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天津广播电视大学03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姓名:白仁春学校:东丽电大年级:03秋学号:联系电话:指导教师:阴山燕日期:2006年3月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白仁春摘要:数学知识是基础,是我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与实际生活相关连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本文主要论述数学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与生活和学习与实践的联系。关键词:生活化 创新 数学 教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会
2、从实际生活出发,来理解数学,并逐渐形成方法和理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沟通抽象数学与现实实践之间的联系,强化数学的学习与运用,真正回归儿童的生活现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使学生都能学到必需的数学,并能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 训练目的偏离学习宗旨目前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轻视思维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弊病。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理论,模仿做题,对答案,只对结果感兴趣,对探求真理的过程本身缺乏热情。在学习方式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虽然有团结协作,但学生得到
3、锻炼的机会很少。(二)设计的教学内容偏难偏杂许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相联系。特别是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并不完全取材于生活中,学生分析起来困难较大,无法更好的理解题意,正确解答。这些知识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兴趣。还有一些计算题,虽然大数乘、除已经删减了许多,但还有计算数目相对较大的问题。现在计算器具已经很发达,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具直接计算。(三)数学应试教育抑制学生发展虽然现在的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双基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考试还是以单一性的笔试为终结。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在态度、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实践和交
4、流的主动学习过程。再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的考试压力,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长期下去,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压抑甚至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导致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消失。数学教学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学的只是死知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加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针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使学生善学、乐学,我们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即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二、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的提出(一)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数学
5、的产生是以实际问题为起点的,即为了适应人类了解客观存在的内部性质,并用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初,人们在打猎时,为了记录一天的收获,获取一件猎物便在绳上系一个扣,以此类推用此种方法来记录数。在以后,数字1、2、3便出现了,这样数就产生了;再有,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对一些对象进行集合意义上的合并与分解。这样,四则运算就产生了。又如,农业生产中,为了要观察并把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于是最早的“三角学”便出现了。再如,人们在实践中要研究某些抛物体的运动轨迹,需要用图形来描述从而帮助分析,于是解析几何就产生了。可见,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
6、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二)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教学要联系实际 1、儿童数学认知的起点是生活常识儿童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作为科学的数学那样,是那些逻辑公理,那些已证的命题,而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也就是说,儿童的数学活动并不是从观察符号开始,用逻辑推理来进行的,而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可见,儿童的数学认知学习,实际上就是要在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与数学科学的知识之间构建一座桥梁,让他们从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和反思,从而达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2、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对儿童来说,数学的认知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
7、记概念、背法则、练解题的过程,而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常识出发,并在自己“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去学会用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三) 抓住学生认识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有许多有意识的经验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形成了许多的“日常概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些经验活动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经验与数学科学结合起来的最好的桥梁。可惜,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不是去利用这些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来促进教学,反而可能去用规范的数学概念来
8、割裂他们。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常常是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进行学习的,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的,是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来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的,而且还忽视了学生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即学生的数学活动并不都是从观察符号开始,用逻辑推理来进行的,更多的是从观察开始,用特征归纳进行的。例如:一个儿童,两只手上都有几块糖果,他想知道有多少,就会用数数的方法,从一只手上的糖果开始数起,依次数到另一只手上的一块糖果。这样的活动反复几次以后,他会将两只手上的糖果一起倒在桌上,然后在来数。这样,他就构建了基本的
9、“加法”思想。事实上,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中,所碰到的现象中,在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中。正如Niss指出的: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判断、运用数学,并能经常在社会中运用数学,特别要在对学生的个人、社会及职业生活有意义的背景中运用运用数学。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学生的生活,这已经成为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学生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认识数学的,所以,就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学生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
10、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自己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因此,小学数学不应是外在的知识,让学生感到陌生,而要处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现实中。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数学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虽然最近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要求,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改进,但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关于教学要求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
11、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从几年来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使学生乐学,并且能学好数学。(一)从生活中来创设生活情景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教师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而且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教学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2、,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例如:在讲应用题时,应用题本来就贴近生活,所以在讲解应用题时最好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促进主动学习。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衣服用去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又用剩于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说出:50-15=35(元) 35-30=5(元)。从
13、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连减。第二种方法: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 50-45=5(元)学生直接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之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数之和,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是这样引入的:师: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出全班同学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题,怎么测算呢?学生讨论后争相回答:生1:可以先统计全班每位同学一分钟口算的题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生2:这个办法不可取。如果选出的这个同学算得快,算出的得
14、数就太大了;反之,选出的这个同学算得慢,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学生大都承认生2说得有道理,师:生2说的很有道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位学生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算的得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在乘全班的人数。”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然后师生一起选出有代表性的45位同学进行口算测试,统计一分钟内几位同学共口算多少道题,于是师生共同得出例题:在一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55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42个同学一共口算多少道题?又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可以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对、相向、背向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境等。这些表演费时不多,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消除了学生
15、的恐惧感。学生亲自在实践中活起来,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得到发现、顿悟、得到交流,突破了 相遇问题中如何寻找量之间关系的难点。以上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引入问题,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2、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总结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实践证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16、。例如:简算 357+98=357+100-2,原来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简算要减2呢?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实际生活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小明原有357元钱,这个月又发奖金98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表演发奖金,先给小明1张100元钞票,小明找还2元。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活动,学生不但在熟悉的情境下和已有的知识中体会数学,理解数学,而且在活动中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
17、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了元、角、分后,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小超市进行消费,其中商品标价为5角一支、大笔记本2元、橡皮4角、尺子1元可以让学生拿钱来买东西。一名学生做售货员,其他学生购物,算出花了多少钱?应找多少钱?这样就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上街购物,每次让学生交买物品的钱,算出找零,然后计算出这一天的开支情况。这样就将课堂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了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买物品的钱数中选出几个数据编应用题,让其他学生解答。这样,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所学知识的不足。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记录家里每月的开支情况:其中包括日常用品费、水电煤气费、其他费用等。每一季
18、度进行比较,看三个月中哪一项开支最多,哪一项开支最少?其中日常用品费占总开支的百分之几?水电煤气费占总开支的百分之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而且还能帮助父母理财。数学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我们教师应该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随时为学生提供贴近于生活的知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价值,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总之,“数学源于现实,
19、高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工具,因为没有一个物质的领域不呈现出数学可以研究的现象和规律,尤其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价值,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参考文献1杨庆余.小学数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