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ppt(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1.静态成本与效益分析(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如果我们用价值来衡量损失和收益,则把损失称为成本,将收益称为效益,于是就有了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如在同一时间对若干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择,则这种方法为静态效率标准.如果某一资源配置使资源使用的净效益最大化,则资源的这一配置就满足了静态配置的标准.问题1: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成本的含义:成本是生产中的各种花费,即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总和.因会计核算制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显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实际的各项支出.隐性成本:生产者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主观损失,没有外在表现.往往由机会成本说明.机会成
2、本是指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生产者选择了收益最大的用途后,所必须放弃的该种资源用于其它方面所产生的最大收益.问题1: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会计成本:生产中的实际花费,可以用账面反映,也称为显性成本;经济成本:是一种预期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即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指经济成本.问题2:短期成本分析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short-runtotalcost,STC)总固定成本(totalfixedcost,TFC),是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固定投入而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地租,利息,厂房设备的折旧及保养费,财产税,保险费以及常备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等.总可变成本(totalvari
3、ablecost,TVC),为使用的可变投入支付的成本,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原材料费以及燃料动力费等.总成本(totalcost,TC)生产一定量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问题2:短期成本分析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short-runaveragecost,SAC):平均单位产量的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AFC=TFC/Q(Q)为产量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AVC),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plL)/Q=pl/(Q/L)=pl/AplApl为可变要素平
4、均产量问题2:短期成本分析短期边际成本(short-runmarginalcost,SMC)最后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额,等于短期总成本增量TC与产量增量Q之比.SMC=TC/Q=(TVC+TFC)/QTFC=0SMC=dTC/dQ=dTVC/dQ=d(plL)/dQ=pldL/dQ=pl/MplMpl为边际产量SMC=SAC,微观经济学上,形成收支相抵点,不存在超额利润,但获得了经济利润(或正常利润),该点也称为经济能量点。问题3:长期成本分析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long-runtotalcost,LTC),长期生产某一产量所支付的成本总额.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因采用的生产
5、规模不同而不同.随产量的增加,先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接着在转折点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但与短期的总成本不同,其曲线形式始自原点.为什么?问题3:长期成本分析长期平均成本(long-runaveragecost,LAC)是长期中单位产品所负担的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样,均为一条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但其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存在规模经济,后者由于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前者因规模可以调整,而比后者变化平缓.问题3:长期成本分析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marginalcost,LMC)在能够改变所有投入使用量的情况下,由最后一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长期与短期的边际
6、成本曲线变化规律一致.长期与短期的变化规律一致,但成因不同:前者规模后者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
7、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或者说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当一种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越来越有限。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对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递增是因为固定要素在可变要素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发挥出来。一旦固定要素
