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7浅析《史记•乐书》中儒家思想的体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467浅析《史记•乐书》中儒家思想的体现.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史记乐书中儒家思想的体现专业: 学号: 姓名:指导教师: 依托课程:摘要: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思想文化博在精深,包涵甚广,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中华民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史记乐书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著作的史记中的一篇,它分析了秦汉人民对音乐的运用、感悟,文中既有乐理的知识,又有治国之道和先民的大智大慧,其中也包涵着大量的儒家思想。所以本文立足史记乐书,深入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关键词:史记乐书;儒家思想;礼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录了汉代以前的大量内容,在我国的史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史记乐书是其中以“乐”为主的一篇,然而在我国古代,礼
2、、义、乐等内容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史记乐书事实上也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此时已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了核心思想,司马迁本人也深受影响,所以史记乐书中事实上就有大量的儒家思想,这也是本次分析的重点所在。1 礼乐社会功能思想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其中“礼”便是其一,这是属于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史记乐书虽是以“乐”着手,但是其内在的精神源泉却依然是儒家思想,所以在文章中,作者深入地“乐”,并将它与“礼”进行了全面的对比,还进一步强调了这二者的社会功能。史记乐书开篇说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君子以谦退
3、为礼,以损减为乐”等,将礼与乐这两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也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阐述了它两者的社会功能。史记乐书中说:“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这也就是说高雅优美的乐曲能够催人奋进,而低俗的音乐则让人消颓,让整个社会腐化变质。所以司马迁在文中强调雅颂之音,并将两者结合,指出“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便是礼乐的社会功能,这也是与儒家思想相统一的,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中“礼”的集中体现。2 道德理性思想 儒家思想中谈到的“理性”主要是指实践性理论,也就是我们说的
4、道德理性,这也是礼乐共同作用的结果。荀子在乐论中说过:“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可见在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看来,礼是理怀,乐是感性,它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儒家思想同时也认为人是有很强的情感欲望的,这是不可免的,但是也不能够放任自流,而应当用道德来加以规范和节制,做到“发乎情性而止科礼义”。史记乐书中也写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说的便是乐是起源于人心对物的所感,这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结果,一般而言人会产生六种情感,但是这些却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甚至出现放纵荒淫的问
5、题,所以“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就是说先王对于这六样感性的东西非常谨慎。面对这些情况应当如何呢?作者认为:“ 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应当体现礼的作用,用礼来引导人的志向、行为,这样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节制,才能够做到道德理性。3 礼乐教化思想儒家思想认为礼乐是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的,“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进一步规范人的言行之外,它还主动教化每一个人按照这种规范行事,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环境。儒家思想认为“乐”能够使人向善,但同时也能够使人堕落,也就是“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
6、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不同的乐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那么礼乐的本身功能便是应当教化人向善。太史公在史记乐书说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可见太史公首先是高度肯定了“乐”的教化作用,但具体要如何来教,则是应当遵循一定的自然之理和社会道德规范。太史公又说到:“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进一步强调了音对人的教化作用。同时司马迁将礼与乐进行了结合,体现礼乐的教化作用,史记乐书说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所讲的就是儒家思想中礼乐对于世人的教化。另外,史记乐书还通过乐谈到了孝、敬、悌、息等内容,这
7、些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4 自由精神思想 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政治道德层面,而是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比如“天人合一”、“美善相乐”等。在论语中就有对“乐”的最佳状态的描写,孔子赞同颜回时说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这种乐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它并不丰足的物质生活为基础,而是以人的心态为基础,但是“乐”也有它自身的“道”,正如荀子乐论中说:“夫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史记乐书也说到:“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也就是说普通的人纵然懂音,但也不懂乐,只有君子才知道什么是真
8、正的乐,这是追求的一种乐的“道”。同时,史记乐书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第三是个人自身的“和”,史记乐书所谓“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史记乐书又说“乐极和,礼极顺”,这便是追求个人的情感与整个社会和自然的高度统一和谐。 史记是由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乐书篇章是集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音乐美学之大成,是研究古代美学者必读之文。该文对“声、音、乐”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阐述,同时更进一步地阐述了礼、孝、悌等儒家文化核心。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礼乐的社会功能、教化作用、道德理性以及自由精神等思想,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重要的阐释和颂扬。史记乐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对我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参考文献:1 宋艳丽.史记乐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4.2 钱禹辰.史记对诸子文艺思想的评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3 王衡.史记乐书礼乐论浅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7:70-75.4 周上.从史记乐书中领悟的人文智慧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65-266.5 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