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教学方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教学方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的课程性质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核心课。(二)教材及授课对象1、教材:高艳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2012年9月第2版。2、授课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三)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解工作分析的涵义、作用、内容、原则以及实施过程,掌握岗位设计,以及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2、的方法。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分析、工作设计、职位评价工作。(四)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课程授课计划(包括课时分配)章 次内 容讲 授实 践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4课时第二章工作分析流程4课时第三章工作分析方法4课时第四章工作说明书的编写8课时第五章工作分析的应用4课时第六章工作设计4课时第七章职位评价概述4课时第八章职位评价方法4课时合计36课时(五) 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具体的考试形式为:开卷考查。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工作分析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了解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教学重点:
3、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对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一般了解。教学难点: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概念一、工作的含义二、工作分析的含义1、工作分析国外学者对工作分析的定义2、国内学者对工作分析的定义本书采用的定义:工作分析也叫做职务分析、职位分析、岗位分析,它是全面了解组织中一项工作特征的管理活动,即对该项工作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的一个系统过程。作分析的实质就是区别组织中一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差异,其目的是为组织内每项工作制定一份全面、正确并符合组织需要的工作说明书,同时
4、为组织提供工作分析报告。工作说明书一般由两个组成部分: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三、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四、与工作分析相关的基本术语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一、工作分析在战略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二、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三、工作分析应用的实证数据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一、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二、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三、我国工作分析的发展现状第二章 工作分析流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流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开展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工作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工
5、作分析结果的运用。教学难点:工作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分析流程概述一、工作分析流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二、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一、工作分析需求诊断(1)发现工作分析需求的预兆(2)成立工作分析筹备小组(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诊断分析二、工作分析的立项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一、成立工作分析小组1、选择工作分析小组成员(1)企业高层管理者(2)人力资源部专员(3)收集工作分析信息的人员2、确定工作分析小组成员的数量3、明确工作分析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二、制定工作分析计划(1)目的和意义;(2)需收集的信息内容
6、;(3)组织形式和参与人员;(4)实施的过程;(5)时间及活动安排;(6)方法选择;(7)确定样本范围;(8)收集资料;(9)费用预算。三、工作分析人员的培训1、信息收集员2、信息分析员3、信息分析专家四、做好其他必要的准备(1)要确认工作分析展开需要的前提条件(2)与有关人员进行沟通(3)各部门经理要对抽调参加工作分析小组的人员的工作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工作分析工作。第四节 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一、收集工作的背景资料1、相关职业分类标准2、组织中的有关资料(1)组织结构图(2)工作流程图(3)部门职能说明书3、现有的工作说明书或职位描述资料二、收集工作的相关信息1、工作分
7、析所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2、工作分析所要收集的信息的来源(1)现有可查资料(2)任职者提供的信息(3)同事提供的信息(4)工作分析人员提供的信息(5)客户提供的信息第五节 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一、整理资料(检查是否有遗漏)二、审查信息(资料是否准确)三、分析信息第六节 工作分析的完成阶段一、编写工作说明书初稿 修改完善 定稿二、工作分析评价1、成本收益评价2、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第三章 工作分析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方法的类型,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各自的优劣,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各自适用的工作类型,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使用时各自的关注点。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
8、掌握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各自的优劣,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各自适用的工作类型,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使用时各自的关注点。教学难点: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各自的优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分析方法的分类一、通用工作信息收集方法1、通用工作信息收集方法2、通用工作信息收集方法的主要类型问卷法访谈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主题专家会议法二、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方法1、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2、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的主要类型(1)工作元素分析法(2)职位分析问卷法(3)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4)工作诊断调查法(5)能力需求量表法(
9、6)基础特质分析系统(7)工作成分清单法(8)职位分析清单法三、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方法1、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2、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的主要类型(1)功能性职位分析法(2)关键事件法(3)工作任务清淡分析法(4)管理及专业职位功能清单法四、传统工业企业工作分析方法1、传统工业企业工作分析法2、传统工业企业工作分析方法的主要类型(1)时间研究法(2)动作研究法(3)工作样本法(4)工作负荷分析及人事规划法(5)电脑模拟工作分析法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二、工作实践法三、访谈法(面谈法)四、问卷调查法五、工作日志法六、文献分析法七、关键事件法八、职位分析问卷法