8、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量就开始出现递减。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当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开始就递减。其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若技术水平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就不存在。在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正是没有考虑到长期的技术进步,错误地预计了人口增加带来的后果。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后反而引起总产量的减少,那么,对厂商来说就有必要了解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这就涉及到对产量三个阶段的分析。第二章渔业资
9、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1.静态成本与效益分析(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问题1:收益的概念总收益(totalrevenue,TR)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全部收入.TR=平均收益(AR)销售量(Q)=单位商品售价(p)销售量(Q)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AR)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MR)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能增加的收益.MR=总收益增量(TR)/销售增量(Q);当销售增量Q0,则有MR=dTR/dQ问题2:价格不变下的收益前提: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个别厂商个别厂商:价格的接受者只能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出售任意数量的商品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就是这个产
10、品的价格单位产品的卖价既等于平均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问题2:价格不变下的收益消费者: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按照不变的市场价格购买任意数量的商品消费者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曲线,其在纵轴上的截距为该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所确定的价格dd=MR=AR=p问题3:价格下降状态下的收益条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厂商的产量,其市场价格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单位产品的平均收益仍等于卖价,并随其下降而下降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下降的快(?)在价格下降的状况下,总收益呈递减趋势增加,当边际收益等于0时,总收益达到最大,当边际收益由0变为负数时,总收益下降问题4: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厂商
11、的目标为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合理的,基本接近于事实的假设经营的目标不是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而是利润最大化当然,采取的手段会在短期内掩盖这一目标: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或保持一种良好的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保持满意的财务状况,建立融洽的劳资关系等。问题4: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微观经济学中的利润=总收益TR-总成本TC=TR-(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正常利润(Normalprofits)是指企业能够维护经营的最低限度的利润。在微观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是作为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样,按照“收入-成本=利润”的定义,正常利润就不算利润。微观经济学中所谓的
12、“利润”,实际上经常是指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正常利润的决定类似于工资决定,它是由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在一个厂商中发现市场机会,并安排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以获利的才能。由于企业对于企业家才能这种要素的需求水平较高,而这种特殊才能的供给缺乏弹性,因此,其价格或正常利润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问题4: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概述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
13、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厂商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等于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的原则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
14、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问题4: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利润最大化原则推导对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设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则(Q)=TR(Q)TC(Q)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问题4: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原则而TR对Q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收益MR,同样,就是边际成本MC。所以,当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还要求的二阶导数为负数它表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要大于
