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月天门山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月天门山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七月天门山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案 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1师:这个字你认识吗?(出示甲骨文 ) 生: (异口同声)人。 师:听了我的提示,你们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了。下半部分“ ”是“大”字,是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形状,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后来圆头变成一横。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引申指很高。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什么呢? 生:(恍然大悟)天。(板:天) 2师:认第二个字。(出示甲骨文“ ”) 生:门。 师:这是繁体字的“门”。左边一扇,右边一扇。单扇为“户”,两扇合为“门”。(板:门) 3师:连起来读 生:天门。 师:再加一个字,(板
2、:“山”)读 生:天门山。 师:汉字是表意的,根据这三个字,你们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天门山很高很高。 师:(笑)很高很高的山可以叫“天山”呀!天门山呢?(师强调“门”字) 生: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的山。 4 师:正如你们说的这样,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有两座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江南的叫东梁山。(教师边讲边板画)。两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很有气势。于是人们合称它们为“天门山”。公元725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天门山,提笔写下了望天门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4页。(板:李白唐)(板:望)想一想“望”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怎样的“看”是望呢? 生:向远
3、处看。(教师板书望的意思) 师:“望”字的甲骨文很传神,(出示 )你们看,像一个人站在土坡上睁大眼睛抬头向远处看。(生看后很惊讶)让我们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生:望天门山。 师: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 生:望天门山。(“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1.“诗是歌”,读出节奏 师:李白的望天门山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生自由读诗)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这就是是读诗的状态。谁愿意第一个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呢?咱们注意听他的字音是不是读准了? (一生读全诗),
4、教师即兴评价,强调平翘舌音。 师:声音很好听,字音读得准。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中断”、“至此回”。 生:中断、至此回。 师:“至此回”中的翘舌音“至”、平舌音“此”读得很清楚。谁再读读这首诗?这次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一生读,速度较快。) 师: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 它的停顿是 二、 二、三。不过读得快了点,这是一首写景诗,境界辽远,是“望”出来的,所以要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读出辽远的感觉。你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老师用手势指挥该生读第一句,效果明显) 师:后面三句,大家跟着我的手势轻声读,千万不要跑到我的手势前面去了。 (教师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学生渐渐
5、读出诗的韵味) 师:诗歌、诗歌,真有点歌的味道。唱歌有重唱,诗歌咱们就来个叠读。你们读“天门-中断-楚江开”,老师重复读最后三个字“楚江开”,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合作读) 师:换一下,老师读一句,你们依老师的节奏重复最后三个字 (师生合作,最后一句重复) 2.“诗是画”,赏景品“色” 师:诗中有歌,诗中也有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是连环画。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用横线画出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生: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课件:诗中“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变红) 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 生:就是长江。 (出示注释2:楚江
6、: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山”“水”“帆”“日”组成的图画。这水是什么颜色? 生:碧色。 师:仔细看这个“碧”字(此字放大),这是个会意字,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 生:上面的偏旁是“王”和“白”,下面是“石” 师: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后来,这“碧”,成了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读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这“碧”,成了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这“碧”,成了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读 生: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 师: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是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仅一个“碧”,就让我们感觉到色彩的美丽和生动。再看,这山是什么色彩? 生:青色 师:孤帆是(生:白色) 师:日是(生:红色) 师:碧、青、白、红,这真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 三、举象悟义,以景传情 师:有人说,李白就像是一个天才的摄影师,但是我要说,李白更像是一位天 才的录像师,望天门山整首诗都“录”在一个“望”字中,是流动的连环画。你能从诗中的哪些词感受到画的流动呢?静静地默读,用波浪线画出关键的懂词。 (生静静默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动词? 生:我从“中断
