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研究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研究 (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研究The research of Bai juyis allegory of the war(申)学 科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单 位: 四大队十队作 者 姓 名: 指 导 教 师:教授二一九年四月 摘 要摘 要从诗歌方面来看,历来就是诗人抒发志向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作者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通过诗歌可以体会当时作者的情绪同时享受优美的辞藻,领会中国的文化。分析唐朝诗歌的情形可以发现以战争题材的诗与唐朝整个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唐朝时我国历史上的繁胜时期,各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于唐代战争诗的研究意义非常,不只是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更加了解当时唐
2、朝人们的具体社会情况。于是可以通过分析唐代后期白居易战争题材诗进而反映唐代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批判。总之,对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的研究会有很多角度。本文主要以白居易关于战争方面的诗歌为素材,选取了长恨歌新丰折臂翁西凉伎以及望月有感、乱后过流沟寺诗,然后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体现的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其现实意义。关键词:白居易 ;战争诗; 艺术特色; 现实意义13ABSTRACTABSTRCTWith regard to poetry, ancient China has long had the words poetic expression and poetic sentiment, and
3、 human emotion can be expressed and vented through poetry, which can infect those who read poetry, and those who read poetry can obtai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poets by reading poetry. Look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try, we will find that the content and thought of war poems have been cha
4、nging with the social situation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 Tang Dynasty. The social life of Tang Dynasty is extremely rich, whether it i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or architecture, religion and so on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study of the Tang Dynasty. Examining the war literature of Tang Dy
5、nasty itself for the stud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of course, but the significance of examining the war liter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is not only these, but also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war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survival mentality, values, social ideals and so on of the people in the Tang
6、 Dynasty through war literature. Then it can be analyzed by analyzing Bai Juyis war poem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to reflect the peoples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war. In short, the study of Bai Juyis war poems will have many angles.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Bai Juyis poems about the war as
7、the material, selects The Long Hate Song The Xinfeng Fold arm The West Cool Kabuki and the Moon Feeling, the chaos after the Trench temple poem, then from the poem thought content and the embodimen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asp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pr
8、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ts war poetry analysis from its discussion of literature and reality. Key words: Bai Juyi ,War Poetry, art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significance目 录目 录摘 要IABSTRCTII目 录III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白居易战争题材诗分析32.1时代背景32.2思想内容32.2.1表达对战争的反对态度32.2.2补察时政42.2.3 鞭挞和讽刺42.3艺术特色52.3.1表现手法52.3.2 诗歌特征6