15、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为正值,而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负值。所谓的“正常利润”,是指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管理才能支付的报酬。显然,这个叫做“正常利润”的东西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薪水,属于所谓的隐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根据利润的概念定义,利润即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在内。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部分,是要从收益中扣除的一个方面。隐成本其实不是成本,因为没有丧失所有权的实际支付发生,而是属于一种收益。厂商自己给自己发薪水,薪水高低当然是自己确定,自己说了算。如果我们前面所说的厂商不会亏待自己的心理学规律还在起作用,如果厂商
16、还是理性人,厂商势必要让自己的薪水越高越好,因为他自己有这个权力。有动机有条件就会有结果。但是,这个名为正常利润实为自己给自己的薪水不是可以无限高的,它最大不会超过收益和显成本的差额,再高也得不到,是无为妄想如此,我们就看到了,隐成本和正常利润的概念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相互抵触的。这种抵触来自于对隐成本和正常利润的概念定义之中,因为正常利润是厂商自己实在的收入,他就希望这个实惠越大越好,这就出现了两个目标:追求正常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这又是一个两难决策。假如正常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则经济利润最大化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了。厂商只要将所有的经济利润命名为自己的正常利润就可以了
17、,即便是经济利润为零也无所谓。只要放进厂商自己的口袋里,你冠之以什么名称都无所谓。然而,厂商自己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糊涂,厂商的利润概念和他豢养的军师的利润概念不同,而是包含所谓隐成本在内的实实在在的所有收入。玩这种巧立名目的把戏厂商们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厂商知道经济学在这方面的学术卖弄,但是这个看起来似乎令主人厌恶的卖弄也同时给主子提供了一个提高自己实际收入水平的途径,也就是平常大家听到的所谓“合理避税”的方法。假如政府对厂商征税是针对销售额的,或者说对销售额征收的税率高于对利润征收的税率,则厂商会在财务报表中加大利润的数值;反之,如果政府是按照利润征收增殖税或者对利润收入征收的税率远高于对其它
18、项目的税率,则厂商就会想方设法让尽可能多的项目进入成本,甚至虚构成本充减帐面利润。其实,税收政策和会计学早就发现了经济学的这个问题。因此,会计制度上对厂商个人工资、福利计提、差旅费入帐都有限制的,以限制厂商的这种合法逃税行为。在沿海地区的许多地方,许多地方集体企业或者挂着集体或国有名义的官僚个人企业,几乎每年都将企业的财务报表做成为微利或微亏的水平,大利缴税太多,大亏失去继续经营下去的借口,而“零利润企业”就得以长期名正言顺地存在下去,逃避的税收都流入了某些个人的腰包。第二章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2.动态成本与效益分析(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问题1:时间偏好的概念假设一个人有在不
19、同时间(现在或以后)消费某一物品的选择.那么,在某一时刻消费一物品和另一时期消费同一物品是不一样的.及时价格恒定不变,他现在消费和以后消费的满足程度还是不一样.因此因此,每一社每一社会成员在不同时期对物品的消费都有时间会成员在不同时期对物品的消费都有时间偏好偏好,它可以用边际时间偏好率它可以用边际时间偏好率(MTPR)来表来表示示.MTPR是用来度量随时间是用来度量随时间,消费量产生微消费量产生微小增加所引起偏好率的变化程度小增加所引起偏好率的变化程度.其前提条件是消费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消费量期望值.问题1:时间偏好的概念时间偏好的意义在渔业生产和发展中,投入捕捞努力量的决策与捕捞单位(如渔
20、船和渔具)期望在使用周期内确信能够产生正的利润或好的经济效益是有关联的.作为渔业投资和渔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时间是极为重要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考虑在不同的时间对某一物品消费的偏好程度.问题1:时间偏好的概念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中,时间偏好可能不是静态的,而是变化的.原因:可再生资源的本质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可利用性会发生变化,其分布范围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渔业资源种类的不同,存在着资源利用者不同的时间边际偏好率.一个公开入渔公开入渔(开放式开放式)的渔业的渔业,通常具有一个高的边际时间偏好率,因为渔业资源具有一些本质的属性,如流动性,高度不确定性等.这样,在短期内刺激会增加捕捞努
21、力量,他们根本不考虑将来.在机械化渔业中,在制定渔业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其投入往往不能马上收回.因此,捕捞作业的使用期应该加以考虑,以评价投资的时间范围,现在和将来的成本以及从捕捞作业中可能获得的收入.在一个预防性管理措施下预防性管理措施下(如限制入渔如限制入渔),边际时间偏好率通常是较低的,其目的是回报投资和持续长期地利用资源.问题2:时间偏好的类型你收到了一大堆推销邮件,信封上面用大字写着俗气的话,说什么你可能已经中了一辆价值45000美元的新跑车,你给其中的一个回了信,出乎意料的是,你真的中了大奖!当然,你很高兴.然后你听说,那辆车要一年之后才能送到.你还是挺高兴的,但是比起你刚才做
22、梦下周开跑车出去兜风时的高兴已经少了许多.事实上事实上事实上事实上,你可能很愿意出一大笔钱你可能很愿意出一大笔钱你可能很愿意出一大笔钱你可能很愿意出一大笔钱,现在就能拿到车现在就能拿到车现在就能拿到车现在就能拿到车,而不愿等到一年之后而不愿等到一年之后而不愿等到一年之后而不愿等到一年之后.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就是具有正时间偏好率正时间偏好率的人.时间偏好中性,时间偏好负性(或负时间偏好)某些持批评意见的人把正时间偏好说成是短视的明证,或是认为人们缺乏想象遥远未来的能力,无法具有思考较近的未来时的鲜活程度和思维力度,抑或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固有倾向,在看未来的时候免不了带着一副玫瑰色的眼镜.所
23、有这些解释都是在怀疑“时间偏好”的最终合理性.但是,人都是要死的,在这样一种事实的限制下,再加上生活中种种不确定因素,人们认为手里的一只鸟胜过树丛中的两只鸟也就无可厚非了,不见得是非理性或目光短浅.如果人们有理由认为收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他们就可以合乎逻辑地得到结论,当收入预期会增加的时候,眼下放弃一点某种利益会比以后多放弃一点这种利益付出的代价更大.经济学家不是说人们应该具有正时间偏好,而是他们观察到,人们的确给当下某物赋予的价值要比给未来“同样”的东西赋予的价值高.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我们对于现在吃饭(肚子饿的时候)还是以后再吃或现在睡觉(犯困的时候)还是以后再睡并不是无所谓的.支付利
