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规律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规律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规律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规律血细胞形态特征血细胞形态特征血细胞形态特征血细胞形态特征骨髓形态学检查内容方法及意义骨髓形态学检查内容方法及意义骨髓形态学检查内容方法及意义骨髓形态学检查内容方法及意义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细胞遗传学分析细胞遗传学分析细胞遗传学分析细胞遗传学分析概述概述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等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构成的造血微环境
2、,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的血细胞所组成。通过骨髓中各系列血细胞数量的增减及其比例的通过骨髓中各系列血细胞数量的增减及其比例的改变,以及形态的异常,可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改变,以及形态的异常,可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多数血液病及其某些其他能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多数血液病及其某些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象的变化,也有临床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象的变化,也有助于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助于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血细胞的生成、
3、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血细胞的生成所有的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以保持干细胞池数量的恒定,维持机体终身的稳定造血;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即可向各系列祖细胞分化,然后经过增殖、发育和成熟,成为各系细胞。造血干细胞:包括全能干细胞(TSC)及由其分化的骨髓系干细胞和淋巴系干细胞。受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以及神经和体液因子的调控,其中造血微环境最重要。多能干细胞多向分化图多能干细胞多向分化图 淋巴系髓系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多多多多能能能能(全全全全能能能能)干干干干细细细细胞胞胞胞 髓髓髓髓系系系系干干干干
4、细细细细胞胞胞胞 淋淋淋淋巴巴巴巴系系系系干干干干细细细细胞胞胞胞 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 粒粒粒粒、单单单单核核核核系祖细胞系祖细胞系祖细胞系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嗜酸粒祖细胞 嗜碱粒祖细胞嗜碱粒祖细胞嗜碱粒祖细胞嗜碱粒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T T T T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 B B B B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 原红原红原红原红早幼红早幼红早幼红早幼红 中幼红中幼红中幼红中幼红晚幼红晚幼红晚幼红晚幼红 网织红网织红网织红网织红 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 原粒原粒原粒
5、原粒 早幼粒早幼粒早幼粒早幼粒 中幼粒中幼粒中幼粒中幼粒 晚幼粒晚幼粒晚幼粒晚幼粒 杆状核杆状核杆状核杆状核原单原单原单原单幼单幼单幼单幼单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原巨原巨原巨原巨幼巨幼巨幼巨幼巨颗粒巨颗粒巨颗粒巨颗粒巨 产板巨产板巨产板巨产板巨血小板血小板血小板血小板T T T T原淋原淋原淋原淋T T T T幼淋幼淋幼淋幼淋T T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B B B B原淋原淋原淋原淋B B B B幼淋幼淋幼淋幼淋B B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浆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分叶核分
6、叶核分叶核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原免疫原免疫原免疫原免疫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原浆细胞原浆细胞原浆细胞原浆细胞幼浆细胞幼浆细胞幼浆细胞幼浆细胞红细胞生成素(EPO)(同上中性粒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同上中性粒细胞)粒单核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血小板生成素(TPO)丝裂原抗原、血细胞发育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原始幼稚成熟体积大小外形圆(椭圆)大多圆、椭圆、卵圆形,巨核不规则核浆比核大质少核小质多胞浆深蓝、少灰蓝粉色、多核形圆(椭圆)凹陷分叶核仁多、清晰少(不清)消失核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块状)1、细胞体积及外形、细胞体积及外形
7、l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l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不变;浆细胞由圆形变为卵圆形;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则均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2、核质比例(、核质比例(N/C)l细胞成熟过程中,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3、细胞核、细胞核l大小:由大变小l核形:幼红细胞核始终呈圆形,核渐缩小,核染质固缩粒细胞系:原+早幼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侧逐渐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淋巴细胞的核始终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一侧稍
8、凹陷,形成肾形、不规则形,并有扭曲成折叠巨核细胞系的核由圆形或椭圆形,逐渐增大并分叶,分叶不规则堆叠形成为巨大的核核位置:红系居中;粒、单、解剖学及巨常偏位;淋巴核一侧着边,仅一侧有胞质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着色由浅变深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4、细胞质uu量:量:由少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由少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uu染色:染色:红、粒、巨核系列,均由嗜碱性变为嗜酸红、粒、巨核系列,均由嗜碱性变为嗜酸性(由深蓝或浅蓝变为浅红;淋巴系呈透明天蓝性(由深蓝或浅蓝变为浅红;淋巴系呈透明天蓝色;单核系呈浅灰蓝色保持不变;浆细胞由浅灰色;单核系呈浅灰蓝色保持不变;
