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纸模板(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663843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0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纸模板(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2023年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纸模板(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纸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纸模板(精选多篇).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纸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篇1: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有趣的肥皂 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肥皂,有香皂、药皂、增白皂等。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肥皂,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发现幼儿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既帖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

2、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预设: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定位于感知肥皂的特征,了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设计理论: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以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有:操作、游戏、尝试、体验等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

3、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搓一搓、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获得感知;教师还鼓励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肥皂的种类;让幼儿在洗一洗、搓一搓、吹一吹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肥皂的认识,并体验了肥皂的用途。 最后,最后,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与小猴姐姐一起到小猴王国去旅行,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设计思路: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

4、皂的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 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你们看,小猴姐姐这里有一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模,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一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 二、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肥皂,说说自己的发现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这里还有许多的肥皂宝宝,我们也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幼儿来桌子边围着一起喊:肥皂宝宝,请出来!(老师打开盖布) (1)哇,这么多的肥皂宝宝呀,请你

5、们每人挑一块你自己喜欢的肥皂宝宝,拿在手中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你的肥皂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先与旁边小朋友互相讲一讲,再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3)老师小结:这么多肥皂宝宝是不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闻起来有的香味,有的药味。) 2、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3、说说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 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6、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 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 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玩 (1)现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2)幼儿试一试 (3)你们是不是让形状相同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或者味道相同的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呢? (4)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 (5)幼儿再尝试操作 3、幼儿合作

7、: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发现很滑。用手搓一搓开始能产生白白泡沫,渐渐白白泡沫变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白白的水变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边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再过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1)肥皂在水中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会发现什么?(白泡泡变成黑泡泡) (3)刚开始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然后呢?现在呢?(溶在水中,水变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变成脏水。) 四、“吹泡泡”游戏(在活动室一边放四盆肥皂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音乐声中玩“吹泡泡”游戏。) 1、小猴姐姐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

8、后、小猴姐姐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 五、延伸活动 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 篇2: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沙子的秘密 设计依据: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分组玩沙的环节,能让幼

9、儿进行各种在沙中的操作活动,同时,在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下,幼儿能更好的玩沙,并得到一定的玩沙经验。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想出多种除了教师提供的玩沙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玩后自己对沙的亲身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不溶于水等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水桶,磨具、筛子、各种玩沙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T:沙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水倒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小结:沙不溶解于水。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二、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重点

10、)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T: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T: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沙子是什么样的? 1、教师小结 T: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4.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T: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5、小结 T:通过我们的小脚用力踩在沙子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T:那么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7.谈话 T:小朋友喜

11、欢怎样玩沙?请你来玩一玩! (请给本幼儿进行玩耍) 8、教师小结 T:沙子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三、幼儿自由玩沙中的各种游戏,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难点)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蛋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 T:做蛋糕的这组小朋友要注意利用好磨具,蛋糕不碎最重要的还是压,要压的紧!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T:想做建筑师的小朋友在挖土时要细心、耐心,及时整修,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 T:筛沙子组的小朋友要将沙放在手指、手心上抖动,观察手指、手心上会留下什么?沙还可以放在哪些部位抖动? 推荐第

12、2篇:幼儿科学教案 科学:含淀粉的食物 益源幼儿园 余志春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在科学游戏中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科学现象,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准备的材料有: 1.土豆、馒头、米饭、红薯、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苹果、梨子、黄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 2.小喷壶、碘酒、清水、透明的杯子、盘子若干、滴管若干。 3、教师用水淀粉画好的示范画一张、白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了解淀粉的作用 1.手指操祝福田鼠生日快乐导入活动,啄木鸟也给田鼠寄来了贺卡和两

13、瓶魔水,出示贺卡,引导幼儿观察,咦,什么也没有?再观察两个瓶子上写的字:水,碘溶液,设置疑惑:啄木鸟说,用其中的一种水喷一下,就能看到贺卡上的字了。 2.幼儿猜想哪一瓶水有这种魔力。 3.教师请两名幼儿用毛笔蘸不同的液体在贺卡上均匀的涂。验证猜想 4.教师解答疑惑:介绍碘溶液:我们平时打针时,医生用来给我们皮 1 肤消毒的碘溶液。另外啄木鸟用的是含淀粉的水写的字,当淀粉遇上碘溶液,就会发生变色反应。变成紫黑色 5.介绍淀粉的用途:厨房做菜常见的材料,出示淀粉,引导幼儿感知其润滑细腻的特点。 6,出示两杯清水,一杯倒入淀粉,滴碘溶液实验,再次感知神奇的变化。 (二)寻找遇到碘溶液会变色的食物 1

