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72921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展开,先总体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然后具体展开分别说明,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且开阔视野,体验园林背后所体现的独特文化内涵。二、说学情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和作者情况,正确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语言的多样性。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这一过程,能够理清文章结构,提高文本理解能力。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学生能够激发起对我国园林文化的喜爱和欣赏。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把握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的多样性。五、说教学方法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

3、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反复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然后用激情的语言介绍苏州园林,它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

4、范。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谈谈对叶圣陶的理解其次,我会在让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初步把握文本内容,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标本”这个词在文章中的含义?2.阅读文章第二段,主用三个字概括本段围绕什么来写的?又是如何来展开。3.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第二段有什么

5、关系?4.三到九自然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通过这四个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思路,感受说明文的严谨性。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关键字的含义,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播放苏州园林相关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这样的安排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苏州园林的了解。(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首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其次布置作业:做一名小导游,介绍一下最近去过的一个景点;写300字左右的说明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选择自己擅长的形

6、式,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七、说板书设计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各种细节说课稿 篇2张老师上穷人的第二课时,他希望学生能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淳朴、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这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1、构思巧妙,别具匠心。本节教学主要围绕桑娜的心理活动,体会桑娜的美好心灵,以读为主,读中感悟。2、循循善诱,开拓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非常的沉着,一点都不着急,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诱。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第8自然段时,多数同学都把眼光集中到了字词句上,一个个回答都非常的精彩,但就是没有人能从标点符号这块宝地突破。于是,老

7、师不紧不慢引导,可以从标点下手,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又通了,抓主了五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并加以补充,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桑娜此时心理活动的理解。学生课堂上思维的活跃以及精彩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见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语文课标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宣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科学理念,语文教学尤其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多元表达。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带着稚气,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特体验,都是可贵的。以上的教学案例很好的给我们诠释了这一点:课堂已不是教师独白,学生独听的局面,而是师生间、生生间自

8、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的成果,热情给予鼓励,积极引导,拓展文本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多种答案,尽管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他们思维活跃,情趣盎然地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释放了情感,升华了认识。这样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的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议:张老师的评价要多元化,要鼓励学生不仅要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更要用各自的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评价。说课稿 篇3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随想。一、说教材1

9、、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

10、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4、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5、教学重难点: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

11、,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6、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二)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三)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12、。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激发兴趣。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灰驴和小花驴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习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

13、一看,摸一摸 ,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这就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师甩动系着绳的瓶盖,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

14、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

15、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再介绍的读写法。最后

16、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 C=d 、C=2r,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在小结中,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17、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随想本节课设计以我校的教研主题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说课稿 篇4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我将从“学习内容定位、学习目标认定、重难点确立、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具体如下:一、学习内容定位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应用是新人教版八

18、年级数学下册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课时内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与最终归宿,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知识的掌握来看,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它将为研究数学问题提供研究思想与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作用重要,意义重大。二、学习目标认定: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学会从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数学方程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发展能力,强化方程思想应

19、用意识。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审题、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学习难点: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审题设元、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四、学情分析在初一时,学生就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明白遇到实际问题可以列方程解决,但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能力、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依然影响学生学习。上一节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会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义,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为继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奠定了基础。五、教学策略1、难点突破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关系,在交流中质疑、在质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统一认识,掌握寻找等

20、量关系的一般方法。2、学法分析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先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心得与疑难问题,在质疑辨析、互动交流中归纳总结,纠错矫枉,达成共识,实现学习目标。3、教法分析(1)情境互动法:整节课始终围绕“分式方程的应用”这条主线,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式方程,体验解题过程,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2)点拨指导法:在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点、易混点、疑难点以及学习中应注意事项、方法规律、适时点拨,进而达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将讨论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

21、过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门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学习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学情调查、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做好准备。(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纠错矫枉,感悟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教师对如何寻找等量关系进行点评,强调易错易混之处,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5)达标检测、这既是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方程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6)总结反思、引导

22、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内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查缺补漏,促进学生整体提高。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说课稿 篇5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动物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学情分析: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

23、师的表扬。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对动物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带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从复习引出新课

24、。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1)提出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很快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2)解决问题: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

25、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23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同学们,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动物乐园的实际问题,课本59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3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说课稿 篇6一、教材

26、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二)教学内容安排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三课时小结课,前两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和局部研读的基础上,本课时对本诗进行综合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并通过比较阅读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迁移提高。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

27、、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三、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2、教学难点: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剧造成的原因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四、教学方法: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

