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 关于静海县文化惠民项目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要求,静海县文广局对静海县文化惠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今年,县文广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文化工作呈现出
2、新亮点,实现了新突破。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两馆一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文化馆改造了综合活动室、小剧场以及舞蹈排练厅、声乐活动室、钢琴教室、美术教室等,环境及文化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艺术培训200余次;县图书馆免费开放4000平方米,接待读者23万多人次,外借图书10万多册,分编图书1517种3239册,编印科技资料36期4320份,网上解答咨询近万条;县书画院在大力改善内部设施的基础上,举办多期书法、美术培训班,辅导书画爱好者5000人次。同时依托村文化活动室全县400多支基层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内容涵盖民间花会、广场舞蹈、小剧团、小乐队、书画大院,丰富了农
3、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全覆盖,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管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共创建11个乡镇书画创作中心、2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以建设“美丽静海”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综艺大拜年文艺演出、戏曲专场巡演、文化惠民基层行、电影展映月、京评梆电视戏曲擂台赛、书法绘画摄影展、正月游艺、民间花会展演八项春节文化活动,吸引群众10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组织举办了静海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其中“西双塘杯”静海县第五届广场舞蹈大赛、静海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文艺演出、夏季广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佳荣家居建材
4、杯”静海县全民歌手大赛、“居美家居杯”静海县广场舞蹈大赛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参加了“东丽杯”第二十二届梁斌小说全国文学评奖活动、“飞扬的旋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暨天津市第七届钢琴大赛、天津市第二届“津南杯”京剧票友大赛暨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票友邀请赛、天津市少儿歌手大赛、“永安杯”第五届天津市中老年歌舞大赛、京津冀地区评剧电视大赛、天津市第八届农民艺术节“医药集团杯”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天津市“美好家园”第三届摄影艺术展、“流动的史诗”京津冀地区运河题材摄影大展赛、WTA天津公开赛场外展演、2023年“大田杯”静海县中小学生
5、“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第八届“枫叶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艺术大赛、“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节目征集展播、“网络书香掠美瞬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摄影大赛、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2023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网络答题”等活动。依托图书馆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相继举办了2023年“两会”知识竞赛、“食品与健康”知识竞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图片展、食品安全宣传图片展、“凝聚正能量,实现新跨越”图片展、图书馆科技周等多项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土地法宣传专场巡回演出150场,宣传人数20万人次。下基层、下乡、进企业送科技、生活等各
6、类图书9786册,送书画3700件,送戏、送文艺节目下乡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45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三)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组织举办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大赛征稿历时四个月,共征集22个省市300余名参赛者的686件作品。大赛评出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10件、优秀作品奖200件、入选作品54件、优秀组织奖4个,并出版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优秀作品集,漫画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展览举行,静海银锄漫画社获得优秀组织奖,此次展览有力地彰显了静海群众漫画创作的实力和水平。组织“中国书法之乡”静海书法提名展,在中国(天津
7、)第四届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展出,展览展示了我县60多位作者的百余幅作品,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影响力。组织参加了天津市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天津市“护青山绿水 建美丽家园”书法展、京津冀“魅力北运河 多彩中国梦”北运河艺术节等多项展览,我县作者成绩斐然,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了静海书法之乡的影响力。组织举办了“古邑墨韵 魅力传承”中国书法之乡静海青少年书法展演活动。活动由天津市各区县百位书法家和400位中小学生现场进行书法表演,活动对发现书法新苗,培养书法人才,推动书法普及教育,繁荣发展书法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申报陈官屯镇为文
8、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 (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响应全国文化市场“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加各项培训和学习,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坚持打防结合,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截止目前共检查印刷企业188家次,书报刊经营单位58家次,音像店27家次,娱乐场所65家次、网吧102家次,出动人员700余人次,车辆近300车次,查缴盗版出版物500余册,盗版光盘700余张,取缔游商摊贩2个,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针对群众关注的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问题,组织开展了六期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经营法人培训班,并与全县33家网吧、18家歌厅签订了守法安全经营责任书,
9、要求各场所设立专职安全员,有效提高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了“拒绝盗版 共筑未来”绿书签活动,打击侵权盗版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详细讲解图书及音像制品的防盗版知识,呼吁大家拒绝盗版、支持正版。四是坚持文化市场管理与繁荣并举的方针,共受理行政许可办件47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件、游艺娱乐场所5件、印刷企业7件、出版物零售单位2件、网吧30件,已办结19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投诉率0。 (五)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得到加强 一是完成了静海县179处文物点文物保护标志牌安装及8处国家级和市级文保单位立牌工作,为我县“三普”期间登记的大量未核定保护级别的文物点进行了立
10、牌。二是完成了静海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统计收藏文物2595件,统计数据已上报天津市文物局,并验收合格。三是组织天津市唯一代表项目“大六分登杆圣会”参加了在河南举办的中国淮阳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展演获得成功。对我县七处第四批市级保护单位统一安装了由市文物局下发的新版文物保护标志牌。对“文庙遗址”进行勘探,勘探总面积1700平方米,共勘探出房屋8间,古井、窑址各一处。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网上申报及“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登记、上报工作。编写了静海文物工作大事记、静海县不可移动文物现状调查、静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报告。同时,静海县文化馆被授予
11、“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六)广播电视管理进一步加强 坚持用制度保证安全播出。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深化了安全播出考核惩处制度、安全播出事故工作责任制度和安全播出例会制度,同时在节目添加、节目单审核、节目下载、操作流程、监听监看信号、设备巡查、设备保养、事故报告、交接班等方面完善了措施,有效地杜绝了播出事故的发生。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各项预案。重新制定和完善了静海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协调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事故处置预案以及静海县广播电视台防范“恐怖袭击”及“法轮功”组织干扰破坏广播
12、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处置方案等。定期对所属的所有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和设施情况开展自查。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排除,目前我县广播电视台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等部门的大部分技术设备、设施达到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对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技术设备设施的要求,其中广播中心三级达标率为90%,电视中心三级达标率为92.3% ,无线发射转播台三级达标率为85.7%。连续多年保持零事故播出,安全播出率达100%。 (七)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局党组狠抓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重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起表率,形成了“讲工作、比奉献、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加强和
