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上学期借鉴五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52340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上学期借鉴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上学期借鉴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上学期借鉴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上学期借鉴五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上学期借鉴五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韵,令人回味无穷。春夜洛城闻笛

2、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本课为1课时。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4.背诵诗歌。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3、体会古诗的意境。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2.背诵全诗。【难点】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感悟想象指导写作小结方法导入一:歌曲型设计意图通过流行歌词李白,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产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那么李白都创作了哪些高端的诗歌呢?我们来欣赏一首(出示课题、作

4、者)。导入二:激情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题激趣。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板书文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一、资料助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

5、学生听读,加深印象。】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终身不得志。李白诗以抒情为主,诗之风格豪放、洒脱、大气,清新俊逸,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他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一部分诗抒发其内心的幽怨之气。有李太白集。2.关于背景: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

6、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朗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2.抽查学生朗读,相机正音:散(sn)折(zh)师:同学们能根据意思的不同而选择它在诗中的正确读音,真棒!当然读好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讲究节奏、停顿,如同唱歌一般。3.老师示范读(老师边读边在桌子上轻轻地敲打节拍),学生模仿练读。4.老师点名学生读(大家打节奏)。师:读古诗除了注意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读音的轻重和速度的快慢。要理解诗人表达出的情感,就得学会抓重点词。如:“暗”要读得低沉、缓慢;“满”,要读得饱满、延长音;“故园情”,要字字延长,一咏三叹。听听

7、老师是怎样读的,好吗?5.师范读,生练读。6.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节奏和内涵。7.我们反复读了几遍诗,你感受到了诗人闻笛后的心情吗?(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是什么笛子曲引起了他的思乡情呢?让我们接下来学习诗句,寻找答案吧!三、再读古诗,感悟想象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学会欣赏诗歌的能力。1.学习一、二句,想象“玉笛飞声满洛城”。想想可能是谁家的笛声?(学生先自读一、二句,然后老师播放笛曲望乡,让学生闭目边听边想象)师:你从这笛声中感悟到了什么情感吗?生: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师:那你听后心中有什么感受呢?生:有点想念在远方的爷爷奶奶。师:这笛声勾起了许

8、多同学对亲人的思念。同样,这悠扬的笛声如果在洛阳城响起,会不会也勾起许多人对亲人的思念呢?生:当然会。师:为什么会?生:这首曲子就是一首思乡曲,洛阳城中一定有远离故乡的人。诗人李白不就远离故乡吗?师:不错,想得合情合理。“暗飞声”又该怎么理解?生:笛声是看不见抓不住的,又由于闻笛是在“春夜”,所以说“暗”。师:笛声虽然看不见抓不住,但诗人却能听得见想得到,你听,谁家的笛声已悠然传来-(播放古曲折杨柳,曲音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这笛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飘散在洛阳城。请同学们自悟、自读一、二句。师:这悠扬的笛声是怎么飞入作者的耳际,又是怎么渐渐飘散在洛阳城的?四人一小组交流并汇报。生:伏案

9、疾书的李白抬起头来,因为一曲凄清、忧伤的笛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这笛声一会儿强一会儿弱,像少女低声的倾许,又像湖面的涟漪荡漾开去。生: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那曲调一会儿欢快一会儿忧伤,李白侧耳倾听,这笛声又像长了翅膀的小精灵一飞而过。生:时断时续的笛声在这宁静的春夜中飘散,传入作者的耳中,这笛声断断续续,好像有淡淡的乡愁,如同一湾悠悠的小溪缓缓流淌,流向远方。师:让我们带着感悟再次齐读一、二句。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是我们学写作的重点。师:这么凄清、忧伤的笛声在春风里飘散,飞遍了洛阳城。想象一下这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这笛声又引起了哪些人的感想?生:一个个绿豆芽似的音符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春

10、风姑娘的陪伴下,手捧思念的种子撒向洛阳城。师:好个通达人情的小精灵呀!她会把思念的种子撒向哪些地方或人家呢?这些人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反映和感受呢?师出示句子,生想象补充。“这些小精灵在春风姑娘的陪伴下,手捧思念的种子撒向-”生:撒向旅店,旅客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师:旅店的旁边有什么?生:茶楼,撒向茶楼,出门远行的人正在这儿歇脚,一边喝茶一边聊着家乡的事情。师:茶楼的旁边呢?生:有店铺、人家。又撒向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店主、人家。师:人家的旁边呢?生:有湖,有亭子,有小船。这些小精灵在春风的陪伴下,来到了湖面,飞过亭子,把思念的种子撒进了小船。船客来到船头,仰望着天边的明月。真希望“明月千里寄相思”啊!

