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课堂存在如下尴尬的境地:其一,学生对语文重视不够;其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其三,学生语文学习品质不佳。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的主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就至关重要了。恰当的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精当的切入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适时的提问与点拨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057-02 一、中职语文课
2、堂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语文课堂存在如下尴尬的境地: 其一,学生对语文重视不够。一些中职学生认为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学好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而语文课只是读书、识字、写作文,对以后从事技能工作没有直接的帮助,学好学坏不要紧。 其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中职学生成绩普遍较低;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差;有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课文和练习题,基本没读过什么课外书,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上课时思想难以集中,自觉收获不大,因此很多学生渐渐滋生出厌学情绪,他们对学习语文是既无基础又无兴趣。 其三,学生语文学习品质不佳。大多数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不够敏
3、捷。因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职教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并不断追求的。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与策略 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就应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下面我就针对中职语文课堂现状从课文导入的方法、教材的切入以及课堂的提问与点拨等方面谈谈自己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与策略。 (一)利用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导若得法,则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的门户,将学生引入知识的
4、殿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在讲课伊始,教师设计精彩的导入,就能一下子牢牢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情趣,使之思维迅速活跃起来。恰当的导入要做到趣味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1.趣味性 从心理学的某种角度来讲,兴趣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情绪会促使学习者积极的探求认识和了解事物。如果课堂导入能够充满趣味性,就会促使学生对整堂课充满期待,他们会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教明湖居听书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很熟悉高山流水的典故,伯牙鼓琴,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可谓知音。明湖居听书中的王小玉也有幸遇上了一位知音,那就是刘鹗老
5、先生,那么他听了王小玉说书,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描摹得生动形象、出神入化的呢?” 由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引出所讲课文明湖居听书,不仅增添了学生的乐趣,还设置了悬念,使学生更有兴趣去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 2.针对性 课堂导入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牵强附会,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曾借用一位老师的导入:“有一件这样的趣事,音乐家想把念奴娇这首词谱上曲子,作为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但他们嫌这词长了,于是有人提议浓缩一半,当他们和几位诗人提出要求后,诗人们哈哈大笑:把东坡的念奴娇改短?这是千古绝唱,别说减一半,谁改得动一个字?
6、最后只好作罢。这一节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一字难易的千古绝唱吧!” 通过这样的一个导入既肯定此诗的成就之高,又点出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在于赏析诗人精妙的炼字和炼词。 (二)利用精心的切入,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 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执教的思路铺设一道桥梁,巧妙而又顺利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作者的思路,这是一项非常精巧的教学艺术。恰当地切入文本,设疑质疑,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1找兴趣点 “兴趣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开始”,这句话说得没错。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也一样,不管我们讲课讲得多么辛苦,如果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设问中要细心捕捉学生的“感点”,
7、巧妙切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孔乙已时,我便这样设问:鲁迅先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已。他为什么喜欢孔乙已呢?孔乙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文章把孔乙已的悲剧置于众多的笑声中来表现,写了哪些人的笑?都是些什么类型的笑?从不同类型的笑声中,你悟出了什么? 这些问题串联了整个课文的内容,同时也是使读者产生好奇心从而继续研读课文的兴趣点。 2.找关键词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深入钻研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弄清文章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找到关键词切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项链一文时,我抓住了文章第一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
8、一个小职员的家里”中的“也”。这是一个副词,表示前后两件事情相同,前边的可以省略不说出来。接着我又问,那省略的一句话应该是哪一句呢?请补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加以订正,这里省略的一句话应为“别人是个美丽的姑娘,生在一个富有的家里。”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玛蒂尔德和其他的美丽的姑娘进行对比分析,其他的美丽的姑娘,由于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都能嫁到门当户对的有钱有势的人家,跻身上流社会,而玛蒂尔德虽然美丽,却由于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因此只能嫁给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过着下层人民的生活。至此,我紧接问学生,“玛蒂尔德是不是甘于自己的平淡生活?”学业回答说“不是”,“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
