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61908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拿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基础知识.ppt(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推拿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推拿的概述推拿的概述 一、推拿的概念一、推拿的概念(一)推拿的定义(一)推拿的定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械,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拿而舒其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其血”等产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全身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的一种方法。(二)推拿的分类(二)推拿的分类1医疗推拿:常见病推拿;急症的推拿。2运动推拿:局部的推拿;全身推拿。3美容推拿:面部美容推拿;全身健美推拿。4保健推拿:局部推拿;全身推拿。5情景推拿:夫妻推

2、拿;美发推拿。(三)推拿的手法要求(十字诀)(三)推拿的手法要求(十字诀)n n1 1有力有力有力有力:推拿须具备一定的力度,但这种力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推:推拿须具备一定的力度,但这种力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推拿手法及客人的体质、部位等不同而变化。拿手法及客人的体质、部位等不同而变化。n n 推拿力度:推拿力度:体重力无限应多用体重力无限应多用 体内力有限应少用体内力有限应少用n n 在推拿力道方面,世界各国着重点不尽相同。日式指压较多应用上半身的在推拿力道方面,世界各国着重点不尽相同。日式指压较多应用上半身的体重;港式除吸收日式指压用力方法外,更着重于用全身的体重来进行压;体重;港式

3、除吸收日式指压用力方法外,更着重于用全身的体重来进行压;泰式推拿则注重调动全身能施术的部位,来节省体力;欧美的推油疗法以油泰式推拿则注重调动全身能施术的部位,来节省体力;欧美的推油疗法以油质减少摩擦力,使推拿力道更容易渗入肌肉之中;中式推拿较多的使用体内质减少摩擦力,使推拿力道更容易渗入肌肉之中;中式推拿较多的使用体内力,手法比较全面。力,手法比较全面。n n2 2持久持久持久持久: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一般推拿手法停留约续。一般推拿手法停留约2-32-3秒左右;日式指压手法停留时间约秒左右;日式指

4、压手法停留时间约3535秒左右;秒左右;截法停留时间最长,约截法停留时间最长,约2020秒以上。秒以上。n n3 3均匀均匀均匀均匀:推拿手法必须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弹性,速度不可时快时慢,:推拿手法必须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弹性,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移动的幅度不能时疏时密。压力不要时轻时重,移动的幅度不能时疏时密。n n4 4柔和柔和柔和柔和:推拿手法须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和缓不急不躁,:推拿手法须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和缓不急不躁,切不可生硬粗暴,更不能损伤肌肤和其它组织。切不可生硬粗暴,更不能损伤肌肤和其它组织。n n5 5渗透渗透渗透渗透:持续有

5、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持续有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散等得气感。推拿治病,手法是关键。古人云:散等得气感。推拿治病,手法是关键。古人云:“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各类各类手法形式与手法技巧,都是功力的体现。手法形式与手法技巧,都是功力的体现。(四)推拿体位(四)推拿体位 1 1仰卧位:面部向上仰卧,可作头面部、胸腹仰卧位:面部向上仰卧,可作头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的推拿。部及四肢的推拿。2 2俯卧位:面

6、部向下俯卧,可作头部、腰背部俯卧位:面部向下俯卧,可作头部、腰背部及下肢的推拿。及下肢的推拿。3 3侧卧位:面部向左或向右,可作身体两侧部侧卧位:面部向左或向右,可作身体两侧部位、背部上侧及筋骨推拿。位、背部上侧及筋骨推拿。4 4坐位:可作头面部、肩背部、颈部及上肢推坐位:可作头面部、肩背部、颈部及上肢推拿。拿。5 5站立位站立位 二、推拿的原理二、推拿的原理(一)推拿的手法原理(一)推拿的手法原理(二)推拿的作用原理(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1 1西医学作用原理西医学作用原理西医学作用原理西医学作用原理 2 2中医学作用原理中医学作用原理中医学作用原理中医学作用原理(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三)

7、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 三、推拿的适应症三、推拿的适应症(一)各种疼痛性疾病(一)各种疼痛性疾病(二)各种炎症性疾病(二)各种炎症性疾病(三)各种慢性疾病(三)各种慢性疾病(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五)妇儿科疾病(五)妇儿科疾病 (六)美容、减肥(六)美容、减肥(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四、推拿的禁忌症四、推拿的禁忌症 n n1 1皮肤破损者,不宜推拿。如湿疹、疮疡、烧烫伤、开放性皮肤破损者,不宜推拿。如湿疹、疮疡、烧烫伤、开放性疮口等。疮口等。n n2 2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不宜推拿。如恶性贫血、紫斑病、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不宜推拿。

8、如恶性贫血、紫斑病、血小板减少等。血小板减少等。n n3 3有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推拿。有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推拿。n n4 4有严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不宜推拿。有严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不宜推拿。n n5 5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n n6 6精神病患者慎用。精神病患者慎用。n n7 7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穴等部位慎用。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穴等部位慎用。n n8 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过度饥饿者或吃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宜

9、推拿。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宜推拿。n n9 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第二节第二节 皮肤的构造皮肤的构造(美容按摩基础)(美容按摩基础)一、一、皮肤皮肤 n n(一)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分类(一)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分类n n 皮肤是人体的面积最大器官,成人皮肤面积为1.5-2.0m2左右,其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厚度为05-4.0mm。n n皮肤: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二)皮肤生理作用(二)皮肤生理作用n n(1)保护作用:n n(2)感觉作用:n n(3)分泌作用:n n(4)排泄作用:n n(5)表现作用:n n(6)体温调节作用:二、面部皮肤性质的测定二、面部皮

