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34915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0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2023年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1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

2、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

3、子品格。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心得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

4、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诵读法。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所以诵读法是教读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解决文字障碍,在诵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对话文本内容,在诵读中领略文章韵味,在诵读中感

5、悟作者情怀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推荐第2篇: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历时一个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

6、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在古代汉语教程的第一页写着摘自论语的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要广博的学习,更要有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好问又要多考虑当前的问题。我想这也应是做学问之道。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十几年的书,读书容易,但确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是不容易的。 也许多数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会是枯燥的课程,但通过张教授的讲解和学习的深入,发现学习古汉

7、语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每个汉字被创造时都有它最初的意义,而历经岁月的变迁,它的样子会变,也许你依然可以认出它,但却读不懂它了。现在,我们普遍使用学习的是简体字,简体字虽然使用简单方便,但也使文字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和造型原则。张教授在讲解繁体字时,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使我们清晰的记住汉字的原有意义和创造由来。同时老师在上课时,用幽默的语言结合现实的事例,来讲解枯燥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些的确应该感谢张教授。 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尽力去读书,去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在

8、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学习古汉语,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也许我们不是专门去搞古汉语的研究,但是它提升的不只是我们的单纯的语言知识,还有阅历和能力。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兴趣是做学问最重要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学习古汉语课的过程中,虽然学的不深,但的确很受用,就像老师给了你一把钥匙,然后,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去探索了。 推荐第3篇:初中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 王丹彤 初中语文中文言文已占到一定的比重,像本册书有8篇文言文,加上10首诗词,文言文的比重要占到1/2。因学生平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

9、,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篇文章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不够,重难点句子理解不准确,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学通学懂了就有兴趣和信心,再难都不怕;学不懂有困难,越发没有兴趣和信心,更不愿学。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我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多朗读文言文语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

10、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你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同时,对于自己真正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记笔记,反复记,达到熟练,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因课时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差,学生对课文朗读得很不够,对课文太陌生,即使老师讲解得再详细、再全面,因学生不会的知识太多,也会记不全,记不牢,课文背诵更是因为理解障碍而难上加难,或死记硬背,或勉强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就差。 二、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

11、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12、三、多背诵一些文言文名篇,这对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文词语是很有帮助的。 四、多阅读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说,了解丰富的历史背景,对读懂一些文言文很有帮助。毕竟文言文多记录的是历史事件,知道故事内容再读文章就容易读懂了。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在读懂文本上下工夫、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推荐第4篇:学习古代汉语心得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学习古代汉语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古代汉语也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初高中六年的文言学习,为我们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但在接触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后,我发现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或者说只是“略知

13、皮毛”,并未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从前以为语文课上学习的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但在学习了古代汉语这一门课后才发现,文言与古汉语不同。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古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都是非常广泛的。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可见,文言只是古汉语的一部分,我们从前只学习了古汉语的一个“小分点”,因此我们对古汉语的学习仍需一段漫长

14、的时间。 古代汉语这本书把古代汉语常识进行系统分类,先从文选开始,让我们对古文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从字到词、从古今词义到语法知识进行分类讲解,使我们更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古代汉语常识的演变与发展。 学习古代汉语目前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的学习。一个汉字的写法并不是随意构造的,是按照一定形体结构进行创造的。在书本上我们学习到,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在实际上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因为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绝不是某一个人事先订好了条例再着手造字的。因此这些分类只是古人

15、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体分类,是从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的,绝不是造字的必然规律。 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他们能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了解,进而进行既无限又合理的联想,从而创造出属于人类社会的特有财富。 例如一个简单的“日”字,古人通过对太阳外部轮廓的观察,以一个“”图案表示太阳,既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这一事物,又让人们轻易地记住并使用了这一个字。这就是“象形法”。 又如“指事法”,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一个看上去像“二”字的甲骨文在一划的上面加一短横,其实表示的是“上”的意思。上面一横较短,下面一横较长,短的笔画就像是一个箭头

16、,用以表明指向上方,因此“上”的本义为天。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字,甲骨文的写法是用两只穿着草鞋的脚步一前一后拼凑出来,以表示步行。通过对“”外部形体原义的理解,赋予其新的意义,“步”字便由此产生了。 个人认为,“形声法”是四种基本造字法中最富“时代性”的一种,如今我们还会采用这种方法去认读生字(当然,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字,甲骨文的写法是上面一个“”,下面一个“”。“杞”的本义是枸杞,是一种木名。因此取其意符“木”,声符“己”,念做“qi”

17、。 古汉字的创造还有很多有趣的方法,每一个古体汉字都蕴含着有趣的意义。对于汉字简体化,有人说是因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汉字的简化,减轻了汉字的学习难度,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就另一方面而言,我们却丢失了汉字的本来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承载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本身既是文化,也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途径。因此我觉得,学习和传承古汉字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学好、理解好古代汉语这门课。 推荐第5篇:古代汉语教学指南 古代汉语教学指南(专科) 课程介绍 古代汉语(课程代码为01132

