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浅谈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文 浅谈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高校扩招原来大学生犯罪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给社会和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首先对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进行剖析,接着分析了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方面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对策,以期对减少大学生故意犯罪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关键词: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对策近年来从普通群众到政协委员、法律专家、教育部长等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广泛关注,大学生犯罪也成为一些媒体的热点,各大媒体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面对大学生犯罪愈演愈烈之势,有必要对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提出针对
2、性的应对措施。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犯罪数量大幅上升从近年来媒体的报导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造成的一些问题,大学生的犯罪率在不断升高,超过了同时期其它群体的犯罪率。上个世纪末期中国的大学开始扩招,大学数量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犯罪率不但没有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还升高, 说明现阶段走上犯罪道路的大学生原来越多。多样性的犯罪主体十年前大学生犯罪基本发生在一些民办大专院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集中了大部分的大学生犯罪事件。近年来一些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犯罪数量也在急剧升高,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年龄也较往年有大幅降低,呈现低龄化趋势。根据近年来的犯罪统计,我们还可以
3、这些犯罪的大学生,不仅又来自发达地区的,也有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既有来自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较好的大中城市,也有来自条件较差的农村。另外,甚至一些平常表现较好的共青团员、高材生、三好学生等也呈现较高的犯罪率,此外,犯罪手段和犯罪方法呈现复杂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样化的犯罪类型本文的犯罪类型主要指的是犯罪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智能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暴力型犯罪和特殊的违法犯罪等几种类型,大学生犯罪主要以财产型犯罪、暴力型犯罪和性犯罪为主,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新型化的特点,大学校园里一些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犯罪手段一般具有高技术性、高智能性以及高危害性、高隐蔽等特点。原因价值取
4、向上的爱慕虚荣随着经济的不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社会上也兴起了一些不正之风,物质攀比现象称为当前的一种潮流,这也影响了校园里面的大学生。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将物质利益当成衡量自己地位成就的重要标准,而且这种金钱物质性越来越突出,很多大学生不再注重学习成绩,幸福感的来源变成了金钱。但是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大学生经济地位并未获得独立,故而花钱的欲望和有限的金钱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在加上各个家庭的家庭背景不一样,这就会在学生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学生开始不顾自身的家庭条件的情况下开始盲目进行攀比,时间一长家庭肯定不堪重负,这些学生攀比的资金来源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偷窃、抢
5、劫等犯罪后动来获取金钱进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变得非常常见了。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问题上个世纪末期中国的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的大批涌现,虽在在短期内解决了中国人口快速上升的问题,但是也造成了独生子女的大量涌现。然后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故而很多都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独生子女一般生活比较优越,而且没有兄弟姐妹的竞争,从小就能获得大量的物质关心和家人的关爱,没有吃苦受挫折的经历,故而大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尊心较强,遇事总喜欢争强好胜,但是心理抽成方面的能力较弱,有很多甚至不堪一击。溺爱是表面现象,从长期来看给独生子女造成了很大危害,独生子女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不仅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较差,而且很
6、多道德品质也有一定的问题,大部分都缺乏勤俭自强和爱心精神。现代社会讲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心理健康甚至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独生子女的人格和品格方面的教育,而一些家长恰恰护士了这方面的努力,只要独生子女能门门课考上高分就万事大吉,放松或者根本不过问孩子的思想和道德教育,致使一些孩子在人格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性格受到扭曲。在某种程度上说,情绪不稳定、心理迷乱是一些亲年大学生的典型的心理疾病,据调查,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1.42%。很多独生子女在中学期间成绩优秀,但是进入高手如云的大学之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平凡的一员,很多大学生甚至因此产生了抑郁、消沉等负面情绪,原本的
7、优越感顷刻间消失殆尽,进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然后他们自己又不能解决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当一只逐渐变得脆弱以至于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犯罪心理可能就会由此产生,很多就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年轻幼稚,意气用事由于现阶段中学生压力过大,他们在中学阶段除了学习基本没有时间关注更多的社会事物,有些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大学,但是由于平常性格急躁、粗暴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干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蠢事就很常见了,更有一些大学生因此走上了犯罪道路。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自控能理解较差,故而对网络上的负面内容基本没有免疫力,网络时代大学生能轻易受到很多不良信息的影响,每
8、个大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些极端、暴力和消极的信息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故而对一些非法的致富突进逐渐迷恋,并且对他们有很强的煽动力和诱惑力。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男生大多都喜欢网络游戏,时间长了就会模仿里面的暴力场景,同时,各大色情网站也是死而复生,很多大学生更是长期浸润在强奸、猥亵等色情行为里,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想要尝试的念头。然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一旦这种想法产生,自身就难以遏制,最终演变成为犯罪行为。对策加强大学的人性化管理学校应加强大学的人性化管理,大学校园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区域。学校要对大学
9、生的日常作息规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同时要及时了解在外租房学生的居住情况,学校可以建立起一套安全防御系统,针对校外可疑人员进入校园以及大学生和校外可以人员的接触要及时制止,尽可能阻断大学生和校外不健康信息的接触,给大学生创造一个纯净、安全和学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时间较短,大部分都是暂时的心理问题,不是医学上的心理疾病,如果及时予以舒缓和教导,教授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大多都能及时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和思想问题有关系,对于这类问题主要是自我调节和自我调适为主。现阶段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等很少有学生光顾,主要原因是这些
10、机构自身陈旧的心理调查和辅导的方法和制度,适应不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一些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既不愿去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也不愿和他人进行过多的沟通,这就导致学生的心理困惑越来越多、越积越深,长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另外,学校可以引进一些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以加强学生对这些老师的信任,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去心理咨询机构沟通,和这些老师袒露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而达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目的。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孩子心理素质家长应该以正确方式关系孩子,对孩子不能放纵溺爱,也不能过于严苛,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上的想法,对孩子生活总的一些不良思想和习惯应该予以重视,不仅关心孩子的学
11、习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应提到一定的高度。家长应该利用学生放假在家期间,仔细观察孩子的言行,注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发现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要及时疏导。在孩子上学期间,教师应该多和学校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客观表现,针对孩子的异常行为举止要及早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家长同时可以保持与辅导员或者孩子室友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生活上的表现,以便形成及时反馈和疏通的机制。解决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独生子女的心理状态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家庭在为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和多和独生子女进行沟通,充分利
12、用各种机会和条件,促进独生子女在心理的健康成长。高校方面也要重点关注独生子女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方面异常的学生,学校可以建立该类学生的档案,联系心理辅导人员专人跟踪,及时反馈该学生的最新心理状态,以达到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管理。一旦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学校也应该以人性化关怀为主,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重点辅导,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校正,切实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心理迁移,以降低独生子女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1 梁静.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2 敖峰.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3、2007(03)3 李璞,赵磊. 浅述当前中国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新特点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1)4 江海. 论大学生犯罪黑数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 皖西学院学报. 2009(01) 5 刘中祥. 青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4)6 韦志兆. 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与矫正中的应用基于犯罪心理的人格诱因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01)7 李莉莎. 论高校在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5)8 李艳馨,李润珍. 高校法制教育的重新定位与设计以预防大学生犯罪为目的的考察J. 新疆社科论坛. 2009(05)9 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 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02)10 关慕桢,刘旭峰,苗丹民,吕静,洪霞,杨海. 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J. 心理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