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上5单元复习教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8上5单元复习教学案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8上5单元复习教学案1 (一)21课桃花源记练习题 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 _。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3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 渔人甚异之( ) 具答之( ) 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寻病终( )落英缤纷 ( ) 才通人( ) 屋舍俨然 ( ) 阡陌交通( ) 皆叹惋 ( )便扶向路 ( )寻向所志 ( ) 无论魏晋 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 缘溪行 乃大惊 便要还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1)咸来问讯 (22)余人各(23)复延至其家 【能力提高】
2、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5-13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 1 2 3 4 6第2段,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7前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 8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9第段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 _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4、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停数日,辞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1课桃花源记 1、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感到诧异 详细 走尽 计划 到、谒见 实现繁多的样子 仅 整齐的样子 交错相通 感叹惊讶 沿,顺着从前的,旧的 4、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5、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6、C 7、悉、并、咸、皆 8、活动、穿戴、心情 9、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
5、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10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 22课陋室铭 一、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u) B德馨(xng) C调素琴(tio) ( ) (2)A鸿儒(hng) B案牍(d) C西蜀(sh) ( ) (3)A诸葛亮(g) B嗫嚅(r) C磐石(pn) ( ) 2斜体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
6、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二、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 2斯是陋室,_。 3_,草色入帘青。 4_,西蜀子云亭。 四、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4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课文选自_,作者_。 “陋室”的意思_。“铭”的定义是_ 22课陋室铭参考答案 一、1(1)B (2)C (3)A
7、 2A 四、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3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4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22课爱莲说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濯清涟而不妖 不可亵玩焉 可爱者甚蕃 花之君子者也 花之隐逸者也 陶后鲜有闻 2.翻译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
8、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 5.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6.“予独爱莲”的原因: 7.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 8、课文选自_,作者_,_代著名_家,字_。 22课爱莲说参考答案: 3.A 4.应该鄙弃那
9、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5.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6.“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7.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3 课 核舟记 1拼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 A贻(y 赠送) 有奇(j) 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B启窗(打开窗户)而观 为(wi)宫室 珠可历历(清清楚楚) C髯(rn) 绝类(类别)弥勒 通计(j) D水波不兴(起) 二黍许(x 许多) 佛印居(住在)右 2选
10、出各句的“之”词性相同的一项 2B 能以径寸之木 箬篷覆之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石青糁之 右臂挂念珠倚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3 A珠可历历数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技亦灵怪矣哉 4选出翻译不够恰当的一项 4D A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人和物)各有各的神态。 B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故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那个头戴着高帽,长着很多胡子的是苏东坡。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看得很端正并且很安静
11、,好像在听壶中的水的声音。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5B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6给下列字注音。 罔( wng ) 袒( tn ) 矫( jio) 髻( ) 戌( ) 糁( ) 髯( ) 诎( )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尝贻余核舟一 1赠送 其两膝相比者 2靠近佛印绝类弥勒 3非常像 则题名其上 三、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神情与苏黄不属
12、。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课文选自_,作者是_代_,字_。本文体裁_,结构_.主体顺序是_。 24课大道之行也 1给加粗字注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2解释加粗词。 选贤与能: 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 是谓大同: 3大道之行也选自_这本书,它是_家的经典之一,与_、_、_和_被合称为“五经”。 4、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谈一谈有关他们的故事。 5、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老而无子的人。( ) 老而无夫的人。( ) 老而无妻的人。
13、( ) 幼而无父的人。( ) 6、翻译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4课参考答案 1j m gun fn w 2通“举”,推荐,选用 以为亲 职分,指职业,职守。 这 3礼记 儒 诗经 尚书 易经 春秋 4、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人,故事略。 5、独 寡 矜 孤 6、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7、“大同”社会将是全社会的人都亲如一家,人人都会受到社会的关爱,老人有人赡养,孩子快乐地成长,青年人、中年人为社会尽力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享受应有的保障。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男的有稳定的职业,女的有美满的家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货尽其用;在劳动中人们都会尽全力去工作,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样人们就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8上5单元复习教学案1 七上1单元教学案 五上58单元教案 8上1单元复习练习题 5科上册1单元5到8 第三单元8、9课复习学案 第8单元学案 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 第1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5上教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