18、02)是三年制专科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语言课、工具课性质的基础课,主要内容由古汉语文选(重在秦汉典籍)、古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工具书六部分)及与之相应的练习组成。文选教学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相配合进行。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外。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其获得一定的古代书面语言的感性和理性知识,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并能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独立解决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语言方面的问题。 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主要有:(1)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2)宋学农主编古代汉语山东大学1997年版。(3)许嘉璐主编的古

19、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易国杰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44学时,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具体分配已见各章安排。 教学内容 绪论(4学时)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 三古代汉语的内容。 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讲授古代汉语的概念,明确本课程所谓“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文言。 2 学生明确学习古汉语的目的在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中学文言文教学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古汉语的内容由文言文选、古汉语基础知识

20、、语言实践(阅读、练习)三部分组成。 4 学习方法上应使学生掌握三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语言现象的综合比较;注意古今对比,防止以今律古。 第一章 文字(16学时)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 一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文字。 二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三汉字和词的关系。 第二节 汉字的演变 一汉字的产生。 二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演变的若干方面。 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 一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二“六书”的造字、用字及局限。 第四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一) 古今字及其成因。 (二) 古今字的类型、特点及其与通假字的区别。 二异体字。 (一) 什么是异体字 (二) 产生异体字的几种情况。 三繁简字。 教学目

21、的与要求: 1 使学生明确汉字的特点及产生演变的过程。 2 掌握“六书”理论,正确分析汉字形体,理解字义。 3 了解古书中的文字异形现象,正确区分古今字、通假字及假借字。 4 能正确运用汉字构形理论,解决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与评估 1 完成本章节课后练习题。 2 价标准见上述教学要求。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版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4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5 中国语文1978 年3期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 6武汉大学学报1981年6期 黄孝德汉字研究中

22、“四体二用”的确立及其应用 7中国语文1985年5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武汉大学汉字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和统计 8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3期 崔永华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 第二章 词汇(20学时)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特点 一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二常用词和词的古今义、一词多义。 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三单音词和合成词的区别。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发展。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二词义引申的类型与方式。 三词义引申的规律。 第五节 同义词辨析 一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型。 二辨析同义词

23、的意义和方法。 三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掌握古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一词多义、词的古今义变化大、活用性强这些基本特点。 2 了解词义偏指现象、同源词现象,正确区别单音词连用与合成复音词。3 认识词义的迥别、联系及微殊,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学会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4 使学生掌握凭借字形、文献材料探求本义的方法,懂得如何分析引申义。 5 应结合中学文言文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的实际,明确词汇知识在其中的应用。 练习与评估: 完成课后作业练习。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1洪诚训诂学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郭芹纳训诂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陈守礼古汉语

24、词组 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 4陆宗达训诂简论 5阮元经籍纂诂 世界书局1937年版 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83年9月语言文字学转载杨明苏容易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相混的古汉语词组一百例 7暨南大学学报1981年4月 黎运汉汉语虚词演变的趋势初探 8中国语文1980 年4期 徐世荣反训探源 第三章 音韵 (10学时) 第一节 音韵学基本概念 一音韵。 二声、声母、字母、韵、韵部、韵母。 三五音、七音、清音、浊音。 四四声、平仄、双声、叠韵、反切。 第二节 中古音韵 一广韵源流及体例。 二三十六字母与广韵声母体系。 三广韵韵母系统、平水韵。 第三节 上古音韵 一上古声母系统。 二上古韵

25、部系统。 第四节 诗律与词律 一诗律:句数、用韵、平仄、对仗。 二词律:词调、词牌、词谱、句式、平仄、用韵、对仗。 第五节 古书的注音与读音 一古书的注音:譬况、直音、反切。 二古书的读音:破读与变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古汉语音韵的历史分期及常用概念。 2 明确中古因的声韵系统及平水韵的由来,韵目及其运用。 3 掌握诗、词、格律,明确其主要特点。 4 应注意音韵学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练习与评估 : 完成本章课后题。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1王力汉语音韵学 中华书局1982年版 2王力音韵学初步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6、版 4周祖谟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四章 语法(30学时) 词法 第一节 名词 一名词用为动词: (一) 名词用为动词的一般用法。 (二) 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 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名词做状语; 三时间名词、处所名词的用法。 第二节 动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第三节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第四节 数词和量词 一分数、倍数、零数、虚数、概数的表示法。 二物量词及动量词的用法。 第五节 代词 一人称代词: (一) 常用人称代词及其复数形式。 (二) 人称代词的敬称和谦称。 二指示代词:

27、 (一) 近指代词:是、兹、之、此、斯。 (二) 远指代词:彼、夫、其。 (三) 无定指代词:莫、或。 三疑问代词: (一) 谁、孰。 (二) 何、胡、曷、奚、恶、安、焉、乌。 第六节 副词 一表示程度的副词: (一) 甚、殊、极、尤、良、至 (二) 略、少、稍、微、颇 (三) 愈、益、弥 二表示范围的副词: (一) 悉、尽、皆、咸、毕、俱、举、凡、率。 (二)独、特、但、直、徒、止 三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 (一) 既、已、业、曾、尝 (二) 方、正、适、特、且、行 (三) 寻、旋、终、竟、数、亟 四表示语气的副词: (一) 固、必、诚 (二) 盖、殆、其、毋 (三) 岂、宁、独、庸 五表示

28、否定的副词: (一) 不、弗 (二) 勿、无、莫 (三) 未、非 表示谦敬的副词: 敬、请、敢、窃、伏、幸、辱、惠 第七节 介词 介词于、以、为、乎、诸、焉的用法。 第八节 连词 与、而、以、且、则、如、抑、虽、然、即、使、故的作用和用法。 第九节 助词 之、者、所的作用和用法。 第十节 语气词 也、矣、乎、哉、耳、焉、耶、欤、盖、夫的作用和用法。 句法 第一节 判断句 一判断句的特点。 二判断句的句式。 三判断句中的非、为、即、则、乃。 第二节 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特点。 二被动句的几种句式。 (一) 意念被动 (二) 用“于”表示被动 (三) 用“见”和“见于”表被动 (四) 用“为”和“为

29、所”表被动 第三节 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一谓语前置的作用与形式。 二宾语前置的作用与形式。 (一)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二) 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三) 以“之”、“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四) 宾语无条件前置。 三介词宾语的前置。 第四节 句子成分的省略 一句子成分的省略。 (一) 主语的省略 (二) 谓语的省略 (三) 宾语的省略 (四) 介词宾语的省略 二句子成分省略的形式: (一) 承前省略 (二) 蒙后省略 (三) 对话省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明确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既了解其继承性,又掌握其差异性。 2 学生应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的条件及判断方法、名词做状语的语法意义、

30、宾语前置的条件,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之、其、者、所、于、以、而、则、虽、也、矣、乎、哉”的特殊用法。 3 使学生明确判断句、被动句的界说及常用句式。 4 应注意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重点、难点语言现象的分析应用。 练习与评估: 完成本章课后所有的练习题。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一王力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二杨伯峻文言文法 中华书局1963年版 三廖振佑古代汉语特殊语法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五章 修辞(6学时) 第一节 修辞的内容和意义 一修辞的性质和内容。 二修辞的意义。 第二节 修辞格的运用 一用典、互文、变文、连文、合叙 二共用、错位、委婉、借代、双关 三重言、复重

31、、顶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充分认识修辞知识对准确理解文言文、鉴赏文言文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修辞格的定义、作用。 3 应注意中学文言文修辞现象的分析。 练习与评估: 完成本章课后练习题。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 1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 中华书局1980 年版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版。 3唐钺修辞格 第六章工具书(6学时) 第一节 工具书的检查方法 一工具书的性质。 二形序查检法。 三音序查检法。 第二节 工具书的类型、体例 一文言语词工具书。 (一) 查检字音、字义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 查检词语典故的工具书

32、。 辞源、辞海、辞通、联绵字典、汉语大词典、佩文韵府 (三) 查检文言虚词的工具书。 助字辩略、经传释词、古书虚字集释、文言常用虚词 (四) 诗、词、曲及小说语词工具书。 通俗编、恒言录、诗、词、曲语词汇释 二书目、索引工具书。 (一) 书目工具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目答问、简明中国古籍辞典 (二) 索引工具书。 十三经索引、十通索引、春秋经传引得 三 典章制度工具书。 (一)十通、历代职官表 (二)会要与会典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到正确使用工具书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学会查检工具书。 2 明确不同类型的工具书的主要用途,加强工具书使用的

33、针对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密切的必备工具书,应作重点了解。 练习与评估: 完成本章综合练习题。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1吴福熙文言语词工具书介绍 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袁学良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及利用 第十至十五章工具书部分 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地图出版社 4陈芳绩历代地理沿革表 丛书集成初编本 5薛仲三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三联书店1957年版 6中国文化概论 7中国文化史词典 8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 中央广播电大出版社1984年版 网友评论 回复1高洁2023-05-12 22:24 请哪位高师帮帮做现代汉语作业,我

