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汪佳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奥鹏学号:0442902016关键词 产后抑郁;原因;护理产后抑郁症是产妇最为常见的心理异常之一,它不仅损害了产妇的精神和生活质量,而且会损害产妇的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甚至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高。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作为围产期保健的重要部分,许多国家都将产后抑郁列为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和热点问题。本文就产后抑郁症及其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作一综述:1 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及诊断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由 Pitt在1968年首次提出,主要是指由于各种生理、
2、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使产妇分娩后发生的抑郁现象,临床表现包括紧张、恐惧、疑虑等,有极少数严重抑郁的产妇可能会出现伤害孩子、离家出走、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和行为1。精神科学者认为,临床通常所说的产后抑郁症概念较笼统,泛指产妇产后抑郁的情绪状态,涵盖产后心绪不良、超出产后心绪不良界线又未达到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状态。临床目前对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现阶段国内临床对产后 2-4 周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评定通常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症自测量表(EPDS)进行诊断筛查2。2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大多产后抑郁症产妇在
3、产后14天左右发生,一般出现明显抑郁症状在产后 46 周。国内外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国内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约为 6.5%43.12%,国外产后抑郁症报道为 8.8%40%,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通过专业治疗80%90% 患者能在 35个月痊愈,预后较好,但患产后抑郁的女性再次妊娠复发率可达到20%30% 3。产后抑郁症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它已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3 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目前许多学者对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遗传学因素 遗传因素在产后抑郁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发生产后抑郁
4、症产妇部分有精神病家族史尤其是有家族抑郁症遗传史;Burgut等研究发现家族中单、双相情感障碍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其他产妇高。 3.2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与血中雌激素、孕激素、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低有关;另外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可能与产后催乳素水平迅速升高,胆固醇水平降低等有关4 。 3.3个体因素 产妇的个性和孕期生理心理状况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Webster等调查发现,产妇的生活压力和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性格不稳定尤其是性格内向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另外过分敏感、情绪稳定性差的产妇以及性格完美主义者、认知取向错误和性格脆弱的产妇更容易
5、患产后抑郁;经期不适、高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较大。 3.4家庭和社会因素 3.4.1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和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家庭经济收入也会影响到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抚养等一系列的问题。新生儿的出省给家庭带来了幸福,也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每个家庭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大5。这类家庭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但家庭经济与需求往往出现矛盾,家庭经济压力加大,产妇心理的落差和焦虑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相反低收入家庭产妇往往比较释然,不去和别人比较,因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产妇期望不高,落差感不明
6、显,因此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反而减少。而高收入家庭产妇则不为经济所困扰,可以给孩子较好的条件,产妇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后护理,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也会减少。所以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产妇较经济状况很好的或差的家庭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6。3.4.2新生儿性别 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给许多产妇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许多生女孩的产妇产后被家人冷落,得不到相应的关心与支持,有的产妇甚至会自责和担心今后的家庭地位等,产妇往往出现紧张、烦躁和焦虑,有的产妇会有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担心公婆、丈夫的冷落和白眼,产前产后产妇获得情感支持差距很大,家庭和谐受到极大的影响,查复情绪
7、容易滴落,从而诱发产后抑郁。受传统挂念和习俗的影响,许多初产妇都希望第一胎能生男孩为家族传宗接代,但二胎放开后如果家中已有男孩,则希望第二胎能有个女孩,儿女双全凑成个好。但是如果期望与现实不一致时,产妇和家人会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产妇的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现阶段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男女地位的平等化,传统的生女孩受到歧视的现象已经有所改观。胡海霞7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新生儿性别的关注程度已经大大降低。3.4.3 婴儿健康状况 怀孕和分娩是对母体心理和生理的重大挑战。在产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母体和婴儿的健康。每个家庭都希望新生儿健康可爱,新生
