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殊教育机构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特殊教育机构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一、某特殊教育机构简介3二、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3(一)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3(二)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4(三)随意性大于针对性4(四)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5三、原因分析6(一)家长对家校沟通存在错误的认识6(二)校方对家校沟通的推动性不足6(三)家长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低估7(四)家校沟通的方式过于普遍化7(五)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有限8四、对策8(一)达成家校教育共识8(二)共同营造宽松和谐家校关系9(三)建立平等互信的家校合作观9(四)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10(五)构建校方与家长沟通的稳定渠道11参考文献12摘 要特殊教育主要是指运用特殊手段对身心有缺陷的残疾人群进行的教育。
2、在特殊教育中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特殊人群的自身特点和需求,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对教育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和谐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在特殊教育中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互动,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本文重点分析某特殊教育机构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关键词:特殊教育;教育机构;家校沟通;问题与对策一、某特殊教育机构简介武汉启明儿童之家教育咨询服务中心遵循特殊教育教学特点,学校以医教结合为基础,建立了常规课程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枣阳市特殊教育机构,在重视日常教学管理与考核的同时广泛开展听障舞蹈、视障声乐、陶艺、生活指
3、导等第二课堂特色活动,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学校以“爱润无声 心拥光明”为校训,以“义务教育出成效、医教结合赢口碑、特教科研促发展”为办学策略,以培养学生“拥有健康人格、掌握生活技能、实现社会融合”为办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自闭症特殊教育机构,注重特色教育。学校将以特殊教育各类法律法规为指南,切实将党和政府对残障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努力将学校建成一所集学前康复、义务教育、特教科研为一体的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师资精良、环境优美,有特色、现代化的特教名校。二、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一)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启明特教开展家校合作目前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家长培训;二是需要家长参与的教学活动或
4、亲子活动。 在家校合作形式中,家长培训几乎算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了。基本每个月都会邀请家长参加培训。在家长培训上分了年龄段,主要是分为高段和地段,但不管是高段还是低段,培训的内容一直都是如何在家里带学生,如何配合老师在家里教育学生,如何让学生独立往往复复。 而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全校一起参与的,活动形式没有大的差别:运动会。就是家长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项目。或者偶尔进行能力展示,即学生向家长展示在学校学会的基本生活技能。对于家长而言,这些活动参与第一次还有比较大的兴趣;参与第二次,兴趣者寥寥;再继续参与,家长凭的完全就是耐心了。通过几次活动的参与来看,几乎第一次参加的家长都比较积极,参与了几次之后,
5、家长完全是被动应付。 (二)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启明特教其中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去J家里进行家访之前J已经请假两个礼拜了,但是J妈妈很爽快地同意家访的要求。到达J家门口的时候,J听见声音马上从寝室里跑了出来,和在学校一样,脸上的表情不是很明显,话也不多。笔者跟着J去了一趟他的房间,J的房间倒是干干净净的很整齐。J回房间后便坐在电脑面前开始听歌,笔者发现J的电脑上只开了一个听歌软件,并且软件里面只有一首歌一一伤心的时候听情歌,如果找到新歌了J便删掉之前的歌曲再听新歌曲,反正必须得保证软件里面只有一首歌。不仅如此,J的电脑桌面上一个多余软件都没有,或许没有下载其他软件也或许是全被
6、隐藏了。观察完J的房间后,笔者和J妈妈在客厅聊天。J时不时的会出来一下,然后又回去继续听歌。整个家访的过程J在客厅坐了不到五分钟,其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卧室里面听歌。J妈妈说平时J也是这样,在家基本都是一个人听歌,什么都不做,不愿意做家务。为了省心,这样也比较好。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对于学校基本没有提出太大的要求,基本是被动的等待学校的安排。有时候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对学校提出过多要求,所以没有主动提出自己的意愿,有时则是觉得希望学校能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和学校联系。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家长对于合作都是比较被动的。 (三)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在刚刚进入这个班级的时候笔者问过班主任老
7、师:“班上有没有学生家长群”,班主任老师说没有。笔者以为是因为班上有些家长不会上网的原因,可是后面在学校家长群里发现学生家长发言都是比较积极的。在后来和老师以及交谈的过程中每当问道“和家长(老师)联系多吗?主要是以什么方式联系呢?”回答基本都是“主要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进行面谈,其他就是电话或者短信”。由此看来,家校合作双方沟通的方式都是趋于传统、便利的交流方式,除了面谈、电话,偶尔还有家访。 从沟通的内容来看,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时候所谓的沟通几乎就是学生的日常情况,当天有没有出现异常的行为问题。只有在家访的时候,C爸爸给我透露了一点点自己的意见。而真正对于特殊教育,或者说教学计划,例如专
