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老师个人教学计划精选优秀范文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老师个人教学计划精选优秀范文合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老师个人教学计划精选优秀范文合集 老师要留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育儿童动脑和动手的实力。主动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实力,驾驭基本的探究过程。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老师个人教学安排,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老师个人教学安排范文一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留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学问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相识和加减法、相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相识和加减法、11-20 的相识、相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
2、: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内。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学问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驾驭。本册教材是义务教化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试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学习习惯、合作与沟通的实力等方面的培育,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同时激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学问,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
3、教化,初步了解肯定的学习方法、思索方式。 三、教学目标: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驾驭数的依次和大小,驾驭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相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洁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相识整时和半时。
4、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多实行嬉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看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好玩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化与学校教化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
5、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支配: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相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相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相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相识约4课时 8、相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小学老师个人教学安排范文二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1)班41人、一(2)班4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至少的常规学问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
6、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试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问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实力的培育,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打算课、位置、10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相识图形、 11-20各数的相识、相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起先,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7、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驾驭。 四、教学目标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驾驭数的依次和大小,驾驭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相识符号“=”、“>”、“ <”,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8、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相识钟表,会相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阅历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阅历和学问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留意留意以学生的已有阅历为基础,供应学生熟识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学问。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主动思索
9、、相互沟通,体会数学学问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依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化。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依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阅历动身直观相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力。留意培育学生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的实力。 6、设计支配符
10、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留意应用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建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尽量留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究数学问题供应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支配 15的相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相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相识?3课时 3.0的相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相识图形(一)(2课时) 610的相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相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相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相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11、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1120各数的相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相识钟表(2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小学老师个人教学安排范文三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肯定的科学学问,对自然科学学问已经具备初步的视察、试验的实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溢新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12、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实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靠老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探讨学习的实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重量适当。留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育儿童动脑和动手的实力。主动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实力,驾驭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情愿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相识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我们吃什么”、“水
13、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探讨与实践”六个单元,共二十四个课题,三十二课时。个单元均已“学生的生活阅历”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调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是教科书的灵魂。 三、本册教材的学问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学问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3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供应了丰富的食物;对养分的视察试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养分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
14、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别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验视察、试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觉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合作沟通,体验胜利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试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试验数据的实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探讨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
15、了从一般到特别,由整体到部分相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试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实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学问,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试验,视察探讨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相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亲密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运用。通过调查探讨,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觉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育与人合作,交往的
16、胆识与实力,增加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实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四、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试验实力、探究实力,分析综合实力、推理实力、想象实力和动手实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视察、发觉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学问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依据假想作案,制定简洁的科学探究活动安排。 5、能通过视察、试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学问、阅历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洁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说明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当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沟通,并参加评议,知道对别人探讨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育学生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爱尝试新的阅历乐于探究与发觉四周事物奇妙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四周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