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573679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从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摘要: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从整体上讲谨慎性原则是实现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发挥个人职业判断所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此的运用更是显而易见。关键词:谨慎性原则、防范风险、实务应用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caution is that in a time of uncertainty judgment, maintain the ne

2、cessary caution, neither overvalued assets or income, liabilities or expenses are not understated.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in accounting practice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to further enrich the prudence principle about the content,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as

3、a whol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objectiv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rue,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of accountant occupation judgment individual in practice should comply with the use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s is obvious.Key words: prudence principle, risk preven

4、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谨慎性原则: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

5、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大多处于解释运用表层面,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 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这些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

6、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 “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2、决策

7、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美国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且试图用“审慎”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同时FASB也明确指出:“(在这种定义下),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

8、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性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与前述的Bliss定义相比,FASB的定义一方面指出谨慎性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突出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作用,从而使谨慎性原则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因为从FASB的说明来看,它并不鼓励一味地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否定了过去那种蓄意地一贯少计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做法,认为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取舍时需要持稳健的态度,但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中立性和相关性,从而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能应对商业环境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又能满足投资者相关决策需要。这一定义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

9、方面还是比较含糊,例如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审慎反应” 的含义,也没有解释这一审慎反应是如何保证风险被“充分的考虑”。3、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

10、业会计是谨慎的;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征,可以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后者反映的是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可以称之为“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在现代会计观点下,利润计量要比资产计价更加重要,因此对“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的实证研究也居多。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

11、下的谨慎性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和存在明显的缺陷,基本上已经被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所摈弃,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和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观点得到了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普遍接受,从这两者的关系来看,前者主要是对谨慎性的定性描述,而后者是对谨慎性的定量描述,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总体来看,现代会计强调谨慎性是对于商业环境中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个审慎反应,即对利得的确认比对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高的证据,由早期的将谨慎性视为蓄意低估股东净利和净资产转变为尽量不高估资产和利润(但不蓄意低估)。 会计研究人员对谨慎性原则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契约、诉讼、税收。1、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

12、下,谨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要求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如在债务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而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对股利分配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股利过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高估净资产和

13、盈余,最大化其当期酬金,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可能事先在补偿合同中要求运用谨慎性去计量收益。因此,从契约解释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缔约机制而自然产生的,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种契约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价值。谨慎性的契约解释得到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Ahmed等人发现,股利冲突越大,企业报告越谨慎,谨慎性成为一个有效的缔约机制去减轻股东与债务人之间的股利冲突。另外,Ball等人发现普通法国家企业盈余要比成文法国家的企业盈余要谨慎性的多,原因在于,普通法国家有强大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企业通常优选契约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强。而在成文法的国家内,

14、契约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可能私下解决而不使用契约,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弱。2、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是谨慎性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I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人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从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诉讼解释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也获得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Basu检测了美国四个不同的诉讼责任期间的谨慎性,

15、发现在两个诉讼责任上升较高期间谨慎性存在显著的上升,而在诉讼责任上升较低期间谨慎性不上升,这一结果与诉讼导致谨慎性的解释一致。另外,Ball等人指出,在普通法国家预期的较高的诉讼风险下,企业的谨慎性会增强,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预测。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会延期税收支付,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Guenther等人的研究表明,会计方法会影响应税收益。Shackelford和Shelvin进一步指出,纳税收益与会计报告收益的联系为递延税收支付提供了动机,因而

16、导致对净资产和收益的低估,因此他预测,当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时,或者税收上升时,财务报告会变得更加谨慎。但是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还没有直接的研究致力于税收解释,这一解释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还很弱。 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实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发出假设、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方法等。这些谨慎性方法的运用首先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字,使企业净资产被低估、正的经济盈余被递延反映,但是有关这种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即投资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余计量的谨慎性差异,还存在

17、较多的争议。1、谨慎性对企业财务报表数字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对于利得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要求,也就是说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被确认。谨慎性的这种非对称确认特征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应计和盈余项目。(1)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增值或贬值)并不会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例如,在谨慎性原则下,固定

