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优秀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5266610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传播学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优秀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35页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我们最熟悉的教育传播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九年业务教育以及我们所受的高等教育。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35页教育传播?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改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35页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关系教育媒体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信息环境环境效果效果“四要素说四要素说”相互关系相互

2、关系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媒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媒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信息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35页教育者是这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包括教师、教材编制者、教育管理者等。教学机器也可以是教育者。在教育传播系统中,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是提供和变换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育者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35页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在教育传播系统中,受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是接收、变换、反馈信息,完成学习任务。他在传播过程中起如下作

3、用:(1)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自己所熟悉的符号,并按自己的经验译成信息意义。(2)受传者是信息的终端,他接收信息后,会产生一定效果,在知识、思想或行为上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再会送给传播者,就是反馈,或者再向别人传送他取得的信息,这是受传者也成了传播者。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35页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是教育传播的内容,主要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也包括控制传播过程的控制信息)。而这些内容和事实不能凭空传送出去,它必须转换为某种符号,然后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35页教育媒体教育媒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非电子媒体)与现代

4、教育媒体(电子媒体),其作用在于延伸人体器官的功能,也包括发出与接收信号的器官以及载送声、光、电信号的空间与线路等。不同的媒体可以恰当的传播教育信息。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35页在教育传播过程的多种关系或矛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之一。在我国,素有重视教师作用的传统,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吸收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思想,改革我国的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传统教育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现代教育”(理想)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35页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媒体的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媒体的关系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教

5、育媒体是一种人机关系,人是主体,媒体是我们应用的工具,不能本末倒置,是一种协同关系。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工具)教育者选择、控制有效、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方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35页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教育信息(传播内容),在我国主要通过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表现出来,它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也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必需,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知识经验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传播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要处理好教育信息与受传者之间的矛盾,关键是正确评估受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是教育传播适合受传者的身心特点。教育传播的成功条

6、件之一,在于能否正确评估受传者已有的现实水平,预测潜在的水平,通过系统的传播策略,促使受传者潜在水平转化为现实水平,并且形成高一层次的潜在水平但是教育传播目标若落后于受传者的知识经验水平,则不能激起其接受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产生不了学习需求;同样,目标要求过于超前,易使受传者产生过度的焦虑或紧张的心理压力,阻碍学习产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35页以上每种关系都有三种情况:(1)关系类型。和谐关系?还是对抗关系?两者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影响大不相同,前者起促进作用,后者起干扰作用。(2)关系的程度。亲密、一般或疏远,这是程度上的差异。关系亲密,可增进传播效果;关系疏远,会削弱传播功能。(3)在不

7、同的情境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也不相同。一个百人以上的大班和十人小班相比,其师生联系和交往的亲密程度,不会相同。各种关系的不同情况都会影响或提高教育传播效果,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35页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按媒体的发展分析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析1.口语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2.文字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3.电子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4.网络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35页一、口语传播阶段一、口语传播阶段初级传播阶段初级传播阶段时期:社会从原始群到氏族公社的漫长历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人们的教育传播活动是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

8、活中进行的,年长者在带领年轻人狩猎、捕鱼、采集野果、制造工具等生产劳动过程中,或在举行宗教祭典等活动的时候,通过口头语 言并辅以动作,向 他们传授这些方面 的经验和技术,使 他们获得一定的参 加社会生产和生活 的能力。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35页一、口语传播阶段 主要特征: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功 能: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优 越 性:简单、快捷、通俗、及时反馈等局 限 性: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面对面地进行,且瞬间即逝,其内 容难以保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35页二、文字传播阶段 在中国,最初文字的出现,大约在原始社

9、会的末期。随着文字体系的出现,出现了早期的书:简策、帛书、初期纸书等。继文字和早期书之后,新出现的强有力的教育传播工具是印刷书。印刷书比任何较早的传播工具更有影响力,它至少有四大特色:1、表达力强包罗广阔的观念与情感;2、记录持久克服了时间上的阻碍;3、传递迅速克服了空间上的阻碍;4、扩散面广多阶层的人都可使用。印刷书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引发了教育上的 巨大变革。它大大地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使知识 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大大增加,把知识传播得更久 更远。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35页二、文字传播阶段 主要特征: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传播媒体逐渐多样,除了口语、印刷书外,