9、浆细胞由浅灰蓝色变为深蓝色)蓝色变为深蓝色)uu颗粒: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嗜天青颗粒(早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和嗜碱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性颗粒);红细胞胞质中一般无颗粒;红细胞胞质中一般无颗粒uu空泡:空泡:正常情况下,解剖学细胞中可见小空泡,正常情况下,解剖学细胞中可见小空泡,其他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其他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退行性变胞退行性变、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n n1 1、红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qq原红(原红(原红(原红(normoblastno
10、rmoblastnormoblastnormoblast)qq早幼红(早幼红(早幼红(早幼红(basophilic normoblastbasophilic normoblastbasophilic normoblastbasophilic normoblast)qq中幼红(中幼红(中幼红(中幼红(polychromatic normoblastpolychromatic normoblastpolychromatic normoblastpolychromatic normoblast)qq晚幼红(晚幼红(晚幼红(晚幼红(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orthochrom
11、atic normoblast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2um1522um,细,细,细,细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
12、占细胞直径的4/54/5。核染色。核染色。核染色。核染色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核仁核仁核仁核仁1515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
13、胞质内不含颗粒。胞质内不含颗粒。胞质内不含颗粒。胞质内不含颗粒。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1120um。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2/32/3。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
14、时胞质着色较原红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粒。粒。粒。粒。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直径直径直径818um818um。胞核圆形,。胞核圆形,。胞核圆形,。胞核圆形,约占细胞的约占细胞的约占细胞的约占细胞的1/21/2。染色质凝。染色质凝。染色质凝。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集成团块状或
15、粗索状,似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度的嗜多色性。度的嗜多色性。度的嗜多色性。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712um712um。胞核圆形,居。胞核圆形,居。胞核圆
16、形,居。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中,占细胞的中,占细胞的中,占细胞的1/21/2以下。以下。以下。以下。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n n2 2、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原粒(原粒(原粒(原粒(myeloblastmyeloblastmyeloblastmyelobla
17、st)早幼粒(早幼粒(早幼粒(早幼粒(pro myelocyte pro myelocyte pro myelocyte pro myelocyte)中幼粒(中幼粒(中幼粒(中幼粒(myelocytemyelocytemyelocytemyelocyte):中性、嗜酸、嗜碱):中性、嗜酸、嗜碱):中性、嗜酸、嗜碱):中性、嗜酸、嗜碱晚幼粒(晚幼粒(晚幼粒(晚幼粒(metamyelocytemetamyelocytemetamyelocytemetamyelocyte)杆状核粒(杆状核粒(杆状核粒(杆状核粒(stab granulocyte,band stab granulocyte,band
18、stab granulocyte,band stab granulocyte,band granulocytegranulocytegranulocytegranulocyte)分叶核(分叶核(分叶核(分叶核(Segmenteel granulocyteSegmenteel granulocyteSegmenteel granulocyteSegmenteel granulocyte)原原粒粒细细胞胞:细细胞胞呈呈圆圆形形或或椭椭圆圆形形,直直径径1118um。胞胞核核较较大大,占占细细胞胞的的2/3以以上上,圆圆形形或或椭椭圆圆形形,居居中中或或略略偏偏位位。核核染染色色质质呈呈淡淡紫紫红红
19、色色细细粒粒状状,排排列列均均匀匀平平坦坦如如薄薄纱纱。核核仁仁25个个,清清楚楚易易见见,呈呈淡淡蓝蓝色色或或无无色色。胞胞质质量量少少,呈呈透透明明天天蓝蓝色色,绕绕于于核核周周,不不含含颗颗粒粒或有少量颗粒。或有少量颗粒。早幼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早幼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早幼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早幼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胞大,直径胞大,直径胞大,直径胞大,直径1222um1222um。胞核大,圆形或椭圆。胞核大,圆形或椭圆。胞核大,圆形或椭圆。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开始聚集呈粗网粒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开始聚集呈粗网粒
20、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开始聚集呈粗网粒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开始聚集呈粗网粒状分布不均。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状分布不均。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状分布不均。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状分布不均。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呈淡蓝色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呈淡蓝色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呈淡蓝色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胞质内含有大小、形态和数目不一、分布不胞质内含有大小、形态和数目不一、分布不胞质内含有大小、形态和数目不一、分布不胞质内含有大小、形态和数目不一、分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