18、资产当期的价值增值,是不允许反映在当期的资产计价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资产被出售时才能反映这部分增值。而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贬值,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资产账面价值。另外,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广告支出一般而言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得,具有经济价值,但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直接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它们的价值被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而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通常不会出售它的固定资产,并且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是持续发生的,由此推论,会计上对于资产贬值的反映是及时的、并且数额较大,而对于资产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时的、并且数额

19、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谨慎性原则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被系统低估其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会计越谨慎。利用谨慎性会计对企业净资产的持续低估特征,Beaver和Ryan提出了对谨慎性的一种实证计量模式: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评估了净资产被累积低估的程度,通过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2)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会计中的应计项目是由于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从长期来看,如果会计方法是中立的并且企业是稳定的,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累计净收益金额与经营

20、现金流量趋向一致,因为当净收益超过(或低于)经营现金流量时会紧跟有负的(或正的)应计项目发生,正的应计与负的应计项目会随着时间反转,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零。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应计项目净累计额持续为负,这是由于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特征所导致。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被确认。因此,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趋向于被全部应计而利得不能应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利用谨慎性会导致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的特征,GiVoly和Hayn提出了谨慎性的另一种计

21、量模式:应计项目的计量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企业长期持续显著的负应计是谨慎性的标志。它通过计算负应计累积的程度和速度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程度。(3)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利得与损失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盈余的及时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公司经济盈余的变化。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证实性,因此本期的会计盈余会反映本期所有的负的经济盈余变化(损失),而不会反映或只会部分反映本期正的经济盈余变化(利得)。换句话说,

22、在谨慎性原则下,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及时。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变化能否持续到未来。持续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及时性意味着本期信息已经反映在本期的会计盈余中,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持续性则是由于本期会计盈余没有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响,而是将其部分影响递延,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在谨慎性原则下,由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更加及时,因此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相对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更加持续。利用谨慎性会计对正负盈余变化反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差异特征,Basu提出了另一种谨慎性实证计量模式:每股盈余/每股市价

23、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反映了会计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比较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敏感性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2、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谨慎性原则会低估企业净资产、递延反映正的经济盈余,那么这种低估的净资产和会计盈余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低估呢?在这个问题上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会系统地被盈余计量的各种可选择会计方法所误导,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在制定证券价格时应该能够估定不同方法下财务报表的内在谨慎性差异,并且自行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不会由于低估的账面资产和盈余数额而低估企业股票市价。

24、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实证支持。例如Beaver和Dukes发现,采用加速折旧法(相对稳健)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要比采用直线折旧法(相对激进)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ERCs)显著大。盈余反应系数是指某一证券的超常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非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报告盈余信息含量越高。他们的证据表明市场在制定证券价格时考虑了盈余计量的内在方法,并且据此对企业报告盈余进行自行调整,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设。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区分盈余计量所采用的各种会计方法的谨慎性差异,因此,谨慎性原则对净资产的低估

25、和对正的经济盈余的滞后反映,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股票价格的低估。例如,Salamon和Kopel将企业划分为激进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直线折旧法和F1FO)和谨慎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加速折旧法和LIFO),实证结果表明,这两类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证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假设。总之,在“证券市场是否完全有效”问题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此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莫衷一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一、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来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单从这一定

26、义,我们就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对那些预期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不能带来收益的,都不能再作为资产来核算和列报。围绕这一定义而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新制度: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新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产的减值。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比现行制度的规定更具实务操作性。新准则明确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新准则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为年末结合相关资产或者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就能使会计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有效价值,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2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各

27、种方法中,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所谓加速折旧法,是一种在不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提取折旧多,后期提取少,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折旧率固定不变,计提折旧的基数为逐年变小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因此计提的折旧额逐年递减,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二)从收益的确

28、认的角度来看从谨慎性原则出发,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第二条将收入的定义如下:“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收入确认标准更加稳健。如商品销售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将商品

