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5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
2、,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
3、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课前谈话: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炊烟袅袅”,你们根据我的提示也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雨雪霏霏芳草萋萋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一、揭题导入师: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年荡气回肠的故事,叫伯牙绝弦,
4、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这是一篇文言文,希望大家都能喜欢。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7页,请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次,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师:读通顺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还要求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大家可以看屏幕来练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再次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读文,评。范读。3齐读课文。三、初解绝弦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
5、见。请大家来说一说“伯牙绝弦”的意思。(伯牙再也不弹琴了。)2师:好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多读课文,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变通))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3交流。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擅长。板书:伯牙钟子期介绍: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官拜上大夫。子期是为樵夫,也就是打柴为生的人。善哉!善:好啊!真美妙啊!志:心里想着。峨峨:巍峨屹立。洋洋:广大,浩瀚无边。念:想。得:领会。谓:认为。复:再,重新。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绚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
6、特点和魅力,激发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身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重点:1指导同学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2通过朗读,读出自身的理解,读出自身的感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初读课题后,同学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1同学自由练读。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
7、、联系注释,读懂文意。1指导同学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身的话说一说。2在同学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3同学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考虑: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同学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2同学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同学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同学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局部内容,引
8、导同学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同学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同学讨论,教师点拨。3师生诵读全文。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她曾在全国、省、市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参与编写人教版四川民族地区语文教材与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30余篇优秀论文、文学作品获奖或发表,独著、参编10余本教学书籍。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武汉会场)教学设计集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3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
9、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10、。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
11、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感情朗读此句。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说话练习:如
12、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齐读“伯牙鼓琴
13、,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
14、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6感情诵读24句。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
15、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
16、情?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五、深悟知音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
17、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4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先说一个词语,你仔细听,然后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师:杨柳依依(板书在黑板上)老师选取了其中几个词语写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这些词都描写了一些动人的场景,我们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并注意恰当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18、,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二、导入:1、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课题?这个“弦”字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2、“弦”指的是琴弦,“绝弦”就是扯断琴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呢?三、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己读一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文)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指名读3(你读的很流利;这一句话不太好读,谁再来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你再来试试?)指导读“兮”是一个语气词,拖音真好,读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慢慢读,慢慢品,
19、读出其中的韵味2、听老师读,体会读文言文的感觉3(出示停顿)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标注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读一读文章生练读谁来读一读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四、初步感知同学们,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资料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生自学五、细读品析,感悟知音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文中有一句话介绍了伯牙和子期,找出来指生说他们一个-擅长弹琴,一个-善于倾听。你从
20、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指生说这里“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指生说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这正是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将如何赞叹?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将如何赞叹?这是古代子期的赞叹,现代的子期又会怎么赞叹?我们这些90后的子期会怎么赞叹?我们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
21、中华语言文字的另一特点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两句话。3、同学们,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指生说(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当“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指生说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
22、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来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的知音情。生读5、其实,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自一次山间偶遇:(出示资料)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乐曲)伯牙于是把这惊喜、欣喜、与激动化作动人的乐曲在山间流淌,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拿起笔来写在书上空白处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他们也许还会谈论人生、谈理想,谈志向?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知音!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找到知音了!)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
23、段话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来相会。无奈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了江边,等待他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读。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读)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读)六、拓展总结: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
24、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我们一起来读,共同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齐读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2、伯牙绝弦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让我们伴着动人的旋律再读这个故事,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心中。齐读课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5【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
25、,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袅袅炊烟”,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徐徐清风淙淙流水依依杨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师: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一、揭题导入有一个故
26、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
27、身不复鼓。3齐读课文。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三、初解绝弦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4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5篇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自学、交流)6全班汇报:A、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1)前面的两个“善”是
28、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2)“善哉”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B、“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C、“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体会擅长说明什么)D、刚才他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心灵相通E、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7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看谁讲的生动。四、感悟知音(一)何为知音1
29、)伯牙为什么绝弦呢?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4)善听的子期不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还听出了伯牙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5)想象说话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善弹的伯牙一定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领
30、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二)相遇相知。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2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
31、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6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练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三)知音之死。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能够感受到什么?(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
32、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感情深厚)2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生4渴望。)3子期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指导
33、朗读)五、深悟绝弦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从这首短歌中,你能体会出什么?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于是摔琴断弦,决心再也不弹琴,留下了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出示课
34、文)六、回味绝弦1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2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3老师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七、扩展1出示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
35、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2出示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3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如:你是否有知音,为什么把他作为知音?当你感到沮丧、孤独、忧郁、快乐亦或是处于危难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能有一两个知音相伴左右。所以,如果你寻到了与自己情趣相投的知音时,请大家一定要珍惜。世界上最难寻觅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友(知音)。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