11、师:是啊,笛声在春风的陪伴下飞遍了洛阳的角角落落。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2.学习三、四句,体会“折柳勾起故园情”。指一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三、四句,了解大意。师:原来诗人在笛声中听到了折杨柳呀。折杨柳是什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感?(1)理解“折柳”。生看书中注释。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师补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辞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方的杨柳被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

12、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2)师播放笛曲折杨柳,生闭目欣赏体会。师:你们听后感觉这笛声像什么?试着把无形的笛声有形化,仿照例子试着写一两句话。例句: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圈涟漪如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把无形的蝉声比喻成有形的浪)蝉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把无形的蝉声比喻成有形的行云、流水、澎涛、骇浪)生1:笛声好像少女低声的哭泣。生2:笛声就像家乡的云雾将我缭绕,仿佛我已梦回故乡。生3:笛声是深秋的风,掀起思乡的波澜,让人心颤。师:在这宁静的春夜,李白独自客居洛阳城,原来他听到的笛声中有

13、这叙述离愁别苦的折杨柳呀!他的心中会怎样呢?生:会思念故乡、亲人。师:这种情就叫什么情?生:故园情。师引读:何人不起-生接读:故园情。师:除了诗人李白,还有谁的心中会升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生:出门旅行的人,外地经商的人,他乡工作的人,外出求学的人师:总之,是远离故乡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思乡啊!因为思乡,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因为思乡,范仲淹“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思乡,李白又会怎样呢?此时的他,会有怎样的动作、神态、心理呢?结合自身的感受想一想,写一写。生1:这首曲子触动了他孤独伤感的情绪,使他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生2:他呆呆地望着窗外。向

14、西望,那是他家乡的方向。他似乎看到一个柔弱的身影在古井边一俯一仰。那是他母亲在汲水!生3:他不禁流下眼泪,泪水模糊了他眼前的景象。生4:他来到窗前,仰望星空,深情地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思绪渐远,耳边响起的已不是笛子的声音,而是远在千里外的家人的嘘寒问暖,一句句唠叨饱含了多少深情啊!生5:“唉”,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阵春风吹来,他收回思绪,伏案坐下,写下了这首春夜洛城闻笛。(3)分句引读。师:在这宁静的春夜,不知从谁家飞传出悠悠笛声,飘散在洛阳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师:李白听到了感伤离别的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师:这么动人心弦的曲子,勾起了李白深深的思乡情,不免

15、感慨道-何人不起故园情。(4)再次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感悟诗情。师导读:一千多年前,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游洛阳时,听到哀怨幽咽的折杨柳引发了他浓浓的故园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思乡之作。(生深情齐读古诗)师:李白曾因明月而生思乡之情,现在又因折杨柳的笛声而生思乡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叫作“触景生情”或者说“借景抒情”。师:我们如何把外在的景(悠悠的笛声)与内在的情(思乡)有机地联系起来,如何走进唐朝诗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四、学生写作,展示佳作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听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独特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1.师生交流感受,学习诗人由音乐引发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2.生写作(可以从不同角

16、度,如“我”,第三人称等)。3.交流展示,师生评价。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出示课题)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二)本文作者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问题见课件(四)分析课文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

17、,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1)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3)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5)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3济南的冬天教材分析: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

18、,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写。教学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学情分析: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

19、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_导入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3、思考并分析(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4、朗读课文要

20、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

21、么样的感情?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四人小组讨论)明确(b.c.d.略)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2、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明确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22、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五、课堂总结。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_,品味语言。问题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明确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

23、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讨论明确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

24、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三、体验反思。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

25、篇文章作者都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五、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六、布置作业。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4黄河颂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

26、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教学难点: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能力。教学时数1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会朗诵,像诗

27、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2、创作背景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

28、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三、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注音山巅(din)澎湃(pngpi)狂澜(kungln)屏障(pngzhng)哺(b)育浊(zhu)流九曲(q)连环浊流(zhu)滋长(z)2、释词山巅:山顶。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哺育:喂养。五、合作探究: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

29、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六、总结革命烈士

30、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七、作业布置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5黄河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2、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所表

31、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难点1、把握语言特点。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气魄()澎湃()滋长()屏障().宛转()哺育()狂ln()山din().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1)多音字。曲

32、劈中长强(2)形近字。篮洲浊拜颠蓝州独湃巅伟彰阑违障澜癫嶂斓幛谰三、填空。(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由()谱曲。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2)诗人从自然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四、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1)黄河之水天上来,()(2)(),万里写入胸怀间。(3)()一片孤城万仞山(4)白日依山尽,()(5)大漠孤烟直,()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六、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字所“望”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表达作用?七、诗歌中

33、反复出现“啊!黄河!”起来什么样的作用?八、把诗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九、尝试着完成本文板式。我的问题: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设计者:朱晓娟学校:北郭中学姓名:班级: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问题一、语言体味: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问

34、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问题四、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问题五、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拓展题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1)卧薪尝胆(2)三

35、顾茅庐(3)负荆请罪(4)破釜沉舟A古战场: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词。()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南北两面。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四、词语填空。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九曲()环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课内阅读。朗诵课文,回答

36、1、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3、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是想达到什么效果?课外阅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用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1、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什么?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两句中“我”分别指的是什么?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