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整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性质:1客观性2系统性3开放性4相对性5转移性6变换性7有序性8动态性9时效性10共享性11可转化性12真伪性。结构:信源(信息发生的来源)信宿(信息的接收者)信道(传递信息的通道)。信源的分类:按载体不同:人脑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件信息源;按时间分:连续信息源、 离散信息源;按发生层次:原始信息源、加工信息源。好的信道应具备的条件:传输容量愈大愈好,信息干扰愈小愈好,传递时间愈短愈好。系统: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系统接口。特性:1目的性2整体性3层次性4相关性 5开放性6稳定性7相似性。 系统特性对信息系统的影响:系统的观点是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揭示了系
2、统开发首先须明确系统的目标,划分系统的边界,然后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分析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弄清各组成部分的信息交换关系,从整体上对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并充分预料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为将来系统的发展留出接口。数据备份的方法有:全盘备份;增量备份;基本备份;离开主机备份。 信息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人基信息系统(手工作业)2人机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3网机信息系统(网络技术)4光基信息系统(光技术)5基因信息系统(生物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一词的争议:1信息技术:过于强调技术的变革,而削弱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性和目的性。2信息管理:
3、港台与内陆的管理信息系统含义有别。3信息系统:从字面上理解,信息系统比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要小,外延大。 信息系统的结构类型: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组成。2)层次结构:纵向效仿企业内部的行政级别划分;横向效仿企业管理职能划分。(划分为战略层、战术层、作业层)3)功能结构:A.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系统具备的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B. 从信息用户(业务)的角度看,信息系统应支持整个组织在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功能。(4)软件结构: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组织或联系。(5)物理结构: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空间结构。指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在空间的分布
4、情况,即硬件的拓朴结构。(物理结构类型:A.集中式:数据、业务集中;B.分布-集中式:数据集中、业务分散C. 分布式:数据、业务分散)。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散模型、诺兰模型。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散模型:(纳格.汉纳,N. Hanna):三个阶段:替代阶段、提高阶段、转型阶段;四个环节:信息环节、分析环节、获取环节、使用环节。诺兰模型(诺兰 R. Nolan):1初始阶段2普及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6信息管理阶段。企业信息系统应用趋势:从单向应用走向综合集成、从技术至上走向技术社会一体化、从对具体业务的支持走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信息系统的类型:1. 按
5、行政级别划分:国家信息系统、省市级信息系统等。2. 按行业划分:工业/农业/商业等信息系统。3. 按处理事务或承担职能的不同划分:人事/生产/研发等信息系统。4. 按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划分:(1)数据处理系统(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s):进行日常业务的记录、汇总、综合、分类的系统。(2)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是对较低层次的脑力劳动者工作进行支持的系统。(3)知识工作系统(KWS/knowledge word systems):是支持知识工作者的系统。(4)决策支持系统:是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的决策问题的系统。企