9、第三章 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现实意义83.1体现传统思想83.2引发统治者思考83.3史料价值93.4创作材料93.5启示当代军校学员9结 语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第一章 引言第一章 引言白居易,生于772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的时候先到下邽居住,在河南新郑出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以多样化的题材出名,表现形式不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被人称之为有“诗魔”和“诗王”。在仕途上做到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的职位。在公元846年,在洛阳离开人世,后埋
10、葬于香山。现今,有广为流传的白氏长庆集,其主要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同时白居易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素有“诗工”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因为脍炙人口,题材新颖、通俗易懂,赢得许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不仅扬名于中国更是拥有一大批国际上的粉丝,以其极高的艺术特色受到多个国家的追捧。战争一直贯穿着整个唐王朝,但是当前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唐代初期的边塞诗歌,他们认为这些诗才是战争诗的代表,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是因为战争诗主要产出在唐朝前期,到了后期很少此类诗歌出现。但是,我们需要对唐朝战争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之后就会发现后期的战争诗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此外,由于我们把战争题材诗的的
11、定义狭隘化。没有意识到唐代战争的多样形式,比如唐代战争不仅在边塞发生,还有一些是为了开拓疆域或是抵制外敌的战争。特别是像“安史之乱”这样的内战也多有发生,所以战争的多样化也铸就了战争诗的多样化。因此除了边塞诗外,唐代战争题材诗还包括一些相关的叙事、抒情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唐代的战争诗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这也是我们对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唐代后期战争题材诗作研究较少,对于白居易战争题材诗歌的研究更是少得可怜。目前据我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现今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俩个方向。一方面是以时代为主线,针对唐玄宗开边云南、发动战争等事件,对比分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特
12、点。另一方面虽然有许多对于白居易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专门研究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相关参考文献。比如杨国学的西凉伎与西域乐舞的渊源及肖伟韬的白居易诗歌创作考论等,许多都是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或在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为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白氏长庆集流传于世,同时在唐诗月百首中也收集了许多白居易的诗歌,让后人学习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讲,白居易诗歌体现了许多相同的艺术特色,但是却被进行了不同的归类。本次主要从题材的角度出发对白居易的诗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战争题材的诗歌,目前有长恨歌新丰折臂翁西凉伎望月有感、乱后过流沟寺等诗歌都以战争为题材,本文主要以新丰折臂
13、翁与西凉伎为主展开分析,研究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对深入了解唐代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二章 白居易战争题材诗分析第二章 白居易战争题材诗分析2.1时代背景诗人的安逸生活随着唐代中后期的战争而结束,作者亲身经历后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及对于百姓的伤害。可以看出作者的战争题材诗中不但反映现实,更进行思考,在表达这些思考与怀疑除了运用新的诗歌形式以外,更是出现了像乐府这样的唐朝流行的诗歌表现形式。比如白居易的许多诗歌多为乐府诗题材。同时,“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唐诗歌的转折点。白居易作为“安史之乱”后的诗人,不再像前人那样热情歌颂战争。面对耗时长久,灾难惨重、百姓苦不堪言的战争,作者满
14、腔的怒火的同时也饱含对于平民百姓的同情怜悯。因此白居易的诗歌形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利用诗歌开始对战争进行批判,对当局的鞭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比如白居易的胡旋女和长恨歌等这些诗歌描述的都是“安史之乱”的内容,诗中明显凸显了“安史之乱”发生前后社会的具大改变,同时也在剖析这场战争的起因与性质。这其中白居易还提出了是由于杨贵妃美貌而“三千宠爱集一身”使得昔日勤勉的唐玄宗开始“从此不早朝”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个人观点,可见这次动乱对唐朝战争题材诗歌的影响。2.2思想内容2.2.1表达对战争的反对态度分析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可以看出,其主要思想都体现了对于战争的不满,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对态度。战
15、争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无辜的百姓。白居易诗中都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极大的破坏性,体现了对于饱受战争磨难的平民百姓的同情之感。白居易在描述天宝战争的诗蛮子朝中提到:“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从诗歌中仿佛能想象到当年唐军损兵折将的狼狈景象。在新丰折臂翁中更是明确标示写作目的是为了“戒边功也”。这个故事本身就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将人民反对战争、厌恶战争、逃避战争的行为推向极致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反战思想。2.2.2补察时政白居易认为向统治者描述民间情况是诗歌的第一要务。在寄唐生中,他说“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见,他对于诗歌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在这种理论的指