8、业矫正或者行为康复,几乎没有出现在沟通范围内。可以看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还是非常片面的。(四)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一些学校的指导,比如L妈妈希望学校能教一些简单动作帮忙L康复。L家长则表示能够多一些指导当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时的处理办法。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还是希望学到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希望学校有特殊教育方面对家庭的指导,让自己能更配合学校的特殊教育,或者自己能得到这方面的指导。 家长有需求说明在家长认为的合作效果上,完全没有达到这一点,即家长没有获取教育方面的指导。至于L的肢体问题我也询问过班主任老师:“既然L都肢体动作能力那么差为什么不安排L上学
9、校里面的动作康复课呢?”班主任听完我的问题后,有点尴尬,思考了一会儿,班主任才开口说:“其实像L这样的学生应该继续进行康复的,但是目前学校动作康复课程主要是针对小班学生和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大班学生的,像L这种能独立行走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是不会考虑上动作康复课的。而且虽然是班主任,但是课程方面的事情还是要听学校的安排。”稍后班主任老师又说了一句:“学校之所以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里面老师比较缺乏,而能够上动作康复课程的老师更是只有一个。所以像L这种情况的学生,想要进行动作康复就主要靠家里面了。”说完后,班主任给了我一个苦笑,也许是有心无力的笑。像这种有心无力的情况不在少数。而这种有心无力
10、,不是体现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够,而是反映着老师也希望在合作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能获得提高;或者自己能获取另外的专业水平。但明显,在目前的家校合作中,这一效果老师并不满意。三、原因分析(一)家长对家校沟通存在错误的认识从前面可以看出,家长主观上虽然一直在表明自己是认可家校合作的,但实际是大部分家长都不把特殊教育学校当成第一选择。对于大部分的家长而言,也不愿接受“我的孩子是特殊孩子”这个问题,所以在初期教育定位上,第一反应都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甚至将存在问题的一些孩子放在普通学校以更融入社会。笔者不难理解这种做法,但是这种做法极容易造成一拖再拖最终无法弥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家长认
11、可家校合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并不认可特殊教育学校。在他们眼中属于做做样子的学校本身并不值得合作或者说没有合作的意义。在他们眼中的特殊教育学校与其说叫学校不如叫做托儿所,因为这样的学校不过能够看着孩子不出问题罢了,甚至可能造成孩子出现更多的问题。这些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与目前的特殊教育观念不匹配,甚至矛盾,这样的家长参与合作的动力大打折扣。(二)校方对家校沟通的推动性不足投入多少决定了发展的水平。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在两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大。一是投入家校合作的经济支撑,二是投入老师专业水平。一是硬件支撑,二是软件支撑。 从笔者研究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包括公务、基本设
12、施、设备、教师工资等,经费紧张,几乎不会有专门的投入到家校合作上来,只是在具体到活动中划拨一点点经费。家校活动缺乏资金支持,也只能选择简单的家长培训、运动会、能力展等。 与之对应的,还有老师专业方面的投入。学校教师虽然基本都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但是没有细化到运动康复、专业矫正等更专业水平上来。同时专业老师不足也是很大问题。学校没有专门的家校合作的管理体系,甚至没有针对特殊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应对措施。多数特殊教育学校人员分散、老师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处理和合作基础。例如J曾经有过的伤人的情况,在特殊教育学校并不难见,出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谁碰上谁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
13、,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处置方式各有不同,而家长容易进行两项对比。一旦第一位老师处理方式较之第二个老师变化差异稍微大一点,极容易造成家长的误会。(三)家长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低估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都是他们本身的希望。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某种问题的时候,他们接受了,也相信了。可是这些都是在表现呈现出来的。具体对于孩子的期许上,一部分家长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就是对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错了,可以做得更好,并在潜意识里认可了这种期望。 当学校和老师针对某一“简单”问题的合作时,他们并不认可,认为自己的孩子能行,但是又不表现自己的想法,只是单纯的不合作。 另一
14、部分家长则呈现出了病态的期许。这种期许是放弃的,是失望的。反正己经属于特殊孩子,太多的东西己经不再要求。这些消极的心态首先影响了家长自身参与合作的动力,逐渐影响了另外一方的合作者一一学校也减少了合作的动力。(四)家校沟通的方式过于普遍化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沟通联系和合作的形式,在提供这两个方面的资源时应该是以学校为主导的。但是,在合作渠道的选择上,学校选择了面谈、电话、家访、家长培训和亲子活动等。 在家校合作这一块,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永远都只有面谈、电话、短信这些联系方式,这属于低层次的交流。在活动方面,家长的培训和亲子活动也没有达到多样性,简单,而且反复。这是学校选择合作渠道的问题,