24、息是为了让人们放弃对资源的当下支配权.利息是出借者放弃的机会的价值的报酬,借入者愿意支付利息,是因为这些机会现在对他们敞开了.人们想要购买某种资源,但又不想等到将来挣够了购买力之后再买,而是现在就获得资源,他们为此支付的价格就是利息。理解利息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利息看成一种获得资源当下支配权的手续费。它显然不是“钱的价格”。当下的资源通常要比未来的资源更有价值,这是因为现在拥有资源常常扩大了我们的机会。对资源的当下支配常常使我们能够采取一些行动,使我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提高赚钱的能力,这样,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与现在不能支配资源相比,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资源。我们一旦看到了这样的前景,我们就会去借钱。我
25、们也愿意支付(不付不行)利息,只要利息小于我们预期从借钱这一行为中能获得的利益即可。所以,利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专有的东西,更不是银行家和其他放贷人的贪心和权欲的结果。首先,不是说钱多了,利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每个人能得到的钱多了,只会降低钱的购买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借钱的人需要的是购买力,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人们常说,利率就是借钱的成本,这只是因为钱是人们当下获得财产的通用途径。但是,没有货币的经济社会里也会有利息,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是商品当下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差异。第二章 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2.动态成本与效益分析(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问题1:贴现率当时间因素不
26、很重要或不考虑时,静态效率标准对于比较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十分有效.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资源配置问题都涉及不同时间,不同世代之间的选择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作出决断,资源是现在使用还是在将来使用,使用多少等.在成本和效益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标准进行决策?为了比较此时和彼时的收益,未来的价值被转换为现值进行比较.问题1:贴现率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即存在利率r,计算现值的过程中被称之为贴现,r也被称为贴现率.初始的收益B0,而从初始到第一年得到的收益B1=B0(1+r)B2=B0(1+r)2.现值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了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关切,如何处理一代人以后可能发生的环境
27、和资源问题涉及到贴现率的确定.一座寿命为30年的核电站,报废之后堆址清理及核废料处理涉及到巨额开销.但因为这是30年后的事,贴现到现值数额就很有限.所以贴现的概念使核电站的净现值为正,投资认为可行.再如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寿命可能是100年,现在几乎没有人去想一想三峡大坝报废之后的清理费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贴现概念是遥远的事今天不必认真考虑.更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其后果十分严重,但因为这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于是许多学者提出是否应当修改贴现率的概念.可是反对降低贴现率的理由同样是坚实的.从理论上看,贴现率为正是微观经济学必然的结论,要推翻它将使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
28、生动摇;从实践上看,降低贴现率将使资金供应紧张,降低资金运用效率,而且在市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陷入了严重的逻辑矛盾.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专列了一章讨论环境问题中的贴现率;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观察(1991年7月号)开篇文章就是讲贴现率与环境及发展关系.可是这些讨论从根本上并未能解决上述的逻辑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补救办法.贴现率为正的理论看起来完全正确,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碰了壁。第二章 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3.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问题1: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自然资源之
29、间以及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在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或演变过程.因此,它是一个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即是指一种或多种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而这种组合关系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产业上有不同的体现,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准则,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现的.问题1: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配置的总目标:实现自然资源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配置的原则:遵循经济学原理中的最大化原则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利益合理分配原则自然资源多层次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问题1: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贴现率的大小对资源开发的影响:大多数环境经济学家认为,贴现率越高,越