16、导下创作出了一系列的诗歌。比如在流传千古的长恨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描述了 “安史之乱”后的景象,体现了战争的破坏性。原本恩爱的 “杨家女”与“汉皇”,因为 “渔阳壑鼓动地来”无奈只能选择 “马前死”。所以,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主要运用通俗的语言描写当时的社会特征,想让当政者看到社会的真实形式,体恤百姓疾苦,正视战争的危害性。因此,白居易的这种以诗歌来反映社会的创作方式,要求创作要深入社会,体察民情而不是高高在上抒发情感,对以后的诗人都能够意识到诗歌于现实的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其创作的作品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2.2.3 鞭挞和讽刺白居易是第一个提出讽谕诗的概念的,同时也是他的诗歌作品的一大特
17、色。对于战争题材诗的描写中也多出体现出作者的这一思想。其中新丰折臂翁是的讽刺表现可以说是较为明显的了,该诗是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社会故事。这首诗通过一位从军老翁的自述,展现了在这场战争中强加在人民们的痛苦,讽刺了唐王朝的统治集团发动战争的罪恶。劝诫统治者吸取教训,体恤百姓疾苦,切勿“边功未立生人怨”谨慎用兵发动战争。而西凉伎中表现了对统治者、官吏、的强烈不满,也包含了明显的鞭挞与讽刺意味。其中“奈何仍看凉州伎,取笑恣欢无所愧。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据安史之乱凉州失守已经许久,即便当朝想要收复失地,无奈将士整日闲暇度日,饮酒作乐。因此作者对于边关将士笑看歌舞的行为进行强烈的鞭挞和讽刺
18、,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之情。2.3艺术特色2.3.1表现手法1议论为主与抒情相结合白居易的诗歌以叙事的为主,同时也进行了抒情。如白居易新丰折臂翁就是讲述了一个断臂老人的故事,但在结尾进行了议论表达自己的感情。文章用了大段的文字描写的这位被战争迫害的老人,体现了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可谓触目惊心。同时在“万人冢上哭呦呦”的后面描写了很多的议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也恰恰正是全诗的主旨。在结尾处,感情的色彩极为鲜明,在篇末的地方点题,这也正是白居易的诗歌中惯有的艺术手法,也在诗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而且深化主题的作用。此外在望月有感中,这首诗都是运用白描的写作形式,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发生时候百
19、姓苦不堪言,田间颗粒无收、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社会现状。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因为战争带给百姓灾难的不满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亲人的思念,比起之前的善于用典,白居易的这首诗中没有任何典故,只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华丽的言语修饰,只有通俗易懂的情节描述也感情至深的表达。2.对比手法明显不难看出,白居易的战争诗里有大量对比的内容,作者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来凸显战争的严酷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比如西凉伎中“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以及“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将边将与征夫观演反应进行对比,边将战士“醉坐笑看看不足”而年七十的征夫却“见弄凉州低面泣”,反差明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重
20、了讽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同情。新丰折臂翁中老人为了逃避战役,“偷将大石捶折臂”,这条断臂使他饱受痛苦,但他却不后悔:“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沪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老人虽然变成残疾,但是却保住了性命。虽然现今仍受到伤臂的折磨,但也不觉后悔。借用一“痛”一“喜”的对比表现出战争下平民百姓的悲哀。此外在乱后过流沟寺中也体现了对比的手法,诗句相对通俗易懂,但内涵深,直译就淡如水。前两句是写徐州军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后两句是说只有流沟寺前的白云依旧。白云不管人事变化,依旧多情,依旧无情。前后对此,让人不
21、禁感慨万千。3擅长刻画人物形象从白居易战争题材诗可以看出,作者描述了许多生动的人物,这些人物刻画仔细、性格明显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有狂放享乐的边疆戍士、有饱受战争琢磨的平民百姓、有威严显赫的领导者,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角色,生动的描述了唐代中期的社会情景。比如上文已有提及的新丰折臂翁中可怜的老者形象。“年高八旬,须发近白,玄孙扶行”;表现他独臂,是“左臂凭肩右臂折”。写折臂是说其不幸,写年老是表现他以此不幸而换来万幸,得以全身终老“一肢虽废一身全”,这些刻画使人物显得非常典型、生动,本是命运悲惨却还庆幸好命,让人读来更觉悲哀!更能深刻地打动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及在西凉伎中胡儿假面 “鼓舞跳梁
22、前致辞”讲述自己是在凉州没有陷落时来到中原,现在凉州陷落路已绝,哭着面向狮子,并问“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以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作为回应。表现了胡儿对于战争的无奈形象。2.3.2 诗歌特征1.鲜明的诗史性白居易所作的战争题材诗, 用诗体去写历史。比如新丰折臂翁针对唐王朝征南诏这一事件,用一位逃过战场的独臂年迈老者来描写战争时期的情况:“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沪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真实记录了唐朝准备战争、参与战争最终战败的情节。或是在西凉伎中从“享