15、也是学校组织能力的限制。(五)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有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说得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烦恼。就特殊学生的家庭而言,这种烦恼往往体现在学生身上。比如说大部分家长都需要上班,需要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而上班时间很多时候是与学校相冲突的。在学校组织的一些家校合作活动中,家长们都尽量参与。当然,也存在很多家长来不了的情况。比如部分家长表示上班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有些家长则表示不方便,但是也有家长找了很多借口甚至说怕学校门卫不放她进来。通过访谈笔者发现,这些家长有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工作繁忙或者没有精力,实在是找不到借口才表示不方便。这些家长都是自己本身的原因,而且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经理
16、和时间不足以配合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四、对策(一)达成家校教育共识除了对孩子的特殊性表示关注外,家长更多的需要关注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一一特殊教育。从特殊儿童的本身出发,以其行为和所处环境去理解“特殊教育”,全方位区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利与弊,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考虑。改变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和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是混日子等错误观念,要相信智力障碍儿童是有发展可能的。采用特殊教育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以普通学校的优劣或者学习情况作为衡量孩子进步的标准。 在家校合作上,家长可以花去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特殊教育方针,清楚学
17、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并根据这些向学校提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二)共同营造宽松和谐家校关系和谐氛围的创造要靠存在于环境之下的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在与该校教师的交流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苦恼有很大因索来源于家长的不理解,在家庭与学校的协作配合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家长应尊重和理解教师。相比于普通学校的孩子,为了一让智障孩子学会一些动作、一点知识、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教师要花费很大的心血和精力,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肩负保育员的责任,因此,作为家长应看到教师的辛苦,尊重教师的劳动;其次家长应理解教师工作的困难,家长对学校教育训练的成效
18、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对教育工作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影响家校合作的关系,更为影响教育训练成果的取得。第三,教师应尊重理解家长,不能简单的向家长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指导,特别是面对文化程度较低或本身就有一定残疾的家长,教师更应注意做好对家长的指导工作;第四,教师应理解家长的痛苦和对孩子康复心切的心情。只有当教师与家长在观念上认为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协调性和互补性时,二者就倾向于加强合作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了。(三)建立平等互信的家校合作观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给予智障儿童更好的教育,使得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尽量得到补偿和康复,尽可能做到残而不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教育应结合社会的需要、智障儿
19、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就中重度智障儿童教育而言,这些儿童的教育主要不是文化教育,而是一种生活能力的教育训练,内容应以生活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为主,并且结合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制定较为长远的目标,同时结合短期的期望,教师和家长要在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教育内容和步骤上形成教育培养的共识,一步一步的进行具体安排与实施,始终保持一致,使得孩子在学习和家庭中受到教育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具有连贯性,这一点要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的目标始终予以明确。 同时,家长和学校的合作配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家长将学生送到启明特教开始,就贯穿于在校期间的各个年级,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乃至是刚走上作岗位初期,要求双方必须坚
20、持长时间的协作配合。况且由于智障儿童的教育训练往往进展缓慢,取得成效很不容易,更需要双方坚持努力,在挫折中相互激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探讨取得有效成果的方法措施,使得智障儿童的家校合作能够系统有效的开展下去。(四)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第一,智障儿童的介入。智障儿童的主要服务需求体现在其自身的康复上,社工并非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在此层面的介入比较有限。社工将借助其本身的优势,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介入。一是为智障儿童所需的康复资源提供资讯、转介服务,同时设法向社会各界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其次针对其家庭训练缺失导致康复效果减弱的问题,为智障儿童提供到户式的训练服务;最后为由评估表明具备一定能力
