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项工作都与财政业务紧密相关,如何充分发挥县乡财政职能,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县乡财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经济发展难。目前,中西部地区农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型方面,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村级缺乏“农字号”的龙头企业,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 二
2、、三产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目前许多村级债务居高不下,以某镇为例,该镇现有61个村,321个组,全镇总人口11.64万人,耕地面积12.0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03亩。目前全镇村级负债高达2458.9万元,村平负债40.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 2、农民出行难。虽然近年来乡级公路建设发展较快,但许多村级公路建设发展滞后,通达行政村的乡村客运网络尚未建立,乡村客运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仍相当突出。许多出村路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的道路还是几十年前的板车道、羊肠小路,连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也难以通行。 3
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复难。许多地方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因年久失修,出现了库底渗漏,堰梗塌方,渠道堵塞,旱不保浇,涝不能排,难以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抗灾能力较弱。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村“两工”被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一定弥补,但数额非常有限,难于维持村级正常运转,村级根本无力负担农业基础设施维修所需费用。 4、农民增收难。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困难。首先,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增收的不稳定因素较大
4、。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和水稻良种补贴,但近年来农用生产资料涨幅过大,加大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其次,外出务工增收难。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较少,难于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其三,政策性增收难。从今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一免两补”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 5、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由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卫生防疫、计生妇检等与建设新农村紧密相连的服务事业在很多乡镇已经严重萎缩
5、,造成服务部门无事业经费、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流失的局面。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因病致贫等问题相当突出。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解决,但由于“一事一议”操作难度较大,有的村民对参与“一事一议”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受益农民愿意办,没受益农民不愿意办,一些村组修路、架桥等公益支出,因没有经费投入而陷入停滞状态。 二、县乡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按照“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的要求,笔者认为,县乡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化解村组债务。村组债务包袱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能承受之重,化债工作迫在眉睫。为此,化解村组债务应围绕
6、“清账、节支、剥离、控债、清欠、增收”做文章,既要大力挖 掘农村内部化债的潜力,又要在农村外部寻求化债的新途径。一是清账减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农税干部面临职能转换的新形势,应强化服务职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村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清理,逐笔核实债权债务,并把清理结果如实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村组高息借款,一律按国家同期法定利率标准执行,置换统一票据。严肃查处无本生息、少本多息、利滚利等违规行为,挤掉债务水分;对村组欠农户同时农户又欠村组的,实行债权债务相互对冲,并办妥相关手续。二是节支降债。要严格核定村干部职数,减少村级管理费用;对差旅费、电话费等必要支出,实行定项限额管理;禁止
7、村级招待费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三是剥离消债。对普九义务教育达标、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政策性因素形成的村级负债,应本着“谁主张,谁支援”的原则,在严格核实、锁定数额的基础上,实行剥离挂账。考虑到县乡财政无力化解的现实,建议由中央、省级财政分年度安排专款逐步化债。四是禁增新债。对农村税费改革前各村组已锁定的债务要严格控制,逐步化解,严禁擅自新增债务;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增加的债务,谁举债谁偿还,从源头上杜绝新增债务。五是清欠化债。众所周知,目前各级政府暂停清收税费尾欠是从维护农村稳定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此举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其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它制约了村组债务的正常化解,导致许多以往积极纳税的农
8、户认为政策有失公平,不愿再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势必严重影响今后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农村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许多基层干群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村清欠相关办法,允许村组清收债权还债;对个别无理拒缴农业税尾欠的农户,允许用粮食直补金抵扣其拖欠的农业税及附加,以维护国家税收政策的严肃性,不让大多数诚实纳税的农民产生“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六是增收还债。要引导村组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壮大村级经济实力,逐步偿还债务。 2、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一是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县乡财政部门应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用足用好省、市帮扶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共同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在深入调查研