6、业建设信息系统的模式: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适用范围:一般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2挑战-反应模式 (适用范围:行业中领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3雁行模式(分类:行业内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企业内雁行模式、企业间雁行模式;适用范围:企业与行业内雁行模式则适合领袖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4地域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选择:1.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优点:事务处理均衡。缺点:开发成本高、移植困难、不利于推广、维护困难)2.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优点: 使用简单、维护容易、投资少、客户机要求不高、资源共享高、扩展性好、生命周期长。缺点:安全性相对较差)3.B/S与C/S的混合模式
7、。合同类型:1固定价格合同(特点:企业风险低、开发方风险高。适用范围:工程量不太大、能精确计算成本、技术不太复杂的项目)2成本补偿合同(特点:企业风险高、开发方风险低;适用范围:需要立即开展工作的项目、新型的工程项目、风险较大的项目等)。明确项目组成员职责的有效的办法:绘制技术编制表及责任表。分组依据:(1)安排某人做某事是因为该人有相应的技术,而不是因为他有时间。(2)不要安排太多的人到同一任务。(3)最好先让项目组成员自己申报主持某项工作,然后根据项目总体情况进行协调(4)考虑谁善于做何事,谁想做何事;谁能或不能与谁共事。(5)考虑如果有人中途离去,其工作能否被他人承担。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
8、发方式选择:1自行购置与二次开发(背景:市场上有专项业务信息系统软件销售。优点:通用性强、开发周期短、开支少、产生经济效益快。缺点:专用性差、系统的再开发困难。重点:鉴别与校验软件包功能及适应条件的能力要强) 2自行开发(背景:企业内部有较强的信息技术队伍;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企业内部有充足的经费。优点:适用于本企业的各项业务,满意度高;费用低;系统的维护、优化容易。缺点:信息技术队伍水平相对较低;开发周期长;人力耗费大。重点:强有力的领导与技术咨询) 3合作开发(背景: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人员,但又缺乏开发整个信息系统的人数或技术。企业希望通过信息系统开发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以便于后
9、期系统维护。优点:费用相对较低;便于后期的系统维护。缺点: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重点:企业信息技术人员与开发方的协调)4委托开发(背景: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充足。优点:省时、省事、开发出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缺点: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方的支持、需要企业中精通业务的人员配合系统的开发。重点:业务骨干与开发方的沟通)5业务外包(背景:外部开发商能从规模经济中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收益,并能以富有竞争力的价格收费。而企业内部的现有信息系统人员对知识的掌握又无法与技术的变化保持同步。优点:节省开支、维护方便。缺点:当外部开发商对系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管理时,对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会带
10、来严重的后果)项目小组:1成员(用户、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设计员、硬件网络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等)2组织结构模式:(1)按子课题或子系统划分的模式(缺点:个人专长难发挥。优点:接口少,易协调)(2)按职能(阶段)划分的模式(缺点:接口多,难协调。 优点:个人专长易发挥)(3)矩阵形模式(优点:个人专长易发挥,接口多但易协调)。项目管理软件的采用:1、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确性2、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3、可维护性和可更改性强4、可保持历史记录5、可进行假设分析6、使用简便7、提高工作速度。小结: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的现状确定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与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与开发
11、方正式签定合同以启动项目。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进度安排和成本估算常不准确。2、软件的质量比用户要求的低。3、软件的维护成本日益增长。软件工程的应用:1. 中小型程序2. 大型程序。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 基于螺旋模型的开发方法(Spiral Model)、面向对象法(Object Oriented)、过程开发模型(混合模型、Hybrid Model)。生命周期法:划分软件生命周期的目的和实质:(1)控制软件开发工作的复杂性。(2)通过一定的有限的步骤,把用户需解决的问题从抽象的逻辑概念逐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