8、”和“开”看出来的。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等字看出来的。 师:你有一双慧眼哪,这些动词,被你一网打尽了。(笑声) (一)人山相望山是山,水是水 *学习第 一、二句。 师:古人作诗,常常“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让我们好好品味这些动词,深入体会天门山的美。 师:我们先来品品“中断”,什么意思? 生:从中间断开。 师:看“断”(斷)字的繁体字。(讲解繁体“斷”)左偏旁是用“刀”割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断。展开你的想象,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生:天门山好像是被斧头砍开的。 生:浩浩荡荡的楚江水把它冲开了。
9、师:对,断开天门山的那把利斧就是 生1:楚江。 师:这就是诗人大胆的想象。再看这个“开”字,(解析繁体“開”的字理)下部的“廾”是两只手。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如果说天门山就是这扇门,谁有这样一双能推开天门山的大手呢? 生2:楚江。 师:还是楚江。 师:把“断”和“开”送进诗句中,再读一读。(学生读)你的眼前显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生:天门山本来是一座山,被楚江冲开,伴随“哗-哗-”的声音,分成了左边一座,右边一座,像两扇门一样。 生:汹涌的江水奋力地冲向天门山,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天门山终于被分成了两半。 师: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浩浩荡荡的楚江水把天门山都撞开
10、了,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读的气势不够) 师:这天门山“断开”了吗?谁再加上动作读一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强调了“断”,“开”字读得短,没有突出) 师:这楚江是利斧啊,“开”的力度还不够。男同学,根据我的提示,读读试试。 男生读。(很有气势) 师:全班,一起来 (全班齐读,读出了气势) 师: 接着我们来品品这个“回”字,是个象形字,(点击“回”字放大)像一个旋转的旋涡,老师选出字典中的三种意思,谁来读一读? 生:1.回旋。2.回转,改变方向。3.返回。 师:你们认为应该选哪种意思?说说理由。 生:选第一种意思,回旋。因为水撞击到山,形成漩涡。 生:我觉得是
11、第三种,返回。 预设:说不出理由,没关系,把“回”送回诗句中再读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碧绿的长江流自西向东流,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回”字就是 生:回旋。 师:夹江对峙的天还有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让江水又不得不折向北流,(师板画)所以“回”还有 生:回转,改变方向的意思。 师:“至”是什么意思,“此”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雄伟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儿,回旋澎湃。) 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你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强调了“回”字) 欣赏
12、视频。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学习 三、四句。 师:刚才我们反复品味了“中断”“开”“回”这几个动词,感受到山水气势的美。再来读读这两个动词,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读 生:相对出、日边来。 【创设情境理解“相对”】 师:什么叫“相对”?这是一条楚江,(指两竖排的学生)如果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青山是哪座? (生指相对坐的学生) 师: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又是哪一座?与这座相对的?与这座相对的? (生一一指出) 师:这两两相对,我们感受到一座座山就像一扇扇(门)。 【揣摩品味理解“出”】 师:孩子们,问题来了
13、,你瞧!(指两竖排的学生)这不明明是相对“立”在这儿吗?李白为什么说相对“出”呢? 师:想一想,你坐在车上,那路旁的树和景会怎么样?(学生交流)车往前行,树往后退,这就叫化静为动。 师:李白坐在船上,船往前行,觉得两旁的景往后退。 师:(指站着的两两相对的学生)看这两两相对的山,把它们想得高些、再高些。船在前进,李白抬起头仰望。船行到这儿,两座山扑入眼帘。 师:(师走进生中)船行到这,眼前一亮,全新的景象又扑入眼帘。船继续前行,两边崭新的景象又 生:扑入眼帘。 师:两边的新景象不断地扑入李白的眼帘,这就是 生:相对出。 师:这哪里是青山“相对出”啊,分明就是李白在在看山的景色,李白在 生:在山
14、水中游览 师:对啊!一个“出”字,展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情境。日边来是从哪来呢? 生:太阳边。 师:让我们抬头向远处望去,一片开阔,映入眼帘的是,读 生: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师:青山出迎,孤帆来就,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我读相对出,你读 生:日边来 师:相对出(渐慢) 生:日边来(随着老师的节奏渐慢) (二)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人山对话理解“情”】 师:我们品着这相对出、日边来,渐渐地,已经与诗人一起陶醉在山水中,这就是人山相融的境界。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胜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 生:很惊喜。 师:带着这份激动、
15、惊喜再次读读古诗。 .师:李白心情愉快,仅仅是因为天门山的美景吗? 机动部分: 预设一:下节课,我们接着来交流李白的资料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你就会对这首古诗有更深的理解。下课。 预设二: 你收集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吗?互相交流一下。(出示资料)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读 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 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
16、表达呢?这时,正好借眼前的山水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板:情)读 生:读古诗。 师: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在皇帝身边工作了近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这时侯的他对朝廷十分不满,你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生:异常苦闷。 生:伤心。 生:难过。 师:于是,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这两组同学读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示两首诗的对比) 师: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这两组同学读
