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577521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还在边疆地区设立都督府、羁縻州等,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上统于中央政府。唐代的羁縻政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C.冲击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2.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3.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丝织品中,出

2、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C.反映了隋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负责管理少数民族的是()A.明朝的内阁B.宋朝的枢密院C.元朝的宣政院D.清朝的军机处5.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A.打败匈奴B.联合突厥C.对抗契丹族D.击退女真族6.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该

3、时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A.完全中断 B.继续进行C.达到顶峰 D.持续衰退7.明朝前期,在北方设“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A.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B.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亟须增强C.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D.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摇摆不定8.景泰四年(1453年)礼部一份报告中说,日本贡船搭载的货物“比旧俱增数十倍,盖缘旧日获利而去,故今倍数而来计其贡物,时价甚廉,给之太厚”。这反映出明代的朝贡贸易()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4、展 B.导致对外贸易监管放松C.政治动机高于经济目的 D.减轻了双方的财政负担9.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商人的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促进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10.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唐朝后期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清朝时,设驻藏办事大臣和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 B.唐朝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历代中央政府设置机构管辖西藏地区 D.清朝初期

5、在西藏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11.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阂的消除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交融的加强12.昭君出塞的主要意义是()A.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C.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的交流 D.瓦解了北匈奴1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突出体现这一民族观的事例是()A.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 B.发动“玄武门之变”C.在洛阳亲自召见玄奘 D.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14.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

6、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据主导地位 B.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很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朕独爱之如一”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

7、区,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等,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材料二: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朝统治者还与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摘编自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根据材料二

8、,概括清朝立国后为巩固边疆统治采取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政策的历史意义。(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早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增补修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西藏,乾隆先后颁行

9、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A解析:羁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给予少数民族地区高度的自治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故A项正确。2.B解析:材料“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说明唐朝管理对外政治交往和贸易的机构增多,体现出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3.A解析: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上出现体

10、现外国文化的图案,这是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故A项正确。4.C解析:元朝的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故C项正确。5.A解析: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之后西汉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故A项正确。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故B项正确。7.A解析:材料“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体现出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A项正确。8.C解析:根据材料“计其贡物,时价甚廉,给之太厚”并结合所学

11、知识可知,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故C项正确。9.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序,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没有体现攫取商人的经济利益和抑商政策,A、B两项错误;汉朝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D项错误。10.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有所往来,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故选A项;元朝时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清朝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D

12、项错误。11.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域人士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往、交流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元朝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故B、C两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原和边疆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12.C13.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的具体表现,故选D项;A项没有涉及民族政策,故排除;B项是政治事件,没有涉及民族政策,故排除;C项涉及中外交流,故排除。14.B二、非选择题15.答案:(1)特点:以德治为主,采取安抚、和亲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重视民族风俗;设置羁縻州,

13、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重视民族平等与融合。(2)民族政策: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历史意义: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版图。16.答案:(1)措施: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直接归皇帝领导;强调民族立法,利用法律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事务;民族立法兼顾普遍性和区域性。(2)积极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