21、青颗粒。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圆形,直径中性中幼粒细胞:圆形,直径中性中幼粒细胞:圆形,直径中性中幼粒细胞:圆形,直径1018um1018um。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平,。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平,。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平,。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平,或稍呈凹陷,占细胞的或稍呈凹陷,占细胞的或稍呈凹陷,占细胞的或稍呈凹陷,占细胞的2/31/22/31/2。染。染。染。染色质凝聚成粗索状或小块状,核仁色质凝聚成粗索状或小块状,核仁色质凝聚成粗索状或小块状,核仁色质凝聚成粗索状或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多,淡红色,内含细消失。胞质量多,淡红色,内含细消失。胞
22、质量多,淡红色,内含细消失。胞质量多,淡红色,内含细小、分布均匀、淡紫红色的特异性小、分布均匀、淡紫红色的特异性小、分布均匀、淡紫红色的特异性小、分布均匀、淡紫红色的特异性中性颗粒。中性颗粒。中性颗粒。中性颗粒。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1016um。(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稍小)。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稍小)。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稍小)。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稍小)。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
23、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的
24、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直径直径直径1015um1015um。胞核狭长,弯曲。胞核狭长,弯曲。胞核狭长,弯曲。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
25、含特异性颗粒,也可分为质中含特异性颗粒,也可分为质中含特异性颗粒,也可分为质中含特异性颗粒,也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杆状核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杆状核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杆状核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三种,颗粒特点同中幼粒细胞三种,颗粒特点同中幼粒细胞三种,颗粒特点同中幼粒细胞三种,颗粒特点同中幼粒细胞。粒细胞。粒细胞。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直径直径直径1015um1015um。胞核分叶状,常。胞核分叶状,常。胞核分叶状,常。胞核分叶状,常分为分为分为分为2525叶,以分叶,
26、以分叶,以分叶,以分3 3叶者多见,叶叶者多见,叶叶者多见,叶叶者多见,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l l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l
27、嗜碱粒细胞(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um。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有折光感的桔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um。胞核多分为近似对称的两叶。胞质中充满密集粗大、大小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嗜
28、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um。胞核与上述细胞相似,但轮廓不清,染色质结构模糊。胞质内含数量不多、大小不一但较粗大、分布散乱的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颗粒也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稍小。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碱性颗粒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um。胞核分叶不明显,或呈堆积状。胞质中有稀疏的大小
29、不一、分布不均、呈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常覆盖在核上,致使核的轮廓和结构模糊不清。l l3 3、淋巴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原淋(Lymphoblast)幼淋(prolymphocyte)淋巴(lymphocyte)l大淋巴细胞l小淋巴细胞原淋巴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8um。胞核大,圆或椭圆形,稍偏位。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但较原粒细胞稍粗,着色较深,染色质在核膜内层及核仁周围有浓集现象,使核膜浓厚而清晰。核仁多为12个,小而清楚,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不含颗粒。幼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有浅的切迹。核染色质较致密粗糙
30、,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较少,淡蓝色,一般无颗粒,或可有数颗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大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1318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于一侧或着边。染色质常致密呈块状,排列均匀,深染呈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透明天蓝色,可有少量大而稀疏的嗜天青颗粒。小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10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或有切迹,核着边,染色质粗糙致密呈大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量极少,仅在核的一侧见到少量淡蓝色胞质,有时几乎不见而似裸核,一般无颗粒。l l4 4、浆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原浆(plasmablast)幼浆(proplasmacyte)浆细胞(plasmacyte)原浆细胞:圆形或椭圆形,
31、直径1520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常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灰蓝色,不透明,核的一侧可有半圆形淡染区,不含颗粒。幼浆细胞:细胞多呈椭圆形,直径1216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1/2,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可呈车轮状排列,核仁基本消失。胞质量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近核处有淡染区,有时可见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820um。胞核圆形,偏位。核染色质凝聚块,深染,排列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不透明深蓝色或蓝紫色,核的一侧常有明显的淡染区。常可见小空泡,偶见少数嗜天青颗粒。5 5、单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A.原
