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53071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伶官传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

2、,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解题: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记叙了

3、后唐庄宗李存(x)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简析课文:这篇短文是一篇传记的小序,内容着重在议论。(正文论文)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以唐庄宗的事例为证。一开头,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紧接着便以唐庄宗“得天下”和“

4、失天下”的原因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这一论点的正确。评论唐庄宗,是全文的重要内容。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要评论唐庄宗,就要从他的生平大事着眼,唐庄宗平生的大业,就是谨遵父志,消灭仇人。这一段分两层叙述:1.较详细地叙述了晋王的临终遗嘱。2.叙述唐庄宗接受三矢后,对待三矢的严肃的态度,也正表现了他对待父亲的严肃态度,他“凯旋”归来,说明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以此论证了论点。可分三层:1.写唐庄宗“系燕王父子以祖,函梁君臣之首”,把它们献于太庙,并且“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

5、哉!”这里突出写一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志得意满。2.写他在天下已定之后,丧失警惕,终于招致失败,而且败得那样惨:“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里突出一个“衰”字与上半的“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与文章开始的“盛衰之理”前后呼应。3.用两个疑问句作结,前一句指出“得难失易”,后一句指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这两句虽是疑问句式,但实际意思是肯定的。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顾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则回顾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实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

6、引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分。第四段:具体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分两层:1.再次对比庄宗的盛衰,与第三段相呼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灭的具体原因是“数十伶人困之”,根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紧密地联系了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2.最后“岂独伶人也哉”一语,为当代和后世帝王提供教训(实际也为一般人提供教训)。伶官传序: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近学伶官传序,颇有所感,今逢老师布置课堂作业忧

7、劳兴国、逸豫亡身,遂作作文一篇,以记心中所感。题记庄宗李存勖承父命,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终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大仇得报,后唐盛极一时,可谓兴国;尔后庄宗宠信伶人,溺于伶人,终日享声色犬马之乐,三年而身死国灭。欧阳夫子由此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论,实乃精辟警句。的确,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种事例在历史上,尤其在中国封建王权更迭史上屡见不鲜。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凡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不一而足。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败,身死部将之手。继之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古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实为忧劳兴国的典范。难道不是吗?

8、忧劳可以兴国,综观历代开朝帝王、盛世皇帝,无不以忧劳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试看末代皇帝们,声色犬马之娱,可谓享受殆尽,而结局往往是惶恐终日,不知身死谁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公此言是矣。任何一种质变都是由于量变到了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没有一点一滴的忧劳之心,能兴国吗?不是一丝一毫的逸豫之事,会亡身吗?无独有偶,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忧劳时,开元盛世,兴国;逸豫时,天宝危机,亡身。上举为古之旧事,那么近况如何呢?同样不脱此樊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整日忧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之后,一小部分人居功自傲,贪图享受,刘青山、张子善之流,不是亡了身吗

9、?在改革的浪潮中,小平的忧劳不是兴了中国吗?陈希同的逸豫不是亡了自身吗?综观古今,一脉相承,无不“忧劳兴国”而“逸豫亡身”。其实,将之引开去,在我们的学习中,照样是“忧劳”则学有所成,“逸豫”则不学无术,我们学了十几年的人是有很深感触的,不须我赘言的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集体和个人都应该牢记,都应该以史为鉴,纯洁自己,千万不要重蹈覆辙。评语这篇读后感的感点选得好,既能够抓住所读原著的观点精髓,又能够运用古今历史上正反方面的事例将其证明和延伸。在论证上,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最为突出,使其观点在对比论证中更显其鲜明和锋芒。另外,语言的洗练简洁也给文章平添了雄辩力。伶官传

10、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伶官传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文中涉及五代历史。阅读时必

11、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写评论文章。同时适应本单元教学要求,本课内容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二、设计理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次:(新的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点,理解积累这些词的用法:原、赐、抑、遗、负、系6个实词和与、其的义项和用法。B、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

13、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二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教学重点: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分段背诵。2.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3.学习正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都尽可能地简约,因而也给阅读本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四、教法学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

14、3、导读法;4、学生自主学习法;5、讨论法;等等。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兼一个早读)时间安排:1、利用早读通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型、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最好能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2、第一课时注重基础知识。3、第二课时注重能力提高。六、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幅很有英雄气的对联,里边闪烁着项羽的过人的胆识和越王勾践那超拔意志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争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夫差打败勾践的故事,也有一断背景:夫差的父亲阖庐在与勾践的争战中被勾践所伤,临死嘱咐太子不忘杀父之仇,之后两年,夫差习战射,常以

15、报越为志。终于困越王于会稽山,使勾践卑躬屈膝臣服脚下,吴国也因此而强大,伐齐鲁号诸侯,声震天下,其势可谓壮哉!等到吴王夫差宠信佞臣伯喜,诛杀诤臣伍子胥,沉湎一西施美色中,吴国也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最终被勾践围困于姑苏山,落得伏剑而死的可悲下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又何其衰也!后唐庄宗与吴王夫差的命运是多么相像啊,由此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找朗读并纠正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错误。2、播放课文录音,带入课文情景。3、齐读课文,请一学生讲后唐庄宗的故事,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4、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利用幻灯片展示下列内容:A、多音多义词盛:shng(盛衰之理);chng(盛以锦囊)系:x

16、(捆绑);j(打结)B、词类活用原: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函(hn):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木匣子里。本: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同。夜、东:名词作状语。兴、亡:使动用法。C、虚词其:副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语气一定,应当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揣测语气大概,差不多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反诘语气同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婉商语气还是何其衰也(三)、深入探讨1、作者通过后唐庄宗由盛到衰的史实来证明观点:盛衰成败由于人事。不仅如此,文章最后还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实,孟子早就说类似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这两句话有何不同?明

17、确:孟子主要是在政治道德、人生哲理上给人以启示,而本文重在警戒,当今的统治者可要当心啊,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微,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繁荣的现象。2、说说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中的常、多字的意思。明确:说明有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有恒久的奋发图强的意志与抵制诱惑的毅力。举现实生活中事例两则。(四)拓展1、以下判断,你是否赞同?分小组讨论,后畅所欲言。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说得有理。A毁树容易种树难B创业难守业更难C种树难养护树更难D赚钱难失钱易E得天下难失天下易2、本文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这个问题,作者的回答是怎样的?明确:扣庄宗史实,欧阳修针对当时社会多停留天命的认识上的情况,他的回答是否定的。由此突出了本文的观点盛衰成败由于人事,也表现欧阳修重视人的因素的朴素唯物观点。(五)作业针对文中提出的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说说你的理解或启示,写一篇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