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优化教学 让学生爱上课堂 广东省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小学李惠娴 邮编: 电话: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已是人所共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的有效性。如何利用好这四十分钟也是许多教师较为疑惑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确,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尽可能地使学生有最大收获。很大程
2、度取决于老师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智能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渠道,更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战场。教学水平最终是要以教学质量来体现的,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效率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体现教师工作意义的客观反映。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等,这些主题词的背后更是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
3、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在语文教学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即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下面结合我这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一、兴趣:是收获成功的铺路石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这一点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上好每一堂课就成了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听得心不在焉,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完全把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当成了优美动人的催眠曲!据了解,这样的课堂并不算少数。面对这种课堂状况,苦恼、伤心丝毫不起作用,一味地埋怨、责怪学生也无济于事。怎么办?一
4、个字,那就是:改!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激趣课,一堂导疑课。“激趣”即激发兴趣,“导疑”即引导疑问,一堂课内如果缺少了这两点,那就太平淡了,何谈收获!导语是一堂课的起始,是学生注意力由放松转为集中,思维由旧知转到新知的过渡。导语设计得精炼生动,富有启发和悬念,会极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要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整节课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如上猫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聆听一种声音,一下学生都十分感兴趣的竖起耳朵来听,听完后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对此,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猫叫。”“对,是猫叫声。”我加于肯定之后,又让学生学猫叫,学猫的动作。顿时教室传出许多猫叫声,“咪咪
5、”、“喵喵”、“嗷嗷”,猫的跳、抓声。热闹非凡,同学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于是,我趁机引入新课,板下课题-猫。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新奇的扮相中来了。由此可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这样才能开启智慧,学有所成,兴趣若没有了,何谈教学成果。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认
6、识是存在着差异的,由于认识水平不一,理解角度相异,学生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理解较深,有的认识较浅。势必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教学中就是要抓住矛盾转化的过程,学生认识的提高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完成的,这是老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关键所在。例如我在教桃花心木一课时,让学生所费的时间不多,却让学生感悟颇深。到了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几乎都能很快地找到课文里的重点句,从而体会出其中所讲述的道理。这时,我就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只读了一遍就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思想精髓了,看来这篇文章你们自己就完全可以弄懂了,不过,这回我们不是一起来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要大家一起到课文中去找问题,看看哪些同学找到的有价值
7、的问题最多。”孩子们很快行动了起来,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认真地思考着。很快一个个问题就被大家从课文中挖掘了出来。这些问题有的是涉及到全文的思想内容的,有的是关于文中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的,还有的是一些大家不容易理解的词语。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涵盖面之广是超出我所预料的。其实,学生在文章中找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因此,很多问题一提出来,大家就马上解决了。对于其中一些有价值,难于回答的问题,我就随即把它们写在了黑板上,大家进行集中讨论、解决。通过这种质疑的方式教学,我们师生都非常愉快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和学。语文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激趣”、“导疑”,相信那些心不在焉、昏昏欲睡、启
8、而不发的现象就能克服,死气沉沉的课堂就会活跃起来。教学效果若然于课堂上。二、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对新课改真是一语导中的。语文学习是一种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悟、理解、积累、运用,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未被唤醒,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将收效甚微。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人读它,所感所悟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即使教师对课文阐幽发微,分析得摇头晃脑,头头是道,学生未必能感同身受。把语文学习
9、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教穷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开拓思维空间,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譬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质疑,就自己受感动的地方谈体会,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揣摩桑娜的内心活动,续写故事等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学生“动”起来,并不是让教师“闲”下来。没有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没有巧妙的课堂调控,没有对教学的短期目标的长远目标的独到领悟,没有对语文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学生是不可能“动”起来的。起来作为一个教
10、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多举行一些小比赛,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让他们几人一组把课文编成有趣的童话剧来表演。不需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化装自己定角色,合作得非常好。课堂上,教师应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好吗?”“你的灵感来了吗?”“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吧!”这样的课堂才是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
11、而愉快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省悟知识,在课堂内外都能“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课堂:让学生做到“三会”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浪口风尖,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上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呢?我认为,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应该遵循“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原则,做到“三会”,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和灵活的创新能力。1、会读,克服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其能够自主地读书。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日趋突出,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思维训练开始,坚持以朗读与默读训练为中心,才可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语文
12、教学是一门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活跃、最直观、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而朗读的形式是多样的,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可以代替老师辛辛苦苦的讲,例如我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就以“引读代讲”,优化了课堂的教学。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吃透文章,然后用课文中的原词或原句开头,引导学生诵读。师:(添词读)以前父亲是生:(接读)很慈祥的,师:(引读)从来没生:(接读)骂过我们,师:(引读)更没生:(接读)打过我们。师:(跳句读)他不论多忙,对我提出的许多
13、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总是生:(接读)很感兴趣通过上面的引读、引说,不仅使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更使学生体会出李大钊同志表情背后的内心世界,体会出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有力地突出了文章表达的重点,达到讲解所不能及的效果。默读是创新的源泉。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这样说:“阅=看书+动脑子。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称其为读。所以,读并不是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造一个静静的阅读的场。”在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课堂上,我就
14、多次营造的这样一个静静的阅读的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诵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做到口诵心思,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掌握表达方式等目的。我们就可以听到学生的语言时时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让我们为之震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凄苦的生活。老师又采用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静静地思考、品味。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静观着这样的默默读书的场面,让我们为之感动。教师只让学生听读,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心里的朗读,不一定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只有学生朗读而没有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很难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只让学生读书而没有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
15、静静思考的“场”,学生的心灵阳台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阳光!”正是因为老师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个静静的阅读的场,我们才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明媚的阳光。2、会思,克服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自由地思想。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思维品质。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非具备思维这个基本功不可。不会思维,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不得要领;写,言之无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校中应致力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爱思、会思、多思、深思。创造思维的一个显
16、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迷信。其次,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就更合理了?”“你能想出更精美的词进行描述吗?”“你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学习方法吗?”再次,教师要多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老师和同学的勇敢挑战者。3、会用,克服学生学非所用的弊端,使其能够自在地应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文学语法无所不包。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
17、又密切相关,因此,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更加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例如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或者把它储存起来,那对于积累这些知识,就失去了实在的意义,我们拿它用于平时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用于作文、阅读:用于种种社会活动。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用“一”去反“三”。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像“天书”一样难懂,而是由于已经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不会用。会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先解决了课内文本的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再转入课外的海量阅读,积累下大量的感性的语言材料。会思,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积淀了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提出有创见的看法,为创新准备充分的条件,为发现新学问创造条件。会用,这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的时候,就要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知识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改变现实的能力。这样读思用合一,才能更好提高我们课堂效率,从四十分钟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