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羁旅思乡题材专题训练 .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578688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羁旅思乡题材专题训练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羁旅思乡题材专题训练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羁旅思乡题材专题训练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羁旅思乡题材专题训练 .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羁旅思乡题材专题训练(答案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南柯子十里青山远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 “那人家”的“家” 此处用作与尾词,无实意。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先写”十里青山”的远景,在写“潮平路带沙“的近景,远近结合,呈现出空间辽远的画境。 B既写眼前所见“青山朝平,残月、晓霞“,又写耳中所闻”数声啼鸟“,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生动感。 C“白露“既指露水的清凉特点,又表明了节气物候的特征。 “白露” “清风”两句都强调白昼的结束。 D“数声

2、啼鸟怨年华”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E全词中横交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上阕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下阕,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写景抒情,情寓于景。15结合全词,赏析最后三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6分)【答案】14、CD(C从“收残月”可直“白露”取表明的是夜晚的结束,白昼的开始;从“散晓霞”可知“清风”句紧承前句说已是白昼了,所以“白昼结束”一说是错误的。D运用的手法应该是拟人。)(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15【答案】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芥子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

3、2分)自然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人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1分)通过设问引出今昔对比,引发对当年乘醉赏荷花的美好生活的回味,同时也寄寓着对如今远在天涯寂寥漂泊的生活的厌倦。(3分)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从“收残月”可直“白露”取表明的是夜晚的结束,白昼的开始;从“散晓霞”可知“清风”句紧承前句说已是白昼了,所以“白昼结束”一说是错误的。D运用的手法应该是拟人。【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词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

4、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

5、。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

6、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小题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词,赏析词的最后三句。”,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及表达效果。“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

7、了词人风趣的性格。自然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人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通过设问引出今昔对比,引发对当年乘醉赏荷花的美好生活的回味,同时也寄寓着对如今远在天涯寂寥漂泊的生活。的厌倦。【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比如题中“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手法,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题中“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

8、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作用要具体。二、2017-2018学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下学期期中

9、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1.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

10、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6分)答案:1. BE,易错项:D2.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

11、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行舟忆永和兄弟是北宋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首联记事,写诗人在征途上不知道走了多久、多远;领联写景,天寒风浪,突出了旅途上的艰辛;颈联开始抒发无时不在的思乡之情;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B项,“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句意为: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也仿佛冻结,挂在天边;空阔的江面上,无风,浪也翻卷。“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错误。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

12、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选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E项,“至吴地烹鱼结”错误,作者还没有到吴地,还在途中船上。选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A、C、D项分析和概括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综上,本题答案为B、E项。2. 本题考查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首先指出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

13、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句意为:船工捉得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的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眷念。尾联转入叙事,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常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

14、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州 桥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 桥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14.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

15、,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B. 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C. 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D. 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15. 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答案:14.A 15. 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

16、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A选项“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误,由上一句诗中的“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可知,此处的“旧鸣咽”是指想象中家乡的溪水的声音。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比较诗歌的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再

17、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州桥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范成大的州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点睛】不同的诗人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在诗歌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个人所处时代及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

18、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2、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1、草木摇落,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作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图。(3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3分)2、诗人凭眺已久,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少妇正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2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

19、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类题情景关系题,首先对首联描写的景物简单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注意意境的特征和情感,意境要抓住“摇落”“霜叶” 应是“萧瑟秋景图”,情感要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孤”“独”“乡心”来回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鉴赏表达技巧的题,要理解手法是以景结情,可先对尾联的内容进行描述,然后点明此景含有的情感,此题和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结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

20、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拟人手法。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展现了初秋晚景。比喻手法。颈联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

21、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2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就在此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因而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的愁绪。解析:1. 本题的修辞手法从诗中较易找到,只应注意各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一般使得所要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对比手法的运用则是为了突出所要描绘的景物或所要抒发的情感;动静结合使得景物更加多面化、层次化。2.从尾联“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我们就很清楚地可以看出,作者是起了乡情之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