12、实现。生存周期的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经历时期:计划时期、开发时期、运行时期;工作流程:系统分析(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运行和维护);瀑布型软件开发的特点:、阶段间的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的观点、质量保证的观点。重点:在于分析员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快速原型法的特点:(1)原型生成快。(2)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3)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辩认动态的用户需求。(5)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6)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重点:如何提高软件质量和软件的可维护性。
13、基于螺旋模型的开发方法特点:(1)将原型开发作为减少风险的机制;(2)保留了传统生存期逐步求精和细化的方法;重点:要求有风险评价的专门技术。面向对象法的过程:确定对象确定属性对象间通信系统封装问题定义:目的:“做什么”。调查方式:1查阅资料2座谈3跟班劳动4填表5情景分析。可行性研究:目的:“是否做得到?是否值得做?”。内容:(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3)社会可行性。步骤:(1)细化和修改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书,得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2)导出新系统的解决方案。(3)推荐建议的方案。(带着问题走访用户,弄清当前系统的工作过程,用系统流程图描述,即物理模型。导出当前系统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14、用数据流图描述)成本效益分析:成本估算方法:(1)专家估算法(2)类推估算法(3)算式估算法(分为:每项任务工作量的成本估算方法、代码行成本估算方法)。效益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1系统概述(软件功能、软件性能、接口、软件可靠性)2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技术、社会可行性,多种方案的提出及推荐方案)3结论意见(A. 可立即进行B. 推迟进行C. 不能或不值得进行)。软件结构的典型形式:1)变换型结构(传入路径变换中心传出路径);2)事务型结构(接受路径事务中心动作路径)。项目实施计划内容:1系统概述(包括项目目标、主要功能、系统特点、开发方式与开发工作安排)
15、2系统资源(含开发和运行该软件系统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人员、硬件、软件、组织机构)3.费用预算(分阶段的人员费用,资源购置费及其它费用)4 进度安排(scheduling)(各阶段起止时间、完成文档及验证方式)制定开发进度方法:1据总开发工作量求出总的开发时间,TD=a(ED)b(TD:总的开发时间,ED:总的开发工作量估算值,a 、b:经验常数)2按各阶段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百分比求出每阶段的开发时间。3绘制进度表(制定项目开发进度表时,应考虑各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尽可能地平行进行: A. 不同功能的相同任务并行; B. 同功能的不同阶段的文档复审与阅读并行)软件需求分析:步骤:1. 通
16、过对现实环境的调查研究,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2. 去掉具体模型中的非本质因素,抽象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3. 分析当前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差别,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4. 对目标系统进行完善和分析,并写出完整的需求的说明。5. 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直到符合用户全部需求为止。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内容:(1)引言:. 编写目的. 背景. 定义. 参考资料(2)任务概述:. 目标. 用户的特点. 假定与约束(3)需求规定:. 对功能的规定. 对性能的规定. 输入输出要求.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故障处理要求(4)运行环境规定:设备支持软件接口控制。SA方法的工作要点:画分层数据流图
17、,确定数据定义与加工策略,需求分析复审(评审)。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的作用:是一种所有数据元素有组织的列表。 软件设计:任务:把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说明转换为用适当手段表示的软件设计文档。步骤:概要设计概要设计复审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复审。策略: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的指导思想:1)分解2)信息隐藏3)模块的独立性(衡量标准:A. 聚合性:模块内各组成部分的相关程度B. 耦合性:表模块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设计文档分类:1、概要设计说明书:(1)以图表形式表示软件总体结构;(2)模块的外部设计;(3)数据结构设计。2、详细设计说明书:对逐个模块的数据结构、模块间调用关
