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社会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与社会心理学.ppt(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1111讲讲 健康与社会心理学健康与社会心理学1如果人类的心灵一直忙于把每件不如意的事情往悲观的方向想,则不需要敌人的出现,自己就先溃败了。Samuel Richardson,174721 压力与健康2 对压力的应对3 健康预防31 1、压力与健康、压力与健康(1 1)生活事件()生活事件(Life-eventsLife-events)丧偶、生病、背井离乡等,这些对我们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被称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通常以应激的模式加以分类,根据个体对紧张和挑战产生的反应(包括社会、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评价生活事件的影响大小。生活事件反映了世界变化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而生活事件之所以影响
2、健康,是因为它给个体带来了压力或者应激。4(2 2)应激)应激Hans Selye把应激定义为:身体对威胁性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的反应。这里所谓的威胁性事件是指负性的生活事件,这些负性的事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Homes 和Rahe是最早研究生活事件如何产生压力的人,在他们看来,精神紧张的产生与人们应对外在事件所作出的转变与适应有关,转变越大,压力就越大。为了评估这些变化,他们发展出了“社会再适应评估表”用来测量日常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转变压力。5生活事件生活改变值配偶去世100离婚73分居65入狱63亲密的家人去世63自己受伤或生病53结婚50被老板解雇47婚姻的调和45退休45家人健康的转变4
3、4怀孕40性功能障碍396新生儿诞生39工作变动39经济状况的改变38好友去世37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36与配偶吵架次数的改变35贷款超过一万美元31丧失贷款的抵押品的赎取权30工作职责的改变29子女离家29个人杰出的成就28配偶开始工作或者停止工作267学业的开始或结束26生活水平的改变25个人习惯上的修正24和上司相处不好23工作时数或者工作条件的改变20搬家20转校20娱乐的改变19教堂活动的改变19社交活动的改变18贷款(少于一万美元)17家庭联欢人员数量的改变15饮食习惯的改变15假期13圣诞节12轻微犯法118问题:客观事件是否必然有主观体验?问题:客观事件是否必然有主观体验?Ric
4、hard Lazarus认为,是主观压力不是客观压力产生问题,一个事件除非被解释为压力来源,否则算不上压力事件。因此他把压力定义为:一个人觉得无法应付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负面感受或信念。9伐木工研究伐木工研究让伐木工看一段有关工伤事故的短片(客观事件)A 提供理性看待的指导语,相当于安全教育 B 没有提供指导,引发自然反应结果正如所预测的那样,B组收到影响而产生了心跳加快等反应。研究证明了人们对负性事件的评价和其经验有关。10尽管负性事件会影响个人的感受,但Cohen等人的研究并没有证明主观压力就必然和生病有关系。他们研究了感冒人群,发现在被感冒病毒感染后,只有2060的人会真正感冒。生活压力在
5、其中起什么作用呢?11压力与感冒研究压力与感冒研究 让被试写近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负性事件(数量)给被试注射感冒病毒或者生理盐水 结果发现那些有较多生活压力的人更容易感冒12心理压力指数感冒的比例13压力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但什么因素会让人觉得一个事件或情境是有压力的呢?心理学家Taylor和她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控制感起着重要的作用。(3 3)控制感)控制感14Shelley TaylorShelley Taylor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病情的妇女存活期要长于相反情形的人。尽管她们所用的方法不一定正确。控制的意思是指: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
6、周围的环境,至于结果的好坏,则取决于自己所采取的方式。15LangerLanger和和RodinRodin关于老年人控制感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关于老年人控制感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以生活在老人院的老人为被试,通过增强他们的生活自主性,来研究控制感的影响。在研究开始的时候,老人院的主任做了一个演讲,告诉老年人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起更大的责任,之后安排了两个任务:一是让他们决定在一周内的哪两个晚上放电影,二是让他们照看一盆花木。另外还设了对照组:讲话中没有提高控制感的成分。结果证明控制感对身心健康都很重要,在18个月之后,实验组的死亡率为1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0。16Richard Schulz Richar
7、d Schulz 对自主控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对自主控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增加老人院老人控制感的方式与Rodin的不同,他让大学生在两个月内去访问这些老人,在增加控制感的一组里,由老人决定何时访问以及时间长短,而另一组则由大学生自己决定。结果两个月之后,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快乐,并且医疗服务需求少。几个月之后,Schulz再次回到那个老人院,研究这种控制感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17在实验中有控制感的那一组老人,在试验结束以后,随着大学生的离开,他们的控制感也消失了,这些控制感被剥夺以后,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变得更为糟糕。与对照组相比,他们的健康和生活意志都瓦解了,因而死亡率很高。这个结果的启示意义:短暂