14、设置疑惑: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也有的含淀粉,怎样才知道哪些食物含淀粉呢?启发幼儿运用刚刚获得的经验作答。 2,进一步引导:只要这些食物遇到碘溶液也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么,碘酒碰到哪些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米饭,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米饭会变怎么样? (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米饭“?”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米饭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米饭。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3、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1)、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

15、,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用表示有用无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猜测。 4。我是小小实验家。 2 (1)请幼儿做一个实验作一次记录,幼儿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分组指导、巡视。 (四)、交流讨论 1、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3,对幼儿进行均衡营养,不挑食教育。 五、小结及延伸活动 (1)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

16、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幼儿回家猜测并验证家里的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尝试用淀粉作画。 3 一、说教材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了让化学实验活动成为幼儿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尝试让化学小实验走进幼儿,将化学小实验变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探索活动,不仅使幼儿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化学小实验的奇妙,特设计此活动。大班科学课含淀粉的食物就适合在本精神指导下进行指导幼儿探索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各类食物有着较多的色香味等方面的体验

17、,也不断接受着不偏食、合理营养等科学知识教育。但对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份(比如淀粉),我们怎样去区别不同事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呢?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3.在科学游戏中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科学现象,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为了让幼儿更直观更便捷参与活动,考虑到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课前实验操作,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顺利。准备的材料有:1.土豆、馒头、米饭、红薯、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苹果、梨子、黄瓜

18、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2.小喷壶、碘酒、清水、透明的杯子、盘子若干、滴管若干。 3、教师用米汤画好的示范画一张、白纸若干。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小魔术激趣法,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运用小组学习法组织幼儿参与讨论猜测,并用演示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参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说学法本节课幼儿将用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参与学习。 四、说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师出示白纸,用小喷壶喷洒液体,纸上显示出图案,幼儿猜测。 2、认识淀粉。出示几种常见的淀粉。 3、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 1、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

19、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 1、出示碘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就是我们用来验证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魔水。 2、引寻幼儿观察魔水的颜色。(茶褐色)。认识碘是一种白色的晶体。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色。教师演示。 4、幼儿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教师分组指导、巡视。 (四)交流讨论 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延伸 1、幼儿回家猜测并验证家里的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尝试用淀粉作画。 推荐第3篇:幼儿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宝宝来排队

20、课题生成: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幼儿学箅思维,认为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问建立两种关系的综合,一种是类包含关系,一种是顺序关系,即幼儿思维中有非常原始的关于分类和排序的结构。分类同排序一样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数学角准备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小盟友帮片片排好队。有的幼儿已会按一规律排序,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独立地找出图形规律进行排序。第二层次:在成人的帮且力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排序图,在活动前贴在数学角上,幼儿人手一套

21、排序的图形娃娃操作材料,图形妈妈图片一张,每人一串“项链”。 活动过程: 1、出示排序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出示一位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娃娃,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宝宝们,你们快排卧们已经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间隔着排队的。 (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来了。” 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出规律。 小结:三角宝宝与方宝宝也是间隔着排的。 (3)“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图形宝宝离开家就听到了图j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也排好了队”“看,这些可爱的图

22、j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图形排列规律。 小结:圆宝宝、三角宝宝、方宝宝它们三个间隔着排酣 2、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图形妈妈带着图形!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一梯,还有的荡起摇船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问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卧妈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们图形宝宝排的队好不好?” “x宝宝排在这儿!” 第一组按两种形状排序oo 第二组按两种形状排序口口 第三组按三种形状排序o口o口 小结:小朋友帮图形娃娃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许多的项链给小朋友呢1 3、游戏“看谁站得对又快”。 请小朋友看清你的项链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23、,就站在子排列相同的圆圈上,看谁站得对又快。 活动延伸: 数学角中,提供木珠,各种塑料雪花片,图形片,可供色、形状、大小排序。家长在家也可让孩子将鞋子、衣服、毛巾等按大小、颜色排序。 效果分析: 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幼儿学数前的一种智力准备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幼儿学习数数,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次活动按两种形状排序,幼儿在数学角已见过,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排列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让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形状问隔排序,这样能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也符合发展性原则。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易转移,动作的目的性不强,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口吻,让幼儿帮图形妈妈把图形娃娃排好队,增