18、系及算法的详细描述。3、HIPO图(专用名词:扇出、扇入、宽度、深度)。橄榄型层次图:HC图、IPO图。数据流图:分解: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画图的注意问题:A.父图和子图的数据平衡:即每个细化部分的输入/输出必须保持不变(数据流的连续性);B.分层DFD图间的识别与联系以编号表示;C.数据流(名词)与加工的命名(动词+名词);D.分解的程度:一个加工每次分解细化出的子加工个数一般在3-7个 ;E.仅与本加工有关而与其它加工无关的文件在该加工的下级DFD再画出,本级则不出现;F.以图表格式规范每一张数据流图。 改进: 检查数据流图的正确性(A.数据是否守恒。B.数据存贮的使用是否恰当。C.父图和
19、子图的数据流是否平衡) 提高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A.简化加工间的联系。B.保持分解的均匀性。C.适当命名)。进行DFD重新分解的步骤:(1) 把需要重新分解的数据流图的所有子图拼接成一张图;(2) 把新拼接成的图分成几个部分,使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少;(3) 重新建立父图,把图中的每一部分画成一个圆圈,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就是加工间的界面了;(4) 重新建立各张子图,这只需要把第(2)步所得的各个部分分开即可;(5) 为所有的加工重新命名和编号。 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d Design,SD)的步骤:(1)复审DFD图(可再次修改或细化)(2)确定DFD图所代表的软件结构是属于变换型还是
20、事务型(3)按规则把DFD图映射为初始的SC图(4)按设计改进原则优化和改进初始的SC图,得最终SC图。初始结构图(SC图)的组成: 模块的表示符号 简单调用 选择调用 循环调用。变换型DFD图经过变换分析才能转变成SC图。步骤:A、区分传入、传出和变换中心三个部分,在DFD图上标明它们的分界线。B、完成第一级分解C、完成第二级分解(分支分解)。事物型DFD图经过事务分析才能转变为SC图。详细设计:任务:编写软件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常用的表达工具:1)流程图(flowchart);2)NS图(box diagram,Chapin图/盒图);3)PAD图(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21、 Diagram)4)伪代码(pseudo code)。 编码:目的:模块的过程性描述(不可执行的)源程序(可执行的)。风格(Coding Style):简单+清晰。满足运行工程学的输入/输出风格:1)输入:一致性最小量原则简单性可靠性少转换原则。2)输入设计的内容: 确定输入数据内容 确定数据输入方式 确定输入数据格式 确定输入数据的检验方式: 确定输入设备;3)输出设计的内容: 确定输出内容 确定数据输出格式确定输出设备。编码语言:(1)第一代语言(面向机器):机器语言(直接使用指令代码,不需要翻译)、汇编语言(用符号表示写成程序);(2)第二代语言(面向算法):FORTRAN语言(“公式
22、翻译”,是第一个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ALGOL语言、COBOL语言、BASIC语言(是一种面向初学者开发的通用符号指令码,特点是简单易学、(PC BASIC、True Basic、Turbo Basic;(3)第三代语言(面向过程): 通用高级语言:PASCAL语言(是第一个体现结构化编程思想的编程语言)、C语言(简洁、实用、高效、可移植性好)ADA语言(主要用于实时、并发、嵌入系统)面向对象高级语言:C+、Objective-C、Smalltalk、Eiffel; (4)第四代语言(非过程化)(友好的用户界面、非过程性语言、高效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短,既缩短开发周期,又可降低维护开销)、
23、完备的数据库(不再把DBMS看成是编程语言以外的成分)、应用程序生成器等):SQL、FOXPRO、PowerBuilder、Delphi、 VisalBasic (5)第五代(贴近自然语言的方式):函数性语言LISP、谓词性语言PROLOG。选择编码语言的标准:首先,确定求解的问题对编码有哪些要求,把它们按轻重次序列好;然后,用这些要求来衡量可提供的语言,判断哪(几)种语言能较好地满足它们。评价标准:1)应用领域2)算法与计算复杂性3)数据结构的复杂性;4)效率的考虑。面向对象分析技术:问题描述=对象关联。内容:对问题空间中对象的确定和对象间关联的确定。对象的图形表示:对象名、属性、行为。将事
24、物抽象确定为对象:1)事物能否抽象为对象的依据:是否是同一信息;是否需要记忆;是否需要保留行为;是否是行为;2)对象的命名:单数名词形容词名词。 结构:类型:分类结构和组装结构。分析确定结构包括:1) 候选的分类结构及其候选对象2) 候选的组装结构及其候选对象。 确定主题包括:1) 为每一个结构确定一个主题;2) 为每一种对象确定一个主题;3) 如果确定的主题的总数超过7个,就对已有的主题进行归并(原则:当两个主题对应的属性和行为有着较密切的关联时,就将它们归并到一个主题)。 确定实例关联:包括:确定关联类型和对象实例之间可能存在的映射数目和范围。方法:对实例关联的确定,可以在分析剧本中所描述
25、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对象联系矩阵来进行。 修改完善对象:1) 针对不能适用于对象的所有实例的属性,考虑引入分类结构重组对象。2) 只有一个属性的对象,是确定为属性还是对象。3) 针对值的数目不定的属性,考虑引入新的对象。确定属性:包括:首先:通过分析问题描述中的那些与对象有关的形容词以及那些没有被确定为对象的名词来获取部分属性。 其次:借助于应用领域的知识和对客观世界的知识来确定对象的属性。要注意的主要问题:1) 不要考虑那些超出问题空间的属性;2) 不能忽略派生属性,而应将其清楚地标识出来,但必须把它与基本属性区别开来;3) 对于那些只有一个属性的对象,如果对象的独立存在