32、单(monoblast)B.幼单(promonocyte)C.单核(monocyte)D.吞噬(maerophage)ABC原单核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um。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网状,染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丰富,呈浅灰蓝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边缘常不整齐,有时可有伪足突出,不含颗粒。幼单核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25um。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可有凹陷、切迹、扭曲或折叠。染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稍粗,但仍呈疏松丝网状,染淡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呈灰蓝色,边缘可有伪足突出,浆内可见许多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圆形或不
33、规则形,直径1220um,边缘常见伪足突出。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笔架形、“S”形等,并有明显扭曲折叠。染色质疏松细致,呈淡紫红色丝网状。胞质丰富,呈淡灰蓝色或淡粉红色,可见多数细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紫红色颗粒。oo6 6、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n原巨(megakaryoblast)n幼巨(promegakaryocyte)n颗粒巨(granular megakaryocyte)n产板巨(thrombacytogenous megakaryocyte)n裸核(naked nucleous)原巨核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直径1530um。胞核大,占细胞的极大部分,呈
34、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深紫红色,粗粒状,排列紧密。可见淡蓝色核仁23个,核仁大小不一,不清晰。胞质量较少,呈不透明深蓝色,边缘常有不规则突起。幼巨核细胞: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um。胞核开始有分叶,核形不规则并有重叠。染色质凝聚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增多,呈蓝色或灰蓝色,近核处可出现淡蓝色或淡红色淡染区,可有少量嗜天青颗粒。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5070um,甚至达100um,外形不规则。胞核明显增大,高度分叶,形态不规则,分叶常层叠呈堆集状。染色质粗糙,排列致密呈团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极丰富,呈淡紫红色,其内充满大量细小紫
35、红色颗粒,有时可见边缘处颗粒聚集成簇,但周围无血小板形成。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成熟型巨核细胞):胞质内颗粒明显聚集成簇,有血小板形成,胞质周缘部分已裂解为血小板,使细胞边缘不完整,其内侧和外侧常有成簇的血小板出现。其余的特征均与颗粒型巨核细胞相同。巨核细胞裸核: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成血小板完全脱落后,仅剩细胞核时,称为裸核。oo其他细胞其他细胞nA.网状细胞(reticulum cell)nB.内皮细胞(endothelied cell)nC.纤维细胞(fibrocyte)nD.组织嗜碱细胞(tissul basophilic cell)nE.成骨细胞(osteoblast)nF.破骨
36、细胞(osteoclast)nG.退化细胞EDA吞噬细胞:单核细胞逸出血管进入组织后转变成吞噬细胞(原称组织细胞、巨噬细胞)。胞体大小变异甚大,直径1550um,有时可至80um。细胞外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偏位。核染色质较粗、深染,或疏松、淡染,呈网状结构。可见核仁或无核仁。胞质丰富,呈不透明灰蓝色或蓝色,不含颗粒或有少量嗜天青嗜天青颗粒,常见有小空泡。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o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o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o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注意事项o一次骨髓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
37、髓功能或病理状况。o结合骨髓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o有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骨髓穿刺应列为禁忌。、低倍镜检查n n1 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n n骨髓穿刺液制成涂片后,肉眼观察,在涂尾部见到散骨髓穿刺液制成涂片后,肉眼观察,在涂尾部见到散在的约粟粒大小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在的约粟粒大小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小滴,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细胞及巨核细胞等,是穿刺成功的标志。细胞及巨核细胞等,是穿刺成功的标志。n n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
38、份减少,提示骨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减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n n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髓成份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髓成份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减低n n2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表、判断骨髓增生程度(表4-2-74-2-7)n n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n n采用五级法采用五级法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涂片标本的分类部位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百分率有核细胞/1000个成熟红细胞常见原因范围平均范围平均极度活
39、跃1:0.52.01:150238.96521.07351.96白血病明显活跃1:5121:101043.78230.77114.51增生贫血增生活跃1.16321:20111021.5363.6735.34正常骨髓增生减低1:35701:500.517.4119.6110.53慢性再障极度减低1:3001:200100/HP极度活跃(Extreme hyperplasia)n100nN:E 1:1 明显活跃(Marked hyperplasia)n50100nN:E 1:10 增生活跃(Active proliferation)n2050nN:E 1:20 增生减低(Hypoplasia)n