10、普通教具也日益普遍使用;传播方式除了口耳相传,又有了 读写训练;传播过程中感觉的重 心,从耳朵转到眼睛,从听觉转 到视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35页三、电子传播阶段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传播媒体陆续进入教育传播领域。19世纪90年代,幻灯开始进入教育传播领域。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和广播开始在教育中应用30年代,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40年代,新进入教育传播领域的电子媒体主要有录音,包括唱片录音、钢丝录音、磁带录音。50年代后,有越来越多的电子媒体被用到教育传播中。50年代,有电视、程序教学机等。60年代,有电子计算机等。从70年代起,电子媒体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11、。进入教育传播领域的电子媒体有:录像电视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35页主要特征:信息量迅速增多,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三、电子传播阶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35页四、网络传播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大大增进了人类的教育传播能力和效率,使人类的教育传播活 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主要特征:信息海量增多,并实现了数字化;传播媒体网络化;传播方式又增加了网上交流;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触觉并用。你现在

12、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35页教育传播人类的特权教育传播,导源与人类为生存、发展而传授生产、生活等经验、知识的要素。个体的社会即从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掌握生产、生活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既是个体适应、立足、参与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满足此两种需要的途径或手段之一就是教育传播。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35页教育传播的制约因素教育传播受制于经济、政治制度。教育传播由谁来领导、控制、把关,教育传播的目的是什么,教育者应向受教育者传递什么德育内容,哪些人拥有接受教育传播的权利,简言之,教育传播的性质如何?这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规定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

13、35页教育传播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制约在阶级对立或存在阶级斗争的社会中,教育传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统治地位的教育传播,都是统治阶级的教育传播,都是为统治阶级人经济、政治等利益服务,为其培养接班人的教育传播。原始社会的教育传播原始社会的教育传播奴隶社会的教育传播奴隶社会的教育传播封建社会的教育传播封建社会的教育传播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传播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传播 下的教育传播五种性质社会形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三页,共35页例子:就我国教育传播的领导权来说,【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官吏直接掌握领导权;,官吏直接掌握领导权;【封建社会】“独尊儒学独

14、尊儒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统治者通过科举选士控制教育;,统治者通过科举选士控制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政府规定教育方针、内容、拨给教育经费,任免政府规定教育方针、内容、拨给教育经费,任免 教育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聘请教师,监督师生的思想行为,从而控制教育;聘请教师,监督师生的思想行为,从而控制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领导权为人民所掌握。教育的领导权为人民所掌握。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35页社会生产力对教育传播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教育传播目标文化、技术水平:手工业者初等(机器)中等以上(电子技术)2.生产力制约教育传播内容深广度19世纪以前,没有进化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15、元素周期表等;20世纪以前,没有量子力学、相对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没有晶体管、遗传学、激光技术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35页社会生产力对教育传播的制约3.生产力制约教育传播技术沟通教育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三者的媒体的总称。4.生产力决定教育传播规模教育机构层次结构、教育年限、受教育者人数、教育组织形式等。参考资料:邵培仁主编.教育传播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8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六页,共35页互联网引发的教育变革互联网(Internet)及其起源 概念: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众多计算机网络采用TCP/IP协议联接在一起的国际性网络,人们称它为“网之网”或国

16、际互联网。起源:Internet 最早形成于美国,是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国防部网络 ARPAnet发展而来。对教育传播的影响:Internet 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社会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后期,Internet 进入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传播的巨大变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七页,共35页1.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 2.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 3.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 教育传播三方面的变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八页,共35页 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教育传播价值的高低优劣,主要

17、看在什么范围内和在什么层次上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定。学习者的主要需求是:(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建立合理的知能结构:“士”字型知识结构和三层次能力结构。一、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九页,共35页“士“字型知识结构:“士”字的下面一横表示一般基础知识,上面一横表示专业基础知识,中间一竖表示专业知识。三层次能力结构:基础层次能力听、说、读、写、算、推理、计算机网络应用;中间层次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高层次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一、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页,共35页教育传播系统的四大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学习者)。二

18、、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一页,共35页 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对传播过程的控制有所减弱,传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不是教育者说了算,教育者只能起引导作用。二、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 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互联网集图、文、声、像、视频、音频于一身,大大提升了媒体的教育功能,拓宽了教育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它也非万能,并不能取代其他媒体,印刷媒体和其他视听媒体仍会存在,并在不断改进中发展。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二页,共35页教育信息:由模

19、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信息以海量速度剧增,信息的老化与更新加快,信息的新鲜性与趣味性有所提升而其真实性与可信度则有所降低。受教育者(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有条件的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成为信息的发送者。二、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三页,共35页教育传播方式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三、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四页,共35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五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