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课程整合理念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课程整合理念的实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课程整合理念的实践课题研究发布人:龚珍燕日期:2007-3-9阅读:227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门类过多,过于分化、独立,各门课程的实施固守本领域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日益远离社会发展的现实,远离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体现出强烈的“书本世界”教育的特征。这样的课程强调学科本位,以传授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中心,这固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这样的课程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导致课程内容繁、难、偏、旧。难而偏的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占用了学生开展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的时间,繁重的学习负担导致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甚至严重失衡的
2、事件屡屡发生。此外,陈旧的课程内容难以反映时代的发展,制约了未来人才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辛辛苦苦所教的课程兴趣大大低落,这才是最可悲的。难怪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被错误理解为简单、不变,致使课程内容“年年岁岁花相似”。与许多课程一样,语文课程也有这样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的产物,过分强调“工具性”这一性质,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限制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的激发,隔绝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的关系。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把拼音、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置于“全人”教育的背景下来实施,超越单一的语文工具论。小学低年级,这些刚从幼儿园里
3、出来的孩子,对小学的学习充满了幻想和憧憬,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如果让这群对学习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孩子遇到繁、难、偏、旧,与生活隔离,死板的学习过程,原本的激情就会如同被泼了一头的冷水一般,趣味全无。不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这是何等尴尬的局面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去喜欢学习,喜欢自己的母语。如何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文课程,课程整合就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个新理念。二、课题的界定课程整合是与课程分化相对的一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念和策略。课程整合又被称为“课程一体化”,是指把分门别类的课程或学习科目,以及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课
4、程结构。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的角度,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从低段便加强课程整合,除了一开始便培养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外,还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以便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1-2年级学生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在课程整合中,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
5、字、阅读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在课程整合中,提高识字量,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学习,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策略 语文课程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 语文课程内部内容的有机整合长期以来,拼音、识字、阅读、说话、写话教学都是以块状教学为主,汉语拼音部分教学的总标题是“
6、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其间安排了相对集中的识字,几项任务之间相对独立。这样的教学虽层次分明,但是反映了教学的主导思想是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是一种线性推进的过程。而“新课标”所要反映的主要思想是感悟为主,训练精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
7、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1、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获得学习拼音的成就感。汉语拼音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景图,随情境图的内容,由易到难地在图中或图下出现相应的音节、词和短语、句子、儿歌。这样编排,不但能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就不再单单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而且又是进行早期说话训练及提前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如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大米、
8、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大、米、土、地、马)。汉语拼音部分大致安排45课时,要求认读的70个汉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并不要求书写,也没有安排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字形分析,只要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见面,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有的课生字较多,你可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或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通过让学生反复认读来熟悉。加强对所认字的巩固,形式力求多样。可以开火车读,比赛读,在游戏中读,或是口头组词,说句子。如,要求用“我”说一个句子,或同时用上“爸爸、妈妈、我”说一个句子,比如:我爱爸爸、妈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肯德鸡等。或画
9、简笔画,然后把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2、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强调拼音的拼读助读作用。像小学一年级阅读材料主要是儿歌或口诀。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
10、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教拼音时,注重音节的拼读,在拼读中开始识字,并逐步地从词语过渡到短句,为学生阅读积累、说话、写话奠定基础。3、借助画面,拼音、识字、阅
11、读、说话、写话紧密结合,实现语文的综合教育功能。为了更适应低段儿童学习的特点,可安排结合生活,意境优美的情景图,把所要教的拼音或生字、词语都反映在该图上,并利用情景图进行说话甚至写话的练习,把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如今的新教材尽可能将过去的单幅图组合成情境图,每一课都通过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引出所学的字母、音节、词句、儿歌。这些情境图不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拼音,识汉字,读儿歌,便于理解意思,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画面,发挥想象创造,运用音节或词语来说话,编故事,把学拼音、认读字词和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情境图是一个悠闲生活的场景:
12、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到了夏天,树叶长得又绿又密,爷爷坐在大树下戴着耳机悠闲地听着音乐,喜鹊在树上唱歌,蝴蝶在花丛中跳舞。看图认读音节后,还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音节卡片,用上这些音节说一句或几句话,既巩固音节,又发展语言。又如,通过情景图引出词语“马、兔、大米、土地”,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还蕴含了一个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可以用上一、二个词说一句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编故事,讲故事,编儿歌(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马追上来,劝它快停蹄。)这样,就把学字母、拼音节、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综合语文能力。4、安排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