23、宾犒士宴三军”、“有一征夫年七十”我们可以得出用来慰劳将士在军营中举行宴会的情节。这些都再现了边塞状况。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可谓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对人物的描写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映。所以,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可以作为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唐朝当年战争风貌及社会情况。2浓郁的悲剧性白居易的这些战争诗都生动的描写的战争的残酷,战争年代里,百姓流离失所,田间颗粒无收,骨肉兄弟分离等等都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无论新丰折臂翁诗中 ,为躲避征兵之祸,不惜 “偷将大石捶折臂”。还是西凉伎中边将战士“醉坐笑看看不足”而年七十的征夫却“见弄凉州低面泣”,都集中刻画出战争带给普通百姓的巨大
24、痛苦。还有在望月有感中“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描写白居易的正常生活因为战争而打破,积累的家业因为战争而破坏丢失,亲人们也要分开去各自谋生。作者通过描写了自己的战争经历,表现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无论是自己经历还是刻画的诗中人物我们都可以看出白居易战争诗的所体现出的浓烈悲剧性。3深刻的反战思想在战争中受伤害的永远是平民百姓。面对战争频繁,百姓民不聊生的情景,白居易通过诗歌描述了战争的破坏性以及对于反对战争的态度。白居易在蛮子朝中有四句描述天宝战争的诗:“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 六万士兵因为战争而失去生命,时至今日仍然可以看到战争的痕迹。诗
25、歌语言通俗易懂,向我们再现了中仿佛能当时唐朝军队战败后落荒而逃的情形。在新丰折臂翁中更是明确表示写作目的是为了“戒边功也”。作者描写的这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强烈的表达了人民对于战争的不满,以及反对战争、厌恶战争、逃避战争的行为。以及其作品乱后过流沟寺中“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新战”中“新”说明战争曾经也发生过,现在又发生了,也说明作者对时局的不满,而“悲”悲百姓受战乱之苦,悲已之无所作为,悲庙堂之动荡。“风”风,西风,秋风,此风一过,微寒,寒人更寒心。“杀气”杀气,满地血流,杀气犹在,杀气入眼,作者心怒更多的是悲愤。“满山河”,杀气满山河,怒气满山河,悲气更是满山河。可见其战争题
26、材诗都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反战思想。第三章 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现实意义3.1体现传统思想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体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 民本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脉,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了儒家、佛家和道家这三家思想,在与元九书中,他提出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有关在战争上的认识, 以民为本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对战争持有反对的态度,来自中唐之后的开始战争题材诗创作的诗人, 因为感到战争的破坏性,所以带来了“反战”题材战争题材诗创作的繁盛。白居易在作品新丰折臂翁中,刻画了一个为了躲避被当兵打仗的而自己将自己的胳膊砸断
27、的凄惨事情,让人读后不禁为其难过,通过这样的方式描绘出了战争的残酷,批判唐朝的“好战”行为,例如在结尾“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 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 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 请问新丰折臂翁。”除在指责天宝年间出于一己私欲而发动战争的杨国忠外,还赞颂了开元年间的贤相宋璟主张的息战养民的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文化理念。3.2引发统治者思考有的人评价白居易的诗歌“简单”、“无趣”,其实有这样评价的人只是没有看到其语言的真实作用,存有偏见。我们往往因为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就忽视作者真实的鞭挞和讽刺意图。目前,从对白居易战争诗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对当时的统治者有很大影响,
28、比如在望月有感中主要描写白居易的正常生活因为战争而打破,积累的家业因为战争而破坏丢失,亲人们也要分开去各自谋生。作者通过描写了自己的战争经历,表现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百姓苦不堪言,田间颗粒无收、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社会现状。所以,诗中描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是战乱年代百姓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可见这样的诗为当时的在位者有机会了解民情。同时,这些诗歌起到了批判鞭挞当局统治的作用,对统治者的劝诫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比如在西凉伎与新丰折臂翁中作者都对当时统治者经行了讽刺与劝解,要求其正视战争,关心百姓疾苦。3.3史料价值文史不分家,诗歌的作用不仅仅拘泥于文学方面,同时也可以对于历史的研究提供资料的补充
29、。同时,比如史记等许多关于历史记录的书籍也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可见,一部好的作品具有多方面的分析价值。因此,白居易的战争诗中描绘的社会情节也可以作为历史资料于史书结合分析唐朝当时的社会情况。所以说,白居易的战争诗还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此外,比如白居易的西凉伎中有共二十句其中八句用来描写西凉伎的表演形态,还有四句描写其写表演效果,到后半部分才开始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最后两句抒发作者悲愤的情感。其中描写的狮子和胡人的面部装扮,胡人假面,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的形象与 “奋迅毛衣摆双耳”的表演动作,生动形象,充满画面感。对于后人对于唐代乐曲和舞蹈表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3
30、.4创作材料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在表现手法上同时运用了对比,白描等手对于后世诗人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比如其描绘的战争题材诗长恨歌、新丰折臂翁、西凉伎以及望月有感、乱后过流沟寺等都是直陈时事,而文章结构严谨详密,让人读后身临其境,好似目睹了当年的战事。3.5启示当代军校学员联想到了当今社会,即使已经没有了封建统治,但个别的战争在发生的在本质上还是与白居易所述的一样。古有杨国忠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让人民百姓去挑衅边境,进而引起战乱的行为,现今国际上,叙利亚的战乱和国内的很多恐怖分子挑起社会不安定的行为等,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挑起战争,有多少所谓的统治者考虑过百姓的疾苦。当我们了解这些被战争所折磨