8、的控制感提升反而对个体健康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不可诱发控制感之后又剥夺之。18(4 4)自我效能)自我效能自我效能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Self efficacy):):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的信念的行为以达成目标的信念。尽管相信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很重要,但Bandura认为,人们还必须相信自己能够执行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是否意味着他觉得坚持锻炼很容易呢?19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自我效能通过两种方式提高个体从事健康行为的可能:影响个体的毅力和努力程度:自我效能高的人设定高的目
9、标并坚持不懈,提高成功机会。影响我们在追求目标时的身体反应:自我效能高的人在从事困难工作时的焦虑感较低,免疫系统的运作较好。20自我效能的提高自我效能的提高MordechaiBlittner等人关于戒烟的研究这个计划先招募了一批成年吸烟者,先让他们填写一份问卷,之后把他们随机分配到三个组中:自我效能组:告诉被试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毅力以及控制并战胜欲望和行为的潜力,他们应该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戒烟。接受治疗组:告诉他们是随机选取出来的,他们接受14周的治疗。无治疗的控制组:没有自我效能指导语,也没有治疗计划,只说再联系。结果治疗效果三组分别为:6728621(5 5)习得性无助感)习得
10、性无助感当人们觉得对一件事情的控制感极小或无助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就会增加,并且会产生习得性的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将负性的事件解释为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性因素所引发的悲观状态(Abramson 1978)。人们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有三种方式:稳定式归因认为事件起因于某些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因素(智力);内在式归因认为事件起因于自己而非外在因素;整体性归因认为事件起因于某些广泛适用于许多情境的因素(智力),而非只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境的因素(音乐能力)。22我的数学不及格,我敢说是老师故意逼我们更努力一些。必须承认,我早就应该努力!不稳定的、外在的、特定的归因我的数学不及格,我一
11、直担心自己不聪明。现在我知道这是真的事实!稳定的、内在的、整体的归因增加努力习得性无助(沮丧,减少努力,学习不良)提高成绩成绩更差劲232 2、对压力的应对、对压力的应对有了压力,人们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把人们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方式称为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当遇到压力性事件的时候,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24(1 1)人格与应对方式)人格与应对方式 乐观与悲观的人格乐观与悲观的人格 Michael Scheier 和 Charles Carver 等人探讨了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问题,发现有些人天生乐观,对生活总是抱着最美好的期待,有些人则总是看到生活的阴暗面。Sc
12、heier、Carver 和Bridges(1994)编制了一个测量个体乐观程度的量表,如下:25在下面十个句子中,请根据以下所列的尺度评价你对每个句子的同意程度,0表示极不同意,1表示不同意,2表示没意见,3表示同意,4表示极为同意。1在不明确的情境下,我通常会朝最好的方面想。2 我很容易放松。L3一件事情要有可能出问题,那就一定会出问题。*4我一向对自己的未来很乐观。5我很喜欢跟朋友在一起。L6保持忙碌对我来说很重要。L7我从不指望事情会如我所意。*8我不是一个一个容易难过的人。L9我很少指望好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10我一向认为发生在我身上的好事多于坏事。26A A型人格与型人格与B B
13、型人格型人格这是一种根据个人面对人生挑战的典型方式所做的人格分类。A型人格通常争强好胜,缺乏耐性,敌意较强,有侵犯性,控制欲望强;B型人格有耐性,较轻松自在,而且不好竟争。27A型人格的人主动性强,常常成绩优良,事业有成。但这些成就的代价是:在工作以外的活动上花的时间少,也难于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平衡。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比B型人格的人更易患冠心病,其中许多研究发现关系最密切的是他们的敌意特征,争强好胜和快速生活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但一个人如果长期怀有敌意,患冠心病的概率就很高。28在谈话中你是否过分强调一些词,并且对句子中最后几个词一带而过?在谈话中你是否过分强调一些词,并且对句子中最后几个
14、词一带而过?你行动、走路、吃饭的速度是不是总是很快?你行动、走路、吃饭的速度是不是总是很快?当事情的进展不如你所愿时,你是否变得不耐烦,或者生气?当事情的进展不如你所愿时,你是否变得不耐烦,或者生气?你是否经常在同一时间内干几件事情?你是否经常在同一时间内干几件事情?你是否经常把话题转到你所感兴趣的问题上来?你是否经常把话题转到你所感兴趣的问题上来?当你休息时,是否有点负罪感?当你休息时,是否有点负罪感?你是否经常不注意环境中的新事物?你是否经常不注意环境中的新事物?你是否更关心结果而不是过程?你是否更关心结果而不是过程?你是否经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排很多事情?你是否经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排很多事
15、情?你是否发现你和喜欢赶时间的人在暗地里竞争?你是否发现你和喜欢赶时间的人在暗地里竞争?在和别人交谈时,你是否喜欢用一些有感人力的动作,如敲桌子或握紧拳头?在和别人交谈时,你是否喜欢用一些有感人力的动作,如敲桌子或握紧拳头?你是否认为行动迅速是成功的关键?你是否认为行动迅速是成功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用数字表示自己的成就?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用数字表示自己的成就?如果你的回答大多数包括“是”,你就是一个A型行为的人,如果“是”超过一般,也表明你是一个A型行为的人,只是不极端罢了。29A/BA/B型人格的决定因素型人格的决定因素Rosenman发现,男性、城市居民和父母成为A型人格