28、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1)通读:要求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感情,初步了解全文。(2)精度:重点阅读第二诗段,思考:这一节作者是怎样把无形的琵琶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琵琶乐曲是怎样变化的?(3)解读:通过板书结构分析及学生的讨论分析,掌握本诗的特点。五、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课文。教师充满激情的吟颂唐宪宗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并简要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重新认识本诗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二)、板书小结课文结构。通过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回顾复习,在整体阅读、局部研读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式结构,要求学生顺着本诗“诗眼”:同是天涯沦

29、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梳理全文,搞清本诗明暗对照式的类比式结构写法。(三)、概括分析写作特点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三)、对比阅读,迁移提高。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分小组讨论它和琵琶行在内

30、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四)、布置作业,拓展训练,综合领悟。作业:1、熟读本诗,背诵第二段。2、完成思考练习和同步训练。3、自读白居易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本单元课文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主题,让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二、说学情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学完了生字,读课文时能做到准确、流利,并且对课文

31、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语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边读边体会夏夜的景色之美,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在读中体会夏夜的美。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为本课学习的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能力识字仍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而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要让孩子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我运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巩固识字的兴趣。天黑了,小蜻蜓要回家,谁把词语读准确了,小蜻蜓就能顺利飞回去,谁愿意帮帮它呢?孩子们读完词语后我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认真朗读让小蜻蜓回家了!咦,它

32、身后有只小蚂蚁在哭泣,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吧!”既让学生愉快地巩固了新词,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进入第二步情趣阅读,感悟夏夜之美的学习。(二)情趣阅读,感悟夏夜之美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要求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安排了情趣阅读,感悟夏夜之美的教学环节:在感悟夏夜景色美这一部分,我先采用教师范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读,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又运用直观形象法,用课件展示夏夜的美景,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在此我通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看到了的加深了学生对夏夜景色美的

33、感悟,而且积累了语言文字、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以朗读为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文的重点,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较低,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困难。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听读,理顺文意;指名读,理解词语;自由读,感受独特体验;师生合作读、男女伴读、分角色读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朗读情趣,又提高了朗读能力。2、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让学生产生共鸣。比如文中睡莲与蚂蚁的第一次对话,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我指导学生“如果是你掉在水里上不了岸,你是什么心情?”

34、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焦急、害怕了,读得很出色,第二次对话读出小蚂蚁的感激也是如此。3、通过评价引领学生读得更有感情。有小朋友读“蜻蜓飞呀飞”我评价学生:“你读得真好!轻轻的缓缓的,就像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其他小朋友马上就带着自己的感情美美地朗读起来。在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尽情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4、通过表演吃透文本诠释情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语文课堂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学情,我采用了情境表演法加深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的运用。在这美丽的夏夜里,公园里静悄悄的,大家都睡着了老师的朗读穿针

35、引线地使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很多学生读透了文本,表演得入情入境。而在表演完后的评价过程中,我提问“你为什么觉得睡莲姑姑表演的好?”,小朋友回答“因为她显得很想帮助小蚂蚁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再一次咀嚼文意,更加体会到了小动物互帮互助的真挚情感。(三)情感熏陶,提升学生品格在读透了文本的基础上,我通过提问“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睛?”来提升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各种小动物的行为说说这个夏夜的开心事,理解比夏夜景色更美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我布置本课作业为:画出你心中的夏夜美景,并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话,读给你的伙伴听。(这样的作业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拓宽

36、了学生想像的思维空间。将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其个性在绘画与解说中充分张扬。)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天净沙秋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前两句,作者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二、说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等。基于这

37、样的单元目标,我设计了这首元曲的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2、通过意会阅读,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会了解写作背景,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借此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教学难点: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了解本文写作特色及艺术手法。三、说教学过程1、关于导入在导入上,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说说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背背秋天的古诗。这两个环节,我主要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眼中的秋天也是不相同的。让学生

38、感受到这一点,主要是为我接下去讲授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做铺垫。因为这两首元曲虽然都是在写秋天,但是两位作者眼中的秋天并不是相同。2、关于理解课题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元曲,所以我出示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帮助学生理解曲牌名。3、关于初读语文要读,那古诗文更要读,所以在初读时,我要求学生注意曲子每个字的读音,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4、关于读词品句,品味诗文意蕴这个部分我首先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在脑际形成意境。其次,读中悟情,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与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另外在评价中我注意授之以渔

39、,渗透学法。如语文学习,就得这样从字里行间去品味作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5、关于课外拓展对事物相似性与相异性的鉴别是人类思维的基础,鉴别相似性与相异性是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活动。因为两首元曲相仿的地方甚多,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相似的文本基础。通过找出相似性(共同点)和相异性(不同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引导发现两首元曲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深刻体会:文因情而生,不同的心境产生截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即使在所选取意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另外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收集和阅读诗歌,所以我另外又拓展了几首,让学生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读懂诗歌。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2页 共32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