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教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解析: 本单元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
2、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本单元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1dm、1cm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三、教学重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
3、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 1、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五、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学科数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 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 在操作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情境导入1 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18 页主题图的内容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
4、姿多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形状的物休。接下来就通过一个短片来一起看看吧。(课件展现:长城上的砖、高楼、冰箱、衣板、电视机的包装箱等)2 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师:大家能不能说说看到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课件闪现上述物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轮廓。3 揭题并板书课题。师: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冰箱、衣柜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而像电视机的包装箱的形状都是正方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系统地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 教学例l 1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介绍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等概
5、念。 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边讲述,边操作。讲解:我们先来研究长方体,老师现在所指的部分就是长方体的面,请同学们在你的长方体上找到它的面,接着老师所指的部分是长方体的棱(即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同学们找到后也摸一摸最后老师所指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顶点(即棱和棱的交点),用食指摸上去会有刺刺的感觉也请同学们找到后用手触摸一下师边讲解,边出示: 顶点棱面 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同学指出面、顶点和棱,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然后交换任务,再进行一次。( 2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说明探究任务。师:刚才我们对长方体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知道了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
6、们以小组为单位,从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这三个方面来继续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将探究的结果写在找们准备好的表格内。(出示教材第19 页表格)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3 )全班反馈。师:同学们都探究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成果吧!反馈时,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探究成果根据学生反馈,师板书:长方体的特征:有8 个顶点;有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12 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二)教学例2 2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活动,我们对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对长方体的棱做更深入的探
7、究。( l )出示探究任务。任务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捧,在小组内制作一个长方体。任务二:观察制作好的长方体,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长方体的12 条棱可以分成几组?问题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报。学生反馈结果:长方体的12 条棱可以分成3 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 )教师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概念并说明它们的相对性。 投影出示教材第19 页长方体的平面图,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概念。 高 宽长(三) 教学例3 3 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过渡:同学们,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已经探究完毕。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l
8、)让学生拿出一个正方体,同桌之间指出正方体的面、顶点和棱。( 2 )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步骤,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3 )全班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正方体的特征:有8 个顶点,有6 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 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 条棱,长度都相等4 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引导归纳:同学们我们共同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那么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刚才探究特征的两张表格,找一找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l)让学生拿出之前填写的两张表格,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反馈。(2)小结:通过刚才的反
9、馈,找们发现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下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长方体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1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在全班反馈时展示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最多能看到3 个面。2 完成教材第20 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按要求用棱长1cm 的小正方体搭一搭,然后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谁能来说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特征:有8 个顶点;有
10、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12 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的特征:有8 个顶点,有6 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 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 条棱,长度都相等。教后反思第2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练习五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成知识网络。2 理解棱长之和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之和。3 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棱长之和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旧知巩固 引入
11、课题1 指导回顾所学知识。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让学生根据面、顶点和棱三要素来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止的,并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1 课件出示教材第21 页”练习五”第1 题。( l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 )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明第(3 )小题。2 课件出示教材第21 页“练习五”第2 题。(1)指名读题,让学生回答本题的条件和问题。(2)组织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解题过程和依据。引导学生归纳出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方法: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12、3 课件出示教材第21 页“练习五”第3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再次体会到长方体相对的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4 课件出示教材第21 页“练习五”第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5 课件出示教材第21 页“练习五”第5 题。让学生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强调: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6 课件出示教材第21 、22 页“练习五”第6 、7 题。( l )点名读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让学生说一说解决这两题时
13、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发现第6 题“地面的四边不装”这个条件很重要。( 3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8 、9 题。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第8 、9 题。2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对于第8 题,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对于第9 题,如果学生感到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物对照书上的图转一转来寻求答案。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 练习五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教后反思第3课时学科数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
14、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2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情境导入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纸盒和正文体纸盒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奥秘。大家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两个纸盒,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你们觉得哪个纸盒用到的硬纸板比较多?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反馈。(反馈时,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师:通过用才的反馈,现在我们班已经分成了
15、两派。一派同学认为长方体纸盒用到的硬纸板多另一派同学则认为正方体纸盒用到的硬纸板多,到底哪边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学了今天的知识,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探索新知(一)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 启发学生想办法验证猜想。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想个办法来验证刚才的猜测结果,请大家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生可能会说把两个纸盒拆开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进行活动:这确实是一种很直接、很不错的方法!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操作步骤来完成这项任务。( 1 )出示操作步骤。步骤一:用彩笔在长方体的纸盒标上各面的名称。步骤二:用剪刀分别沿着长方体纸