9、但是她觉得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感到痛苦。”所以常常在无聊的时候,总是梦想能过上流社会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正是她的虚荣心,才使得她在她看来是能够借以爬上上流社会的最佳时机舞会上,丢失了从朋友那儿借来的一串项链,换来自己十年的艰辛。如此,通过一个“也”字的分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以简驭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3.找关键句 这种切入是指不依循逐段、逐层设问的自然顺序,单刀直入,直接抓住能集中反映主旨,突出人物性格的关键句进行设问,这种设问内容涵盖面较宽,学生思维跨度较大,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拿来主义一文时,就抓住
10、文章的第七自然段,从“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切入。先让同学们找到本句的关联词语“所以”,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表示结果的句子。接着提问,“既然这是一个表结果的句子,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此段之前的内容。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我们之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原因之二: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原因之三: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这样,学生就懂得了作者在前半部分采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这时,我又接着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那么,怎样拿来呢?”学生的兴趣
11、一下子又被调动起来了。通过对下文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通过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的。作者首先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然后,用“孱头”、“昏蛋”、和“废物”这三种人对待“大宅子”的不同态度来比喻说明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最后,用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一群姨太太”的不同方法,具体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方法。这样处理教材,眉目清楚,重点突出,既能让学生体会本文论证的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特点,又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重点与难点。 (三)利用适时的提问与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用语言文字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的思考的时间是无限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来弄
12、清文章的内容旨意,欣赏其表达的技巧,最后又要落实到语言文字上来收口的原因所在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重视提问,而忽略点拨。要么让学生答却不给思考时间,不给点拨提示;要么答对答错不预置评,变成了一种形式的做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很难得到真正的训练。为了使课堂的答问互相促动,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们高度重视提问与点拨的指导。 1.提问有讲究 答与问是从问开始,问题能不能答,答成什么样子,提问的方式和语言很有讲究。问得太直白,学生会养成思维的惰性;问得太深奥,会让学生无从回答,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如何处理好上述的矛盾,这就要求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例如:这篇文章是怎样论述
13、中心论点的?祥林嫂为什么会成为悲剧人物?这样的问题就不容易答好,假如调整一下问法,变为:这篇文章分几层论述中心论点的?各层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属于什么论述方法?祥林嫂的死与哪些人有关系?谁的影响大一些?人们对祥林嫂的伤害主要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这样,既体现了思维的渐进,又能顺利把问题最终吃透,学生自然有更高的参与思考回答问题的兴致。 其次,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系统性。所谓系统是指各个问题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应该具有连贯性的。学习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提问也应如此。如学习捕蛇者说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永州的蛇其毒无比,永州人为什么还
14、争相捕蛇呢?二是蒋氏捕蛇,三代遭难,为什么还不愿“更役”、“复赋”?三是从永州捕蛇人民的悲惨生活中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三个问题就是具有一定层次的,能使学生层层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结论。如果打个比方的话,这种提问就像一个链条,而这些问题就是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些问题承前启后、环环相扣、步步深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理解课文。 2.点拨有技巧 不管教师的问题再怎么提得适当,学生在思考分析确立答案的过程中,总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应想办法指点迷津,启发学生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介绍相关背景 主要指知识背景、文化背景、
15、写作背景。例如:要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就得先讲清什么是“细节”;要学生理解象征意义,就得明了什么是“象征”;这是知识背景。再如,理解孔乙已就得了解科举,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就得懂什么是宗法制度礼教制度,这是文化背景,而学习拿来主义就应介绍作者写这篇文章时面对的社会矛盾,要品出荷塘月色那淡淡的哀愁,就得明白作者当时生活的处境,这就是写作背景。通常背景了解超深透,越容易找到正确的角度,解答问题的把握性也越大。 确定解答范围 有时问题提出后,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有必要提示回答问题提炼答案的相关表述材料范围。有时是一个或几个段落,有时是一个或几个句子,有时是一个短语,例如在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涉及到理
16、解忘却与记念的矛盾关系,这时可提示学生认真研习第一段和结尾,这样便会使学生很快领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联系相关知识经验 学习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有些问题的回答可通过联想比较的方式从过去的经验中来获取答题思路,这样适时引导,学生便慢慢学会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相关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了。 总之,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就能把每节课的教学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09. 2柳友荣.新编心理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07. 3郑知怡.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天津教育,1981,10. 4刘飞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吉林教育,2023,08. 5贺军.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 作者简介: 刘志刚(1980-),男,吉林长岭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微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刘素云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