10、(PAQ)九、职能工作分析法(FJA)第四章 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工作说明书的构成,工作描述的含义,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编写工作说明书;任职资格的含义,显性任职资格的主要内容,隐形任职资格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编写任职资格。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工作说明书的构成,工作描述的含义,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任职资格的含义,显性任职资格的主要内容,隐形任职资格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工作说明书的构成,工作描述的含义,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任职资格的含义,任职资格的主要内容。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描述的编写一、工作描述的含义及其组成内容1
11、、工作描述的含义2、工作描述的组成内容(1)核心内容(2)选择性内容二、工作标识与工作概要1、工作标识(1)工作名称(2)工作代码(3)所属部门2、工作概要三、工作职责1、工作职责的内涵2、工作职责的特点3、工作职责的梳理步骤4、工作职责描述的原则和格式(1)工作职责描述的原则(2)工作职责描述的格式四、工作关系五、工作权限六、业绩标准七、工作环境第二节 任职资格(工作规范)的编写一、任职资格的含义及其组成内容二、任职资格的内容(1)知识(2)工作经验(3)生理、心理特征要求(4)工作技能通用技能专业技能(5)能力第五章 工作分析的应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在人员招聘、
12、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工作分析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教学难点:工作分析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中的具体应用角度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分析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一、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二、工作分析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第二节 工作分析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通过工作分析,每个职位从事的工作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都有了明确的界定,这就为绩效考核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减少了评价的主观因素,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第三节 工作分析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工
13、作分析对各个职位承担的责任、从事的活动、资格的要求等做了具体的描述,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各个职位在企业内部相对重要性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报酬,从而确保薪酬的内部公平性。第四节 工作分析在人员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工作分析对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可以据此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还可以根据员工与职位任职资格要求的差距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员工与职位的匹配程度。第六章 工作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工作设计的概念,工作设计的思想演变及其发展,工作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作再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工作设计的新思路。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工作设计
14、的概念,工作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作再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工作设计的新思路。教学难点:工作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作再设计的方法。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设计概述一、工作设计的概念及基础(1)工作设计的概念(2)工作设计的基础二、工作设计的内容1、工作内容安排2、工作职责确定3、工作关系协调4、工作绩效考核5、工作结果反馈三、工作设计应考虑的因素1、组织因素2、个人因素3、环境因素四、工作设计的要求1、全部工作的集合通过工作设计应能顺利地完成组织的总任务;2、全部工作所构成的责任体系应能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3、工作分工应有助于发挥人的能力,提高组织效率;4、工作设计应考虑
15、现实的可能性。五、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的关系第二节 工作设计方法一、综合模式二、工作轮换三、工作扩大化四、工作丰富化五、弹性工作时间六、工作分担七、压缩工作周八、在家办公(远程工作)九、工作专业化十、工作团队十一、应急工制度第三节 工作设计的新思路柔性工作设计一、传统工作设计及其基础1、传统工作设计的特征2、传统工作设计的缺陷二、柔性工作设计及优越性1、柔性工作设计的特征2、柔性工作设计的优越性第七章 职位评价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职位评价的概念,职位评价的基本原则,职位评价的基本步骤,职位评价的常用指标选择和定义,职位评价指标权重及其评分标准的制定。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
16、掌握职位评价的概念,职位评价的基本原则,职位评价的基本步骤,职位评价的常用指标选择和定义,职位评价指标权重及其评分标准的制定。教学难点:职位评价的常用指标选择和定义,职位评价指标权重及其评分标准的制定。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职位评价的基本概念一、职位评价的含义1、职位评价的概念2、正确理解职位评价的含义工作分析是职位评价工作的基础;职位评价以企业内部的工作职位为评价对象;职位评价是对企业各类具体劳动的抽象化、定量化过程;职位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基础之上的。二、职位评价的作用1、确定职位等级的手段2、制定薪酬政策的基础3、确定员工职业发展和晋升
17、途径的参照系4、保障招聘到合适的员工5、将合适的员工放到合适的职位6、正确制定人力资源规划7、合理进行人员调整8、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三、职位评价的原则1、系统原则2、实用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能级对应原则5、优化原则四、职位评价的步骤第二节 职位评价指标体系一、职位评价常用指标(1)工作技能(2)工作强度(3)工作责任(4)工作环境二、职位评价指标权重及其评分标准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介绍了三种权重分配方法:主观评价法、基准类比法、专家小组法。划分评价因素等级(差距合理、详细说明)三、职位评价指标分级标准1、最小权重法2、最大权重法3、均衡权重法第八章 职位评价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
18、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掌握排列法、分类法、点数法、因素比较法、海氏职位评价系统、职位评价方法的比较和运用。教学重点: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的使用步骤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教学难点:常用职位评价方法的使用步骤。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第一节 排列法一、排列法的含义二、排列法的操作步骤1、岗位分析2、选择标准工作岗位3、工作岗位排列4、岗位定级三、排列法的优缺点1、优点:简便易行2、缺点:主观性较强第二节 分类法一、分类法的含义二、分类法的操作步骤三、分类法的优缺点1、分类法的优点2、分类法的缺点第三节 点数法一、点数法的含义二、点
19、数法的操作步骤1、进行职位分析,确定基准职位2、选取报酬要素(及其子因素)3、确定报酬要素等级4、确定不同报酬要素的权重及其各个等级的点数5、运用报酬要素评价各职位,得出各职位的总点数6、建立职位等级结构,得出各职位的工资等级位置(以及工资额)三、点数法的优缺点1、点数法的优点(1)可靠性强(2)易于接受(3)适应性强(4)稳定性强2、点数法的不足之处(1)需要相当的时间和人力(2)点数法的评价系统建立十分困难(3)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四节 因素比较法一、因素比较法含义二、因素比较法的运用步骤1、确定付酬要素2、选择基准职位3、确定基准职位工资4、把非基准(待评价)职位与基准职位进行比较5、确定
20、非基准职位工资三、因素比较法的优缺点1、优点(1)评价结果较为公正(2)耗费时间少(3)减少了工作量2、缺点(1)各因素相对价值不易判断(2)操作复杂且难以解释第五节 海氏职位评价系统一、海氏工作评价系统简介二、公式第六节 职位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应用一、各种职位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二、各种职位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三、参考教材1、高艳主编,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2版)。2、潘泰萍主编,工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3、边文霞主编,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教研室: 课程主讲负责人: 院长审核签名: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