16、的比例较高;另外文化也有关:强调独立和个人主义的西方国家A型人格倾向高于强调依赖和集体主义的东方国家,所以他们的冠心病发病率较高。30文化特性和心脏病的关系有两种可能:一是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也比较强调竞争,鼓励A型人格的产生;二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在经历压力时或许能够得到较多的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从而对处理压力有帮助。31中国人的应对方式中国人的应对方式针对问题的积极应对:如仔细考虑处理问题的对策、从他人那儿获得建议否认与心理解脱:希望所遇到的事情没有出现,对问题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情感求助与宣泄:渴望寻求别人的安慰,向他人诉说自 己的苦衷等。回避问题与转移注意:转移注意,尽量去做快乐
17、的事情,抛开此事不管等。32(2 2)敞开心胸)敞开心胸James Pennebaker和同事用许多研究证明了敞开心胸的价值:写创伤研究写创伤研究(Pennebaker&Beale 1986):让大学生连续4个晚上花15分钟将他们自己发生的创伤事件写下来,这些创伤极为隐秘:比如遭到强暴等;对照组则是花同样的时间写小故事。结果就短期而言,写创伤事件令人不舒服,这些人报告了较多的负性情绪,血压也升高;但就长期而言,在随后的6周内,这些人生病较少。在其他的研究中,Pennebaker发现如果大一学生愿意将他们上大学之后所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会有所好转。33为什么敞开心胸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健
18、康呢?为什么敞开心胸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健康呢?Pennebaker认为,刻意压抑或者遗忘创伤性的事件会消耗许多心理和生理能量,因此会制造压力。一个人如果必须不断抗拒自己去想到创伤事件,会对他的身体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出现。另外,试图压抑这些想法可能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对这些想法产生偏执,结果反而更常想到这些事情(Wegner 1994)。将创伤事件写下来,或者告知他人,或许能够帮助他了解这些事情。34(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社会支持有助于我们应对压力。Norris等人关于灾难后果的研究发现,最能够应对灾难的人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社会支持的人。关于社会
19、支持的跨文化研究:关于社会支持的跨文化研究:Bond(1991)发现 在强调依赖和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不容易出现跟压力有关的疾病人们可以获得社会支持;而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则期许人们要靠自己这种态度可能不利于健康。James House对大学生的研究:对大学生的研究:研究大学生在过去的两年中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比较获得社会支持少和多的人在以后12年中的死亡率,结果男性是2到3倍,女性是1.5到2倍。35David SpiegelDavid Spiegel等人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等人关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把患晚期乳腺癌的妇女随机分配到社会支持或者控制情境中。社会支持情境中病人每周跟医生或其他患者
20、见面,讨论他们的问题和恐惧,控制组则得不到这样的支持。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不但改善了患者的心情,减少了焦虑,而且平均延长了18个月的生命。36Cohen和Wills(1985)提出的缓冲假设(Buffering Hypothesis)说明了在什么情境下我们才需要社会支持,在他们看来,只有处在压力情境中的时候,我们才需要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在两方面提供帮助:一是把事情看得没有那么严重,二是帮助你应对压力。比如你考试考砸了,最好的朋友在边上,可以帮助你处理这个问题。373、健康预防、健康预防健康是社会心理学特别能够有所贡献的一个主题,除了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之外,他也可以促进人们从事更健康的行为:例如戒烟,
21、减肥,停止酗酒和药物滥用。民意调查显示,到1993年,美国人吸烟的比例为24,是有史以来最低的),人们也开始避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及通过乳房自我检查以避免癌症。38但一些新的问题也出现了:71的美国人超重(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酗酒的比例提高,而运动减少,睡眠不足。有研究表明50的男性和39的女性大学生过量饮酒。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并为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我们如何说服人们改变健康习惯呢?39 (1 1)利用说服中的信息策略:强调获利或损失?利用说服中的信息策略:强调获利或损失?Alex RothmanAlex Rothman发现,强调损失和获利的策略作用机制并不发现,强调损失和获利的策略作用
22、机制并不相同:相同:当你要说服民众做疾病检查时,最好使用强调损失当你要说服民众做疾病检查时,最好使用强调损失的策略,强调不作的检查的损失;的策略,强调不作的检查的损失;当你要说服民众从事预当你要说服民众从事预防疾病的行为时,最好用获利的策略防疾病的行为时,最好用获利的策略,强调这些行为会有,强调这些行为会有什么好处。他们发现,强调损失会提高女大学生检查皮肤什么好处。他们发现,强调损失会提高女大学生检查皮肤癌的意愿,而强调获利的策略会提高女大学生使用防晒霜癌的意愿,而强调获利的策略会提高女大学生使用防晒霜的意愿。的意愿。40(2 2)利用认知失调改变健康行为)利用认知失调改变健康行为Aronson、Fried和Stone(1991)关于安全套使用的研究:要求大学生在摄像机前就倡导使用安全套发表演讲,并告诉他们这些录像将会在高中生中播出。这样的演说会不会促使他们自己进一步使用安全套呢?当大学生告诉别人要这样做,而自己却没有使用时,他们会产生认知失调:自己是一个伪善者,自尊心受到影响,为了挽回自尊,他们必须修正自己的行为,结果证明了这样的假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