13、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拼音教材所配的插图大都既提示字母的音,又提示字母的形。同时,把一些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了。整合起来的情境图,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有利于学习拼音,二是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四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小河边练唱“a a a ”,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催人早起;河中,一只大白鹅正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欣赏美丽的晨景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表现出的景物和人物,并从中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分散的画面整合起来,是非常有利于观察、说话的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进行综合的、各
14、方面的训练。当然,说图意要适可而止,重点内容仍是汉语拼音教学。再如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妈妈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树,小弟弟正在池塘旁边喂鱼,有一只乌鸦正站在池塘边的大树上。在这里,既提示了学习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孩子受到美的熏陶。画面的整合所带来的是教育功能的扩充,它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提示拼音字母、字形,生字认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着一个信息:教学要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启动学生的情感,要和口语交际结合,在听话、说话中带动拼音的学习,生字的学习,同时也可帮助写话创设情境。这样的整合为感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语文成为一个语言与思想的整体,学习与生活的整体。总之,教学汉语拼
15、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有效地整合了学习内容,把汉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巩固音节的拼读,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形式多种多样。(二) 语文课程与其他门类课程的有机整合英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各门课程都应发展学生的交往技能、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技能、改进学习的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日本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纲要主张沟通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各类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而在美国基础教育中,注重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联系更是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传统。追求不同类型课程的共同价值和独特体价值,注重课程
16、内容中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的整合,为课程门类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确立课程领域观念,注重密切各类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合和优化。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它强调的“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具有深远的意义。1、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学生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向往,天文地理生物是让他们充满了对
17、大千世界的好奇之心。对一些科普方面的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如学了恐龙的灭绝后,让学生再说说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学了航天飞机后,介绍航天飞机的发展史等。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的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过程片段:重点朗读、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第10自然段) (1)自读、自悟第10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质疑:你对地球爷爷说的话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测:什么是“地心引力”呢?学生可能不明白。 (3)实验发现“引力”。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老师也不大明白。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第一步:请分别把回形针、磁铁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第二步:用磁铁去接近回形针,自由反复做几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8、自由说一说)第三步:抽生上台演示。师引:请你拿好小磁铁,手稍拿高一点,慢慢接近桌面上的回行针第四步:抽生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板书:“引力”。)(4)师点拔什么是“地心引力”(课件4:演示地球吸引住人、房子、树、动物等) 旁白:我们地球爷爷也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比我们手中的磁铁不知要大多少倍,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人、树、房子所有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板书“地心”)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猴爸爸不动手桃子就掉了下来吧!这样的实验活动和对“地心引力”的讲解,不仅体现了语文与科技的整合,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语文与社会学科的整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涉
19、及到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今在小学课程中,这两大知识系统被归为社会学科。由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许多作品或有感而发,或意有所指,如果学生对作品的背景不甚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与作者同呼吸、共感慨了,至于曲解作者原意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我的解决之道是注重与社会学科的整合,释其意,溯其源,由表及里,以便使学生明了何出此言,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鸭会变成鹅?”其实,只要明白了作者安徒生的生活背景,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知道了安徒生的不幸遭遇,后又成为有名的儿童作家的过程,其实“丑小鸭”其实也是指的是作者安徒生
20、。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作者的背景的话,那你是永远也不会理解那个问题的。3、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在语文学科中也要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1)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另外,小学生
21、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等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2)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等,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
22、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3)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
23、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4、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新版的语文教材有许多文章情感浓烈、语言参差、行文流畅,读来满嘴留香。但是,对于情感积淀尚且贫乏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全面感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多少有些差强人意。因此,经常看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费力地“导”与“引”,学生也力求思维跟上步伐,而情感却游离于文章
24、之外,这种现象实在可悲。殊不知,音乐、绘画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把,在它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催生激情、驰骋想象,同时,它也可以再现情景。正是有了音乐与绘画这两种催化剂,学生可以俯仰古今,与作者对话,与诗人谈心。况且,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借用了音乐、绘画的某些技巧,以达到渲染情境、描摹事物的效果。如:语言的韵律来自音乐的节奏,部分作品由于运用了绘画中的光与色的原理,因而文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运用音乐、绘画来开启闸门,让思绪随着音乐流淌,让美景在眼前绽放。如小小的船一课,想象奇特,极有儿童情趣,在教学时如果只是干巴巴地通过语言文字让儿童去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难度较大,而