26、性比它的值更重要,那么仍将其确定为对象,否则就必须将其确定为与之相关的其它对象的属性;4) 确定的属性应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概念,即不依赖于并列的其它属性就可以理解;5) 给属性取一个有意义的、确切的名字。消息关联的图形表示:发送者接受者。对行为的寻找常常可以通过在剧本中寻找动词或动词词组来实现。确定行为包括:1)分析行为与事物的联系(可以通过分析剧本中所说明的行为的主体事物和受体事物来进行,并用事物行为关系表表示出来)。2)分析建立对于行为的关系(1如果行为的主体事物和受体事物中的一个被抽象成对象,则将此行为确定为这一对象的行为。2如果行为的主体事物和受体事物都被抽象成对象,则将此行为确定为从
27、受体事物抽象得来的对象的行为。3如果行为的主体事物和受体事物都没有被抽象成对象,则或者该行为不是问题空间中的行为,或者是在确定对象过程中遗忘对象)。3) 审定对象的行为。 确定消息关联:根据剧本中各场次之间的关系,各场次描述的各事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对象规格说明:包括对对象属性的说明及对对象行为的说明。OOA方法的工作要点:1、标识对象2、标识结构3、定义主题4、定义属性及实例连接5、定义行为及消息连接6、对象属性与行为规格说明。面向对象设计技术:系统构成=类关联。内容:对问题空间中对象的抽象和描述(类)及其关联的确定。任务:按照有关规范编写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和进行复审,完成对问题的面向对象
28、设计建模。 类的符号表示:采用与分析技术中相一致的表达形式和符号系统。类的类型:1问题空间类:直接从面向对象分析模型设计得到的类。2用户界面类:为实现人机交互接口而设计的类。3任务管理类:为实现对多操作并发执行的管理而设计的类。4数据管理类:为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而设计的类。问题空间类:包括:1、修改分析结果2、重用现有类3、组织类层次结构4、完善设计用户界面类:包括:1、分析考察用户2、设计命令层次(将操作按使用频率或工作步骤排序;在操作中寻找组装结构模式,以组织和分离操作;命令层次不宜太深太广(3层);尽量少用组合键,极小化用户的击键次数)3、完成设计。设计用户界面时应注意的问题:(1)一致
29、性(术语、步骤、动作行为)(2)减少步骤(3)尽量显示提示信息(4)设置取消操作(5)尽量减少要用户记忆的内容(6)易学易用(7)屏幕生动活泼。任务管理类:包括:1、确定任务类型:1确定事件驱动型任务2确定时钟驱动型任务3确定优先任务及临界任务4确定协调任务;2、分析任务,使得任务的数目降到最少3、完成设计。 数据管理类:数据管理类用于存贮和检索对象的属性值,可以采用文件模式或关系数据库模式实现。1、数据格式设计2、操作设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计划管理、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的特点:目的性、寿命周期、独特性、每个项目都有客户、项目组具有临时性和开放性、不确定
30、性和风险性、较强的冲突性。客户包括:外部客户、内部客户。客户是项目成果的使用者。冲突包括:客户与项目团队之间、项目成员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目标不明确、边界不清;计划多变;知识密集性、劳动密集性、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非实物产品;对人力资源的创造性、责任心要求高。项目管理三角形:目标、成本、进度。项目管理的特点:复杂工作;具有创造性,充满着平衡;对项目负责人要求高(了解资源、项目管理技术、统筹全局、管理经验。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项目中的运用:决定项目的启动、确定项目的范围、制定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确定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和工作单元、分配项目资源、估算完成工作任务单元的时间、
31、制定项目时间表、计算并管理项目的费用、项目执行的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追踪进度、项目状态通报、执行更改控制、执行风险管理、执行发行管理)、项目的结束和收尾。计划管理:作用:方便查考、交流沟通、项目控制、业绩考核;类型:全过程计划、阶段性计划、子系统计划:内容:进度计划、费用(成本)计划、人力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原则:近期精细、远期概略。软件度量的典型方法:软件代码行(LOC,lines of code)、软件功能点(FP, function points)。成本测算小结:软件开发成本+硬件成本+其他成本。软件成本估算方法:经验估算、分解估算(注意考虑集成工作量)、分阶段估算、经验公
32、式估算。软件代码行:作用(度量):软件规模、软件开发的生产率、每行代码的平均开发成本、文档与代码的比例关系、每行代码存在的软件错误;软件开发的生产率(Pl): Pl = L / E,其中:L:应用软件的总代码行数、E:应用软件的工作量,用人月(PM)为单位、Pl:软件开发生产率,即每月完成的代码行数 (LOC/PM);每行代码的平均成本(Cl):Cl = S / L,其中:S:软件开发的总成本,用人民币或美元为单位、Cl:软件项目每行代码的平均成本,用人民币或美元/代码行为单位。优点:自然、直观、简易;缺点:依赖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和表达能力;对设计精巧的软件项目不公;项目开发前或初期估算困难
33、;不适用于非过程式的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功能点:FP= CT (0.65 + 0.01 Fi ),CT为加权和,Fi为复杂性调节值。CT为六个信息量的加权:1用户输入数:对面向不同应用的输入数据进行计数;2用户输出数:对面向应用的为用户提供的输出信息进行计数;3用户查询数:对每个不同的查询进行计数;4文件数:对每一个逻辑文件进行计数;5外部界面数:对每一个外部界面和接口进行计数;6算法:算法的复杂性。软件开发生产率:Pf = FP / E Pf :每人月完成的功能点数 E :工作量(人月)。每功能点的平均开发成本:Cf = S / FP Cf : 每功能点的平均开发 S: 软件开发总成本。优点:
34、与程序设计语言无关、可用于初期预估。缺点:涉及的主观因素太多、FP没有直观的物理意义。软件的经验估算模型:CoCoMo模型、Putnam 模型、IBM模型、PERT估计法、Delphi法、类比法、工作量、成本预测。CoCoMo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构造性成本模型):三个层次:基本CoCoMo模型(系统开发初期)、详细CoCoMo模型(独立的软部件)、中间CoCoMo模型(子系统);组织类型:组织型(organic, 目标理解比较充分,工作经验丰富,对使用环境很熟悉,硬件的约束较小,程序的规模不是很大(预算累积量CBC:成本控制不够(赢余累计量CEVCAC);CA
35、CCAC),工作量完成不够,工期有所拖延(CEVCAC)。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力资源平衡的两个重要定律:人员-进度权衡定律、Brooks定律。RayleighNorden曲线:Y = K ( 1 e at2)。其中:Y:到达 t 时刻以前需要投入的全部人力数,单位人年或人月,K:整个项目期间需要投入的总人力数,单位人年或人月,t :时间,a:曲线的形状参数。a1/2td2,Y=K( 1eat 2),Y= K(1et2/2td2),td :持续开发时间,单位年或月。人力资源平衡法:假设条件:各子活动工期和人力需求的网络图、项目的所有成员都是多面手、每一活动在其最早开始时间执行。原则:推迟非关键路径上
36、的活动时间。示例: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人力计划信息系统建设全面质量控制的要求: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提高软件质量的三类方法:控制软件生产过程、提高软件生产者组织性、提高软件生产者个人能力。信息系统质量的指标体系:1.软件质量框架模型;2.软件质量国家标准:GB-T8566-2001G(软件质量特征:功能特征、可靠特征、易用特征、效率特征、可维护特征、可移植特征。功能特征:1完备性:与软件功能完整、齐全有关的软件属性;2正确性:正确性是与能否得到正确或相符的结果或效果有关的软件属性;可靠特征:可用度、初期故障率、偶然故障率、均失效前时间、平均失效间隔时间、缺陷
37、密度、平均失效恢复时间、可用度、初期故障率、偶然故障率、平均失效前时间、平均失效间隔时间、缺陷密度、平均失效恢复时间。软件可靠性指标:MTBF=MTTF+MTTR,可用性=MTTF/(MTTF+MTTR)。易用性指标:易理解性、易学习性、易操作性。效率特征指标:时间特性:输出结果更新周期处理时间、吞吐率、资源特性代码规模)3.McCall质量模型(1979) (正确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可使用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移植性、重复使用性、连接性);4.IEEE 软件质量模型(效率、功能性、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可使用性);5.ISO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ISO/IEC9126)。
38、指标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可测性、简明性、完备性、客观性。软件可靠性模型:Shooman模型、Gilb植错模型、Hyman分别测试模型、Jelinski-Moranda模型。软件质量度量步骤:(1)选择评估指标并规范各指标的质量要求(2)收集原始资料(3)根据原始资料及软件产品实际结果进行打分(4)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5)找出需要进一步改进质量的指标(6)分析原因为软件的改进提供依据。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EICMM:CAPABILITY MARTURITY MODEL):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包括:1初始级(过程无序,进度、预算、功能、质量不可预测,企业一般不具备稳定的软件开发
39、环境,常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放弃原定的计划而只专注于编程与测试)2可重复级(建立了管理软件项目的政策以及为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而定的措施。基于以往项目的经验来计划与管理新的项目。达到此级别的企业过程已制度化,有纪律,可重复)、3已定义级(即过程实现标准化。在这一级,有关软件工程和管理工程的一个特定的、面对整个企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过程的文件将被制订出来。同时,这些过程是集成到一个协调的整体)、4已管理级(企业对产品与过程建立起定量的质量目标,同时在过程中加入规定得很清楚的连续度量。作为企业的度量方案,要对所有项目的重要过程活动进行生产率和质量的度量。软件产品因此具有可预期的高质量。达到该级的企业已实现过程定量化)、5优化级(整个企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对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企业会采取主动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同时分析有关过程的有效性的资料,做出对新技术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以及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达到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