8、儿的身体健康是产妇及其家庭成员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产后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产妇的产后心理;孩子健康则产妇和其家庭成员都非常开心,产妇也会安心和自豪;如果新生儿出生后不健康,产妇和其家庭成员产生落差,另外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其他家庭成员对产妇的关心程度减弱等也会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3.4.4 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难题。很多学者对婆媳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但很难对婆媳关系做出很好的解释。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婆媳在许多观念上存在分歧。产妇怀孕和生产后产褥期多由婆婆照顾,许多婆婆正处在更年期阶段,比较敏感,情绪上也比较激动,加上怀孕之前相处不多,婆媳间不了解相互的喜好
9、和习惯等,使婆媳关系在产褥期变得极为的敏感和复杂。调查显示产妇产褥期内婆媳关系更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恶化,这些对产妇的精神和情绪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增高8。3.4.5 夫妻关系 产后抑郁的发生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产妇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产妇支持系统包括其丈夫、家人、亲属的支持及产妇对婚姻的满意程度等9。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提高产妇的应激能力和自信,能在产褥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休息,降低情绪紊乱的发生;产妇的社会支持系统最重要的是丈夫对妻子情感上的支持,丈夫对妻子的理解和感激,积极帮忙照顾孩子等都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和压力。作为婆媳关系的中间
10、人,儿子或丈夫应该协调好婆媳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也有助于促进家庭的和谐。3.5产科因素 产科因素主要包括产妇的分娩过程状况和产后新生儿的情况等。研究表明:第一产程时间延长、阴道助产、胎头吸引器助产以及具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高危因素10。另外不良的妊娠结局,如新生儿畸形、死胎等,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增高。4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措施4.1产前护理干预4.1.1 做好产前评估和相关宣教积极评估产妇潜在的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因素,注意有意识规避危险因素,强化保护性因素,并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研究发现婚姻状况、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婆媳关系、不良孕产史、有无孕妇
11、学校上课、产褥期宣教、新生儿喂养知识等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11。因此,在有接生能力的产科设立产科咨询门诊,妇幼保健院设立孕妇学校,利用展板、授课、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怀孕、分娩、产后的整个生理过程、新生儿生理特点、喂养要点以及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等。指导孕产妇产褥期的营养搭配及合理运动。帮助产妇缓解因怀孕所造成的不适;了解孕妇的居住环境,关于产妇选择“坐月子”的地点给予建设性建议。在咨询的同时,了解孕妇的心里需求,对有重男轻女的孕妇及家人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树立起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育儿观。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高危孕妇给予重点关注,定期随访。4.1.2 完善医院支持系统 医院
12、应完善产前检查流程,提供预约登记服务,产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唐氏筛查、胎儿心脏彩超等重要筛查项目,杜绝或减少残障儿、畸形儿的出生。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给予热情接待,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科室相关人员,鼓励产妇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争取顺利分娩。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发现情绪异常,焦躁、不安,或者有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等应引起重视,进行心理辅导,为生产做好准备12。全面提高产科从业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医务人员做到服务周到、操作熟练、态度和蔼,舒缓产妇紧张心情的作用。医院还要做到合理收费,积极帮助孕妇进行医保、新农合、生育险的联网,避免出现因未联网造成的漏报。倡导母乳喂养,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解决产妇的后顾
13、之忧。4.1.3 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国外研究显示产妇的个性特征是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认为, 产后抑郁症多见于成熟度不够、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敏感(神经质)、好强求全、认真、固执、保守、社交能力不良、严守纪律、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临床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产妇更易患产后抑郁症, 这可能与产妇知识面广、考虑多有关, 另外文化程度高的产妇往往顾虑更多,担心孩子的抚养、成长及身心教育等。同时,这些产妇往往工作压力大, 带孩子会耽误工作、担心休产假会延迟晋级, 落后于同事, 以致情绪低落、焦虑, 不能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者易发生抑郁症13。加强心理护理可以减少
14、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 , 并促进其人格成熟;帮助病人更好地识别及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冲突, 进一步发展更多与他人交往的适应方法,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2 产中护理干预 产妇进入产房后由专人陪伴,指导产妇正确进行呼吸训练,与产妇亲切交谈,帮助其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缩短产程。新生儿断脐后,在合适的室温下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积极开展到了分娩;导乐陪伴分娩是在一位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的助产士的帮助下,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环境,使产妇全面放松的方法。全程导乐分娩能有效减轻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14。国外丈夫陪伴分娩已开展多年,近年来全国各大产科医院也陆续开展起来。传统