31、的百姓的痛苦后,内心对于战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后世战争的作用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也就是“咏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的发展动力和深层原因。白居易在战争题材诗中对当时的边关将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如新丰折臂翁“边功未立生人怨, 请问新丰折臂翁!”,直接批判了那些手握兵权的权贵将领们为了赚取功劳悍然发动战争,导致生民涂炭。再如西凉伎揭露了封疆大吏们,无视少数民族的叛乱,终日花天酒地,观看外域传来的狮子舞。被白居易所批判的这些边将们,之所以出现这些原因与安史之乱后各地将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无关系。作为一名军校学员必须要以此为戒,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律意识,做一名合格的指战员。在新一轮军事改革之
32、际,习主席曾明确指出部队存在着“五个不会一个不知道”的现象,即“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处置突发情况,不知道怎么召开作战会议。”,这也就要求作为中国军队未来的军校学员们,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不断的针对性训练,逐步提升自身军事素质,以在面对重大抉择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新时代的军事斗争往往与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交织在一起,而指战员作为军事斗争的直接参与者,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斗争的成败,通过提高指战员的素质以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已经成为了共识。因此,作为当代指挥员必须牢记习主席寄语“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根植于自身岗位,不忘
33、使命担当,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为评判标准,努力提升自身军事素质,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结 语结 语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创作形式新颖,内容广泛,表达通俗易懂,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传世价值。本文主要分析白居易描写战争方面的诗,通过广为人知的长恨歌新丰折臂翁西凉伎以及望月有感、乱后过流沟寺、等代表作对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同时唐朝社会的变化在文学中也得到了反映,所以白居易战争题材诗的研究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了解到了当年的战争情况,同时也对战争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白居易所作的战争题材诗,虽然用来不同的写作手法,描
34、述了不同的内容,但都体现出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对当局统治者热衷于战争的不满。此外,通过这些诗歌形象的描述了当年的战争情况,对于历史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总而言之,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来讲,白居易的战争题材诗都委婉的揭示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值得人深思的人文情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谢思炜撰,白居易集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陈友琴编,白居易资料汇编M。 北京:中华书局。20053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4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
35、书局,2012。 6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尚学峰,过常宝,郭英德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8 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9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11刘响等:旧唐书卷一九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280一5281页。1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927页。13 王雪,唐代乐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年 4 月14 杨胜宽。元、白对杜甫新
36、题乐府的认识与评价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3(12)。 15 戴惠。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与“五四”新诗J。学海,2009(5)。致 谢致 谢大学时光飞逝,四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再次回望时,我依然能看见青春的躁动,年华的易逝。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母校,这是一所值得尊敬的学校。四年时间,是你让我沉淀,是你让我收获,是你让我在跌倒之后坚强的爬起。然后,我要感谢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教授,严谨的治学,广博的见闻不仅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还成为我日后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我还要特别的感谢其他几位教授过我们专业知识的老师们,谢谢他们在大学生涯里为我提供的各种帮助,一日为师,终生难忘。我还要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同学朋友们,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