16、盒和正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步骤三:将剪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展开。( 2 )学生按操作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完成。2 全班反馈。( l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两个纸盒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了,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这两个纸盒的展开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用实物投影出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互动。 问题1 :比较对照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 问题2 :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问题3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问题4 :正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2 )让学
17、生有序地逐一解决这四个间题。3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反馈交流,我们再次重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其实我们在比较哪个纸盒用到的硬纸板多,就是比较什么?让学生看着展开图,应该不难说出就是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2)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像这样(教师指着展开图说)长方体(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我们称之为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引导:只要分别计算出这两个纸盒的表面积,我们就能知道哪个纸盒用到的硬纸板比较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解决这个问题。4 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 页“做一做”。
18、本题是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做题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二)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过渡:首先我们先来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 用实物投影出示例l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下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微波炉 0.4 米 0.5米 0.7米2 让学生结合图文,说说从中获取的信息。3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提示问题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 ) 出示提示问题。问题l :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问题2 :你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间肠吗?( 2 )小组展开探究活动。4 全班反馈。( l )反馈问题1:要求至少用多少平
19、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2 )反馈问题2 : 方法一:0 . 7 0 . 5 2 + 0 . 5 0 . 4 2 + 0 . 7 0 . 4 2 1 . 66 ( m2 ) 方法二:( 0 . 7 0 . 5 + 0 . 5 0 . 4 + 0 . 7 0 . 4 )2 1 . 66 ( m2) 学生反馈时要让学生结合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及列式的依据。( 3 ) 让学生讨论、交流两种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种方法变成第二种,第二种方法可以使计算简便些(三)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过渡: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掌握了长方
20、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 用实物投影出示例2 :一个长方体墨水盒,棱长为6 . 5cm 。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 让学生读题,说说从中获取的信息。3 让学生带着提示问题,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l )出示提示问题。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体墨水盒的什么?问题2 :你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 全班反馈。( l )反馈问题1 :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体墨水盒的表面积。( 2 )反馈问题2: 6 . 56 . 56 = 253 . 5 ( cm2)学生反馈时,要让学生
21、结合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及列式的依据(四)方法小结。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学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结合算式一起来回顾一下,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具备的条件及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回顾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十宽 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6 三、巩固练习1 解决纸盒问题。让学生拿出刚才的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用尺子量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再独立计算它们的表面积。2 完成教材第24 页“做一做”。(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2、再组织交流。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谁能具体地说一说我们都学会了哪些跟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知识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十宽 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6 教后反思 第4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练习六课型 练习课教学目标1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2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
23、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及常规学具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旧知巩固 引入课题1 指导整理所学知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2 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 26 页“练习六”第l 11 题。1 第1 3 题(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第1 题答案。对于第3 题,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具体算式。( 2 )组织反馈。师:通过这3 题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征谈认识,2 第4 6 题(l)指名读题(2)让学生说一说解决这道题运用的
24、知识和注意点( 3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4)组织反思师:通过这3 题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题目的意图解题。3 第7题。( l ) 让学生独立填表。( 2)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每个数据的来源,运用了什么知识。4 第8 11 题。( l )指名读出每道题,井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强调以下几个注意点: 第8 题上面没有盖,只算5 个面总面积 第10 题顶面不贴瓷砖,也只算5 个面总面积。 第11 题地面不需粉刷,不要算地面面积。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6 页“练习六”第12 、13 题。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
25、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2 组织交流,让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小组汇报时,对于第12 题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较简便的算法。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板书设计 练习六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十宽 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6教后反思第5课时学科数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感知物体的体积,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m3、dm3、cm3。2 借助与体积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从而使学生建立m3、dm3、
26、cm3的大小表象。3 知道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感知体积的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m3、dm3、cm3的大小表象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情境导入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 乌鸦喝水 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二、探索新知1 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l)课件播放: 鸟鸦喝水 的故事。(2)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2 深入感知体积的概念。师:从 乌鸦喝水 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那是不是每个物体占有的空间都一样呢?接下来,找们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实验来
27、验证这个猜想。(l)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4 个一样的一次性纸杯、两块大小不一样的鹅卵石。(2)向学生说明实验的要求 用彩笔分别在纸杯上标上A 、B 、C 、D . 将A 杯和B 杯装满水,两块大小不一样的鹅卵石分别放在C杯和D 杯中。 将A 杯中的水倒入C 杯,将B 杯中的水倒入D 杯直至将C 杯和D杯装满。 观察实验结果,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4)全班反馈。学生的反馈大致有两点: 把A 杯、B 杯中的水分别倒入C 杯和D 杯,直至将C 杯和D 杯装满后,A 杯和B杯这两个杯子里还有水,因为水的空间被鹅卵石占了。 A 杯、B 杯剩下的水不一样多C 杯中
28、的鹅卵石小因此A 杯剩的水少;D杯中的鹅卵石大,因此B杯剩的水多。3 揭示体积的概念。(1)讲解体积的概念。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证实了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2)判别物体体积的大小。课件二呈现: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实物图引导观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洗衣机、影碟机、手机这三个物体。说说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通过观察,学生不难看出洗衣机的体积最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冬认识体积单位。( l ) 游戏:谁的体积大 说明游戏规则:每人在教室里任选一样物体,然后比一比谁找到的物体体积大。 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 2 )引出