17、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情无比欣喜的李白,眼中的楚江、青山才会如此多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望天门山。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人山相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师:几千年过去了,(课件:、天门山)甲骨文已经演变成了楷书,“天”“门”“山”的古字,也已经嵌入到古诗望天门山的灵魂中,与古诗一起赋予山水更多的灵性。今天的游客来到这,都会想起这首诗,情不自禁地吟诵 (倾听深情地配乐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天门山,还是那样险峻,它不仅仅是
18、名山,它还是文化。文化在传承,附近的孩子郊游来到天门山,都会深情地诵读望天门山 (生配乐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今天也让这些字、这座山、这首诗留在我们的心中。下课 推荐第2篇:望天门山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4个生字:断 楚 孤 帆 2、理解“望”、“中断”、“开”、“至此回“、“出、“孤帆”、“日边”的意思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义句意”,“体
19、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这节课,咱们老朋友又来同我们见面了,还记得这位大诗人吗?(幻灯片出示作者介绍)这节课我们将同李白一起,乘一叶扁舟去游天门山! 二、课文解读 1、读课题“望天门山”,天门山在哪?(读注释)“望”是什么意思? 2、读诗,认4个生字 断 楚 孤 帆,在天门山,你看到了什么? 3、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反复诵读,读出节奏感。 4、读注释、看插图,自己试着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 第一句:读出楚江的雄伟气势 第二句:读出天门山的
20、稳健 “回”字的释义 第三、四句: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为什么?“出”是什么意思?与“立”字比较? 6、通过学习,你看到的天门山是什么样的?把它画在纸上,然后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么画?(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7、指名背诵、齐诵 三、古诗拓展 586班25号简恩娜 第一课时望天门山 1、天门山的青山绿水,让诗人由衷的热爱,他写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同样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出示幻灯片)这首诗大家熟悉吗,谁能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 四、课后作业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把它写在本子上。 2、把这首古诗背给
21、你喜欢的人听。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楚江 气势汹涌 天门山 稳健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
2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 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 2 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
23、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美?(潋滟)潋滟是甚么意思? (2)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
24、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这样的画面很美!我们试着把这种美的感觉读进去看,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4)学生试读。 2、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
25、,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 正直;正当,恰好;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3、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 3
26、 (1)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朦朦胧胧) (2)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3)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可以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 (4)学生练读,互评。 (5)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加娇嫩; (6)师引读: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柔美,
27、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水光潋滟晴方好。 在下雨的日子里,你来到西湖边,不禁会吟诵起:山色空蒙雨亦奇 4、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难怪苏轼会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
28、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5、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她天生的美)诗中那些字最能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总相宜) (4)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
29、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5)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6)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这个比喻得到后世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
30、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欣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去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
31、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3、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好 亦奇 总相宜 浓抹 淡妆 推荐第3篇:望天门山 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