30、鼓励人们较早消耗自然资源直至匮竭到底有多少现有消费,而又有多少留待将来消费,这一问题需要有贴现率的大小决定.一般而言,合理的资源消费模式是建立在持续使用资源之上的.从长期看,资源的消耗率必须与资源的再生率相平衡.一旦贴现率高于资源的最大增长率,就很可能导致资源的匮竭.意味着人们在进行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确定的贴现率所带来的延迟效应要特别小心.过高的贴现率所制定的政策,往往有悖于代际之间的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又不能说,贴现率越低越好.问题1: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在自然资源的分配决策中,应使用低于一般贴现率的社会贴现率:私人决策不可能全面考虑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影响,公共部门在保护资源和维护人类
31、长远利益方面负有更大的责任,应该给未来较大的权重,采用较低的贴现率;资源的期间分配往往涉及到代际分配问题,而决策是由当代人做出的,后代没有保护自己利益的能力,在资源分配中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当决策涉及到几代人的利益时更是如此.因此,应当有意识地使用较低的贴现率,维护后代人的利益;市场利率和收益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经常波动,它们甚至不能反映正常的时间偏好.同时,在许多差别很大的利率和收益率中,究竟以哪一个为基准来反映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这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市场利率和收益率包含私人部门的投资风险保险因素,这一因素在企业决策中是必须考虑的,但是公共部门的社会决策中却可以忽略,因为许多风险都是
32、由收益成本或成本的转移引起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并没有造成损失.由于以上的原因,公共部门的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应选择较低的社会贴现率,以反映社会时间偏好.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共投资项目评估一般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该方法经常用于计算某一公共支出的社会净收益,它通过比较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选择净收益最大的项目,使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得以有效配置。在分析过程中,社会贴现率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为只有准确地确定社会贴现率,才能对一个项目的取舍做出正确的判断。社会贴现率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其确定受诸
33、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完全准确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贴现率原是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时,银行扣取自贴现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率。经济学家将贴现率用来衡量未来收入和支出折算成现值的一个桥梁。贴现率越高,则同样一元钱发生在将来的收入或支出折算成今天的货币价值就越小;在经济学中贴现率是一个中性概念,它的高低是市场上对货币的供需形势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并无所谓好坏。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社会学家将适用于经济活动的贴现率的概念推广到一般社会活动,得出社会贴现率的概念,它表明人们对将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多重视。一个高的社会贴现率,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减弱,说明人们只追求眼前利益
34、。变得鼠目寸光。商业上的毁约,政治上的失信,对设备保养掉以轻心,对环境破坏无动于衷,对下一代人不负责任,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都是社会贴现率高所表现的心态。所以社会贴现率上升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人与人的联系减弱,机会主义的泛滥。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社会贴现率受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它依赖于经济贴现率;其次,社会的安定,特别是政治安定对社会贴现率有重大影响;人的平均剩余寿命、社会的犯罪率、交通事故率、职业保障程度,也会对社会贴现率产生影响。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共投资项目评估一般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该方法经常用于计算某一公共支出的社会净收益,它通过比较各种措施所
35、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选择净收益最大的项目,使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得以有效配置。在利用费用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评价时,由于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具体方法。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经济净现值(ENPV),内部利润率(EIRR),效益费用比(BCR)三种评价准则(或指标)。在分析过程中,社会贴现率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为只有准确地确定社会贴现率,才能对一个项目的取舍做出正确的判断。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其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完全准确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对于一个投资项目,如果采用过低
