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观潮是文质兼优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这个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
2、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
3、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
4、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
5、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_,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
6、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学生先自我尝试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
7、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出示对比句:
8、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
9、,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风和浪都很平静-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
10、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
11、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
12、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的观潮日 B、盐官镇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涨 2.你能把
13、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
14、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
15、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
16、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
17、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
18、.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
19、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
20、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直奔“潮”,整体感知 1、 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
21、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 入文理解“观潮” (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 (2) 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 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 品位“奇”,感觉奇观 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 边默读课文边
22、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 _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_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4、 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1)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口评“奇” A
23、潮水的长 师:你懂得“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B 潮水的高 师: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既有声又有形,极为恰当生动地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刚过一排又紧接着,说明气势大,速度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又如“白色城墙”色形兼具地说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潮也是罕见的潮。) C 潮水的气势猛 、声音响 “起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3)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过渡:同学们
24、谈得真不错,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刚才大家想的一样呢?下面请大家欣赏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4)欣赏课件。 (5)品读回味。 师: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我想大家也能受到了感染,把这雄伟壮观之势读出来。 (6)启发学生与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对话。 师: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做呢? (7)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8)配乐朗读3、4自然段。 5、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25、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联系全文) 6、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平时的钱塘江本来就美,也有大潮出现。但“观潮日”这一天的潮就最奇特了,所以人们对这一天的到来翘首相盼。 (2)引读:带着期盼的心情,读好句子。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我们仿佛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再次感受“观潮”中的美、壮、奇吧! 第二课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分段训练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品位了那“天下奇观”带给我们那壮观的景象和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
26、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3、4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写什么?1、2、5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引导: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地讲写人们观潮前后的情景和大潮的壮观,学生易掌握,难点在于二至五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与下文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二、积累,课外拓展 1、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出示有关资料) 钱塘江涌潮:因受太阳、月球引力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普通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
27、壮观。特别是每年秋分时节,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潮势更加汹涌,当年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钱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别大,除了因为这时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的原因之外,还有独特的原因。 钱江涌潮,出现在我国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因属海宁市,所以又叫海宁潮,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由于两岸逐渐狭窄,湾内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现涌潮,加上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钱塘江口横丰一条巨大的沙坎,潮水涌入时受到沙坎阻挡,速度减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后浪推前
28、浪,潮头也越来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观潮圣地。这里建有观潮台、观潮亭和镇海塔。江面只有两三公里宽,潮势最盛,潮头并列一线,有“海宁宝一线潮”之称。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二段。南段速度,经段速度慢,当南段荡回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撞,声如山崩地裂。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最官观赏此景。海潮西进,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坝时,怒涛惊坚,碎作泼天大雨,潮头反窜塘岸,为“返头潮”。距盐官镇12公里的老盐仓是观赏此景的佳点。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以盐官观潮的人如潮涌。这时潮头时可达3.5米,潮差可差
29、89米。 2、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处,相机点拨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3、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 4、选作题 A 编写广告语。 B 通过网上图书馆搜集一些图片或资料。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
30、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
31、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教案 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
32、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
33、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读准字音: 雷霆(tn) 杨诚斋(zhi) 艨艟(mn chn) 如履平地(l) 倏尔(sh) 一舸无迹() 善泅(qi) 僦赁(ji ln) 罗绮(q) 鲸波(jn) 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
34、,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如下: 吴中地区有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之中,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四、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理清文章思
35、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
36、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多媒体显示: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
37、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课堂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
38、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20_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
39、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
40、下完成。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
41、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四、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五、
4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如果你就是观潮人中的一员,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人群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从整体上感悟美 1、导入:大自然万事万物无不给人以人生的启迪,钱塘江大潮又向我们昭示怎样的风采呢?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师生交流:谈观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4、总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前去赏潮,看看它究竟奇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体会大潮声之奇,在细读中积累美。 1、读:描写大潮声音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