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古代诗歌鉴赏(整理)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2边塞征战诗 思想感情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语言风格 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 3写景抒情诗 思想感情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之心;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情怀;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伤感情怀。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对比。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4怀古咏史诗
2、 思想感情 借古喻今,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感叹朝代兴亡变化,岁月流逝变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崇敬古人,要效法古人;以古人自比,怀古伤己,感慨个人遭遇,揭露社会现实;反思历史,警示后人,表现出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 5送别诗 送别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离愁别恨;或对友人劝勉、鼓励、安慰;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送别诗的结构 送别诗一般都是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3、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解读诗词的意象 1抓住诗词中的特殊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月对月思亲;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边人的悲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
4、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柳以折柳表惜别;抒发离愁别绪;惜别怀远。折柳、折杨柳曲、梅花落等与柳作用相同。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燕子表春光美好,惜春之情;表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或代人传书,诉离情之苦;表现羁旅
5、情愁,抒写漂泊流浪之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过去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燕子,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表现诗人无限感慨世事的变化。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草木繁盛或繁花盛开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或伤春之情。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
6、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或悲秋。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高洁的品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诗人抓住梅花
7、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或悲秋。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以井边叶黄的梧桐起笔,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
8、,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鹧鸪鸟离愁别绪或凄凉忧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边日晚我正满怀忧愁,听到深山传来凄凉的鹧鸪声。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表现思归。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
9、遍了。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2把握意象或色彩词,领悟诗人的情感 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积极的意象(景物)抒发的是诗人美好愉悦的情感,消极的意象(景物)则表现的是孤寂悲凉的情感。暖色的词表现的是诗人美好愉悦的情感,冷色的词则表现的是悲凉凄苦的情感。 例:(2023年湖北卷,14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
10、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3抓住写作的特殊
11、日子,领悟诗人的情感 逢年过节等特殊的日子,常表现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愁,或思乡怀人。 例:(2023年江苏卷,12题)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2、。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五、读诗词的注释 注释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暗示,降低阅读的难度。 1注释为考生提供诗词有关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暗示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间”这样的注解,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2解释诗词的用典,暗示主旨。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涵了诗人对现实生活
13、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个人的感情趋向和愿望等。 例:(2023年全国卷,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
14、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 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在诗词的整体阅读时,以上几种方法可同时使用,从多方面来理解诗词的内容,揣摩诗人的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2答题的语言表述模式 诗人塑造了(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的身份称谓。(分析)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23年广东卷,10题)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
15、,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 分析内容(画面)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
16、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4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答题技巧 1解题步骤 分联或分层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翻译诗句的内容)。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答题语言表述模式 诗歌 联(先)描绘了一幅(翻译诗句的内容)的画面, 联(再)描绘了一幅(翻译诗句的内容)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 三、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23年全国卷)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上
17、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 分析意境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氛围? 二、鉴赏知识积累 意境常用术语: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荒凉寥落、凄清冷寂、苍凉凄美、恬静优美、雄浑壮阔、高远辽阔、清新幽静、朦胧渺茫
18、、孤独凄凉。 三、答题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1解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回答具体。 2答题表述模式: 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出 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23年福建卷)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
19、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诗人通过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四 语言特色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鉴赏知识积累 语言特色常用答题术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
20、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平实质朴。 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答题表述模式: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四典型题例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2023年北京卷,12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
21、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3
22、年重庆卷,12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五 字词鉴赏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
23、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为什么是此字? 4此诗的某一句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一字更好,这什么? 5前人认为,某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诗眼),为什么? 二、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说明该字在诗句中所用的艺术手法。 展开联想,描述该字在诗句中中描绘的景象(画面)。 说明该字点明了景或物的特点,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答题表述模式 诗人用了 艺术手法,描写出了 景象(画面),点明了(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
24、23年广东卷,10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诗人用“日暮”“月初白”等意象。描绘了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诗人以“眉”喻月,描绘出了月的形状,表现出月的清秀。以“镜”喻水,表现了兰溪水的清澈明净。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
25、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把情感寄寓于景物的描写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诗人通过描写离别之景,表现了离别时的
26、悲伤。 托物言志:多用于咏物诗中,将个人之“志”(思想品质)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是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以动衬静,如 “蝉噪林愈
27、静,鸟鸣山更幽”。乐哀相衬。声寂相衬,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以马的嘶鸣衬寂静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之境;设想之境。如: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霜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先写除夕之夜游子“不眠”,实写。后一联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蓄。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
28、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动静结合: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雄
29、浑开阔。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简要说明手法。 手法内容上的作用:描写了景象;表现了特点;营造意境;抒发了感情。 手法本身的作用。 2答题表述模式 手法+说明+作用。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试题。(2023年上海卷,14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古代诗词鉴
30、赏专题教案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23年山东卷,14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
31、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七 鉴赏诗句型 一、提问方式 1解释某联的意思。 2赏析某联。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某联的理解。 二、鉴赏知识积累 1诗句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常见的思想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讽喻抒怀、春恨秋悲、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32、、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3常见的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解释某联的含义。 某联所用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结合诗句阐释。 点明内容作用:描写了景象;表现了特点;营造意境;抒发了感情。 2答题表述模式: 该联的意思是 ,用 艺术手法,描绘出了 景象,烘托出了 意境,点明了 特点
33、,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3年福建卷,9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的坚贞的情怀。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
34、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八 比较评价题型 一、提问方式 这种题型命题者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如果从作品的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2这两首诗,在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3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在方面有什么不同。 二、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1)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2)先总体分析,再具体解析。 2答题表述模式 比较相同点:这两首诗(词)都运用了 手法(或都表现了 ),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