13、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和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与全体党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工作,在全系统进行深入摸底排查工作,并与党员领导干部签订个人承诺书。开展“在实践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公开承诺活动,每位领导干部填写“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撰写公开承诺书,积极开展领导同志之间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同时,在全系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集中学习、读书会、专题辅导等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了政工、专业技术和技工的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做好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教育培新工作,今年有5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
14、,2名预备党员转正。同时4人晋升了技术职称,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抓好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专业干部深入到基层、企业、乡村对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文化带头人进行艺术培训和专业辅导,共培训千人次,有力地提升了业余文化队伍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文化惠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转型跨跃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干部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基础设施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干部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和根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利用不合理,
15、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大型的、现代化的大剧院、文化综合体等标志性文化场馆,干部群众享受高层次文化生活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各村层面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还不够快,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还不够好,全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鹤岗市在歌舞、曲艺、影视、书画等方面的文化作品并不匮乏,但是精品较少,干部群众赞不绝口,趋之若鹜的作品少,满足干部群众高层次文化需
16、求几乎完全依赖引进,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与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人才队伍状况之间的矛盾凸显。受多年来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文化人才匮乏,拔尖人才少。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慢,文化机构人员新老更替慢,特别是文艺演出机构老人出不去,新人进不来,队伍老化严重,战斗力不强。基层队伍长年得不到学习培训的机会,与先进文化融合慢,知识更新慢,为干部群众提供高层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足。 4、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经营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凸显。文化惠民工作的核心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要像创办企业一样,把文化很好
17、地经营和管理起来,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工作热情,提升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推动文化设施和产品增值,用稳定的经济效益保证文化惠民工作持续开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管理经营的方式上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完全接轨,行政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依然是主要推进方式,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经营办法还没有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开展还不够主动,做法还不够灵活,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三、对策建议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文化越来越成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强文化惠民工作,要顺应民意,把满足干部群众最迫切、最期望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不断加快建设覆盖城乡、
18、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内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改善文化民生。按照这一要求,结合文化惠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市实际,当前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根本保障。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按时完成。特别是要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意愿,有针对性地、分清先后主次地开展文化设施建设。要率先加强文化馆、体育馆等设施的建设,特别要使文化资源向社区和农村倾斜,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积极鼓励和引导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的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更好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
19、用。要建立严格的文化建设考核体系,把文化建设同经济、政治、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视。对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作的考核,要以文化建设规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服务网络建设、管理和运行的绩效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文化惠民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惠民提供不竭动力。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20、。对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事业单位,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党管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把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出版、发行部分,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由新闻单位作为出资人和控股方组建经营性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改革。一是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推行全员聘用制;二是由工资分配转为绩效挂钩,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向重要岗位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三是由传统的工作鉴定转为
21、绩能评聘,建立健全以考核和竞争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力。 3、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为文化惠民提供优质产品。加强宏观管理,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引导、扶持、规范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优势文化企业。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全市招商规划,建立文化项目库,建成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开拓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22、,鼓励文化经纪企业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根据干部群众文化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推介等办法,努力打造一批新闻传媒、文化旅游、歌舞演艺、摄影书画等方面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文化精品力作的生产制作能力,增加用市场的手段推动文化惠民工作的比重,使文化惠民工作实现常态化,体现时代性,符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人力支持。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结合基层文化队伍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开选聘、公平竞争、
23、公正录用的考录机制,把专业技能作为考录文化机构的硬性标准。明确宣传文化机构为选用文化人才的主导力量,把好准入关,坚决杜绝“退休一个唱戏的,进来一个扫地的”现象,为精壮文化队伍设好防线。要研究制定针对文化队伍的培训规划,通过采取上挂下派、异地交流等办法,选送文化干部进行学习交流。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传经送宝,并把专家培训制度化、常规化,帮助文化工作者开阔视野,启发文化创作灵感,提高文化队伍工作效率。要对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首创精神予以支持和鼓励,帮助群众培养出自己的文化带头人、民族文化传承人。要充实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部门力量,从大学生村官、支教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宣传文化单位,配齐配好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 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 “惠民文化菜单”项目总结 惠民政策调研报告 惠民政策调研报告 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卫生惠民利民调研报告 强基惠民驻村工作 调研报告 项目调研报告 项目调研报告 项目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