32、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一、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南西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今天起我们将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单元我们将随课文一起去各地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第一站让我们和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去安徽省望天门山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题目中的天门山你知道在哪儿吗?是怎样的一座山? 要了解诗句中不明白的字词,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查看课文注释理解: (出示天门山PPT) 2、什么叫“望”?(看)怎样看才叫“望”?(
33、向远处看) 齐读课题,读出远望时的距离感。 3、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关于李白,我们并不陌生,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李白? 真不简单,同学们竟然对李白了解得这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 (出示PPT) 乘船顺长江往东,在经过安徽省天门山时,欣赏到此处奇险秀丽的景色,大胆想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 三、读通。 1、自读: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这么多内容,你现在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出示阅读要求: (1)把诗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 (2)试着画出诗句的节奏,并读出节奏。 2、检查读 (1)出示(PPT)节奏划分,提示“二二二一”节奏划分,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2)老师也
34、想读了。(师生合作读诗,互换读) 四、品读 感受诗句色彩美 1、过渡:如果说,一首诗是一幅美景,在李白的这首诗中,他望到了哪些景物呢?我们默读一遍,找一找每一句诗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用横线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2、交流所找景物: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1)“天门”指的是天门山。(板:天门山) 还有一个词也是指天门山的青山。“青”是什么颜色?(板:青) (2)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过天门山,那谁知道“楚江”? 指名说,解析“楚”字,师生书写。(板:楚江) 同样这首诗中还有一个词也是指楚江的碧水。“碧”是什么颜色?(板:碧) (3)想象帆和日的颜色(白、红)(板:帆白 日黄/红
35、) 如此多的颜色,这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概括(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结合PPT图小结)由这些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所构成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天门山此景的“色彩美”。(板:色彩美) 感受诗句意境美 1、过渡:如果说,天门山此景只是色彩美的话,还不足以表达这首诗的意境,因为这首诗描绘的还是一幅会动的画。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首诗,找出让你感觉到画面在动的字,用笔圈起来。(巡视检查) 2、交流前两行,(PPT出示诗句前两行),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画面在动?(中断、开、东流、回) “中断”你怎么理解的?(从中间断开)什么从中间断开?(天门山)是什么让天门山断开了?(长江水)
36、 想像:能把80多米高的天门山从中间从中间断开,这应该是怎样的长江水?(浩浩荡荡、波涛汹涌、巨浪涛天)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在第一行诗中,李白大胆想像:天门两山本就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指名读第一行,读出气势。男生读,齐读。 碧绿的长江水本是往东流,流到此处,还继续是往东流吗?(来看第二行)“回”是往哪儿流? (PPT出示长江水的流向讲解)小结:回回转,改变方向。 师领读前两行诗,学生跟读模仿。 小结:如果说,第一行诗是借山写出了水的汹涌(板:汹涌),第二行诗就是借水衬出了山的奇险(板:奇险)。 3
37、、过渡: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哪!接看后两行,哪些字让你感受到画面在动?(PPT出示后两行)(出、来)(PPT) 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扑出来,印入眼帘。师疑问:山是不能动的,怎么能用“出”字呢?改诗句PPT 这样改好不好?指名说“立”“出”的区别。 小结:如果说诗人是站在岸上一个固定的点望天门山,那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而一个“出”字,让我们明白了诗人是站在这只孤帆行驶在江面,船越走越进,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扑入诗人眼帘。一个“出”字用得非常巧妙,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板:动态美) 尽管江面上只有李白所乘坐的这一只帆船,从日边而来,但此时的李白内心并不孤单,面对着这奇险秀丽的天门
38、山,这波涛汹涌的长江水,欣赏着如此壮丽的美景,李白的内心感到十分的喜悦,激动。(PPT) 读后两行。(分组协作读) 五、感悟 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像天门山这样壮丽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以前课文中学习过的黄山的、庐山的,还有后面课文将要学习到的富饶的,美丽的。祖国山河如此美丽,你对她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赞美,再把这首诗朗读一下,读出天门山的奇险壮丽。 (PPT完整全诗)(配乐齐读) 六、拓展 学完了这首诗,老师有个问题,长江水把天门山冲击撞开,形成“天门”,是真的吗?(李白大胆想像) (PPT出示李白其它大胆想像的诗句)配乐诵读。 推荐第4篇:望天门山教案
39、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前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 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
40、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
41、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
42、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