10、肤性质的测定 n n(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一)皮肤特征的测定法n n可运用肉眼观察:可运用肉眼观察:n n1 1干性皮肤特征分泌油脂少,干燥、皮薄、红白细嫩,毛孔不明显,特别是眼的四周皮肤常干干性皮肤特征分泌油脂少,干燥、皮薄、红白细嫩,毛孔不明显,特别是眼的四周皮肤常干燥而有小皱纹,往往经不起风吹日晒,易受刺激。燥而有小皱纹,往往经不起风吹日晒,易受刺激。n n2 2油性皮肤特征分泌皮脂旺盛,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但不易起皱,能经受油性皮肤特征分泌皮脂旺盛,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但不易起皱,能经受各种刺激。各种刺激。n

11、 n3 3中性皮肤特征肌质不粗不细,富有弹性,不易起皱纹,冬天感觉干爽,夏天则润滑,对外界中性皮肤特征肌质不粗不细,富有弹性,不易起皱纹,冬天感觉干爽,夏天则润滑,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以发育期少女为多见。刺激不太敏感,以发育期少女为多见。n n4 4混合性皮肤特征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一般前额、鼻翼及下颌三个部位毛孔粗大,混合性皮肤特征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一般前额、鼻翼及下颌三个部位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多,甚至有黑头粉刺、暗疮,其他部位皮肤较干燥。女性中约油脂分泌多,甚至有黑头粉刺、暗疮,其他部位皮肤较干燥。女性中约8080的人属于此类型皮肤。的人属于此类型皮肤。n n5 5敏感性

12、皮肤特征大多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偏多,使用化妆品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敏感性皮肤特征大多毛孔粗大,油脂分泌偏多,使用化妆品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出现丘疹,甚至刺痛。这类皮肤对冷热刺激比较敏感,有的在阳光照射后出现红斑,有的因饮酒出现丘疹,甚至刺痛。这类皮肤对冷热刺激比较敏感,有的在阳光照射后出现红斑,有的因饮酒或食用刺激性的食品而出现皮肤过敏现象。或食用刺激性的食品而出现皮肤过敏现象。n n(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二)皮肤脂度的测定法n n1 1家庭测定法:任何人洗脸均有皮肤绷紧感。在洗脸后不做任何化妆,观察绷紧感消失时间,家庭测定法:

13、任何人洗脸均有皮肤绷紧感。在洗脸后不做任何化妆,观察绷紧感消失时间,如在如在20min20min内消失属油性皮肤;内消失属油性皮肤;30min30min内消失属中性皮肤;内消失属中性皮肤;40min40min内消失属干性皮肤。内消失属干性皮肤。n n2 2纸巾试抹法:取一柔软的干纸巾或吸墨纸,轻压鼻翼两旁、额部、颊部,然后观察纸巾:呈纸巾试抹法:取一柔软的干纸巾或吸墨纸,轻压鼻翼两旁、额部、颊部,然后观察纸巾:呈透明状,满是油光,或者透明点每厘米透明状,满是油光,或者透明点每厘米5 5点以上,可融合,属油性皮肤;无油光,无变化,或透点以上,可融合,属油性皮肤;无油光,无变化,或透明点每厘米在明

14、点每厘米在2 2点以下,不融合,属干性皮肤;微透明,介于二者之间,属中性皮肤。点以下,不融合,属干性皮肤;微透明,介于二者之间,属中性皮肤。n n(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三)皮肤酸碱度的测定法n n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般在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般在pH4pH45 56 65 5之间。男性倾向酸性,之间。男性倾向酸性,pH4pH45 56 60 0;女性倾向碱性,;女性倾向碱性,pH56pH565 5,上述正常范围内均为中性皮肤。个体差异最低可在,上述正常范围内均为中性皮肤。个体差异最低可在pH4pH40 0,最高可达,最高可达pH8pH84 4。如果

15、酸碱度在如果酸碱度在pH4pH40 0或或4 40 0以下者,为油性皮肤;酸碱度在以下者,为油性皮肤;酸碱度在pH7pH70 0或或7 70 0以上者为干性皮肤。以上者为干性皮肤。第三节第三节 经穴的基本知识经穴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一、概述 n n(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n n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总称。n n(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经络系统的组成n n1.1.经脉组成经脉组成n n

16、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n n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道。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n n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奇奇经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

17、作用。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经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下三方面的作用:n n (1 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阳维维于阳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经;,组合所有的阳经;“阴阴维维于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带脉,组合所有的阴经;带脉“约束诸经约束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上,沟通腰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总督诸阳总督诸阳”,任脉为,任脉为“诸阴之海诸阴之海”等。等。n n (2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

18、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溢出”,给予补充。,给予补充。n n (3 3)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n n2.2.络脉的组成络脉的组成n n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二、腧穴的分类、作用及定位法二、腧穴的分类、作用及定位法n n

19、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腧”与与“输输”相通,有相通,有转输的含义,转输的含义,“穴穴”即孔隙的意思。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即孔隙的意思。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节节”“”“会会”“”“骨孔骨孔”“”“气穴气穴”“”“穴位穴位”等不同名称。等不同名称。n n(一)腧穴的分类(一)腧穴的分类(一)腧穴的分类(一)腧穴的分类n n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n n 1.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n n 2.2.奇穴奇穴n n 3.3.阿是穴阿是穴n n(二)腧穴的治疗作用(二)腧穴的治疗作用(二)腧穴的治疗作用(二)腧穴的治疗作用n n 1 1近治作用近治作用 n n 2 2远治作用远治作用 n n 3 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 n n(三)经穴定位法(三)经穴定位法(三)经穴定位法(三)经穴定位法n n 经穴定位的方法分四种,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经穴定位的方法分四种,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四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四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经位置。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经位置。常用骨度折量寸表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