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4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4篇 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拟订的文字材料,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大家确定要强调联系实际。以下是我细心为您举荐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1 教材简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其次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闻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妙。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支配有序,脉络清楚,连接紧密,详略得当,推动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
2、味,字里行间到处透出人们欢高兴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酷爱生活,追求美妙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宠爱。 其次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对于“民风民俗”的学习,学生虽然学习过一些: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等,但并不是主题的深化学习。本文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走进课文、阅读“阅读链接”的资料和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汲取民族文化才智,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精确用词,
3、生动表达。为以后的课文学习作好学习迁移的打算。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肯定的自学感悟实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美丽的语言,关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简单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肯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迥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
4、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肯定的依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实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实力。 (三)情感看法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肯定的依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5、教学打算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打算: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依次。 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爱好 (一)学生汇报搜集春节的资料。 师:(播放贺年曲)春节,一个万象复苏、草木更新的节日,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一个隆重而传统的节日,关于春节同学搜集了哪些资料,跟同学共享。关于春节的来历。 1. 学生
6、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 2. 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 1. 齐读童谣。 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 导入课文。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日,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过程,了解写作依次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7、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解决疑难。 3. 沟通对北京春节的感受。 (三)阅读课文,理清依次。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起先,到哪一天结束? 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依次。 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晰的? (按依次填写在下表的时间栏内) 3.学生汇报。 4.了解课文的写作依次。 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会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 (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这不
8、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实与幽默。 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2.品读“二十三” (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习惯,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老师总结延长。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
9、俗”的活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2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喧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闻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妙,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宠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起先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打算。紧接着,具体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聚饭、守岁;
10、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终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支配有序,脉络清楚,连接紧密,详略得当,推动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到处透出人们欢高兴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酷爱生活,追求美妙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爱好;二是学习按肯定依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喧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11、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纳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许多,多得似乎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喧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聚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根据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
12、能睡觉,要大快朵颐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化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犹如南方的汤圆。除夕真喧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迥然不同,但同样喧闹,这是春节的其次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一挤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渐渐少了、熄灭了;
13、末庙:庙会的最终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起先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终一天,隆重、喧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妙欢乐的日子竟然一挤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则,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起先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
14、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终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终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旁边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实行。 娴熟:娴熟。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迥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显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迥然不同、万
15、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依次支配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1-6自然段(春节
16、差不多在腊月初旬起先);7自然段(除夕);8-10自然段(正月初一);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支配自然流畅、脉络清楚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起先,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打算。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需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具体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
17、最终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任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到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四平八稳,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育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
18、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实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福、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竞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其次,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妙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和善、崇尚劳动、酷爱生活、追求美妙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肯定依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起先;再如
19、,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特别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方,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骄傲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微环节谈感受。在沟通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
20、其次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依次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具体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阅历,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爱好。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培育捕获有用信息的实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殊喜爱过年,每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
21、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喧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纳的表达方法。 教学打算: 1、师打算老北京过春节的有关图片,资料等 2、学生搜集、整理并熟识春节的来
22、历、传闻、习俗等图片,资料 3、生仔细预习并完成好本课的导学稿 4、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难忘的寒假生活 二、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信任大家对它再熟识不过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闻、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沟通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4、师小结学生发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文中重难点词语(含生字表中要驾驭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重点引导学生沟通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
23、方法。)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并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的“喧闹、劳碌、喜庆、团聚”)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默读课文,完善导学稿,做好小组内沟通的打算。 (自学内容以导学稿为蓝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自学完成) 2、小组内探讨、沟通,确定中心发言人和汇报形式。 3、小组代表全班展示沟通: (1)、课文按怎样的依次写老北京过春节的?重点写了哪些日子人们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归纳:点面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沟通自己最感爱好的段落描写,展示朗读。 (重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4、 五、拓展对比,感受写作特点 1、仔细阅读文后“阅读链接”,思索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与何不同。 2、小组内沟通后全班汇报,相机点拨学生从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语言的特色等方面来体会。 3、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课堂小练笔:运用自己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若时间足够可展示部分学生已完成的练笔作业) 布置作业: 1、接着完成小练笔的作业 2、读志向的风筝中第51到65页文章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喧闹、劳碌、喜庆、团聚 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
25、绝、迥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喧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尝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依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具打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
26、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动漫童谣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沟通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起先,到正月十九结束) 三、细读鉴
27、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索课文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喧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爱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沟通自己的感受。 依据小组沟通的状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喧闹。 、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