9、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上报各类投资项目并尽可能挤入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笼子,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资金投入。二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应以主导产业或重点建设项目为资金整合平台,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等支农项目相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避免资金分散投入、撒“胡椒面”的现象。三是强化支农资金监管。要完善项目立项管理,推行项目招投标制,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要强化资金运行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财政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等管理办法。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资金直达供应商,零星支出直达单位,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
10、效益;四是推行绩效评价机制。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跟踪问效管理,对效益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效益差的项目不再安排资金。五是加强支农资金检查。主动与审计、财政监督部门协作,采取经常性检查与预算审核、决算审计等方式,加大联合检查审核的力度,增强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感。六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对农民开挖堰塘、清淤扩蓄、中低产田改造及涵闸泵站改造等项目,应根据建设规模实行以奖代补;对自愿建设乡村道路的投资者,按每公里奖励一定的补助资金。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配套投入、民办公助、以物抵资等激励手段,吸引民间资金对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切实落实
11、惠农政策。现阶段一要重点落实好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奖励补助等惠农政策,积极推行“涉农资金补贴一折通”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和监管工作。二要认真落实好农村贫困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就学、教学条件,让所有贫困生能够真正享受义务教育。三要积极支持乡村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农民就医条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要完善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关 爱农村弱势群体。 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
12、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财政支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应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和“公开招标培训基地、财政资金直补农民、保证培训农民就业”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农民参加烹调、服装、电焊、美容美发、大棚蔬菜、水产养殖、林果栽培等实用性强、易于掌握的农业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使走出去的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掌握科学种养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5、完善乡村财务管理。农业税取消后,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一般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
13、转,在此情况下,实行乡镇一级财政体制已无多大实际意义。为有效遏制乡镇不良债务的增加,规范乡镇政府收支行为,保证乡村干部、教师工资的发放,应将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向乡镇延伸,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模式。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对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筹资渠道和债权债务管理实行“六个不变”,在此基础上,采取预算统编、账户统设、工资统发、票据统管、采购统办、费用统付、网络统联、凭证统审的财政管理模式。同时,应推行“村账镇管”,将村级财务纳入乡镇财政所“零户统管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收入直达专户、支出集体会
14、签、核定现金限额、定期集中结报、统一使用票据、档案集中管理”的办法,此举既可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的弊端,又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稳定与发展。此外,要推行村级主要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凡村级主要干部离任时,镇纪检、财政部门应相互配合,进行离任联合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如实向村民公布,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县乡财政困难原因及对策探析 近几年,虽然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县乡财力却增长缓慢,县乡收支矛盾仍然相当突出,县乡财政仍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县乡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县乡收入萎缩,债务负担重,财政供养人员膨胀,县乡配套项目多,支出规模大,财政入不敷出以及现行财政体
15、制不合理等造成的。综合各种因素分析,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乡企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缺乏创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导致收入萎缩,增长乏力。县乡企业大都属于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落后、结构单 一、传统型、资源型、污染型的粗加工小企业,它们经营方式僵化,思想观念陈旧,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及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原有的支柱企业纷纷关闭破产,县乡经济没有适应市场化改革,没能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出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县乡财政收入急剧萎缩,财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以安阳县为例,安阳县的五大支柱行业是钢铁、焦化、纺织、煤炭和水泥
16、,财政收入主要依赖这五大行业,但这些行业都属于污染比较严重、资源消耗大的粗加工型传统行业,一直是安阳县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增长过热的钢铁、水泥行业限制发展,对煤矿实行资源整合,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安阳县为此关停了264家企业,致使安阳县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二是县乡政府债务负担重,加剧了财政风险。 很多县乡不考虑实际,不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铺张浪费严重,不考虑长远规划,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盲目办企业上项目,大量举借债务兴建所谓的 “高标准、国际化、现代化”的设施和项目,近几年,各地大兴县乡道路建设和新建学校,修的公路一条比一条好,一条比一条
17、标准高,普普通通的县乡公路修得标准比国道、省道、高速都高,新建的学校称得上一流,看上去非常漂亮美观,可县乡财力在哪儿,只能靠大量贷款和借款解决,不论是政府直接借的,还是政府担保借的,到最后都是政府买单,巨额的债务和利息负担加剧了财政风险,收入增长部分常常满足不了偿债需要,使政府陷入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难。截止2023年底,安阳县县乡政府直接显性债务余额1.9亿元,而当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也不过是3.46亿元,债务占收入比重高达54.9%。 三是财政供养人员恶性膨胀,县乡财政不堪重负 近几年,按照中央政策,为减轻县乡财政压力,对县乡机构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对人员实行精减分流,虽然取得了一定