25、且对儿童来说也索然无味。一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画了一个色彩鲜明的活动教具,刚一挂上黑板,一下子就把好奇的小朋友吸引住了。老师把演示的实物和词语联系起来,在儿童情绪十分投入的情况下让他们理解词语并认识实物之间的联系。在学文告一段落后,老师再次运用鲜艳、直观的教具,同时播放小小的船的乐曲,孩子们耳听音乐,身体摇摆起来,就像自己坐在月亮上一样,望着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心驰神往,情感激越。这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学得十分开心。再如,画家和牧童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洗描”,教师事先先画了一幅水墨画,让学生指哪些是“浓墨涂抹”,哪些是“轻笔洗描”?学生兴趣极高,又了解了美术中国画水墨画的一些
26、笔法。5、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生活同在。新版的各类版本的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语文的上述特性,涵盖之广,无所不包。但是身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由于生活的狭窄,阅历的不丰,知识储备的不足,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往往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适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搭建教材与现实的桥梁,突破知识难点,变无形为有形,从而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用超文本形式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进行有序的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将语文教学中那些深奥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实物
27、化,可把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形象化、程序化,还可以把语文课本中的文字描述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例如,精彩的马戏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马戏的精彩程度,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些马戏的动画,学生身临其境,马戏团来了我们班级,与多媒体的整合起到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与品德与生活、科学、综合艺术、综合实践、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在课程整合中要处理好语文与其他门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切莫“肥人田”而“荒己园”。(三) 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课程整合的根本
28、依据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决定了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复杂的关系世界中,“学生是关系中的人”,面对这种“关系中的人”的发展,叫一刻也不能摆脱其生存的关系世界。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的习得,从容面对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语文课也不例外,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1、课堂教学环境生活化三尺宽的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
29、等方面的培养。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生物角、科技角,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美丽的盆花、种子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航模、车模、电子作品、玩具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此外,课堂还可以模拟布置为“春的消息”、“夏的热情”、“秋的丰收”、“冬的洁白”等富有诗意的句子。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
30、导师,此情此景,学生也个个神采风扬,活力四射。2、教学内容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上我家住在大海边一文前,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些贝壳;上了静夜思这首古诗后,让学生看看夜晚的天空;口语交际课有趣的游戏,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游戏?哪些游戏最有趣?;一天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事,用一、二句话记下来等等。语文课程中各部分内容,听、说、读、写都能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特别提
31、倡生活化作文。这样一整合后,教学更贴近学生,易于学生所接受,提高学习效率。3、教学方法生活化。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你平时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在你附近发现了那些错别字?”等。在上说明文爸爸买来电饭锅时,让学生先按说明书,自己用电饭锅烧饭。4、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室外上语文课,如听说训练我们的学校,让学生到校园里,边观察,边记录,边介绍,以导游形式完成整堂课。带学生到小公园找春
32、天,让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感受美。这样的课堂学生一定兴趣十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除了把课堂搬到生活中,还可以把生活中的搬到课堂里。例如。菜园里一课的教学,教师就把教室布置成菜园,让感觉在菜园里上课一般。另外,还要注重语文与学生经验,发展履历与相应课程资源的整合,使语文课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四) 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学习方式是课程的基本要素,因而,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课程门类的整合,而且必然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或指导思想是促进学
33、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整体性和多样化成为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它阐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意味着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训练”的教学方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索,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交流和理解,使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互动交往中成长。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
34、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践法、情境法等。即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学生扮演角色、自身实践,再现课文描写的境界、场景,再现语文知识;通过教师提供的目标、对象,自己比较、区别,自主决策;通过自己领悟问题所在;通过老师引导或学生自己发现学习规律;通过学生自己讲解、自己分析、担任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学会陈述、倾听、评价、争论。要求在语文课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适当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
35、体会等学习活动。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汉语拼音a、o、e教学案例片段1师(出示课件2):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生:图上画了一个小女孩,在看病,医生叫她张大嘴巴。师:你知道小女孩下面的字母怎么读吗?师:示范发音,边读边讲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生:跟着老师读a的音。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母的?生:我发现小女孩的头扎了一个辫子,和a有点像。生:医生看喉咙时叫你发出声音就是a。师:真聪明!这说明你们很注意观察图画。谁能编一编顺口溜呀?生:张大嘴巴a a a。 生:脑袋辫子a a a。生:医生看病a a a。师(示范书写):“a”在拼音格里占哪些格?几笔写成?(示范书写一个)
36、。生:“a”在拼音格里占中格。生:“a”是两笔写成。师同样方法教o和e。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堂课中,在教学汉语拼音g、k、h的读音和字形时,教师首先采用集体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有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画面编顺口溜记忆字形。这样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愉快地学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颇佳。五、课题组成员:章兰、王琳、沈玉燕、赵靖、范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