29、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卖方;企业是否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五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否则,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贷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人,这些规定使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更加谨慎,可防止高估收入。2债务重组收益,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体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自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应用“公允价值”后,由于实际运行中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因而2000年修订的准则中公允价值

30、被限制使用。这样虽可抑制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但却与国际惯例相脱轨,无法及时反应真实的会计信息。新准则把债务重组的计量基础改回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点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使我国会计准则更趋同于国际惯例,有效强化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3企业对财产清查中所发生的盘亏,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于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上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调整当期会

31、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三)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会计报表分析是指以会计报表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手段。作为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应该持谨慎态度。下面就几个比较典型的财务分析指标所体现的谨慎性原则进行论述:1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比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集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它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长期偿债能力,本着谨慎性原则,所以将短期债务也包括在用于计算资产负债率的负债总额中。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要改善资产利

32、用的效果,就应加强对企业各项资产的管理。而应收账款则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流动资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来检测,应收账款周转率可按年周转次数或平均周转天数来计算。从谨慎性原则来看,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中的分子应采用赊销净额,而不用销售收入总额,因为只有赊销业务才能产生应收账款,用赊销净额计算的比率会更有意义;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该是包括了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总额,而不是应收账款净额。因为销售收入净额既包括了可能收回的金额,也包括了可能无法收回的金额,那么应收账款账户就必须相应地反映应收账款总额,而不能只反映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应收账款净值。二、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运用中的两面

33、性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有利于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运用谨慎性原则也有其不利的一面。1谨慎性原则应用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本期利润稳健了,对后期却不稳健。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货成

34、本的巨额冲销,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2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如: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如何计量确定。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主观臆断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所以此原则的运用会使会计工作可能与客观实际不符,无疑会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谨慎性原则的最大特点在于对费用损失及负债的充分

35、确认,而对收入资产过度稳健,具有较强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很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可靠有余而有用不足。可靠性和有用性虽同属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但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对有用性的要求却更胜一筹。4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受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从而会使谨慎性原则难以得到充分实现。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除了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以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和有关部门颁布的价格信息外,许多商品的市场价格信息难以获取,并且绝大多数商品及股权难以确定其公允价格,这往往要依靠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力。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中“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等都因为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健全,缺

36、少市场价格信息,使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非客观性,均难以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充分实现。资产负债表分析(一) 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分析1、资产规模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本年的非流动资产的比重2.35%远远低于流动资产比重97.65%,说明该企业变现能力极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强,企业近期的经营风险不大。与上年相比,流动资产的比重,由88.46%上升到97.65%,非流动资产的比重由11.54%下降到2.35%,主要是由于公司分立,将公司原有的安盛购物广场、联营商场、旧物市场等非超市业态独立出去,报表结果显示企业的变现能力提高了。2、资产结构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7.65%,非流动

37、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5%,说明企业灵活性较强,但底子比较薄弱,企业近期经营不存在风险,但长期经营风险较大。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57.44%,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很强,企业近期偿债的压力较大。非流动资产的负债为42.56%,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长期资金的依赖性也较强。企业的长期的偿债压力较大。(二)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营运资本分析营运资本越多,说明偿债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收回债权的机率就越高。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

38、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对该企业而言,年初的营运资本为20014万元,年末营运资本为33272万元,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短期不能偿债的风险较低,与年初数相比营运资本增加了13258万元,表明企业营运资本状况继续上升,进一步降低了不能偿债的风险。2、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对债权人来讲,此项比率越高越好,比率高说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强,债权就有保障。对所有者来讲,此项比率不宜过高,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资金大量积压在持有的流动资产形态上,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高速运转,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若比率过低,说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低,影响企

39、业筹资能力,势必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当流动比率大于2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当流动比率小于2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弱,当流动比率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危险,当流动比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非常困难。我公司,期初流动比率为1.52,期末流动比率为2.11,按一般公认标准来说,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且短期偿债能力较上年进一步增强。3、速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人们还希望,特别是短期债权人,希望获得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这就是速动比率。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偿债风险