21、的智障儿童提供情景模拟训练服务,提升其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第二,智障儿童照顾者的介入。智障儿童照顾者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工在对其介入上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其增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行自助。具体服务表现为:个案服务针对照顾者因长期照顾导致的身心上的问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个案服务,共同面对所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心理支持;课程培训聘请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为智障儿童照顾者开展相关课程培训,增强他们对智障儿童的认识,获取家庭照顾训练技巧,更好发挥照顾者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小组社会工作者邀请照顾者参加开放型的支持小组,通过互动交流与问题的解决,促进他们的成长。 第
22、三,智障儿童家庭系统的介入。智障儿童家庭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家庭的外部与内部系统,外部系统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社会的压力使家庭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内部系统主要表现为由于外部问题所造成的家庭成员巨大的身心压力。由于智障儿童的存在,使家庭的结构与成员角色发生了改变,导致家庭关系疏离等问题。针对存在以上问题的家庭,社工需进行危机介入,借助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进行家庭问题的具体分析,帮助家庭成员恢复关系,共同面对家庭所遇到的问题。(五)构建校方与家长沟通的稳定渠道一是由政府或者教育部门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并延伸家校合作项目。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家长参与的家校合作项目活动。有的是对家长进行培训,有的是家长直接参
23、与的教学活动,有的是其他方面例如运动会等,还有的上门入户方式每个学校方式不同,深入程度也有所不同。积极延伸家校合作项目活动的深入程度,加强家长在活动过程的角色扮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是家长参与得越多的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是由学校组织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和教师一起组成团体,以微信或者QQ等通讯形式组成群组,随时保持联系,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家长比老师更懂自己的孩子,怎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更为了解,在此情况下,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把家长和教师都划作自己人,方便沟通,也让家长真正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者。同时,让家长策划和提出和参与的合作项目可能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也
24、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同时让家长参与学校关于家校合作的决策,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家长主动,建立民间特殊教育交流组织。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技巧,如何应对特殊学生的行为情况,或者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有条件或者有这方面技能的家长主动参与进入学校的授课或者学校的义务工作,让其他家长学一学如何应对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或者如何教好特殊学生。家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学校的工作,同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融合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大时间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参考文献1刘洋.特殊教育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8(0
25、2):70-74.2程硕,安文军,王和平.特殊儿童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角色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18):69-72.3张筱翠,高燕.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支持J.现代特殊教育,2017(01):71-72.4张晓玲.家校互动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6(24):38.5杨茹,邓猛.融合教育背景下西方残疾学生家校合作的模式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6(12):3-9.6李健,马江霞.基于云技术构建特殊教育学校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06):67-70.7景小涛.美国教育公平性的举措与启示:面向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J.前沿,2015(09):106-109.8白雪,万谊.特殊儿童家校互动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05):54-57.9王苗苗,赵斌.启明特教家校合作家长问卷的编制J.现代特殊教育,2015(08):13-18.10李晓英.浅谈启明特教的家校合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5(03):57-58.11王开琳.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作用与策略J.教育探索,2013(01):93-94.12郭玉祺,袁茵.聋校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0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