36、的贴现率,社会无效工程也会上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采用过高的贴现率,有效工程会因无法通过可行性分析而被舍弃。而且,过高的贴现率还会使人们低估未来的长远利益,刺激人们更早地耗尽自然资源,并把成本负担推到未来几代人的身上。所以,只有选择恰当的社会贴现率,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才能使经济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合理地配置。关于社会贴现率的引申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在现有市场的贴现率基础上进行,该贴现率被用于所有工程,而不计工程的种类和工程带来的效益和损失分配。与某项工程有关的对环境长久性的严重的破坏作为不重要的数字被显示在工程的平衡表上。由于许多环境资源不是
37、可供销售的财富,它们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因此这种评估方法常不能正确估价项目中的环境资源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讲,项目评估的目标是投资人获得最大的总体净效用,而不管由此导致的社会收益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公平的意义无从谈起。贴现率问题的争论,使得传统的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显得“狭隘”了。尤其是环境保护论者,他们批评传统经济学将成本效益分析狭义地运用于诸如剧毒和永久性核废料的生产和储藏、人为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与可持续性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上,人们对这些评估方法的运用对长远未来可能造成的后果表示担忧。有关代际公正和代际补偿等难题的出现,使得政策制定及其相关的分析变得复杂起来。关于社会贴现率的
38、引申社会贴现率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贴现率相对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对于某种可再生资源来说,它有一个最大可持续产品供给量(或利用强度),一旦超过这个产品供给量(或利用强度),资源生产量就会低于资源消耗量,资源质量也会发生退化。在其他形式资本利用贴现率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再生资源总存在一个最大可持续利用贴现率,如果人们利用这种资源的贴现率超过此值,他们对这种资源利用的强度也将超过资源最大可持续利用强度。现实中各种贴现率是在不完备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是对现时经济状况的反应,而非完全是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价值体现。由于人们经济活动的获利时域是有限的,甚至是相当短暂
39、的,人们对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及其利益分享预期有很大不确定性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会导致现实贴现率高于最大可持续利用贴现率。人们对某些自然资源利用贴现率确定得过高,可能会做出“让资源最先灭绝”的决策。达斯古帕塔(PDasgupta,1990)的推导证明,对于耗竭性资源,贴现率愈高,资源的耗竭速度在早期阶段就愈快。综上所述,制定合适的社会贴现率,对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社会贴现率的方法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法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法: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是以其用于其它次优用途的收益来衡量的,即以资金不用于政府的公共投资,而投入到其它领域所能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如果公
40、共部门投资的资金是来源于私人部门的投资的减少,那么私人投资的税前投资回报率反映了公共项目的机会成本,因为税收只是使财富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并未损失,所以只有税前收益率才能反映这笔资金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如果资金是来源于私人部门消费的减少,则以私人储蓄的税后收益率来衡量。如果是来源于两者,则根据两种资金来源的比例再作决定。通过计算资本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社会贴现率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可行,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不少难点,比如:一是公共投资所需资金来源于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比例不好确定;二是不同的税种由于税率不同,对消费和投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三是一个公共投资项目究竟是由哪一
41、种或哪几种税来提供资金并不清楚。所以,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社会贴现率。确定社会贴现率的方法时间偏好率法时间偏好率法:GretchenB.Chapman(2001)通过3个试验证明用于评估未来几代产出的贴现率仅同时间有关,而同其他因素无关。也就是说,长期项目的社会贴现率受到人们时间偏好的影响。这证明时间偏好对于评估环境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K.J.Arrow,W.R.Cline,K.G.Maler,M.MunsingheandJ.E.Stiglitz(1995)通过研究,提出社会贴现率指数是经济学家比较不同时间点经济结果的重要工具,并指出社会贴现率呈指数形式。基于上述理论,Ma
42、rtinLweitzman(2001)提出了建立在“gamma折现”概念基础上的解决社会贴现率问题的方法框架,从这个框架出发,我们所熟悉的指数贴现曲线可以看作是gamma贴现的一个特例,正如一个指数概率分布可以看作是总体gamma概率分布的一个特例。作者提出,尽管每一个人认为社会贴现率为一个常数,但很多人意愿综合在一起的社会贴现率却是随时间下降的。他以“WNO”(“WorldNationsOficial”or“WiseNeutralObserver”)的身份把专家分成两组,第一组专家确定各个时期由于该项目导致的相关收入变化的总现值,以“期望消费等式”净实际美元的形式赋值给各个时期。第一组包括m
43、个专家负责评估全球变暖。专家i用模型i预测得出在时间t的消费等式净现值为Zi(t),以WNO的观点来看,专家组1中的每个专家都具有相同的可信度;第二组专家被任命提出适当的时间权重A(t),用来加总不同时间的净现值Z(t)为一个单一的presentdiscountingexpectedconsumptionequivalentnetbenefits。第二组包括n个专家。j专家用j模型得出时间评估权重A(t)。正如WNO所理解的,社会贴现权重仅代表一种观点,社会贴现率与其说是专家学者的观测值,不如说是他们所相信的主观判断。因此,需采用更加精确的模型来决定A(t)。以净现值的贴现为指数曲线形式为前提