24、强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专家点评: 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排序,是幼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能力,在排序活动中,幼儿要针对一系列物体某方面的特征,如长度、大小、重量等或物体之间的特定逻辑关系对物体的顺序进行调整。排序能力从小班就可以培养,但应当注意通过游戏的方式,并让孩子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掌握排序的方法。该课题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轻松的、“玩”的过程中练习了排序。 反思与讨论:本课题的设计者是怎样指导小班的孩子发现排序的规律的?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中、小 课题生成: 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

25、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

26、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

27、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专家

28、点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 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 反思与讨论:谈谈你对“生活化的数学”的认识,检验一下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是否有作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1-7的数字排序 活动目标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29、1、数量1-7的实物; 2、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3、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4、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 2、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复习认识1-7。 3、“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二、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

30、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 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三、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 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 推荐第4篇:幼儿科学教案 教 案 所在班级:2023级本科三班 执教人:贾安东 活动名称:有趣的旋转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旋转的物体,获取物体可以旋转的相关经验。 2、了解有关旋转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动手制作,培养幼儿探索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收集各种可以旋转的物体和玩具,初步感受物体的旋转。 2、材料准备:风车、电

31、风扇、音乐盒、陀螺、地球仪、时钟、呼啦圈、手绢花等;剪刀、彩色硬卡纸、牙签、胶带等每组一份;动画片战斗陀螺片段,有关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动画片战斗陀螺(节选陀螺比赛的部分,5分钟左右)。 指导语:小朋友,动画片中的陀螺战士比赛是不是很精彩啊?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呢?(分发给每个孩子一个陀螺,让孩子们在组内 1 自己比赛)。 师:小朋友,陀螺在做什么运动呢?你们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呢? 幼:陀螺在转圈;用手这么(手上做动作)一用力就转起来了。 教师小结: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 二、展开 (一)、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认识物体旋转的各种条件 1、哪些东西可

32、以旋转 启发幼儿认识教师投放的物品,了解它们的名称,知道物体哪个部分可以旋转。 师: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哪些可以旋转。 幼:好。 2、这些物体为什么可以旋转 (1)、依次展示出旋转的风扇、音乐盒、时钟、旋转的手绢花、地球仪、小风车等。 师:小朋友,你们刚刚挑出这些东西说这些东西是可以旋转的,那么,可不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让他们转起来的呢? (2)、幼儿进行探索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孩子找出这些物品可以旋转的条件。 师:小朋友你们看现在这个风扇没有旋转,谁告诉我怎么可以让他旋转起来呢? 2 幼:插上电就行。 师:那就是说让风扇旋转起来的是电,对不对啊? 幼:对。 师:

33、那小朋友们再看看这个风车怎么也不转呢?那位小朋友可以让他转起来呢? 幼:使劲对着他吹就能转起来。(上前去演示) 师:你真棒,让风车转起来了。那现在大家是不是知道让风车转起来的是什么啊? 幼:是风。(孩子可能说是气,老师要加以纠正) (3)、展示PPT,通过直升机、水车、汽车轮胎、大型发电风车等图片,向幼儿讲解使物体旋转的各种条件,同时向幼儿介绍旋转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说说他们是怎么转起来的,好不?好?水车是因为什么才可以转起来的呢? 幼:是因为水冲着他。 师:真棒,你们都说对了。这些旋转都是在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小朋友说说如果没有了旋转,我们的生活那会怎么样啊? 幼:汽

34、车不能走了;飞机不能飞了,手表不能转了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对,那我们现在知道了旋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重要啊? 幼:对。 3 教师小结:通过探索,初步了解使物体旋转的各种条件,电力、风力、人力、水力等。 (二)、制作简易陀螺玩具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自己制作的陀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各种颜色的陀螺) 教师出示玩具,示范玩法,引发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给自己做一个漂亮的陀螺吧! 2、指导幼儿动手制作 师:我们先要剪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形硬纸,像老师这个这么大就行,然后用牙签穿过圆纸的中心,小朋友注意,一定要在中间,最后我们在圆纸下面的牙签上缠上胶带,防止圆纸掉下

35、来,这样我们的陀螺就制作好了。 3、展示自己的陀螺,比赛看看谁做的好 师:现在小朋友的陀螺都做好了,老师看看大家做的都很漂亮,那么我们来比赛转陀螺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久好不好?(小组内比赛) 三、结束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呼啦圈)今天我们一起去转呼啦圈,看看谁能让呼啦圈旋转的最久,好不好? 活动在最后的游戏中自然结束。 推荐第5篇:幼儿科学教育教案 活动名称:小水滴旅行记(大班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明确水的形态。 2、知道节约用水,感受水的美丽。 3、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小水滴、