40、。影响速度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帐面上的应收帐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帐可能比计提的准备要多;因此评价速动比率应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相结合。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反映的是期末状况,不代表企业长期的债务状况。企业期初速动比率为1.42,期末速动比率为2.04,就公认标准来说,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较强的。进一步分析我公司偿债能力较强的原因,可以看出:公司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达33.33%,公司货币资金占用过多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企业应收款项占比过大,其中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60.59%,该请况可能会导致虽然速动比率合理,但企业仍然面临偿债困难的情况。4、现金率分

41、析现金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期初现金比率为0.64,期末现金比率为0.72,比率远高于一般标准20%,说明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较好,但流动资金没有得到了充分利用。(三)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如果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

42、;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0.4-0.6。对于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风险低的企业,为增加股东收益应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我公司期末资产负债率为1.0237,期初资产负债率为1.0158,远超出适宜水平0.4-0.6之间。数据显示企业处于资不抵债状态,说明该企业的偿债能力极弱,长期偿债压力大。2、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不仅反映了由债务人提供的资本与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而且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它又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安全的有利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

43、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风险越小,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在1,即在1以下,应该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收益率,获得额外的利润,这时的产权比率可以适当高些,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我公司期末产权比率为-43.1334,期初产权比率为-64.1244,表明我公司负债大于总资产,债权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属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期末的产权比率由期初的-64.1244上升到了-43.1334,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上升,但长期偿债能力任然极差。二、利润表分析(一) 利

44、润表结构分析根据利润表构成分析表,我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是盈利的,但是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是亏损的,由此这可以看出我公司是具备盈利能力的,但由于费用较大,导致公司亏损。(二) 利润表构成比重分析从利润表构成比重分析表可看出企业各项财务成果的构成情况,本年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92.54%,比上年同期的90.27%增长了2.2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49%,比上年同期的1.95%降低了1.4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增加了0.7个百分点,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都有所降低,两方面相抵的结果是营业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

45、的比重降低了3.17个百分点,由于本年实现投资收益1468万元,导致净利润占主营业务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81个百分点。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亏损额度小,并不是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导致的,相反本年的经营状况较上年有所恶化。虽然公司通过努力降低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方式提高公司盈利水平,但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不是很大。(三) 收入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通过上表可知,我公司本年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指标比上年同期降低了,这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降低了

46、。公司获利能力降低主要是由于经营规模和利润空间缩减导致的。(四)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公司成本费用和净利润之间的关系,我公司本年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表明公司耗费一定的成本费所得的收益增加不少,它直接反映出了我公司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降低成本费用水平,以此提高了盈利水平。(五)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公司资产净利率本年累计的比上年同期的增长了2.22%,

47、这表明公司的资产利用的效益变有所好转,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增加。在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应重点分析公司的的净资产收益率,因为该指标是最具综合力的评价指标,其是被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但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的股东权益已经为负数,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综合以上分析,可判断出公司现在的盈利能力极弱,随着行业内部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呈下滑的趋势,公司先要生存下去只有做到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薄利多销,才能扭转亏损的趋势。努力拓展其他业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否则企业会存在经营费用过高,发展后劲不足的风险。三、现金流量表分析(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公司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

48、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例分析:1、流入结构分析在全部现金流入量中,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占28.32,比上年同期下降5.61%,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占5.19,比上年同期上升5.19%,筹资活动所得现金占66.49,比上年同期上升0.43%。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其现金流入产生的主要来源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其投资活动对于企业的的现金流入贡献很小。2、流出结构分析在全部现金流出量中,经营活动流出现金占27.08,比上年同期下降20.90%,投资活动流出现金占0.15,比上年同期下降0.55%,筹资活动流出现金占72.77,比上年同期上升21.30%。公司现金流出主要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方面,其投资活动占用流出现金很少。3、流入流出比例分析从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量12254万元,现金流出量12593万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为0.97,表明1元的现金流出可换回0.97元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入量2244万元,现金流出量70万元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为3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