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 康红歌 (南阳市第五中学,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美育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特殊的作用,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实施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必须把美育贯穿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以美育促进教学,以美育促进学生形成真善美的情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课本语言现象及作品内涵的欣赏能力; 二、形成融汇了书法、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和社会道德观念基础上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美育 中图分类号
2、: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23)9-0146-02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韦志成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说:“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上,在展示了断臂维纳斯的
3、雕像后,一位女同学说:“我在想她为什么不穿衣服呢。”一位男同学说:“她可能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我的眼里没看出任何美来。”联想到某次上课,提到拜伦、雪莱时,很多同学不知道是谁。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也流露出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的不欣赏,对川端康成花未眠的不理解。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认真衡量在获取分数这种功利目的之外的非功利的美学任务,以美学促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重要。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美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美与人生之间永远抹不掉某种永久性的精神
4、纽带。美学与人生的关系问题,正是中国文人一直努力固守的发展框架,庄子、陶渊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无不注重在人生与美学艺术之间拓展自己的思想。横观诸多的文艺作品,包括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我们发现,到处都洋溢着对人生的关切,追求完美,几乎成了创作者们精神世界的主旋律。 重视审美教育,在我国有优良的传统。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提出审美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就包含德、智、体、美等多种教育因素。冠于六艺之首的,是礼与乐。古代教育家认为礼与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所以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而提出“不学
5、诗,无以言”。他对韶乐,赞不绝口,感叹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甚至使他“三月不知肉味”。孔子看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联系,自觉地把审美教育列为他所开创的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提倡审美教育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提出了美善相乐的教育观点,指出教育具有“美政”“美人”“美俗”的社会功能。他在乐论中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又说:“夫声乐之入人深也,其化人也速。”他特别重视“乐”对人的心灵感化作用。诗教与乐教,在我国古代一直受到重视。汉代的毛诗序写道:“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
6、风俗。”司马迁说:“故音乐者,所以动盈血脉,通俗精神而和正心也。”我国近代,积极提倡审美教育的是王国维和蔡元培。王国维认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步:智育、德育、美育(即情育)是也。”“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发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蔡元培更是我国近代倡导美育的先驱,他不仅在理论上对美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而且还积极付之于实践。1912年,当他出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就创办了音乐、美术专门学校,开设美育课堂。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鲜明地显示了他的美育思想。 无论是追溯
7、历史还是着眼当下,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它必然与美学及审美教育有着深深的关联,也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活就是艺术。”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这也正反映了美学语文教学以及生活的关系。 教授语文,不是简单的识字扫盲,不是单纯的文字应用,不是片面的追求分数,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更多含量的获取能力的过程。 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具备这种意识,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修养,认识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原则,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育
8、的实施途径,做到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贯穿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两大美育任务,一是培养学生对课本语言现象及作品内涵的欣赏能力;二是形成融会了书法、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和社会道德观念基础上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对课本语言现象及作品内涵的欣赏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挖掘教材蕴含的美感特征,培养学生的
9、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一)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小说人物对话精彩而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体会传神的词语。一般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荷塘月色中作者对月光的描写,“泻”“浮”“洗”“笼”等不同的动词,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了月光之美。引导学生认识琢磨这些词语,就很容易体会出文章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
10、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错落美。如醉翁亭记,全文400多字,作者锤炼字句,创造性的运用21个“也”字,构筑整篇文章,整齐而富有变化的21个“也”字,使文章回环往复,形成一种咏叹情调,并富有节奏感,充分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的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 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对话描写是通过人物对话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语言是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的表现,成功的对话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经历教养、精
11、神状态等,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雷雨在对话的描写上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它善于运用精炼的笔墨、简洁的生活化的语言,刻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揣摩、仔细研究,就一定能发现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意境美是艺术美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美学把“意”看做是艺术美的精髓。意境美教学能引发学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之外,还要教给
12、他们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表达的美的意境,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意境”两个字在许多人心目中似乎只属于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并且,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成、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承认了意境是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独具质感的优美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因
13、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诗歌的意境教学,也要关注散文的意境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形成融会了书法、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和社会道德观念基础上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因而,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
14、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一)美育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只是对美的欣赏,而是交织着生活其他各个方面内容的混合体 这一观点,从我国由来已久的审美教育活动中即可得到验证。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例,在欣赏断臂维纳斯雕像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欣赏雕塑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性的节奏感;让他们知道不论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能获得庄重的妩媚这种感受。她那含蓄的、耐人寻味的美,几乎使一切人体艺术都相形见绌。让学生了解古希腊的许多神像,都是按照人体比例美学来塑造的,古希腊艺术家创造和发现了一种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 此外,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维纳斯的神话传说,让学生欣赏维纳斯国际名画,
15、鼓励学生对“缺陷的美”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然后适时地转入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我们或许有很多缺点,然而,我们总是用深深浅浅的脚步画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二)鼓励学生多方面多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语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往往以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由此导致学生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文本理解存在局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教师逐渐明确拓展语文学习资源的重要性。 学生大部分词汇贫乏,不能出口成章,没有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缺乏深厚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种现状与时代的要求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符的。死记硬背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料的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
16、能力。 学生必须拥有丰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语文课堂需要美育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中学语文教学与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完成美学教学任务。寓美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美的无限生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真正放飞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略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 中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