40、520/HPnN:E 1:50 极度减低(Marked hypoplasia)n15/HPnN:E 1:200 3 3、观察巨核细胞、观察巨核细胞、观察巨核细胞、观察巨核细胞 需要注意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需要注意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需要注意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需要注意数量、成熟程度、产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包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括血小板的形态)等四个方面。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
41、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进行分类计数,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进行分类计数,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进行分类计数,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进行分类计数,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4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注意有无异常细胞、注意有无异常细胞、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GaucherGaucher细胞、细胞、细胞、细胞、Nieman
42、n-PickNiemann-Pick细胞等。注意观察有无细胞等。注意观察有无细胞等。注意观察有无细胞等。注意观察有无散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散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散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散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浸镜下观察加
43、以确认。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油浸镜检查、油浸镜检查、油浸镜检查、油浸镜检查 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作油浸镜检查。作油浸镜检查。作油浸镜检查。作油浸镜检查。1 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在油浸镜下连续分数在油浸镜下连续分数在油浸镜下连续分数在油浸镜下连续分数200200个或个或个或个或500500个有核细胞
44、,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EG:E)。)。)。)。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
45、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2 2、观察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形态 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有无异常,有无特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有无异常,有无特
46、殊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正常骨髓象(低倍镜)正常骨髓象(高倍镜)正常骨髓象(油镜)、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1 1、骨髓增生程度,其临床意义如表所述。、骨髓增生程度,其临床意义如表所述。2 2、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的比例、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的比例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5060%60%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20%粒红比例(粒红比例(G/EG/E)2.760.83:1(2-4:1)2.760.83:1(2-4:1)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
47、20%单核细胞系统:一般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4%浆细胞系统:一般浆细胞系统:一般2%2%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1 1133/133/片,平均片,平均36/36/片片其他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成分其他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成分3 3、各系列细胞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各系列细胞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红比例)红比例)1)1)、粒红比例正常:见于:、粒红比例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正常骨髓象;粒、红粒、红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AAAA;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
48、系统疾病,如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MMMM、骨、骨髓转移癌、髓转移癌、ITPITP等。等。2)2)、粒红比例增高:指粒、粒红比例增高:指粒/红比例大于红比例大于5:15:1。可由粒细。可由粒细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致。常见于: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致。常见于:急性或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慢性粒白血病;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白血病反应;纯红再障。纯红再障。3)3)、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红比例小于红比例小于2:12:1。可由粒细。可由粒细胞系减少,或由红细胞系增多所致。常见于:胞系减少,或由红细胞系
49、增多所致。常见于:粒细粒细胞减少,如粒缺;胞减少,如粒缺;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真红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真红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1)1)1)1)、粒系细胞增多:见于:、粒系细胞增多:见于:、粒系细胞增多:见于:、粒系细胞增多:见于:各型粒细胞白血病,各型粒细胞白血病,各型粒细胞白血病,各型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为主,为主,为主
50、,CMLCMLCMLCML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主;主;主;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增多为主。增多为主。增多为主。2)2)2)2)、粒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