这些玩具不可以玩,但可以翻翻字典”)分三组:一是榜样奖励组(不听话玩玩具受奖);二是榜样指责组;三是控制组(不看电影)儿童进入上述房间单独15分钟,记录

11、其反应结果:克制时间:二三一结论:榜样的示范有一种替代强化的作用。v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二)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逐步分化(二)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逐步分化(三)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三)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v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期期(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理想、形成道德信念理想2、自我、自我意识增强意识增强3、结构完善、结构完善4、行为养成、行为养成(二)初中品德:动

12、荡。初二是关键。(二)初中品德:动荡。初二是关键。(三)高中品德:成熟。进入自律(三)高中品德:成熟。进入自律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v一、一般过程一、一般过程v(一)(一)依从依从:包括从众、服从两种。:包括从众、服从两种。v(二)(二)认同认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态度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行为与他人接近。v(三)(三)内化内化: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思想、: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思想、观点和信念等。观点和信念等。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凯尔曼,)顺从阶段: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

13、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同化阶段:自觉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或某个团体的态度与行为相接近的过程。内化阶段: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v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v(一)外部条件(一)外部条件:v1、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前面(前面“影响人格发展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的因素”已讲过)已讲过)v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v3、同伴群体、同伴群体v(二)内部条件(二)内部条件:v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v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v3、道德认知(直接影

14、响道德判断水平)、道德认知(直接影响道德判断水平)第四节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v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v一、有效的说服一、有效的说服v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树立良好的榜样:v注意:班杜拉的注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v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v2、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v替代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

15、式。方式。v三、利用群体的约定三、利用群体的约定:v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个体有一定的约束力。定对个体有一定的约束力。v四、价值辨析四、价值辨析:v“价值观辨析学派理论价值观辨析学派理论”:v又称又称“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澄清理论”v观点:认为人本身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观点:认为人本身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只不过没有认真加以辨析,没有引发出只不过没有认真加以辨析,没有引发出来而向公众袒露而已。如果设计一种外来而向公众袒露而已。如果设计一种外部情景和气氛,每个人都会澄清自身固部情景和气氛,每个人都会澄清自身固有的价值观的真实面目。有的价值观的真实面目。v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