44、,MartinL.Weitzman提出两个假设。假设1:每个人的时间评估权重符合指数形式;假设2:指数变量Xj)的分布密度函数f(x)符合gamma分布。然后经一系列计算可以得出A(t)及有效的贴现率表达形式。“gamma”贴现的方法将人们对时间偏好的不确定性引入到社会贴现率的计算中,无疑提高了折现率计算的可信度,并最终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计算公式,使社会贴现率的确定准确直观。然而,作者采用gamma方法导出社会贴现率公式的前提“折现以指数曲线形式下降”,以及两个假设“人们的时间偏好呈指数分布”,“指数分布中的变量呈gamma分布”仍需检验。很多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Henderson
45、,Norman和Langford,Ian(1998)通过行为学、经济学、公众选择以及对现实收集到的大量累积数据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实证的方法论证得出了“双曲折现”的结论。他们指出社会长期项目的经济贴现率在本质上应该为双曲线形状,而不是指数形状,行为学研究及经验经济学的研究都支持双曲折现的假设;而且进一步指出即使行为学,经济学,公众选择方面的证据还不能完全肯定得出双曲折现的结果,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很多人的以指数形式表述的时间偏好,叠加到一起,最终成双曲线形式。他们还进一步提出,双曲线贴现方法除了能比指数贴现方法更准确地反映公众意愿外,而且还能更加合理地解决长期项目的贴现问题,因此
46、,其对费用一效益分析方法具有更加重要的实际意义。AngelinaLazaro,RamortBarberan和EncanmcionRubio(2002)通过对时间偏好TP的四个影响因素:时间、多态选择性、延迟加速不对称性、作用领域的研究,也论证了双曲线形式更能完善的表达社会贴现率。DavidLaibson(1998)研究结果也支持社会贴现率为双曲线形式的论点。确定社会贴现率的方法基于历史数据推算未来项目的社会贴现率基于历史数据推算未来项目的社会贴现率:加权平均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为指导,设法算出私人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及税收的影响,再通过加权平均算出社会贴现率。以GNP增长率代替
47、远期未来项目的社会贴现率。AriRab提出将社会贴现率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时间偏好,另一部分是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并指出,“传统的社会贴现率确定方法犯了一个将贴现率中的时间偏好因素当成代表财富增加的错误,然而,事实上,时间偏好因素仅同再分配有关。再分配的时间范围受到市场行为有效期间的限制,特别是贷款”。因此,提出了两步确定贴现的方法,短期项目(大约30年)用传统的社会贴现率,其中包涵时间偏好;长期项目采用GNP经济增长率,不再包涵时间偏好。AriRabl还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成本、效益的增长率同贴现率同样重要,实际上是这两个增长率的差值对贴现起作用。对很多环境成本来说,在以后几代,这两个增长率
48、的数值很接近,这意味着在预测增长率时,一些不确定因素就可以去除,人们就可以以有效增长率近似为零来处理问题。上面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在新经济条件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社会贴现率有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贴现率的确定的影响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第二章 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3.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问题1:资源的社会成本构成当资源的市场价格存在时,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然而,当资源的市场价格不存在或不能反映资源利用的社会成本时,市场就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原因为企业在作出生产决策时,仅仅依据资源的市场
49、价格来计算生产的私人成本,而不考虑社会成本.造纸厂的任意排污,没有增加任何私人成本,然而形成了社会成本.因此,社会在作出决策时,必须把资源利用的全部社会成本考虑进去.问题1:资源的社会成本构成社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从事某种活动时所付出的总机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外部成本是私人成本活动对外部造成影响而没有承担的成本.吸烟造成大气污染,吸烟者本人不承担,构成外部成本.第二章 渔业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4.利润最大化与资源配置(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问题1:单个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学上,往往假设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决策者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假设一区域某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产量一定
50、,则该类资源开发量越大,产出量就同比例增加.设该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产量为q,获得的收入为TR,资源开发产品的价格为p,则TR=pq,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也取决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量q,则利润(q)为(q)=TR(q)-TC(q)竞争条件下短期开发利用行为中资源开发利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当编辑成本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长期看,资源开发利用者可以改变投入方式,如扩大或缩小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或决定是否继续从事某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从事其他产业活动.在只考虑竞争性市场条件下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以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源开发利用决策.(资源开发利用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长期产量应当使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