15、的分娩方式把产妇看做一个患者,产妇与家属分离,在产房独自经历孤独、焦虑和疼痛,并被动的接受各种检查和处理。现代分娩服务追求给予产妇心理和心理的全方位的护理。在分娩中允许丈夫的陪伴,产妇可以适当的发泄不良情绪,归属感增强,对于顺产的自信心增强,也增加了产妇对于医院及助产士的信任感。张妍等研究发现丈夫陪伴分娩可减轻孕妇的焦虑、阵痛及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 4.3 产后护理干预4.3.1实行个体化护理 针对产妇的个体情况给与针对性较强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对一些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产妇因有意识的给予疏导和心理护理,并积极与其家人沟通,获得其家庭的支持。护理人员护理时言行举止稳重大方,语言亲切友善、态度诚
16、恳,为产妇创造温馨、舒适的产褥期休养环境,减少产妇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和不安15。4.3.2产后及时进行保健知识指导 产妇初为人母,对孩子的护理时陌生的,甚至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护理人员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技巧,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和新生儿护理要点,护理产妇和新生儿时要求家属能积极参与并给与指导,以保证产妇能获得良好的照顾和充分的休息;支持产妇参与新生儿抚触、游泳和洗澡,增加亲子交流,使其充分体会初为人母的乐趣;指导产妇产褥期营养和运动锻炼,使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对产妇的丈夫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 介绍和谐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对母子健康的重要性, 减轻产妇的身体健康和身
17、体劳累, 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对预防产后抑郁症非常重要。4.3.3指导丈夫及家属理解产妇的心理及生理需求 产妇生产过程经历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当孩子出生后产妇急切的需要找人倾诉。当产妇诉说、抱怨甚至痛哭流涕时,家属尤其是丈夫应耐心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待产妇心情平静后护理人员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耐心地对产妇进行疏导心理,帮助患者摆脱痛苦,使其平稳地度过分娩、产褥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16。4.3.4 加强产后随访加强产后随访工作的开展,促进医患沟通,帮助产妇建立强大的心理屏障,督促丈夫在家庭中要当起相应的角色,减少对产妇的负性刺激。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定期深入产妇家庭指导哺乳、产
18、褥期注意事项和产妇的恢复情况;指导新生儿家庭成员如何观察和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产后 42 天产妇进行子宫复旧、哺乳、盆底肌复查,此时由专业医师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度过心理敏感期,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妇幼医院应建立起与家庭、社区间的热线电话, 以便随时了解母儿健康状况并解决问题。另外妇幼医院还可以定期深入社区进行讲座、示范和宣教, 给予产妇强大的身心和情感支持, 从而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17。4.3.5 药物干预对于中重度产后抑郁、焦虑患者, 可给予药物干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 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这类药物不进入乳汁中,不影响产后哺乳。小结 产后
19、抑郁症是产妇产褥期常见的心理异常,它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损害了产妇的家庭、社会功能,对产妇及其家庭危害性大。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提高产妇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防范意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孕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减轻其症状,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参考文献1 李风莲,张淑梅.西宁地区产妇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25:4572-4574.2 蒋荣英,蒙翠丽.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当代医学,2012,18(27):1-2.3 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
20、保健, 2010,25(8):1154-1158.4 湛小卫, 杨越波, 范建辉, 等.产后抑郁症患者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水平研究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3(4): 274.5 张小松,赵更力,陈丽君,等. 产后抑郁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 2009,24(22):3062-3065.6 宋晓燕,张萌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50-51.7 胡海霞,高玉霞,张秀敏.国内外产后抑郁症心理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37-3338.8 毕文香,孙向芹.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人格、社会支持
21、的相关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4(4): 254-256.9 陈艳红,林亮初,邓珍娇.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 (19):2988-2990.10 邱忠君,汪俊红,吕翠.孕产妇情绪评估调查与产后抑郁症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 2010,25:2710-2712.11 朱桐梅,丁红梅,赵晓华,杨勇.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758-759.12 钱耀荣,晏晓颖.中国产后抑郁发生率的系统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2): 1-3.13 卢守华,刘世军.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及社区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4): 1099-100.14 刘俊.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 (4): 171.15 张妍,张文颖,周玲.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85-87.16 谭红彤,刘 丹,陈敏枝,等. 产后 6 周妇女产后抑郁症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2812-2814.17 邓捩花,刘 晓.产后抑郁症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10,19 (23) :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