18、的成效,但不够彻底。部分县乡出现反弹,人员甚至越减越多,个别县乡编制管理混乱,乱设机构,乱进人员现象严重,特别是乱增事业编制、乱设事业单位和乱进事业人员等,党政领导在任期内普遍存在进人现象,没权进人的单位也安排大量的临时人员,财政供养人员恶性膨胀,再加上不断提高工资标准,滥发地方津贴补贴等,使财政保运转都非常困难。 四是支出规模不断增长,上级要求地方配套项目多,县乡财力往往满足不了。 农业、教育、卫生、社保、科技等法定支出按政策规定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而县乡财力增长有限,预算安排难以满足,为此县乡财政多采取向上级争取资金的方法,但在向中央申请专款时,上级往往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甚至有些项目本
19、来由上级安排,理应由上级负担、落实全部资金,上级却往往也要求地方配套,近几年,上级财政要求配套的项目越来越多,如:农业综合开发、卫生、教育、社保等,这无形中加大了地方财政负担,由于县乡无财力配套,县乡政府也无权改变项目支出标准,无法统筹县乡支出范围,导致虚假配套、空转等财政违纪现象发生。 五是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集中了75%的增值税和60%所得税,省、市、县、乡四级财政仅仅分享增值税的25%和所得税的40%,该体制使中央政府集中了大量财力,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却削弱了地方财力,特别是对县乡两级财政影响巨大。县乡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依靠这两大税
20、种,两大税种是县乡财政增长最快、最具活力、影响最大的财源,但由于上级财政集中了大部分,留给县乡只有很少一部分,县乡企业发展越快,收入增长越快,上解中央财政的越多,对中央贡献越大,留给县乡的收入和财力下降越快,县乡财力并没有因为收入增长而增加多少财力,极大地影响了县乡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虽然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但由于追加的大都是专项转移支付,必须专款专用,并没有使县乡可用财力增加,相反,有些专款还需要地方配套,反而加大了县乡财政负担,这也是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从1994实行分税制到2023年,安阳县完成增值税19.7亿元,上解中央财政达14.7亿,县乡财政只留
21、下5亿元,占上解收入的比重仅仅为34%,2023年后,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享后,两年安阳县又上解所得税7052万元。2023年安阳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46亿元,但也仅仅是个“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 分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可以看出有县乡政府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如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乡财政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财政发展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采取“自身发展、加强调控、完善体制、强化管理”等办法。 一要立足自身,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县乡政府要立足自身,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大力气扶持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工业附加值高
22、、市场竞争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努力 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帮助解决制约传统支柱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引导县乡龙头企业深化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参与产品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大县乡财政蛋糕,增强县乡经济发展后劲。 二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对县乡财政的调控作用。 继续深化县乡机构改革,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进撤乡并镇工作,精减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将机构、人员编制等上收上一级政府管理,杜绝县乡擅自增减机构和人员,保证今后县乡机构人员只
23、减不增,切实减轻县乡财政负担;创新省市对县乡的财政管理方式,完善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试点范围,规范县乡财政收支,明确县乡财权和事权;加大对县乡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调动县乡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县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县乡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 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使国家财政集中了大量财力,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为保证县乡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促进县乡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适当提高县乡主要税种的分成比例,或提高主要税种税收增量部分对县乡的返还比例,或下放部分税收管理权,或重新确定地方
24、固定收入范围,适当增加县乡固定收入部分;上级财政要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县乡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尽量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特别是减少需要县乡配套的转移支付,不断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 四是强化县乡财政管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科学规范、严谨有序的财政管理制度是保证县乡财政健康持续发展的兴财之道。县乡要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规范非税收入,挖掘收入潜力,确保收入应收尽收;要明确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属于哪级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由哪级政府承担,严禁转嫁给下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调整县乡支出结构,合理确定县乡财政支出顺序,强化县乡财政管理,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县乡要“保
25、工资、保运转”,其次才能集中财力办事情,要确保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合理增长,确保重点支出、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要加强预算约束,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杜绝各种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取消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制定新的债务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偿债准备金制度,全面清理和消化县乡政府债务,严禁县乡政府举借新的债务;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提高县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县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 支持新农村建设总结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纪实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