36、水蒸气、雪花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快看它是谁?(小水滴)我们和小水滴打个招呼吧! 师:小朋友们都哪儿看见过小水珠啊?(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 师:你们知道吗?小水滴可会变魔术了,它会变成很多种和它很像的东西。你们猜猜看它们会变成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小朋友们旅行过吗?今天小水滴也要去旅行了,他要去干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放课件,教师读故事。分步骤了解故事的内容。 师:小朋友看看图片,说说哪个是小水滴啊?左边的是谁? 师:看,小水滴跟着谁去旅行了?太阳公公是怎么说的呀?那小

37、水滴跟着太阳公公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孩子们,小水滴要变魔术咯,它会变成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它变成了什么呀?那怎么会变成水蒸气呢?(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小水滴碰到它肯定很热,一下子就变成了水蒸气)就像我们家里烧水一样,水烧滚后,盖子一打开,盖子反面都是水蒸气。 师:为什么小水滴会飞到云妈妈身边呢?(因为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飞到了空中) 师: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都看到了什么啊?(小水滴在天上看到了茂密的森林、看到了可爱的动物。) 师:一阵大风吹来,小水滴从云妈妈的身上掉了下来。它变成了什么呀?(云遇到风就会变成雨) 师:看,小水滴又来到了哪里呀?你们知道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38、(一年四季冰天雪地、非常寒冷)是啊,寒冷的风呼呼地吹,他们又变成了什么? 师:北极怎么样?(做动作)小水滴也觉得好冷啊!它会怎么说呢?哇,小水滴也是这么说的呢! 师傅:最后小雨滴回到家了吗? 3、通过提问巩固水三态的基础知识。 师:孩子们,故事讲完了,还记得题目叫什么吗? 引导幼儿讨论: 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变了几次,分别变成了什么? 小水滴先是变成了什么?怎么会变成水蒸气呢? 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到了哪里?它们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雨呢? 小水滴落到北极后,它们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雪呢?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了,小水滴遇到巨大热量的时候,它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飞到空中和云靠在一起,云遇

39、到风变成雨;雨遇到特别寒冷的时候又会变成雪。雪又化为水。就这样,我们发现原来水有很多种形态,它是不断循环的。(出示水各种形态的循环图) 4、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将学生分为小组表演故事小水滴旅游记,分角色进一步巩固水三态的基础知识。 5、活动延伸和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小水珠都能做什么啊?(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说出小水珠的用途。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通过简单地提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一说小水珠的用处。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40、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推荐第6篇:幼儿科学活动教案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的尾巴 交流讨论类 一、设计意图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本次活动先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阅,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再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激发幼儿探究兴致,最后通过“找尾巴”游戏进一步巩固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交流分享中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及作用。 2、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对探索观察动

41、物有兴趣,乐意参与活动 二、活动重点: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用途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调查表(附后),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2、没有尾巴的动物及尾巴图每人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调查表):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请大家回家做了关于动物尾巴的调查,下面请大家来把你的调查结果说给大家听听。你调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画的图形告诉大家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尾巴有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观察,网上查询,家

42、长告知)让幼儿把自己的调查表以及收集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 2、提问:还有哪位小朋友要来补充的?对他的介绍有没有问题? 3、小结:刚才,小朋友介绍了动物尾巴的用处,动物有了尾巴有好多功能,这样它们在大自然才能更好的生活。动物尾巴真有用。 (二)、游戏“找尾巴” 1.教师(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森林里出现了一件怪事:一位魔法师把小动物的尾巴给偷走了。现在老师已经侦察到小动物的尾巴就藏在我们后面,我们一起去帮小动物找尾巴好吗?你们有信心找出来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1.2、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 *教师:找好了吗?和好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帮谁找到了尾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小结: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动物他们的尾巴也不一样,教师通过手中的图片,一边拿图片一边询问幼儿: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导幼儿说成诗歌的形式 四、活动延伸: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尾巴呀?那你的调查表上是不是都有它们的名字呀?没有的话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它们添上去,明天带给老师。附:尾巴的用处-金鱼尾巴左右摆,游来游去多自在。牛的尾巴来回摆,苍蝇蚊子不敢来。小猴尾巴卷树枝,倒着身子挂下来。燕子尾巴像剪刀,飞行方向把握好。狐狸尾巴真不小,枕在头下来睡觉。袋鼠尾巴大又硬,就像一个小板凳。壁虎被人发现了,甩掉尾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