29、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两个体积差不多的长方体。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同学们找到的物体的体积都相差很多,比较起来很容易。现在请大家看看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猜出它们谁的体积大吗? 让学生进行猜测并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决策略。师:到底如何确定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我们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解决以下儿个问题。a 出示问题。问题一: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测量长度或面积时,是怎样测量的?问题二:你能想一种测量体积的办法吗?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然后全班反馈。学生的反馈大致是:问题一:在测量长度或面积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来测量。问题二:测量体积时,应该也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过
30、渡:同学们说得不错,在测量体积时,我们应该也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课件演示:将两个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比较出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课件演示后,可对学生的猜测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3)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过渡:要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这是刚才由同学们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体积单位。讲解: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那么大家知道1cm3、1dm3、1m3
31、是多大吗?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它们。 认识1 cm3 a 看一看:出示体积为1 cm3 的正方体模型。引导认识: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cm,它的体积就是1cm3b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cm3 ? 引导:同学们,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cm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c 议一议: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cm3作单位比较合适? 认识l dm3a看一看:出示体积为l dm3的正方体模型。引导认识: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ldm ,它的体积就是l dm3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l dm3 ? 引导: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l d
32、m3。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l dm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c 议一议: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dm3作单位比较合适? 认识l m3 a 看一看:出示体积为l m3 的折叠器,将它靠着墙角摆好。引导认识:同学们,我们把这个l m3的折叠器靠着墙角摆好,它就形成了一个棱长为l m的正方体,所占的空间就是l m3。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l m3 ? 请几个同学站到墙角这个l m3的空间来,看看可以站几个同学?(大约能站9 个同学)c 议一议: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m3作单位比较合适?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 完成教材第28 页“做一做”第1 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
33、成,再全班反馈。反馈时,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 完成教材第28 面“做一做”第2 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反馈。3 完成教材第32 页“练习七”第3 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反馈。4 完成教材第32 页“练习七”第4 题。让学生在理解题念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反馈。反馈时,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教后反思第6课时学科数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
34、体的体积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让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借助教具模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方法。3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并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重点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谈话引入1 导入并揭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常用的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体积方面的知识,一起来探究长方体和
35、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提出猜想: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引导思考:同学们,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我们一起来猜想一下。大家觉得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此时教师不予以任何答复。二、探究新知1 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过渡: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就能告诉我们答案。首先,我们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 1 )提出操作要求:用24 个棱长为1cm 的正方体拼摆成长方体( 2 )让学生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说明活动要求: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摆活动,并将第一次
36、摆好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教材第29 页的表格中。 在小组内开展活动。( 3 )全班反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填好数据的表格。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241l2424 cm3l2212424 cm83l2424 cm364l2424 cm36222424 cm34322424 cm3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全班反馈。学生的反馈大致如下: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4)揭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归纳:如果用字母V 表示长
37、方体的体积,用a 、b 、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h。(板书)2 探究正方体的体积过渡:探究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活动,最后全班反馈。学生反馈: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所以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正方体。引导回答:正方体中的“长、宽、高”我们统称为什么?(棱长)因此正方体的体积就等于什么?(棱长棱长棱长)报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归纳:如果用字母V 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
38、a表示它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3 ,读作“a的立方”。(板书:Va3) 3 教学例1 。(l)出示例l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 )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明列式依据。( 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列式解答。)4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借助模型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的含义。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 个面。那么现在老师所指的长方体的这个面或正方体的这个面我们称之为什么?(底面)师进一步归纳: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就叫做底面积。( 2 )指名让学生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的求法。通过观
39、察,学生不难看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 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 棱长。(在相应的体积公式上标出 ( 3 )引导学生观察体积公式与底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反馈: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还都可以用底面积与高的乘积得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师小结:这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V 表示体积,用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那么这个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 Sh。(板书:V Sh )三、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1)完成教材第32 页“练习七”第5 、6 、7 题; ( 2 )完成教材第31 页“做一做”
40、第1 、2题。 2 拓展练习。( l )完成教材第33 页“练习七”第8、9、10、12题。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 (Vabh)底面积 正方体的面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V Sh)教后反思第7课时学科数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改写。2 使学生经历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进而理解推导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改写教学准备
41、课件教学步骤个性修改一、谈话引入导入并揭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体积单位,那么你们知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探索新知1 教学例2 . 探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探究ldm3 ,与lcm3 之间的进率关系 出示棱长为ldm3的正方体模型。提问:同学们,老师手上的这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ldm 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111 ldm3 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究ldm3 ,等于多少cm3 。提问: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ldm ,可以看作是多少cm ? ( l0cm)如果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以
42、cm 为单位,大家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cm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1010101000cm3。引导发现:同学们的思路很清晰,这里的ldm3和1000cm3 ,是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吗?回顾刚才的推理、观察及板书,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ldm31000cm3 ( 2 )仿照此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lrn3 ,与ldm3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探究活动,再全班反馈。反馈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反馈探究过程,再由师结合课件演示,归纳小结。 (3) 填写教材第34 页的表格。由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再全班反馈。反馈时先让学生交流从表格中获取的信息,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师小结: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 教学例3 。( l )用实物投影出示例3 :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 ,是多少立方分米?(2)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提问:这两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