34、把作业题目传上来,请大师直接发到我的邮箱,多谢!号:1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 内容: 1、下列各组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是( )选项: a、A、本刃牧雨 b、B、犬末取旗 c、C、牛朱徒瓜 d、D、莫及贝降 _ 号:2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 内容: 2、下列四组字中,两字关系属于古今字的有( )选项: a、A、泪涙 b、B、後后 c、C、知智 d、D、早蚤 _ 号:3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 内容: 3、根据字形分析,“行”字的本义应该是( )选项: a、A、行走 b、B、道路 c、C、出行 d、D、行程 _ 号:4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 内容:

35、4、下列词义变化的例子中,其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选项: a、A、爪牙:重臣帮凶 b、B、江:长江河流 c、C、涕:眼泪鼻涕 d、D、子:男女儿子 _ 号:5 题型:单选题 本题分数:1 内容: 5、在“踵门而告文公 推荐第6篇: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 从大一到现在学习古代文学这门课总共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吧,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体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也让我从总体上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文学是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的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

36、富。 与其他的像现代汉语、英语之类的课相比 ,我还是比较喜欢古代汉语。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手捧一本诗经或其他古代文学方面的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抛开心中的一切烦恼 ,远离现实生活的喧嚣,让自己走进一个遥远的时代去体验古代人的生活百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通过对古代文学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古代文人们的思想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我体验到爱情的纯美;从百家争鸣的诸子之文中我了解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知道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庄子“鼓盆而歌”的乐观豁达。在整个先秦

37、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理。读魏晋文学我知道了什么是“建安风骨”,了解了一代枭雄曹操“周公吐辅,天下归心” 的雄心壮志。 明白了竹林七贤内心的苦闷和狂放不羁;看到了王谢世家的繁荣与衰败。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文学也是如此。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与历史及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把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实生活中古代文学的渗透也随处可见。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我们所熟悉的歌手周杰伦,他的中国风歌曲无不充满了古代文学的韵味。“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宛然烟雨朦胧,微风中仿佛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

38、蜒回环。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这便是古代文学赋予它的隽永的魅力。还有最近兴起的国学热,说来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热。众所周知的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解红楼这些讲解不仅是讲解单一的某个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讲解我们的古代文学。 学习古代文学不仅仅要掌握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更重要的要了解文学体系,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繁荣的文学史过程、文体演变和文学现象,能够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学会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对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评价。 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

39、民族宝贵的遗产,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也必将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推荐第7篇: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具体说来,就是五四以前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主要是研究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文。从殷周到清末,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涌现了大量的语言文学,从屈原的离骚到明清的四大名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担负了记录、传承、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我们要学习并继承这些遗产,就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学习

40、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学习才不是片面的。 以前学习古文,是有许多迷糊的,许多地方不理解。就算对照翻译读懂了,也是走马观花,模棱两可的感觉。不知道学习古文中的乐趣,读之困难,于是,丢弃一旁。可学习古代汉语之后就不是这样的认为了。上课老师讲的井井有条,生动又有些幽默,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老师讲的孜孜不倦,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与困意。同时,觉得古代汉语是很有生命力的,并为之感兴趣。原因如下: 在文字方面,中国的文字是汉子,是表意文字,根据其字形结构就可以

41、了解一些其字的意义,在老师教的过程中,与我们的理解中,让我们有了一些画面感和联想、想象的空间。例如,“日”字本是,用圆圈中间加一点来表示太阳的,圆圈代表太阳的形状。 汉字最初是象形字,后通过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方式出现的新字,当然,错别字除外。其任是表意字,这种造字的规律,有利于中国的文化传播,同时利于我们的学习记忆。例如,“暮”本意是日暮,虚词“莫”字借而用之。古人是很具有创造力的,骄傲;同时,根据书体得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最后到隶书楷书,我们要根据其笔画形态、风格、组装结构的变化来学习,其中都是有丰富的多彩的。 在字与意义方面,也是在逐渐的变化,同字古今不同意的古今字,同音

42、同意替换字的通假字,同音同意的异体字,听着就有种神秘感,很古老。 在古今词构成方面,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并且,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例如,“谢”字有谢罪、辞别、告诫、凋谢的意思。所以要多记忆。 在词义的变化方面,变得复杂了,古今义里,有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褒贬差异、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多查字典,不然就望文生义闹笑话了。 在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方面,本义是词最早的词义,然后加以时间地域的变化,和人的思维思想变化所形成的文化,我们要去记忆,是很有意思的过程。例如:“间,隙也,从门从月”,指月光透过门缝照进来,指“缝隙”,后引申为距离(隔断就有距离)隔阂(精神距离)离间(制造隔阂)隔间房间(用墙隔断)一会儿(从空间到时间)间断(隔断几次);缝隙参与(插在中间)中间窥伺(从中间偷看)偷偷地(秘密的)。这中间的变化是很有意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